[转帖]可怜的美国新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新兵补充制度可能是最糟糕的了。这个制度一直要到 越战结束後,军方才正式承认其中缺点重重。美国加入二战时,军方决定将新兵 视同弹药一般:只要作战单位有人伤亡,立刻从「补充兵站」派新兵送至该单位; 至於是否该单位仍在作战中则一概不管。这种政策产生的後果不仅不利於作战单 位,并且通常会将新兵送入死门。 新兵一批批地送到国外之前,先接受基本训练,然後再接受几个月的步兵训练。 个别补充方式本来已经不高明,美军登陆诺曼第後,由於步兵伤亡数量过高,许 多送上前线的补充兵都是从非战斗单位抽出救急;他们根本没有受过步兵训练, 因此情形更糟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军方决对不会把没有受过特种兵训练的新兵,补充到战车或 炮兵单位;至少这些单位也不会让没有受过特种训练的补充兵去驾驶战车或操作 大炮。官方的政策认为每名士兵都受过基本训练,既然步兵操作是新兵基本训练 的重点;理所当然,任何一名士兵皆可补充进步兵单位立刻担任步兵任务。可是 事实正好相反;步兵的任务远比战车兵或炮兵复杂及恐怖。大部分其他国家陆军 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有美国陆军就是执迷不悟。 美国的新兵送上战场时,经常是在晚上抵达前线[这样才能避免被德军发现,不 至於成为活靶]。新兵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後,补充到缺员严重的班上[有时打得 只剩下三、四名士兵了。按美军步兵班编制,每班十二名士兵]。班上的老兵由 於新兵没有经验,容易遭致敌人的射击,从而危及本身;所以总是把新兵派到离 他们远一些的战壕里面,由其自生自灭。如果新兵在第一天晚上没有被打死[不 少新兵就这样送命了],班长才试看是否是可造之材。 这名班长常常也是因为老班长受伤或阵亡才临时升任;新班长有实战经验,不过 不见得是担任班长的最好人选。在激烈战斗中,排长多半从班上士兵中指定新任 班长,好坏只有靠运气了。因此班长通常没有指导新兵的经验,在这种情形下, 班长也就像其他老兵一样,尽量避开新兵,免得因为他们犯错遭致敌火,一同送 命。假如他们当时担任防御任务,情况还会好一些,因为至少可以把防御计划给 新兵解释,及怎样少抬头送死。假如这名新兵看起来不是土头土脑,那麽就有老 兵可能找他做跟班,帮他挖掘战壕或修□工事。一、两天以後,这些新兵还可能 被派去站卫兵戒哨;经过了一、两个星期这样的「观察」视教训练,新兵逐渐地 就变成老手了。不过新兵初次送到前线时,经常该部队正好在执行攻击或巡逻任 务。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只有带领新兵一同前进;因此没有战场经验的新兵很快 就会阵亡或受伤。既使没有被打死或受伤,几天下来,新兵也会因为体力消耗或 精神紧张,经常是这两种因素同时造成,整个人崩溃不支了。 一名新兵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执行步兵任务;训练项目包括: l 不要怕枪声及炮声 l 学到在战场上不曝露目标的情形下,如何行动 l 了解在战场上保养武器及装备的重要性 l 知道怎麽在战场上注意身体健康 l 熟悉夜间作战要领 l 保持体力 l 知道怎样使用步兵武器! 太多数的补充新兵,尤其是从非战斗部队调出的补充兵,缺乏大部份上述训练。 许多前线各级部队长很快发现这个问题。虽然陆军正式的补充兵制度在战时未曾 修改,许多部队长却自行动脑筋解决。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部队 在作战时,不接受新兵;或者至少在部队攻击时,停止补充。部队担任防御工作 时、或从前线调下整补时,才接受补充兵。有些部队长并令其新兵先接受特别训 练。这些方式成效极大,部队发现训练愈严格,新兵的问题愈少。最理想的方式 是每一步兵师设一补充连,严格训练新兵一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新兵下部队後, 首先由班长教导他们本班任务、给他们介绍老兵,然後把他们与老兵混合编组。 不幸地是战场上的部队并没有全部采用这些救急的办法。一直到战争末期,新兵 还是在训练不足的情形下送上前线;所以太多太多的新兵在班上还没有知道他们 的姓名前,就成为牺牲品了。 美国名军事历史作家Ambrose在其新作「充员兵」书中记载: 二战中,德国及英国陆军,如果部队伤亡过重後,一定将其撤至後方休息、补充 及重组。美国及苏联陆军的部队一旦开始作战後,不停的补充新兵,从头打到底, 不会撤下来了。因此到四四至四五年间,大部份的美国的步兵师中的兵员中个别 补充新兵竟占多数。那些从诺曼第登陆时参战的步兵师,等到打到德国边境时, 师里面的补充兵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步兵师的编制数目了[注一]。譬如说,第九 十步兵师在二战中全部收到三万五千名新兵,这个数目是三个步兵师的作战兵力 总合。 美国不以连或班为单位,而以单兵一名一名地,足额补充新兵到前线步兵师的政 策是马歇尔将军决定的。他认为这个方式能使步兵师连续在火线上作战,新兵可 以从老兵那里汲取实战经验。美国的新兵一到法国後,立即送至补充兵站。在那 里发给他们一只步枪、上一门战地卫生课;如果他们命好,再接受一些额外的战 地训练。若干新兵甚至从来没有碰过半自动步枪或任何其他武器[因为四一年接 受基本训练的新兵是用三零步枪,非战斗部队的士兵可能没有用过美军在战场上 使用的制式半自动步枪]。「突出」战役中的一名步兵连长在十二月二十九日那 天收到一百名新兵,他说:「我们发现这些新兵仅仅上过一次靶场;从来没有投 掷过手榴弹、用过火箭筒、迫击炮、或机关枪。」 新兵也是可怜,送上战场时,一个人都不认识。有一名新兵说:「新兵像一名孤 儿一样,一个人都不认识,感到迷失又孤寂。」 新兵伤亡惨重,半数以上的新兵经常上战场不到三天就非死就伤。一名老兵说: 「那些年青新兵送到我们连上时,身体健壮如牛,但是像老处女一样无知。我们 可怜这些吓得半死、站在我们面前的年青人……在第一次战斗中通常成堆的被打 死。」老兵避开新兵的一个原因是後者经常挤在一起[因为新兵的唯一朋友就是 跟他们一齐送到前线的新兵],易遭德军射击;一名老兵说有经验的老兵都是一 个个分开被打死,新兵则是死在一堆。新兵话声太多,晚上又点香烟。第二个原 因是老兵心中有数,这些新兵活不了多久,所以不愿与他们做朋友。但是老兵讨 厌新兵的主要理由是後者送来时,表示部队又要向前进攻了。 有时,补充到前线的特种兵也是未经训练的新兵。一名战车指挥官回忆四四年十 二月突出战役时:「我用了好几个小时在战车中给他们示□如何装填炮弹。他们 连瞄准都做不到,怎能打中敌人?在我们第三军团[巴顿的部队]与敌人打得要 死要活的时候,我还在教他们最基本的训练东西。」 第一步兵师的一名士官长的轻战车连接到三名补充兵。这三名十八岁的新兵中只 有一人在星期天上教堂时有过开车的经验,理所当然成为战车的驾驶兵。另外两 人也都没有受过机枪或三七战车炮的训练,所以这名士官长为他们做了两小时的 示□。然後就上路出任务了。这辆战车走了不到半公里,驾驶兵就心慌意乱把战 车从山坡上翻滚下来。士官长被摔出车外,头受重伤,耳朵就此聋了。 第三装甲师的一名战车连连长在四五年一月接到三十五名新兵,他收到的命令是 把这批新兵补充到他的连上,操作十七辆新运到的战车。他後来回忆:「这些新 兵几小时以前还在运兵船上,他们跟本不知道会派到装甲部队;没有一人受过战 车训练,大部分没有坐过战车或走近过战车。」於是这位连长先给他们做了一个 简要的战车入门,然後由连上的机械士分组示□,教每名新兵开炮三次。连长说: 「时间不够,只能这样了。」於是这些一天前还在安登卫普船上的新兵,当天下 午就这样开著十七辆战车送上战场了;两小时後,其中十五辆被德国虎式战车击 毁。 美国陆军战後的调查中,老兵说基本训练应该更加严格、多用实弹,加强体力是 最要紧的一点。他们也指出基本训练的许多缺点;大约百分之八十的老兵都说他 们对於德军武器及战术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对付。他们希望受到更多的飞机识 别教育;百分之九十的老兵不知道如何应付德军的地雷;也没有人提起来过香港 脚,更不用说如何预防了。 难怪老兵这样说,他们认为花在基本训练中的出操及军事礼节的时间纯属浪费。 他们说接受的武器训练不错,不过没有受到炮兵弹幕射击後,立即跟上冲锋的训 练;一与敌人接火有慢下来的倾向,如此就让德军用侧射火力钉死;缺乏夜间响 声及灯火纪律;枪声一响就挤成一团。假如新兵在美国国内受到这些训练,那麽 欧洲战场上的伤亡率就会大量减少了。 一九九四年美国陆军军史中心出版的「陆军历史」月刊中,有一篇文章提出两点 指责二战时陆军的补充兵制度:「第一,新兵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就急忙送上战 场,在火线上制造了不必要的费力重新教育。第二,将一些部队留在前线,不给 他们休息的时间,超过了他们的可以承受的能力;老兵不必要的就损失了,这样 就将永久失去了他们珍宝的作战经验及密诀。」 事实上,陆军还犯了第三个错误:战场上学到的痛苦经验一点都没有传给新兵训 练中心。训练新兵不是火线上的机枪兵或战车兵的责任;那是陆军的责任,但是 陆军却没有做到。 注一:其中第一、第三、第四及第二十九师到战争结束时,超过百分之二百,另 有七师超过百分之一百八十。所以第二十九师的老兵自嘲:「本师总共有三个, 一个在坟墓里、一个在医院里、一个在前线。」另外,巴顿的第三军团从四四年 八月到法国至四五年五月战争结束时,其平均总兵力只比卅万人中多一点,但其 收到的补充兵也达廿六万名。 :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