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二战秘密档案  [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100097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二战秘密档案  [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6

如果红军在实施现代战略原则时考虑到人这个个体的因素,那也许会减少苏军骇人听闻的人员伤亡数字,并且,也可能使战争更快地结束。 

比如,坦克集团军和兵团通常损失很多技术装备,但是,如果他们能以小一点的队伍或分队的形式进行作战,那么,这样的损失他们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没有各兵种部队应有的协同作战、没有有效的侦察准备,以及没有炮兵的支援,步兵部队就集中进攻,这势必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而这伤亡数字经常是德军的几十倍。 

但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都与托洛茨基不同,他们信奉的是摧毁战略,并且巴望着再重复一次希特勒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创下的辉煌胜利。 

德军于6月10日以后开始向苏联边境调集最后一支纵队,为了掩护这一行动,德军将领施放了一次很狡猾的烟幕弹。1941年6月13日,在一份半官方的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德国宣传部长约泽夫·黑贝尔斯写的文章,名为《以克里特为例》,直接暗示空降兵在克里特的登陆经验很快将适用于在大不列颠岛登陆的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 

12日凌晨,这期报纸被军队书刊检查机关查封,但处罚却是必须把柏林地区已经印刷的部分报纸成功地分发完,并且一定要送到外国大使馆。6月14日,黑贝尔斯在自己的日记中心满意足地断言,英国和其他各国的报纸和广播一定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德国部署进攻苏联"纯粹只是一个烟雾弹,我们是想借助它的帮助掩盖我们入侵大不列颠的军事活动"。德国的宣传部长把塔斯社于6月13日深夜播发的著名声明也看成是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黑贝尔斯得意地宣称:"看来,苏联人一点儿也没有怀疑。"17 

布琼尼在回忆录中叙述了塔斯社准备声明的过程。6月13日晚,他被叫到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那儿。当时,铁木辛哥、莫洛托夫和加里宁都已经在那儿了。可是,朱可夫却不在。显然,斯大林认为解决政治问题时他没有参加的必要。 

斯大林好像对来的人说了下面这段话:"看来,为了防止与德国发生军事冲突,我们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战争已经迫在眉睫。悲惨的结局就要到来。希特勒不会放弃自己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相反,这个狂人准备不顾一切地完成这些计划。怎么完成呢?"斯大林沉默了几秒钟,看着地图。"集中在拉芒什海峡的渡河用的设施,以及在岸边集中的部队和技术设备,不会超过佯攻的数量。向岛上发起进攻,这是最愚蠢的做法。不可避免地会伤亡很大,让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希特勒甚至想占领英国,那他将得到什么呢?他在那里开战,而背后是强大的红军。 

在另一面的大陆上,是英国的盟国--美国,它有强大的海军舰队、空军以及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有着几百万人的陆军。比较有利的做法应该是从殖民地开始,因为那里防守比较弱或者根本没有防守,然后占领非洲,"斯大林用烟斗指了指一块大陆,"这是地中海的具有战略性的岛屿。把部队向伊朗推进,经过印度,随后空降兵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登陆。没有殖民地,英国会因为没有粮食和燃料而垮掉。如果没有海外的基地,美国强大的舰队会变得毫无用处。但是,英国和美国在困境中可以向苏联求助。反法西斯联盟将会成为法西斯德国夺取世界霸权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不消灭红军,就不可能向殖民地进军,也不可能进行远征。" 

斯大林停顿了一下,离开地图,又开始不慌不忙地把烟斗填满:"莫洛托夫同志建议同时再采取外交手段。我想,我们同意这种做法。我们公开发表一个不长的声明。这样做的目的呢,一是为了让希特勒明白,我们已经知道他的计划。二是为了向全世界宣布,希特勒准备挑起战争,而这场战争将会波及世界各大洲,将会有几百万人死在这场战火之中。三是为了迫使希特勒公开表态。" 

"他也可能避而不答。"铁木辛哥说道。 

"但是沉默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回答。"加里宁说。 

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示意:"请开始读吧!" 

6月14日,塔斯社的声明在媒体上公布。随之而来的是,希特勒并没有回答。斯大林忧心忡忡地说:"看来,我们与希特勒的战争无法避免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6:42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7

布琼尼过于详细地描述了斯大林的讨论过程,但是,这是不真实的。完全有这种可能,就是斯大林不相信德国即将入侵大不列颠岛只是后来的事。况且,斯大林也可能从总参谋部侦察处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茨上校所写的报告中了解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德国的运输船只吨位不够,并且也没有必要的空军兵力,这些都使得他根本不具备在英国进行登陆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位"总书记"仍像往常一样深信,不结束同大英帝国的战争,希特勒将不会进攻苏联,不会冒险进行双线作战。 

布琼尼还引用了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前夕斯大林所说的一段话:"德国在发动与我们的战争之前,将会首先占领整个西欧。"总的说来,在布琼尼的叙述中,斯大林从来没有直接说过,希特勒准备进攻苏联。苏联领袖认为黑贝尔斯的文章是企图吸引苏联的注意力,德军真正目的是想把军事力量的中心转移到地中海地区,迫使英国指挥部集中兵力保护宗主国。 

希特勒之所以对塔斯社的声明避不作答,是为了给斯大林造成一种印象:好像他想让英国人相信,自己是打算占领苏联,相反,在最近的时间他就会真正地入侵大不列颠岛。斯大林本身也把德国元帅的沉默看做是另一种游戏的继续:德国元帅为了让英国人相信,才说他在最近的时间将入侵苏联,相反,实际上德军是准备进攻位于地中海的大不列颠领地,然后向伊朗、伊拉克和印度进军。也不排除,斯大林是很认真地对待那些传言的--那些传言在被调集到苏联边境的德军士兵中盛传,好像说他们将会与苏联士兵一起共同向印度进军。他也可能在等待着,塔斯社的声明发表后,希特勒可能会重新考虑莫洛托夫于1940年11月在柏林提出的建议,其中包括共同瓜分大不列颠帝国,以及把伊朗划归苏联。 

苏联在声明中断言,关于苏德间将很快爆发战争的传言纯属没有根据的谣言。在德国人对这个声明不作任何反应后,实际上斯大林对很快将爆发这样的战争已经不再表示怀疑。但是他想,红军也可以先发起突然而又猛烈的进攻。于是继续准备"大雷雨"计划:把部队调集到边境、对边境的飞机场和战斗技术装备进行伪装、把几个边境军区司令部变成了方面军司令部、连续向西部边境调集燃料、装备和弹药储备。 

如果斯大林、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真的把希特勒对6月13日声明的置之不理当成了德国将很快进攻苏联的信号,那么,他们应该采取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他们应该尽快把红军的各个师和空军撤离边境,以便使他们在德国的炮兵和空军开始发起进攻时,免受更多损失。但是,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的入侵使红军陷入了措手不及的境地。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7:15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8

第四章 


斯大林的傲慢:"哈哈"对待西方舆论 

塔斯社援引各个通讯社的最重要的报道消息要拿来让斯大林签署。权力至高无上的领袖将决定,哪些报道消息可以在苏联报刊上发表。同时,斯大林会在页边写下很有说服力的批示。他特别喜欢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 


塔斯社援引各个通讯社的最重要的报道消息要拿来让斯大林签署。18权力至高无上的领袖将决定,哪些报道消息可以在苏联报刊上发表。同时,斯大林会在页边写下很有说服力的批示。他特别喜欢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比如,1939年7月4日,塔斯社援引了波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写道:"波兰是使波罗的海各国免受西方和东方威胁的真正的朋友和保护者。"苏联领袖把这个句子下面画上了线,并在页边批上了"哈哈"两字。只有他才最清楚,谁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甚至波兰本身的"真正的朋友和保护者"。并于一个半月后与希特勒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之后便表示出了自己的关怀。根据这个秘密条约的备忘录,红军很快占领了波兰的一半领土和波罗的海各国。 

就在斯大林批"哈哈"的那篇文章里还有下列这段话:"波兰的政治使命就是要使弱国免受侵略者的欺凌。这并不是什么好听的个人愿望,而是由波兰这个国家在中欧与东欧之间的关系中作为平衡因素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斯大林正好打算把这个因素完全消除,并且还打算把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波兰从欧洲政治地图上抹去,所以他在心里暗自嘲笑这位波兰记者的天真。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1939年10月6日,"哈哈"被批在了土耳其报纸《晨曦报》上的一篇报道里,文中谈到希特勒邀请斯大林访问柏林,但是被拒绝了。可是,记者让读者相信,希特勒很快可能会访问莫斯科。不是很清楚,不知是这件事说得太离谱让斯大林觉得很可笑呢,还是斯大林压根儿就不太重视自己有没有可能与德国元首会面,因为他认为,与德国人的友谊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要知道,他很快就打算教训"朋友希特勒",所以他有理由怀疑,在合适的时候这位朋友是不是也有兴趣跟他把这场战役进行到底。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7:31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9

芬兰政府于1940年3月2日发给国际联盟的照会也引出了"哈哈"。其中讨论了"苏联对付和平居民所采取的战争方法"。芬兰报道说,由于苏联空军的袭击,和平居民中有392人死亡,446人重伤,623人轻伤。斯大林对赫尔辛基及其他芬兰城市居民的不幸只不过一笑了之。人员上的伤亡,无论是自己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永远不会让他为之动容。而16个月之后,几百万的苏联和平居民死在德国的侵略战争里,是斯大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芬兰前线的失利让领袖很痛心,虽然他认为这是暂时的和偶然的。1940年3月1日,法国《加瓦》通讯社从罗马发出报道,就意大利报刊对苏联军队失败的原因分析评论说:"红军的软弱无能以及苏维埃内部的涣散今天成了意大利报刊报导的重点。包括《罗马人民报》都认为,不论苏芬冲突的结局如何,苏俄都会被视为道义上的失败者。该报纸补充说,芬兰的抵抗不仅导致了苏联在北部的失利,而且也严重动摇了苏维埃国家的体制本身。芬兰的抵抗暴露了苏联在工业、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衰败。至于谈到苏联第一阶段的军事教训,报纸上写道,它说明了欧洲从布尔什维克的这一榜样中不会获得任何益处。"对这篇报道,斯大林做了一个简短却意味深长的批示:"骂这些个混蛋!" 

塔斯社3月18日的消息引起了斯大林的愤怒。文中援引了南斯拉夫一份其名字对苏联人来说很神圣的《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3月15日,《真理报》在名为《促使莫斯科与芬兰缔结和约的秘密》的文章中很肯定地说,苏联之所以缔结和约,是因为知道了盟国的最高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要开辟北方战线。报纸并没有满足于对红军的'软弱无力'及伤亡的'巨大'进行造谣中伤和诽谤捏造,好像这一切都是由于缔结和约造成的。此外,报纸还强烈抨击了苏联的领导。"顺便说说,《真理报》的推测是,苏联可能提前了解到英国和法国已经决定要向芬兰派出远征军,这种假设是没有根据的。这种消息斯大林完全可以从大不列颠情报机关身居高位的同僚基姆·菲尔巴领导的著名的"剑桥5人小组"那儿搞到。也不排除,正是因为《真理报》的报道是真理(请原谅这里的双关语),苏联领导人才大为震怒,并"奖"给这个联共(布)中央机关报的同名者一个"有名的绰号"--"混蛋"。 

一般说来,斯大林绝不会把国外所有关于芬兰战争的报道都马上看成是"反苏联的污蔑"。比如,1940年5月11日,塔斯社援引了《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文中谈到苏联空军和芬兰空军的损失分别是794架和361架飞机,斯大林做出批示:"调查一下。"也许,他也怀疑,红军将领们在自己的报告中有可能夸大敌人的损失,同时少报自己的真实损失。实际上,芬兰空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比美国报纸上提到的数字几乎要少5.5倍,总共只有67架飞机。无论如何芬兰也不可能损失361架飞机,因为战争过程中他们只用了不超过332架飞机。苏联空军的损失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统计,但是,不管怎么说军用飞机的损失也要超过521架,并且只会比《纽约时报》上的报道略微少一点。19并且,显然是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媒体开始把美国的数据"361架(或362架)飞机"作为芬兰空军在1939年到1940年间损失飞机的准确数据。 

而要知道,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芬兰战争开始之前,当时还是1939年4月14日,在斯大林的桌上放着一份《纽约世界电讯报》驻巴黎记者罗伊·戈瓦尔特写的文章的翻译稿,这篇文章发表于3月29日,讨论的是苏联的局势。其中,戈瓦尔特写道:"如果要评论苏联,我们只要看一下作为它窗口的莫斯科就可以知道,苏联现在正在走下坡路。众所周知,近两年来,成千上万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导人被枪杀、流放或被千方百计地清除。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军事和工业领域局面混乱,同时使最近肃反所触及到的领域中的外国人感到恐惧并采取逃避的方法…… 

在共产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统治了二十多年后,从苏联的经验中只得出某种叫做斯大林主义的东西。现在,如果你们要问,苏联是什么?它正在做什么?它正在想什么?那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苏联就是斯大林,他做的事就是苏联做的事,他想的事就是苏联想的事。甚至在德国,希特勒也没有像斯大林这么大的威力。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希特勒的政权也将与斯大林的政权一样不相上下。但这还值得商榷。希特勒所打交道的民族,它的文化、教育和智力发展都是至高无上的,并不取决于这个国家是被什么人统治着。德国永远不会向压迫或者专制妥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8:45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0

斯大林把文章中的下面这几个句子画上了线:"斯大林压制下的国家,它的民众在几百年里从来没有享受过权利,也没有受过教育。除了极少数例外,他们就像一群呆头呆脑的役畜,在赶牲口人的鞭打下,全都表现出十足的奴性。" 

斯大林不仅为苏联人民抱怨,而且也为自己叫屈:被人封为赶役畜的人,这个荣耀实在是太大了。 

戈瓦尔特继续写道:"意大利人和德国人把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带到了这个极权主义国家的神坛上。苏联人再也不会这么愚蠢了,因为他们在被推翻的政权统治下,从来没有享受过个人自由,也从来没有享受过政治自由。" 

接下来的内容又被斯大林用铅笔画了出来:"在沙皇专制被推翻20多年后,苏联的生活水平与意大利和德国相比,还是无比地低。"也许,斯大林也打算同意这种观点,但并不认为低下的生活水平是什么大的缺点。也许,他甚至认为人民的贫穷是一种优点,它可以让布尔什维克在台上坐得更稳。从来不懂得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人,更容易相信,当权的这个专政正以最好的方式在维护着他们的利益。 

这位美国记者断言:"但是,如果在此之前物质改善程度(苏联人民的生活。--作者按)还不大的话,那么,精神上必将发生很大的质变,导致几百万人民振作起来,萌生新的希望。对成千上万的人来说不幸的是,他们的头昂得那么高,以至于他们成了被迫害的靶子。清算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和富农已纷纷被清算。近两年来,发生了令人厌恶的清算清算者的事件。被清算者是那些'老的布尔什维克',他们是最早开始革命的人,也正是他们把斯大林推到了如今显赫的位置。" 

这个观点吸引了斯大林的注意力,于是下一段论述他也画了出来:"共产主义,就像它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在苏联不复存在。从苏联政权中发展出来的只是东方的军事专制、铁腕和残忍无情。这就是被现代官僚主义所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文明典范。从这个官僚主义中滋生出一种新的政治体系,这种体系疯狂地攫取权力,并且在自己临死之前还镇定自若,就像所有从东方思维方式中所滋生出来的东西一样。无论是红旗,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口号都不足以改变苏联残忍的本性。" 

"实际上,苏联到底是什么呢?尽管它有着大规模的军队和人数众多的空军力量,但是,据外国的军事观察家以及法国和英国的国务活动家的观点认为,现在的苏联只是一个逝去的希望。在最近组织的任何一次反法西斯联盟中,它都成了被抛弃的对象。" 

我不知道,斯大林有没有在他所建立的制度和东方的专制国家之间发现什么共同点,但是,斯大林肯定也不想把世界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种并不讨人喜欢的国家相提并论。所以在援引戈瓦尔特文章的这篇报道的第一页上批示道:"把这个报纸的代表从莫斯科驱逐出去。"以便将来再也不能为"污蔑"提供资料。 

关于苏联由于军事力量太弱而被抛弃的观点,斯大林也不敢苟同这位美国记者的观点。他看到,欧洲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在塔斯社1939年6月23日关于波兰报刊对英苏会谈反应的报道中,斯大林做了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批示:"给蒙古人民共和国派去两个团的战斗机。"当时,苏日武装冲突正在蒙古的哈拉哈河畔进行,斯大林想尽快结束那里的战事,以便集中部队为在欧洲的未来军事行动做准备。他知道,他已无法防止战争的发生了,并且他也不准备再做出任何努力。斯大林根本不想保护波兰,使它免受德国入侵的威胁,而是打算与希特勒一起像兄弟般地把它瓜分掉。 

但是,总共只过了那么半年,关于红军软弱无力的预言就在芬兰的丛林中和沼泽里应验了。我再重复一遍,斯大林并不相信,他的军队如此孱弱,于是便把在芬兰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复杂的气候条件,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另外,再加上在芬兰行军的慌乱不堪(以为赫尔辛基会不战而降)。现在毕竟还可以嘲笑那些芬兰人,虽然是试图用笑声驱走恐慌。只是1941年6月22日之后,斯大林真害怕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有笑过,甚至在胜利以后。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9:06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1

第五章 


击毁芬兰客机"卡列娃"号内幕 

法国首都被攻陷与下达击落飞机的命令之间肯定存在着某些联系。可能,在"卡列娃"号飞机上有那么一份文件,它不仅随着法国抵抗的失败而失去存在的价值,而且如果落入他人之手,将会使斯大林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 


在不久前出版的《历史文献》中有一本登记本,上面记录着拜访过斯大林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的人的名字,这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在这些有幸(或不幸)与斯大林交谈过的人的名字当中,有时会有惊人的发现,以及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难解之谜。例如,1940年1月2日,斯大林会见了一位名叫格林瓦尔德的人,读者也许会推测为是芬兰的将军格连瓦尔--即总统克科年的副官拉格纳尔·格连瓦尔少将。20并且他们的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芬兰与苏联之间的"冬季战争"正值最激烈的时候,但是,这并不会影响芬兰的军方高级领导人与斯大林进行和平会谈!而要知道的是,在1939年到1940年间,格连瓦尔还没有被授予将军军衔,当时是芬兰军队总司令卡尔·古斯托夫·曼纳林男爵元帅的副官。 

芬兰在1971年出了一本书,是曾任曼纳林私人话务员和密码员的维尔诺·塔赫瓦奈年写的,书名叫《特别的使命》。他证实,从1932年到1945年间,曼纳林与斯大林一直保持着通讯联系。并且,在"冬季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曼纳林的副官受到斯大林的接见,这件事本身也证明,塔赫瓦奈年写的是实情。要知道,为了让格连瓦尔跟斯大林见面,必须要将这次会面的有关事宜谈妥。而在战时条件下,要完成这件事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无线电报联系。 

那么,格连瓦尔与斯大林讨论的到底是些什么问题呢?当时他们谈话时,在场的还有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和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在谈话快结束时,政府首脑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也参加了。可以想见,讨论的肯定是关于停战的事。正是因为受格连瓦尔与斯大林会面的影响,在曼纳林的回忆录中才出现了下面这段话:"克里姆林宫觉得在此时此刻手脚还被束缚,这对自己很不利,此时,苏德条约所规定的新的任务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占领比萨拉比亚并使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布尔什维克化。从1940年1月初起,苏联领导人就预料到德国将会入侵西欧,这才使得它有可能继续自己的扩张政策。如果芬兰战争仍然继续下去,就会产生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像进攻德国和西方国家这样的计划,尤其需要精心的策划,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否则,这将变成一种冒险行为,或者被延误,从而引出新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麻烦。"也许,莫斯科的会见给格连瓦尔留下一种这样的印象:苏联迫切想尽快结束芬兰战争,以便在德国向西发起进攻时腾出手来。但是,1940年1月并没有达成停火协议。 

但是,如果相信塔赫瓦奈年的话,斯大林与曼纳林之间的接触并没有停止。可能,还有一个秘密把他们连在了一起。曼纳林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容克-52型芬兰客机"卡列娃"号的坠毁事件,它是在1940年6月14日由塔林飞往赫尔辛基的正常航线上被击落的:"据证实,'卡列娃'是被苏联的两架战斗机击落的,并且苏联驻防在这个地区的一艘潜艇劫走了机上的所有物品。除了芬兰的飞行员和机组工作人员外,所有乘客也全部遇难。这些乘客全部是外国公民,其中一位是法国的外交信史,他随身携带的装有信件的包也被劫走。芬兰政府在对自己很微妙的形势下……出于大局考虑,既没有提出抗议,也没有要求赔偿。对外公开的说法是,飞机坠毁的原因至今尚未查明,但事件的真实过程已经基本明了。但是,这一说法由一名两年之后被俘的潜艇上的军官推翻,按照他的说法,坠落到公海中的文件袋被送到了一条随即从喀琅施塔德驶出的船上。" 

曼纳林搞错了,飞机并不是被战斗机击落的,而是被轰炸机击毁的。苏联英雄彼得·伊里奇·霍赫洛夫,曾任波罗的海舰队第1鱼雷航空兵团的领航长,他在1988年写的回忆录《在三大洋上空》中,讲述了2架伊尔-4轰炸机的英雄业绩,就是它们在塔林附近击毁了芬兰的民用飞机。在其中一架伊尔-4轰炸机上的是团长希奥·别济诺维奇·别济纳什维利、霍赫洛夫和射击手卡祖诺夫中士,而在第二架飞机上的是 

М.А.巴布什金大尉、领航员康斯坦丁·维诺格拉多夫中尉和射击手В.А.卢奇尼科夫中士。国家理应知道自己的英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39:39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2

彼得·伊里奇很肯定地说,"我们接到命令:未经检查,任何外国船只和外国飞机不得离开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的港口以及飞机场……1940年6月23日,我们两个机组在团长Ш.Б.别济纳什维利上校的带领下,在波罗的海西北方向进行侦察……在距离塔林3至4公里处我发现,有一架飞机从拉各斯贝格机场起飞了。它正飞往赫尔辛基方向……我们靠近这架没有任何标志符号的容克-52 

(难道威武的轰炸机飞行员们没有发现芬兰飞机上那蓝色的标志吗?--作者按)。我打开驾驶舱的领航窗,抬起手向飞行员示意,以便飞机转飞回机场。但是,这架容克式飞机仍按照刚才的航线飞行,甚至还加快了速度……几颗曳光弹从容克式飞机前闪过,但是这无济于事。我们离这架被跟踪的飞机太近了,以至于我们透过它的舷窗都看到了里面的乘客……和他们自负的表情。富农们朝我们指指点点,并用手枪威胁我们(标志没有发现,倒是把自负的表情和富农们看得清清楚楚!--作者按)。这之后,这架破坏分子的飞机(不明白的是,破坏了什么。--作者按)就被击落了。"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严格按照指令完成的。但毕竟还是怀着一种对刚发生的事感到惋惜的心情返回了机场。我们详细地汇报了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却受到了批评:好像说,我们没能迫使这架容克飞机降落。从海湾里打捞出的机身中不仅发现了许多贵重物品,而且还发现了大量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这时,一切才恢复正常。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架容克-52拒绝服从命令返回机场:它必须为所从事的间谍活动受到惩罚。" 


给人的感觉是,霍赫洛夫和他的同志们为9条无辜死难的生命没有感到丝毫良心上的谴责:命令就是命令。我们暂时只知道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卡列娃"号的机长博·冯·维勒布兰德和无线电报务员坦诺·兰尼斯。剩下7位乘客--其中也包括法国外交信使,至今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有意思的是,彼得·伊里奇不知不觉地把这次惨剧发生的时间说晚了9天--即说成了6月23日。大家知道,飞机从塔林飞出已经是在爱沙尼亚被苏军占领之后。按霍赫洛夫的话说,当时"剥削阶级""妄图把抢劫的巨款运过大洋(说实话,波罗的海并不是大洋)。"但是,实际上飞机是在6月14日被击毁的--正好是德国人攻入巴黎的日子。也许,彼得·伊里奇由于时间隔得太久,便把巴黎沦陷与法国投降的日子弄混淆了--要知道,法国是在随后的6月22日投降的,所以,他把"卡列娃"号遇难的日子搞错了。我想,法国首都被攻陷与下达击落飞机的命令之间肯定存在着某些联系。可能,在"卡列娃"号飞机上有那么一份文件,它不仅随着法国抵抗的失败而失去存在的价值,而且如果落入他人之手,将会使斯大林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 

正如我们记得的那样,斯大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准备利用德国在西线的进攻。所以急于结束芬兰战争,以便把在芬兰的全部兵力调集到靠近德国边境处,同时,把召集参加"冬季战争"的战士的复员工作推迟到7月1日。也许,1940年春天之所以要枪杀那些波兰军官,只是因为一旦与德国爆发战争,就势必把这些军官送回盟国,而苏联却根本不想这样做。斯大林本来指望趁法西斯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进攻法国的同时,在背后袭击希特勒。却没想到法国人那么快就经受不住打击而战败投降。 

也许,斯大林想通过曼纳林和这趟飞机上的一位乘客,把那么一封信函送到伦敦和巴黎。至于这封信函的内容,可能并不复杂:"坚持住,朋友们,很快,红军很快就会来帮你们了!只是你们一定要像亲兄弟一样,把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比萨拉比亚让给我们。"斯大林正好在6月13日召开大型军事会议。可能,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决定:因为法国人再也坚持不住了,所以红军必须提前动手。14日那天,在斯大林那儿第一个发言的就是贝利亚,多半就是他向大家宣布,已经成功击毁飞机并找到所需文件。 

也完全有这种可能性,就是法国信使送走了惹祸的信函。6月13日,莫洛托夫会见了刚刚到达莫斯科的法国大使埃里克·拉博恩。大使转达了法国希望"就如何维持武装力量的平衡手段问题双方交换意见",而这种平衡已被德国人的进攻所破坏。换句话说,法国请求苏联的援助。于是,莫洛托夫的回答便是,询问巴黎是否准备考虑比萨拉比亚这一难题,可是拉博恩并未接到有关这一问题的指示。21也不排除,当时苏联把占领比萨拉比亚和立陶宛看成是建立反对德国的战略基地。难怪在5月25日才对立陶宛首次提出进驻要求,而6月14日便发出关于进驻军队的最后通牒,比其他两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要早两天。也可能,莫洛托夫已经请拉博恩把秘密信函转交给法国政府。巴黎被攻陷迫使斯大林急于销毁文件,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落到德国人的手里。于是便派出两架轰炸机跟踪追击--因为只有它们才来得及从蒙海峡群岛的基地起飞拦截"卡列娃"号。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0:0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3

恐怕只有联邦安全委员会或总统的档案室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也许在那里还可以找到那份使芬兰飞机被击毁的文件。但是,不管怎么说,为了这桩60年前所犯下的罪行,不仅应该表示道歉,而且还应该为死难者的亲属进行赔偿,就像早就应该对卡滕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一样。 

第六章 


苏军封锁罗马尼亚占领区真相22 

让斯大林感到满意的是,没有一个人跑到罗马尼亚去。但是,他仍然语重心长地批评尼基塔·赫鲁晓夫:"总的说来,从您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您在边境地区的工作进行得很不怎么样。向人群开枪当然是可以的,但开枪并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方法。" 


1940年6月26日,苏联政府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要求罗马尼亚向苏联交还比萨拉比亚以及大部分居民是乌克兰人的北布科维纳。布加勒斯特听从柏林的建议接受了最后通牒,于是6月28日,红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进驻了罗马尼亚几个省份,同时,于6月30日到达普鲁特河的新边境。一开始,居民们没有对苏联军队表示丝毫的敌意。但是,由于几个月以来强制性地实行集体化、关闭教堂、商品匮乏、对知识分子和有产阶级代表进行镇压,所有这些"共产主义天堂"的措施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人想跑到罗马尼亚去,但是,半路上被苏联边防军用枪赶了回来。1941年4月1日,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向斯大林报告说:"切尔诺夫策州格雷博克区最近的4个村庄的一部分农民来到区中心的格雷博克村要求把他们送回罗马尼亚。这群人大概有1000多人,大部分是男人。4月1日中午,这群人来到格雷博克村,跑到区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大楼前,有些人举着十字架,还有一面白旗(据参加这次游行的人说,这是和平愿望的象征)。其中一个十字架上还贴着一行标语:'看呐,兄弟们,这就是那些被红军们弄坏了的十字架!'在参加游行的人群中没有发现武器。在区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大楼前有人给他们讲得清清楚楚,这样的集会在边境地区是违法的,必须解散。后来人群就散开了……国家安全局局长下令逮捕那些纵火者,今天夜里命令已经得到执行。" 

"在此两天以前,一群农民也来到斯托罗日涅茨边境区的区执行委员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已经调查清楚,是富农和加尔季斯特(法西斯组织"钢铁近卫军"的成员。-作者按)挑唆他们这样做的。斯托罗日涅茨区查明的挑唆分子已经被逮捕……" 

"4月1日大约19点钟,格雷博克区有500到600人企图强行冲入罗马尼亚。边防军人开了枪。结果据初步计算,大约有50人被打死或打伤,其余的人被驱散。没有一人冲过边境。" 

让斯大林感到满意的是,没有一个人跑到罗马尼亚去。但是,他仍然语重心长地批评尼基塔·赫鲁晓夫:"总的说来,从您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您在边境地区的工作进行得很不怎么样。向人群开枪当然是可以的,但开枪并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方法。"23这个意思就是说,既然有充分的时间完全可以逮捕那些"挑唆分子",也许再开枪就没有多大必要了。但是,从总体上说,摆在赫鲁晓夫及其下属们面前的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必须说服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农民们,让他们相信,大地主制的罗马尼亚在1918年以后通常意义上的地主已经不存在了,而政府只征收他们收成的一小部分,当几乎所有收成都被政府征收精光时,在罗马尼亚生活仍然要比苏维埃统治下的生活悲惨的多。所以,1941年6月,即卫国战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因为斯大林准备对德国先发动进攻,于是便把几万名"不可靠"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居民驱逐出了国境。他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被解放的"居民确实觉得"大地主制的"罗马尼亚比苏联要好。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0:34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4

第七章 


骄横拔扈的斯大林爱将们 

斯大林十分喜欢自己的将军和元帅们,虽然有时也无情地把他们打入大牢,甚至把他们枪毙。但是其实他是很袒护他们的,尤其袒护那些工农出身的,而不是袒护那些过去当过沙皇军官的人。 

阿帕纳先科 

一天,斯大林收到了一封非常绝的对远东方面军司令阿帕纳先科的告发信。 

告发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哈巴罗夫斯克区党委第一书记Е.А.博尔科夫。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0:5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5

1941年8月13日,他"只向斯大林一个人"汇报说: 


远东方面军中的领导局势亟待缓和。在阿帕纳先科和热尔托夫(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战后担任苏军总政治部主任。--作者按)的冲突中责任完全在阿帕纳先科一方。阿帕纳先科在与我个人的交谈中,拿不出一条证据能够证明热尔托夫胆小怕事、藐视苏联将军和与当地党政机关不配合,而所有这些都是他在一封以梅利斯(列夫·扎哈罗维奇·梅利斯,斯大林助手。--译者注)的名义写的告发信中提到的。总结起来就是,好像"热尔托夫想干预指挥工作,而我也想指挥,并且惟有我才能下命令。"接着,阿帕纳先科又说:"热尔托夫从来没有打过仗,在这儿只会妨碍我下达命令。我不想再和他共事了,还是派他到西线吧!" 

由于经常与阿帕纳先科见面,在观察了他的行为和工作之后,我个人认为: 

1.阿帕纳先科身上近乎刚愎自用的自我意识超越了一切党性。 

2.阿帕纳先科对自己那个小圈子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吹毛求疵,喜欢并赏识那些在他面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 

3.阿帕纳先科领导无方。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从不深思熟虑。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着性子来,按照"我指示--我命令--我要求"的模式草率行事。 

4.阿帕纳先科对待下级粗鲁而又没有克制力。最近,他最喜欢的口头禅成了"我逮捕你","我审判你"。有一件事情几乎弄到了荒唐的地步:最近几天,阿帕纳先科不管不顾我们的要求和反对,非要下令把一位既不是我们的下级,也不属于我们管辖的工作人员共青团员库兹缅科送交法庭审判。他是以高尔基命名的航空工厂的一位警卫,被送去审判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在大门口的值班室要求阿帕纳先科出示通行证。库兹缅科第二天就拿着一份检讨书到阿帕纳先科那儿,请求他原谅,不要把他送去审判。阿帕纳先科在这份检讨书上批示道:"管理处:必须送交法庭。请呈报。苏联人民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将军。" 

今天,不顾我的反对,又签署了第0066号命令,罢免了军事建设管理局局长、勋章获得者卡尔捷涅夫上校的职务,并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因为他没有完成军事委员会做出的关于把汽车修理厂转交方面军的命令。军事建设管理局并不隶属于方面军司令部,所以卡尔捷涅夫上校在等待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时,便把转交汽车修理厂的事耽搁了几天。不用说,无论是审判他,还是撤他的职,都是不允许的,但是,阿帕纳先科不懂这点,而且也不想搞懂。 

斯大林同志!全苏党代会召开之后,也就是从阿帕纳先科担任方面军的领导职务以来,边区委员会和我个人都竭尽全力来提高他的威信,千方百计地在工作上帮助他,在他最初的工作中维护他,同时尽量让他避免犯错误。战前,阿帕纳先科还算接受我们的建议,也顾及党组织的意见。可自从战争爆发以来,阿帕纳先科自认为是远东惟一的"主人",在公开场合自高自大、肆无忌惮、目无法纪,而一涉及具体事务,就显出一副愚昧无知、目光短浅的样子。照我的看法,把这么一块极为重要的地区以及保卫苏联远东边界的任务交给这样一个人,是万万不可的。 

请求您,斯大林同志,在决定远东方面军的领导权问题时,务必把我的肺腑之言考虑进去。 


但是,斯大林并没有采纳博尔科夫的"肺腑之言",而是于8月15日,给这位哈巴罗夫斯克共产党的领导人回了下面这样一封信:"阿帕纳先科的缺点,就像他的优点一样,中央委员会是很清楚的。在日常工作中,不能用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标准来要求阿帕纳先科。阿帕纳先科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好战士,并且在军事方面也是一位不错的领导,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位比施泰尔恩或科涅夫(阿帕纳先科在远东的两位前任;此时,施泰尔恩正在卢比扬斯克的监狱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两个星期之后便被处决了。--作者按)要好得多的领导。您在处理跟阿帕纳先科的关系时,应该考虑到这个情况。显然,热尔托夫同志不善于寻找合适的途径,以便与阿帕纳先科共同工作。像热尔托夫这样的好同志,西线是非常需要的。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任命雅科夫列夫同志为远东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而由国防人民委员部下令解除热尔托夫的现任职务,以便任命他为另一个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成员。"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1:28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6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在我们面前活脱脱是一个刚愎自用者的形象。可见,阿帕纳先科在远东自诩为沙皇、上帝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在见识了博尔科夫的这封信后,持不同政见的将军彼得·格里戈连科和投诚的作家维克多·苏沃洛夫对阿帕纳先科那大加赞赏的评价又算什么呢!在格里戈连科写的那本名叫《在地下室里只能遇见老鼠……》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甚至阿帕纳先科的长相也让我们觉得不舒服,更不用说到处都有传言,说他刚愎自用,是一个庸俗、愚昧的人……但是,那些接近阿帕纳先科的人很快就会相信,他背后的那些传闻有很多并不完全可信。首先,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个人头脑极为聪明。是的,他确实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博览群书,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权衡下属的建议,并挑选出在目前条件下最适用的意见。第二,他敢想敢做。如果认为什么事是合理的,就作出决定,就去完成,把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从来不把过错往执行者的身上推,从来不让下属处于危险的境地。如果认为他们中的某个人犯了错误,那么就自己惩罚他。从来不会把他们送到部长那里或法庭上去受惩罚。" 

我想起了一个儿童故事,是关于列宁的。一个年轻的军校学员在克里姆林宫站岗,他是不久前才到莫斯科的。列宁迎面走来,哨兵不认识他,于是便要这个戴着便帽的人出示通行证。这时,正好这位学员的领导经过这里,于是开始斥责起他来,几乎都要动手了:"你怎么竟敢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本人要通行证!看我们不拘捕你!"但是列宁制止他们说:"这位学员做得对。他有责任要求所有的人出示通行证,其中也包括让我出示证件。对他不仅不应该责备,还应该嘉奖他这种负责的精神。"给人的感觉是,博览群书的阿帕纳先科似乎并没有读过这个故事,所以他的行为与儿童故事中的列宁的做法完全不同。而且阿帕纳先科一点儿也没打算把可怜的警卫从法庭解救出来,相反,他要求尽快把他送到法庭去。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库兹缅科和卡尔捷涅夫的事情结局如何,也不知道阿帕纳先科有没有收回自己野蛮的命令。在斯大林给博尔科夫的电报中,只字未提关于这位深受专横行为之害的倒霉人的命令。在阿帕纳先科与远东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的冲突中,斯大林是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同名人的一边,是不会在意个别人的命运的。 

为什么斯大林在远东需要像阿帕纳先科这样的人呢?在1943年斯大林派阿帕纳先科去西线时,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格里戈连科援引了阿帕纳先科对这次见面的叙述。当时,阿帕纳先科突然从哈巴罗夫斯克被召回,斯大林对这位正感到奇怪的将军说:"你说说,像信任你这样,我还信任过谁?快说吧!你说不出来了吧!因为,你就找不出这样的人。你在远东的权力,比沙俄时的总督还要大。我把所有的部队都划归你管……让所有的人都服从你的命令。而你以为,他们喜欢这样?你以为,他们不想脱离你的领导?他们当然想脱离!他们也努力了。检举信也写了。并且告发的就是你。那上面什么都写了!甚至还写了你想把远东从苏联分裂出去,你想当远东的沙皇。而我信了吗?不,我不相信。我知道,你是忠诚于党和……斯大林的人……日本人进攻远东的可能性现在实际上可以排除了。今天这个成果,我们首先应归功于我们在苏德前线的胜利,然后还应感谢你在远东方面军的贡献。而在苏联和伪满洲国边境相对安全的条件下,像你领导的那么大规模的军队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并且战争眼看就要结束了,它最激烈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你成什么人了?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方面军的司令员,而且是一个身边的诽谤性传闻比大仲马写的小说还要多的司令! 


"所以我决定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指挥一个作战的方面军,一个正在进行战斗的方面军。这样,战争结束以后你才可以成为一个元帅,因为你曾经在战争最后阶段率领过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方面军!但是,我们一开始先不要指挥方面军。首先应该熟悉熟悉战斗环境,还要学习学习才行。" 

在战争的紧要关头,斯大林在远东正需要一位这样的独裁者,他能够控制住当地的党委书记们,这些书记在远离中央的这些地区,喜欢把自己的州看成是封建的世袭领地。而当战争取得胜利已经没有什么问题时,斯大林就想把这位剽悍的骑兵派到西线去,以便能够挣得勋章,而且捞取元帅的称号。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前,阿帕纳先科被派到瓦杜金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任副司令员。也许,斯大林有意想用阿帕纳先科逐渐取代瓦杜金,或者逐渐取代相邻的草原方面军的司令科涅夫,从上文所引述电报的内容可以看出,科涅夫并不讨斯大林的喜欢。关于这点,朱可夫元帅可以证实。他有一次对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说,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斯大林对科涅夫态度很不好,只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终于有机会成为元帅并攻下了柏林。而阿帕纳先科却有着悲惨的结局。他刚一参加战斗,就被德军航空炸弹的一块弹片击中而受了致命伤,并于1943年8月5日不治身亡。24而就是这样,他也算到达了施普雷河并获得了元帅的称号。斯大林需要的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下属既粗鲁又残忍的将军们。我认为,他取得的胜利是用无数的鲜血换来的,而其他方面军的司令们也跟他是一丘之貉:朱可夫和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叶廖缅科、戈沃罗夫和瓦杜金……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1:49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7

叶廖缅科 

在自己的几千个将军们中间,斯大林特别关注其中的几个,打算将来把他们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于是,便对告发他们的检举信姑息纵容,把事情压了下来。这不,1941年8月14日,中央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白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潘捷列伊蒙·孔德拉季耶维奇· 

波诺马连科发来了一封申诉方面军司令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叶夫列莫夫的电报: 


我觉得绝对有必要向您汇报下面的情况: 

库兹涅佐夫(曾任方面军司令,是叶夫列莫夫的前任。--作者按)担任方面军司令的时候,经常与集团军和兵团的司令以及各个师的师长有联系。所以每时每刻都对局势有准确的把握。敌军最小的动静也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同时,我们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方面军不断打来电话向司令部报告情况。库兹涅佐夫了解每一门炮和每个战士的情况。人们工作起来都很紧张,他对大家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虽然常常是以非常不文明的形式提出。斯大林同志,我写这些不是为了替库兹涅佐夫说好话,而是为了让您了解现在的情况成了什么样子。尽管局势日趋复杂,可司令部里反而变得安静了。人们开始正常地--其实是更多地休息--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电话联系几乎也中断了。指挥工作主要改为纸上谈兵,并且事事都落在后面。对方面军的情况没有一点了解,而毫无根据、夸大其词的声明却增加了。如果说,以前甚至连敌军侦察部队的军事行动都被附近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司令部所掌握的话,那么,现在--我举个例子说吧,8月13日夜,第117师几乎无缘无故地就连夜离开方面军,跑到了30公里远的地方,结果敌人占领了多夫斯克和科尔玛,而方面军得知这一消息时,已经是早晨11点了。要不是第21集团军特别强调的话,集团军司令部根本不会发现整个师已经跑了。 

斯大林同志,我说一句非常负责任的话,跟叶夫列莫夫在一起什么事也干不成。他是一个爱吹牛又爱撒谎的人,我可以证明这点。现在,指挥领导工作方面变得一团糟,而且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甚至那些以前受不了库兹涅佐夫异常粗鲁的态度的人,也在议论说,虽然与库兹涅佐夫很难一起共事,但跟他一起作战却让人很放心。 

我请求梅利斯转告您说,对叶夫列莫夫的任命是不正确的,并且应该让叶廖缅科当候选人。当然,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尽全力帮助叶夫列莫夫改进领导工作。 


斯大林对波诺马连科并不信任,因此8月15日对他的答复非常严厉:"您告发叶夫列莫夫的信我收到了。您的行为让人很费解。不知为什么撤库兹涅佐夫职的时候您保持沉默。现在呢,叶夫列莫夫才刚刚被任命了几天,您马上就断定,他是一个爱吹牛又爱撒谎的人,并且跟他在一起将一事无成。您是一位军事委员会成员,不是一位观察家,并且站在叶夫列莫夫的角度看,您也有责任要对集团军和各个师的领导进一步严格要求,有责任与各个集团军和师加强联系、了解战役局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您有责任同时也有机会使叶夫列莫夫成为一位真正的领导。" 

"建议您能就这封检举信的主要内容跟叶夫列莫夫坦率地说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这封信将来有机会我会让他了解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方面军的工作真正地做到布尔什维克化。我要告诉您的是,在中央委员会里,像伏罗希洛夫和米高扬这样的同志对叶夫列莫夫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更不用说来参观检查工作的梅利斯了,他对叶夫列莫夫的反映也很好。" 

就在同一天,斯大林也给叶夫列莫夫发去了一封电报:"我收到波诺马连科写的检举信,他在信里对您的工作反映很差,并且认为您不会领导方面军,因为您对自己的下属不严格要求,同时也不会根据局势的变化让他们变得规矩起来。我请您亲自跟波诺马连科交换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采取果断措施改正您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 

米高扬是在国内战争时期的外高加索认识叶夫列莫夫的。1920年,叶夫列莫夫开着装甲车第一个冲进了巴库。1938年,当讨论有关可能拘捕他的问题时,是伏罗希洛夫为他担保的。从此,斯大林就完全信任了叶夫列莫夫。 

如果要是想一下波诺马连科检举信的实质,那么,用肉眼就能发现它的荒谬。新上任的方面军司令允许司令部的工作人员们有正常的睡眠时间,这有什么可怕的呢?反正,就算不睡觉,他们也干不了多少事,也不会制订出什么杰出的计划。即使集团军司令部、甚至各个师的司令部不再因为琐事往集团军司令部打电话汇报情况,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因为在决定许多问题时,他们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说到底,有必要把每一个敌军侦察部队的军事行动都报告给方面军的司令吗?况且,叶夫列莫夫领导方面军总共只有几天,无论如何也不应为前任的错误负责。至于谈到费奥多尔·伊西多拉维奇·库兹涅佐夫,按照波诺马连科的观点,"作战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就是这个库兹涅佐夫在中央方面军之后被派去指挥克里木的第51独立集团军,可是也未能挽救它的灭顶之灾。11月初部队从彼列科普撤退时,由于指挥失误而秩序混乱,库兹涅佐夫因此被撤了职。他留给叶夫列莫夫的烂摊子,未必比克里木好多少。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2:08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8

但是,结果叶夫列莫夫领导中央方面军也只有几天。很快,这个方面军就被撤销了,于是,它的人员归属布良斯克方面军,领导这个方面军的正是曾被波诺马连科推荐的叶廖缅科。叶廖缅科也赢得了斯大林的青睐,但是,因为自己热衷于对下属进行"拳脚教育",还是跟叶夫列莫夫不能合拍。关于这点,1941年9月19日第13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加年科写给斯大林的申诉书是很有说服力的:"昨晚,我在方面军的前沿阵地上,我和叶夫列莫夫将军一起返回作战小组,以便制订下一步的进攻计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和军事委员会成员马泽波夫一起也来到了这里,当着所有人的面,演出了下面这场闹剧:叶廖缅科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指责军事委员会胆小如鼠、背叛祖国。我说,不应该说这么过头的话,叶廖缅科挥舞着拳头向我冲了过来,有好几次打在我脸上,还扬言说要枪毙我。我表示,他可以枪毙我,但是他没有权力侮辱一位共产党员和最高委员会代表的人格。当时,叶廖缅科拔出了毛瑟枪(迎合下属的愿望--为了不受侮辱。--作者按),但是叶夫列莫夫拦住他,没让他开枪。接着,他就开始威胁说,要枪毙叶夫列莫夫。在这场不成体统的闹剧中,叶廖缅科歇斯底里地破口大骂,稍稍冷静一点儿之后,叶廖缅科开始夸口说,好像是斯大林同志赞成他痛打几个兵团的司令,哪怕把其中的一个脑袋打破也不要紧。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叶廖缅科强迫叶夫列莫夫跟他喝伏特加酒,而当后者不愿意喝时,就开始破口大骂,说叶夫列莫夫存心跟他作对,以后再也不能当他的副手,尤其是因为他连兵团司令们的脸也不敢打。我请求您做出裁决。"斯大林的处理办法仅限如此:把加年科的申诉内容给叶廖缅科讲了一下,要求他做出解释,然后叶廖缅科的方面军司令照当不误。叶夫列莫夫呢,被派去组建新的第33集团军。在加年科的申诉之后,又过了那么两个星期,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进攻莫斯科时被全线击溃。看来,"让下属规规矩矩",再加上饱以老拳和以枪毙相威胁并没有挽救得了叶廖缅科。而至于说他是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以后才打将军们的脸,似乎叶廖缅科并没有撒谎。在身为最高统帅的赫鲁晓夫看来,他就很鼓励将军们打嘴巴子(虽然自己从来不打):"斯大林本人,当有哪位指挥员向他汇报什么事时,就常常说:'你打他嘴巴了吗?要打他嘴巴,要打!'一句话,打下属的嘴巴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英雄行为。(虽然,也许颠倒过来的事情才应该被认为是真正的英雄行为:作为受侮辱的回报,下属去打上级的嘴巴,但是,不知为什么,这样的事在红军的历史上从未有人听说过。--作者按)就是要打!"接下来,赫鲁晓夫可能正好讲述了发生在第13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成员身上的事情:"后来我才知道,有一天叶廖缅科甚至打了军事委员会成员。后来我问他:'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您怎么可以允许自己打人呢?要知道,您可是一位将军、一位司令啊!您连军事委员会成员也打了?!''您知道吧,现在的局势就是这样。'他回答说。'不管局势如何,难道除了拳脚相加,就没有别的途径可以和军事委员会成员交换意见了吗?'他又解释说,局势很严峻。应该尽快送来炮弹,他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可军事委员会成员却坐在那儿下象棋。我对叶廖缅科说:'呵,这个情况我还不知道呢。如果他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还在下棋,这当然不好了,可是,动手打他,这对一个司令员来说--就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一样,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25 

有意思的是,叶廖缅科本人后来在1943年的时候,还在日记中抱怨朱可夫的粗鲁:"朱可夫,这个篡权者和流氓!对我简直太不像样子了,简直就是非人的待遇。他踩着所有的人往上爬,可是我是最倒霉的一个。他要是不放过我,把我惹急了,我马上就跑到中央委员会或最高统帅那儿告他一状。作为一个司令员,我要为交给我的这份工作负责,所以我有责任这样做,并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应该这样做。我受不了这口窝囊气。想当年,他算个什么!他是一个阴险而又愚蠢的家伙,是一个厚颜无耻的野心家……"显然,叶廖缅科并没有把自己的粗鲁当成是真正的粗鲁,他自己对于下属来说是那么地可怕,恐怕他甚至连想都没想到。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2:45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9

叶夫列莫夫呢,以前是沙皇军队的一个准尉,他从不允许自己动手打下属,同时,他作战时,靠的不是人数多取胜,而是尽量多动脑筋,靠智力取胜,而且他还很看重战士们的生命,这在红军的将军们中间是非常罕见的。1942年2月初,由于朱可夫的过错,他和第33集团军的突击小组一起在维亚济马城下被包围,由于他不愿意当俘虏,在1942年4月饮弹自杀。他在包围圈里坚持的时间比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坚持的时间还要长一天。斯大林的庇护也没能使叶夫列莫夫免于灭顶之灾。并且只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他才被追认为苏联英雄称号。 


第八章 


战争伊始:掩饰悲观的斯大林26 

"私底下跟你说--我应该对您开诚布公,如果英国人不能在最近的3到4个星期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我们和我们的盟国就可能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很让人悲哀的,但这很可能成为事实。斯大林。" 


1941年8月,苏德战场的局势对红军很不利。19日,斯大林给预备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回电说:"你关于德军可能向切尔尼戈夫、科诺托普、普里卢基方向进发的看法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德军在这一方向上的行动将意味着,它从第聂伯河东岸绕过我基辅集团,包围我第3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就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敌军的一个纵队已经横越乌涅恰并进发至斯塔罗杜布。鉴于已经预见到的这种情况并为了防止我们所不希望的这种意外情况发生,现组建以叶廖缅科为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我们正采取其他措施(另行通知)。希望能遏止德军前进。"27 

但是,所采取的措施并未取得什么效果,明显可以看出,德国人正在基辅周围形成合围之势。斯大林预感到灾难即将来临。于是便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英国身上,盼望它能很快地、恨不得马上就在西线开辟出第二战场。 

1941年8月28日,苏联驻伦敦大使И.М.迈斯基发来了一份上面盖有"绝密"和"急电"字样、内容为自己与英国外交部长安东尼·艾登的谈话记录的电报。第二天,一份译好的电文就放到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迈斯基报告说:"昨天(8月26日。--作者按),解决完跟伊朗有关的问题后,我就大不列颠援助苏联的问题同艾登有过一次严肃的谈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艾登大致地问了一下我,我国人民现在精神状态如何。我抓住这个机会说,我只能谈谈个人的观点,于是便对他说了下面这些话: 

'根据我得到很多的消息和各种迹象表明,苏联相当多的人因为英国的立场越来越感到困惑和失望。事实上,现在的这种局面你又能让苏联人民作何感想呢?在10个星期里,苏联同向它发起猛攻、并且目标只对准它一个发起猛攻的德国进行着最惨烈的战斗,德军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装备。我们的军队和人民英勇地战斗着,并且将会把反对强大而又残忍敌人的战斗继续下去。但是,我们的损失太大了:700,000人,5500辆坦克、4500架飞机和7500门大炮,此外,还有大面积的领土损失,其中有一部分从经济和军事的观点来看是弥足珍贵和相当重要的。在整个这个过程中,在苏联集中兵力--并且仍将集中兵力进行历史上最艰难的战斗的时候,英国正在干什么呢?'" 

我们不知道,大使有关苏联损失的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也不排除,纯粹只是他杜撰的而已。可能,斯大林关于人员伤亡的数据就是从迈斯基那儿得到的。在1941年11月6日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最高统帅在发言中很肯定地说,红军在4个月里阵亡和失踪的人数达到728,000人。说实话,斯大林可能认为关于装备的损失情况还是不提为好。迈斯基不得不从英国人那儿去弄到有关坦克和飞机的损失数据,并且他有意把损失情况说得更为严重一些,他不知道的是,实际的损失还要大得多。截至1941年9月初,苏军仅被俘的人数就有不下150万人28。据官方统计,红军到1941年年初不可挽回地损失了20,500辆坦克和17,900架作战飞机,并且到9月份时损失已经不少于这个数字的一半。关于苏军在战争的前两个月的飞机损失数据,德国人的估计更高--达20,000架作战飞机。 

迈斯基继续说: 

"7月中旬,苏联政府向英国政府建议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我不想谈论这些原因,英国政府拖延执行这一建议。但是,如果英国政府认为没有可能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那么,似乎它可以用另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给予我们援助,那就是广泛提供我们所需要的飞机、大炮等诸如此类的装备。我说'更为轻松',是因为英国政府至少决定在最近一段时间会主要保持防御观望的立场。所以,它显然能够把自己的后备部队(现在已经有的或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的)及时派往反法西斯战场中最急需它的地区。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英国没有开辟第二战场,同时就连一定数量的飞机和大炮它也不会给我们提供。自然,我们感谢英国政府的200架'鹞'式战斗机援助,这些飞机大约1个月以前就答应给我们的,可是至今还没有运到苏联。但是,跟我刚才说过的我们在空中受到的损失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者,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向英国政府要一些重型炸弹(大使在回忆录中确切指出了想要60枚这样的炸弹。--作者按),经过漫长的谈判,空军部长最终同意满足我们的要求,可是,他答应给我们多少呢?6枚!不多不少正好6枚!军事装备方面的情况也是这样。在过去的这10个星期里,英国还帮助苏联什么了吗?伦敦最爱强调的就是:在空中进攻德国。实际上,英国在这一方面还是多少做了一些工作,所以我们正准备对英国政府所做的这些工作再次表示感谢。但是,艾登也应该清楚,德国的轰炸虽然可以取得一点成效,但不可能对东线战场的局势造成太大的影响。打蛇要打七寸。据我所知,英国的轰炸不会迫使德国从我们的战场上撤走一个航空兵大队。"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3:1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0

"那我们还从英国那儿得到了什么呢?一大堆的赞美之词,称赞苏联人民英勇善战、有爱国主义精神,称赞苏联军队的战斗素养很杰出。当然,这是让人非常高兴的(尤其是在大家普遍对我们的战斗能力表示怀疑之后,要知道,仅仅几个星期之前,这种看法还很有市场),但是,有点儿太过精神化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听到太多赞美声时,我就想:'少给点儿掌声,还是多来点儿战斗机吧!'考虑到以上所说的这些情况,难道还应该对苏联人民的困惑和失望感到奇怪吗?现在,这种情绪对苏联人民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要知道,事实让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与其说英国是我们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殊死斗争中的一个盟国,一个战友,还不如说是一个对我们满怀同情的旁观者。我再重复一遍,我并不是受苏联政府的委托才对艾登说上述这些话的,但是,作为一个苏联驻英国的大使-他应该致力于巩固我们两国间的联合,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及时提醒艾登关注苏联现在的精神状态。" 

"我的话给艾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不论从他的表情,还是从他的行动,都是很明显可以看出来的。艾登试图为英国政府辩解,虽然可以感觉到,他并不是心甘情愿这样做,而只是出于责任而已。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就像我以前给您汇报过的那样,艾登本人是开辟第二战场的拥护者,并且非常积极地倡导应该援助苏联。艾登谈到,英国还不准备向法国进攻;美国在生产武器和飞机方面动作也非常迟缓;英国政府最多向德国展开空中攻势;在伊朗和英国、苏联之间实际上已经建立起了军事协作,并且从整体上说,在近东的这种协作还有很大可能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这时,艾登提到,英国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利比亚开始发动进攻。" 

"我反驳说,在伊朗的战役当然意义也很重大,但是,说到底当前战争中有很多这种战役,它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利比亚开始的战役也属于这种情况。最主要的难题在于,如何击败德国?这个问题英国政府是怎么考虑的?它现在的总战略是什么?我记得,去年7月初在法国刚刚投降以后,我提出关于英国的总战略问题时,丘吉尔对我的回答是很简短、很真诚的:'我的总战略,'他说,'现在就是,在最近3个月里保存实力。'" 


"当时正是陆军部长的艾登本人,发展了我的思想,即英国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大不列颠变成一个德国侵略者无法攻克的堡垒。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英国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动员自己帝国的预备役部队,同时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盟国,那时就可以'坐等观望'了。应该坦率地说,当时这种总战略是可以理解的。" 

"据我所知,在稍后一些时候,也就是在1940年到1941年间,英国政府的领导层开始推行一种与以前不太相同的总战略方案,即集中力量、组建军队、建立强大的空军力量,同时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从岛上向世界局部地区发动规模不大的进攻,但主要的还是准备迟早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不是1942年,就是1943年。与此同时,英国在空中的巨大优势将在这次进攻中起主要的打击作用,而英国打算在美国的帮助下取得这种优势。我个人从未搞明白过,上述的这种战略方案将以什么方式使英国取得胜利(不是避免失败,而是要胜利)--在去年冬天我不止一次地跟艾登和巴特勒(英国外交副部长。--作者按)谈过这一想法。但是,当英国在反对德国的斗争中孤身奋战时,这样的方案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从6月22日起,战争形式急剧变化,甚至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现在英国政府的总战略是什么呢?它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变?它的改变总的来说是否与这样一个事实非凡的重要性有关?这个事实便是:说到底,英国在东线还是有一个很强大的陆上盟国的。英国政府准备通过什么途径击败德国?它已经基本上排除了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还是只是认为现在这个时机没有可能开辟第二战场?自然,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其他许多问题都困扰着苏联人民,如果艾登能够就其中几个问题给我满意的答复的话,我将非常高兴。" 

"但是,艾登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或者也不想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又提到了利比亚,说如果必要的话,英国政府准备全力帮助土耳其。同时,他很含糊地表示,在战争的一定阶段英国军队(其中包括空军)也可能在黑海、普洛利夫海峡和乌克兰等地区给予我们积极的协助,接下来还说了一些诸如此类的话。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虚无缥缈,不由地给我留下一种这样的印象,此刻艾登在战争的总战略方面根本没有什么深思熟虑的方案。最后,艾登说,他与首相将就我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整个战略问题进行一次商谈。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下(要知道,他就像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是个经验主义者),我不敢肯定,丘吉尔是否会有根据这种新形势而制订的深思熟虑的方案,但是,毫无疑问艾登显然是没有这种方案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3:37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1

"在我已经有意要离开时,艾登开始为我的开诚布公表示感谢。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真切地期盼着英苏联盟能够更加巩固,同时也非常理解苏联广大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理解他们盼望着能尽快采取各种措施,以防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你要知道,'艾登强调说,'无论是我,还是首相,实际上我们都想给予苏联最大的帮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并非轻易就可以做到,但是我们确实是想帮助你们的。对于以前政府的政策我们是无法负责的。'我回答说:'如果英国政府真的想巩固苏英联盟的话,那么,请允许我送给你们一个忠告:不要接受大西洋宪章,问题也不在于宪章的内容。昨天我已经跟你谈过,我们并不反对宪章中的各项准则。但是,它产生的方法在我们看来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所发生的一切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好像英国和美国把自己想像成了万能的救世主,他的到来就是为了审判这个罪孽深重的世界,其中也包括审判我国。在这个基础之上,联盟是不可能巩固的。'艾登很难为情,于是开始向我道歉。按照他的话讲,丘吉尔临起程时,也没有想到会谈中会提出宪章问题。这完全是罗斯福一个人的主意。在他跟首相见面的时候,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了宪章的草案。丘吉尔当然不可能反对罗斯福的提议,结果就出台了包含八项条款的宪章。其实,英国只不过在最后的宪章里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归根到底,我倾向于认为,我们对宪章的反应,加上对在伦敦召开的同盟国会议一事的反应,这对英国政府下一步怎么走是一个很好的教训。1941年8月27日,迈斯基。"29 

迈斯基回忆道:"……在我发出跟艾登谈话的汇报后,我竟然非常意外地收到了有斯大林亲笔签名的电报!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一般给我回电的要么是人民委员В.М.莫洛托夫,要么就是他的一个副手,连А.Я.维辛斯基都很少回电。这封电报真是非同寻常。" 

"斯大林在电报中说,他很赞赏我在艾登面前的外交行为。让他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在与英国外交部长的谈话中,我非常贴切地表达出当前苏联人民由于英国政府的所作所为而引起的那种感受。苏联正在经历着最艰难的阶段,盟国迅速而又积极的援助显得极其重要和必需。" 

"我还记得,我久久地握着斯大林的电报,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我还能为祖国再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可以把苏联驻英国大使在回忆录中对斯大林电报内容的转述与它的全文比较一下:"伦敦,苏联大使迈斯基收。您同艾登关于英国战略的谈话完全反映出了苏联人民的感受。对您如此准确地把握了这些感受,我很高兴。实际上,英国政府是在用自己消极等待的政策帮助法西斯。法西斯分子企图把自己的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今天是苏联,明天就是英国。英国是在用自己的消极帮助法西斯。英国人对着我们拍手叫好,对着德国人破口大骂,这些都于事无补。英国人明白这点儿吗?我想,他们是明白的。那他们究竟想干什么呢?看得出,他们似乎希望我们被削弱。如果这个假设正确的话,那我们就应该小心提防英国人。 

最近,我们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战场上的形势很不乐观。问题在于,德国人把最后30个师从西部战线调到与我们作战的战场。这使我方情况日趋严峻,更不用说还有20个芬兰师和22个罗马尼亚师也参加了进攻我们的战斗。现在,我们的敌人在战场上一共有300多个师。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忽视了英国在西线的危险性,并且认为它只不过是一个摆设。所以,他们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从西线撤走了几乎所有的作战师。德国人凭什么就那么相信英国人会一直消极等待? 

如果局面继续这样维持下去,同时英国人还不行动起来的话,我们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英国人从中能牟得什么好处吗?我想,它只会遭受损失。 

私底下跟你说--我应该对您开诚布公,如果英国人不能在最近的3到4个星期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我们和我们的盟国就可能输掉这场战争30。这是很让人悲哀的,但这很可能成为事实。斯大林。"31 

关于德军从西线调集到东线战场的最后15个德国师,是斯大林弄错了。事实上,在1941年8月和9月间,法西斯德国在法国和比利时只有36个步兵师。9月,这里组建了一个坦克师,即第22师,以替补被派到东线战场参加对莫斯科进行总攻的第2坦克师。8月底时,德国和它的盟国在苏德战场并没有300多个师。他们在这里有156个师,增援部队分别是:18个芬兰师、3个意大利师、17个罗马尼亚师和两个斯洛伐克师以及5个罗马尼亚旅、3个匈牙利旅和1个斯洛伐克旅。如果把两个旅算作1个师的话,总共也不超过200.5个师。9月,又从法国向东线调集了1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另外再加上从德国调来的1个坦克师。大家可以看到,离斯大林所说的15个师,还差得很远。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3:5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2

迈斯基在回忆录中只字未提斯大林怀疑英国人企图整垮苏联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也只字未提最高统帅担心如果不立即开辟第二战场将必败无疑的恐惧。斯大林实际上是非常惧怕这样的结果的,要知道,他对迈斯基谈到失败的可能性时,并不是要让他把这一消息转告给英国政府,而只是"私底下说"。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很明白地看出,正是这位大使向斯大林建议,让他向英国一方争取最大的援助。 

迈斯基在回忆录中很肯定地说:"最后,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我请求斯大林向丘吉尔发一封信函,并在信函中提出两个问题:关于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以及关于向红军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问题。我提醒斯大林说,关于第一个问题不会有什么实际的结果,但是,重要的是要时刻提醒英国人记住开辟第二战场的必要性。而第二个问题呢,根据伦敦的情况来判断,有可能获得实质性的解决。" 

1941年9月3日,斯大林在给丘吉尔的信函中写道:"3个多星期以前,战场上的局势终于相对稳定了下来,可是近几个星期,这个局面被破坏了,原因是德军又向东线战场调集了30到34个德国步兵师以及大量的坦克和飞机,另外20个芬兰师和26个罗马尼亚师也活动频繁。德国人认为西线毫无威胁可言,于是便有恃无恐地把西线的全部兵力都调集到了东线……结果,我们丢掉了大半个乌克兰,此外,敌人还逼近了列宁格勒……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我们的防御能力,并使苏联处于灭亡的边缘。" 

斯大林认为,要摆脱这种危险局面的惟一办法就是:"今年必须在巴尔干的某个地方,或者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德国人从东线战场调走30到40个德国师,同时,在今年10月初之前,保证向苏联提供30,000吨铝,并每月至少供应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小型和中型的)。如果没有这两种形式的援助,苏联要么彻底失败,要么削弱到极点,在同法西斯斗争的战场上,永远没有能力再用积极的军事行动去帮助自己的盟国。" 

斯大林只对大使所说的消息,迈斯基建议以官方的形式告知英国首相,以便刺激他尽快向苏联提供武器和战斗装备。迈斯基清楚地知道,近期英国人不可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他证实说:"9月5日早晨11点种,我已经在艾登的办公室里……长桌旁坐着三军参谋长,并有专家作陪……艾登请参谋长们发言,他们就自己军队的情况作了非常详尽的汇报,把他们的意见总结起来就是:英国现在不可能在法国或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我认真地听完这些汇报,然后说道,我将把这些意见转达给自己的政府……我没有能力去检验参谋长们所说的话,可是,如果对他们做出结论的正确性表示异议,又没有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去证实。" 

"但是,在谈到解决援助装备的问题时,对方--无论是艾登也好,还是参谋长们,他们都要乐观得多。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满足苏联政府的所有要求,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所提数目的一半由英国出,而另一半由美国出……英国人答应立刻兑现自己要提供的那一半……" 

说实话,迈斯基在转达信函时也有点儿过分。9月4日,在丘吉尔跟他谈话时,丘吉尔甚至觉得斯大林可以单独媾和:"如果苏联被征服了,我们如何才能赢得战争?迈斯基不安地强调,苏联战场上的危机是极其严重,他的话赢得了我的同情。但是,当我突然感觉到他要求援助的话里隐藏着威胁时,我很愤怒。我对相识多年的大使说:'您还记得吧,就在4个月以前,我们在我们岛上,还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站在德国人一边进攻我们。说实在的,我们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甚至在那时我们也对我们最终的胜利坚信不移。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我们从来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无论发生什么事,也不管你们怎么行动,你们没有任何权力指责我们。'第二天,英国首相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说:'苏联大使……谈到了局势的严重性,并且还谈到了我们的答复将具有决定性意义。虽然他所说的话里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种假设,但是,我们总是有一种这样的印象,就是他们很可能在考虑要单独媾和。'"不过,就像迈斯基断定的那样:"当时我的话给丘吉尔留下的印象……甚至对我们是有利的。这将迫使英国的政治和军事两辆战车更快速地运转起来,当然其中包括我们签订租借法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4:10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3

在这场关于第二战场的对话中,交谈双方各持己见,斯大林和迈斯基想不惜任何代价迫使德军从东线战场调走德国师,以便减轻红军的压力,并适当减少一点儿苏联的巨大损失。丘吉尔和艾登呢,他们也懂得,苏联的失败将使英国在可预见的将来的战争中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同时也意识到,一旦在法国登陆失败、并且最有战斗力的师在那里覆灭的话,将使英国处在危险的边缘。 

9月5日,丘吉尔在给英国驻苏联大使斯塔福尔德·克里普斯的电报中解释了不能在近期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我们所有的将军都深信,这件事(指登陆。--作者按)只会以血战而告终,其结果就是我们将被击退。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些不大的登陆场坚守下来,那么几天之后也不得不放弃。法国沿岸固若金汤,至今德国人在西线的师还是要比我们英国人的多,此外,他们还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我们没有足够多的船只来运送登陆部队到欧洲大陆,除非我们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次行动(当时英国人驻扎在海外的军队有39个师,其中包括5个装甲师,能够在法国登陆的总共有6个师,这些兵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德国在西线的集结。--作者按)。抽出我们的舰队用于进行类似的战役,这对处于中东的军队来说,援助作用不大,同时我们在大西洋的航行也完全中断了。这可能导致争夺大西洋战役的失败,同时使英伦三岛带来饥饿和死亡。" 

众所周知,在1941年时,苏联没有第二战场的支援也能勉强坚持,虽然在9月和10月间接连发生了基辅和维亚济马的惨剧,并且被德国人俘虏的也超过了150万人。租借法案还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第一批援助物资到达苏联时已经是年底了。但是,斯大林还有预备队。10月18日,在西线部队被击溃后,他给乌拉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普里沃尔日斯克军区发去了电报,要求在11月底之前那里的40个师做好战斗准备。德国人当时再也没有后备部队了。从东线新调集来的苏联师保证了红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胜利。租借法案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是后来的事情,这保障了苏联在武器和军事装备方面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同时也使红军的机动能力得到了提高。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4:41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4

第九章 

库尔斯克战役:优势兵力防守的失策32 

德军最高统帅部所选择的军事行动的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是最为适宜的。法西斯德国在战术上、同时也在某种程度的战役上都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但是,红军在人员和物质资源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以至于德国不可能在战役上,尤其在战略上完全赢得库尔斯克战役。 


在苏联历史文献中,库尔斯克战役被认为是卫国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三大主要战役之一(另外两次是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库尔斯克战役的战役和战术方面的研究已经颇为详尽,可是,有关它战略意义的研究只是在一些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的历史著作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而已。1943年,德军依靠1941年发动突然袭击获得的优势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而苏联的工业生产在经过战争第一年的大幅下滑后,已经开始飞速发展。这些事实都十分有利于创造新的神话--歌颂库尔斯克战役中政治体制和苏联人民的丰功伟绩,这是继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进行的第三个伟大战役,参加这次战役的人员、坦克和飞机的数量都比东线战场上任何一次其他战役要多。 

1943年2月23日,斯大林签署的命令中向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所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但同时也警告说,认为红军的惟一任务就是把德国人赶出西线边境是愚蠢的,同时,"哪怕把德国人赶出我们的国境一公里也好"的想法也是愚蠢的。斯大林在1943年5月1日签署的命令中也再次重申,"德国、意大利法西斯阵营正在经历着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西斯德国的灾难已经来临……法西斯德国和它的军队的基础已经动摇并经历着危机,但是他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但是认为这种灭亡会自己来临,那就是很天真的想法。还需要在西线和东线进行一到两次这样有力的打击--就像最近5到6个月以来希特勒军队所遭受的打击那样,只有这样,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才会成为事实"。斯大林在自己的预测中态度是相当的谨慎。1942年5月,当时他还要乐观得多,并号召"让1942年成为德国法西斯军队彻底灭亡、苏联从法西斯列强手中彻底解放的一年"。但是,红军在克里木和哈尔科夫所遭受的失败以及被迫撤退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事实,迫使斯大林变得谨慎起来。实际上这些事件证明,为了使法西斯德国彻底投降,不只需要两到三次这样的打击,而是需要许多次、甚至数十次斯大林所说的这样的打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4:58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5

Н.塔连斯基的《奥廖尔战役》是苏联历史文献中第一部论述库尔斯克战役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强调指出,德军1943年夏季的进攻开始得很晚,是7月5日才开始的。这种做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与众不同的。他援引了德国将军К.季德马尔的话,他说,相对军事战略的原则而言,较为有利的方法是避开敌人的进攻并等待有利的时机进行反攻。顺便说一句,苏联在库尔斯克战役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但是,塔连斯基在自己的文章中很肯定地说,德军指挥官并没有按照季德马尔的意见去做,在盟国还没有开始西线的进攻之前,他们就想尽早开始自己的进攻。他把德军向库尔斯克进攻的延误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受的惨败联系起来,塔连斯基还认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证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被严重削弱,在东线和西线只要再有两到三次这样的打击,就足以使它灭亡"。这里,他实际上是在重复斯大林的话。在同一篇文章中,斯大林本人还被称为苏军库尔斯克战役取得胜利的总设计师。 

应该指出的是,斯大林在评价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时,认为它证明了红军不仅在冬季,而且在夏季都有能力进攻。他把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看作是战争的转折点。他认为,德军的这些失败使希特勒德国濒临灭亡。不难发现,早期关于库尔斯克战役的文章都是重复斯大林的论调而已。 

苏联早期关于卫国战争的官方历史文献一共6卷,其中单独有一章用来论述库尔斯克战役。在这一章中没有列举库尔斯克战役中红军兵力和装备的有关数据。作者夸大了Н.С.赫鲁晓夫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在论述库尔斯克战役的这一章中,有10次提到了他的名字,而提到斯大林只有1次,提到朱可夫有3次。该书作者将这次战役中红军的军事行动描写得非常富有理想化,一次也没有对高层领导的重大决定提出批评。 

С.М.什捷缅科将军在回忆录中就苏联大本营的战略意图描述说,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部建议把主要精力先集中在库尔斯克以南的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然后才是克列缅丘格和赫尔松。在对我们有利的情况下,部队应该到达切尔卡瑟--尼古拉耶夫子午线,对德国在巴尔干的附庸国边境形成威胁并粉碎"南方"集团军。但是,为了便于将来发动进攻,大本营认为应该把中心方向定在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基辅。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进攻才可能破坏敌"中央"和"南方"集团军间的协同作战,并解放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基辅。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大本营所制订的这个计划实际上并不能合围而且消灭德军最精锐的"南方"集团军。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进攻方向离罗马尼亚的油田太远,而它对于德军进行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斯大林赞成的进攻计划,是要把苏军调集到靠近德国边境处,但同时距离德国的领土就比到普洛耶什蒂还要远。似乎,斯大林之所以认为中心进攻方案比南方进攻方案要好,原因就在于基辅的政治意义,由于基辅的影响力,斯大林在1941年试图坚守它到最后一刻,甚至不惜付出牺牲整个方面军的代价。 

在12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中,苏联历史学家重复了什捷缅科关于两个战略计划的描述,其中谈到苏联最高统帅本应该在1943年春天做出决定,同时对所采取的向基辅发起进攻的方案并未提出任何批评意见。他们还称赞了苏联大本营所制订的深思熟虑的转向防御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作是见证了"苏联最高统帅解决战争的战略任务时的创造性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作者们宣称,"在敌人进行徒劳无功的进攻这一过程中,先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再发起反攻,这样才可以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程度的胜利。战争的发展过程证明苏联指挥部制订的计划是绝对正确的。" 

传统上对库尔斯克战役结果的评价对苏联一方是非常有利的。《卫国战争简史》中论述说,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军队消灭了敌军30个师,法西斯德国损失了大约500,000名官兵、1500辆坦克、超过3700架飞机……德国法西斯元气大伤。整个世界都为红军相对于德军在战斗艺术、武器和战略指挥上的优势而折服。战略独创性已经牢牢地扎根于苏联武装力量之中"。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5:20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6

苏联主要的军事长官之一、曾任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元帅认为,大本营决定拒绝采取那种先发制人的进攻策略,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批评了从正面进攻奥廖尔凸出部、并不试图合围敌人的做法。朱可夫后来认为,苏军向奥廖尔发起的进攻开始得太早,缺乏必要的准备工作。曾任苏联总参谋长的А.М.华西列夫斯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战役和战略任务的制订和完成是很成功的。"并且还认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军事艺术超过了德国。Н.Ф.瓦杜金在1943年曾任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司令,也是苏联先发制人进攻策略的拥护者。他担心,红军将错过对进攻行动非常有利的夏季。曾任草原(预备役)方面军司令的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对在防御战役中使用自己方面军中的两个集团军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最好运用整个草原方面军来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苏联的一些文献资料也承认了苏联最高统帅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所犯的某些错误。例如,К.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他曾任中央方面军司令,他在回忆录中对奥廖尔凸出部战役的计划制订和实施提出了批评,当时的苏军实际上是七拼八凑组成的。他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应该是:西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进行相应地重新集结,同时从北方和南方向布良斯克只进行两次打击。但是,战役开始得太过于匆忙,并且德军只是被赶出了奥廖尔凸出部,并未被彻底消灭。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思想本身,即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对苏联一方是极为有利的,并且把进攻的主动权让给法西斯德国的决定也是正确的,从来没有一个苏联将军和历史学家提出过批评。客观的分析表明,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用防御的决定代替进攻的策略是苏联大本营和各方面军司令犯下的一个错误。首先,1943年4月10日,在库尔斯克凸出部上的兵力和装备对比已经变成了对苏联一方有利。根据苏联的统计,当时红军在这里总共有958,000人、11,965门大炮和迫击炮、12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130架作战飞机;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军总共有大约700,000人、6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0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以及1500架作战飞机。此外,距离库尔斯克弧形地区不远的苏军预备队方面军(草原军区)还有269,000名官兵、7406门大炮和迫击炮、1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77架作战飞机。同时,苏军在苏德战场上所有的预备队加起来总共有469,000名官兵、8360门大炮和迫击炮、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587架作战飞机。与之相比,德军预备队总共有60,000名官兵、600门大炮和迫击炮、2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作战飞机根本没有)。一直到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德军预备队的数量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 

在1943年4月10日前,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区的苏德部队总人数的比例为1.8∶1、大炮比例为3.2∶1、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为1.3∶1(从各方面来说对苏方都有利)。在空军方面,德军表面上占有优势,比例关系为1.1∶1,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除了一个预备队方面军以外,苏军的其他预备部队、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兵中还有400多架作战飞机,这些飞机后来被用于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区空军的数量实际上大大超过了德国空军。只有到了7月份,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得到了新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这两种坦克超过了苏联的坦克。而德国的新式飞机"容沃-190А"和"亨塞尔-129"也保证了他们在空中的绝对优势。 

众所周知,德国之所以要推迟进攻,就是因为想在开始进攻前拥有足够多的新式坦克和飞机。德国对取得胜利并没有充分的把握。Г.古德里安证实说,在5月10日召开的会议上,他试图说服希特勒放弃向库尔斯克进攻的计划,因为实现这一计划存在着许多障碍。古德里安否决了В.凯捷利的意见--他认为德军应该从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同时古德里安指出,"库尔斯克是否在我们手中,这跟世界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希特勒回答说,当他考虑这一进攻计划时,感到腹部一阵巨痛。也许,希特勒对战役的成功没有十分把握,于是便把它的实施尽可能往后推迟,因为他想以这种方式拖延苏军注定要发起的进攻,而事实上这次进攻是不可能击退的。顺便说一句,德国情报机关还在4月底时就曾对事件可能的发展进程做过一次正确的预测: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5:47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7

"红军的指挥部门能够如此清晰地表示出他们对于第聂伯河方向上的'南方'方面军的北翼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他们在战役开始前可以把握决定的主动权,并通过保存足够战役后备力量的途径、不作出进行这次战役的最终决定,一直等到德军确定了准确进攻日期的那最后一刻……此后,又传来新的……消息,也不排除,敌人猜到了我们即将发动进攻的意图……先是等待,同时时刻加紧自己的防御准备工作,企图用反击的方式达到自己的进攻目的……应该考虑到,对于德国人可能发起的进攻,敌人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同时,它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但是,苏军向奥廖尔和哈尔科夫发动的进攻并不成功。德国军队并没有被彻底击溃,而苏军在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也大大地超过了德国。比较一下双方所受损失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价战役的结果。 

只是到了1993年,苏联关于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的人员、坦克和飞机损失的官方统计数据才被公布出来。以前,德国的损失被苏联历史学家夸大了很多倍。据他们的估算,德军损失了大约500,000名官兵、15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以及3700多架作战飞机。这些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差很远。据法西斯德国最高统帅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1943年7月和8月间,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损失的人员中阵亡68,800人、失踪34,800人以及伤病434,000人。德军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区的损失据估算占到整个东线战场损失的2/3。因为在这期间,顿涅茨克流域、斯摩棱斯克地区和北方战区(姆加地区)都在进行着最激烈的战斗。这样,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人员损失里阵亡、失踪以及伤病人数大致可以确定为360,000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是500,000人。德国空军的损失还要小得多。根据德国弗赖堡的军事资料室的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在1943年7月和8月间,德国空军在东线战场的损失只有1030架作战飞机,同时,甚至在所有战区的损失总数也不超过3213架作战飞机。这样,苏方所说的数据,即敌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击毁了3700架飞机,就纯属是天方夜谭。这一数据是根据苏联空军战时指挥部的报告提出来的,33在那里经常会把敌人的损失夸大好多倍。 

以公开发表的资料为基础、有关苏联人员和战斗装备等战时损失的官方数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过了48年才出现的。在库尔斯克防御战中,从7月5日到11日,中央方面军总计损失人数大约是90,000人。 

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损失也少报了60%到66%。 

曾任红军总卫生部部长的Е.И.斯米尔诺夫肯定地说,在库尔斯克防御战中,从7月5日到18日,沃罗涅日方面军中的两个集团军--第6近卫集团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仅受伤人员就达到了23,332人,而且这两个集团军中的受伤人员占整个方面军受伤人员总数的1/3还要多。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7月5日到23日期间的伤亡人员数量好像也被降低了。根据情报机关的数据以及德军的战斗报告,曼施泰因估计,在德军进攻期间,库尔斯克凸出部的南部正面苏联被俘人员达34,000人,而且阵亡人员至少有17,000人,受伤人员34,000人。7月5日到23日期间,在向库尔斯克凸出部进攻的过程中,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南方"集群阵亡和失踪人员为大约3300人,同时受伤人员为17,420人。 

苏联伤亡人数超过了德国,其比例为7∶1。 

苏联官方关于8月3日到23日期间进行的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的伤亡数字也是绝对不可靠的。两个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战役开始时估计有官兵1,144,000人,即50个步兵师、1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及5个坦克旅。在这次战役期间,好像阵亡、失踪和伤病人员人数共计255,566人。 

在7月12日到8月18日期间,在奥廖尔进攻战中,苏军的伤亡人数可以估计为大约860,000人。在整个会战期间,苏军损失为大约1,677,000名阵亡、被俘和伤病人员,与此同时法西斯德国损失360,000人。顺便说一句,在 

1943年7月和8月苏军的伤员人数已经达到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的最高峰,主要就是因为库尔斯克会战的损失。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6:53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8

苏联官方把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联作战飞机的损失数字也压低了很多。根据官方报道,作战飞机的真正损失数量被压低了50%。 

应该指出的是,德军对于苏联空军损失的估计--这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已经进行,是完全正确的。根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军事日志,在7月5日到10日期间,德国空军的飞行员击毁苏联飞机1269架,而自己仅损失飞机62架。造成飞机损失的比例对苏联非常不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飞行员缺乏军事训练,缺乏燃料,以及德军的作战飞机性能占优势。一直到1943年夏天,苏联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战地上空巡逻时,不是用最高速度,而是用最经济的速度。德国利用空军战术上的优势和战役指挥优势,经常把几乎所有的飞机都集中在一些重要战区。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数量为6064辆。有关这次会战的一些单独战役中的苏联坦克部队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损失数量的资料证实了这一数字。甚至我们用传统的苏联统计数字(多半是被抬高的)来看,即使德军损失了15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苏军的损失数量也是敌人的4倍。之所以造成对苏联这么不利的局面,原因只能解释为德军拥有质量上乘的新式坦克以及德军在利用和指挥坦克部队方面指挥能力比较高超。正如苏联文献所承认的那样,德军指挥官们把坦克运用到紧密的集群中,同时在事先选择好的方向上实施打击。那份文献还断言,德国新型"虎"式和"豹"式坦克在"各项最重要的战斗技术指标上"都超过了苏联的Т-34型坦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联的相关人员,尤其是机械师和驾驶员的训练水平相对较低,直到1942年年底,他们的实习时间只有5到10小时,而当时熟练驾驶坦克要求的时间至少要25小时。 

对于库尔斯克会战中最负盛名的普罗霍罗夫克坦克战,苏联的观点认为德国人于1943年7月12日似乎在普罗霍罗夫克损毁了300~400辆坦克--这不过是苏联坦克指挥官在通报中所做出的诗人般的夸张。在普罗霍罗夫克城下与苏军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交战的德军第2坦克兵团事实上只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38 

辆坦克和12门突击火炮损坏,而据苏军的通报资料显示--这与德军的得到的数据相一致--仅苏军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3军一个军就损失了不下3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与此同时,苏军占据着是对手几乎4倍兵力的优势--同时拥有两个罗特米斯特罗夫机械化坦克兵团--用1000∶273的比例来对付德军。 

据参加过这次战役的人传说,普罗霍罗夫克战役后斯大林在莫斯科对罗特米斯特罗夫似乎说了下面的话:"你到底怎么回事,啊?一天就全军覆没,你干什么吃的?"这一场景是Ф.Д.斯维尔德洛夫从罗特米斯特罗夫本人那儿听来的。1964年夏天罗特米斯特罗夫在上校Ф.Д.斯维尔德洛夫的陪同下乘坐"红箭"号特别快车前往列宁格勒视察炮兵学院,在谈到普罗霍罗夫克战役时说:"这是整个二战期间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战。当时我指挥的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与配属的两个坦克兵团一同击溃了入侵库尔斯克的法西斯大规模的坦克集群。希特勒分子损失了约35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约100辆专为这次战役制造的重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这次战役过后,德军被迫放弃进一步的进攻计划而转向防御。他们的整个战略方针到1943年夏天彻底破产。坦克作战联盟就这样完成了战略任务。说实话,我们的伤亡并不比敌人小。您,当然喽,并不知道这点,再说,几乎没人知道这事……" 

罗特米斯特罗夫停顿了一下,稍稍向交谈者凑近一点,自负地说:"斯大林知道我们的伤亡情况后,大发雷霆:要知道根据最高统帅部的部署,坦克集团军是用于参加反攻并且本来要被派往哈尔科夫的。这下又得给它大大地补充兵力。最高苏维埃本来已经决定要撤我的职,还差点儿要把我送上法庭。这是瓦西里耶夫斯基跟我说的。就是他随后向斯大林作了详细汇报,并说德军已经停止在这个夏季的进攻计划。斯大林稍稍平静了一点,以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事。" 


"顺便说说,"罗特米斯特罗夫狡黠地笑着说,"前线总指挥瓦杜金大将还提出授予我苏沃洛夫一级勋章呢!可这次没有拿到手。"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7:14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9

显而易见,罗特米斯特罗夫为什么那么需要"德军有300~400辆坦克被歼灭"这一谎言--他想把自己从受审判的地位解救出来。但是最高苏维埃放弃了把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长官交由法庭审理的打算:要知道苏联军队到底还算是赢了库尔斯克战役。结果便诞生了苏联军队在普罗霍罗夫克城下大获全胜的传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军的坦克数量被抬高到实际数量的两倍半--即700辆,而他们的伤亡则是实际伤亡数量的5~7倍--即300~400辆,这样才能使他们与苏联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整体上说,苏联领导人对在斯大林格勒受到严重打击的德国法西斯东山再起、甚至招兵买马的能力明显估计不足,同时对军队和指挥部门需要做的战斗准备工作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那时红军中也有一些高级将领实事求是地评价时局,但他们全都为自己的现实主义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比如斯摩棱斯克炮兵学校的校长炮兵少将Е.С.彼得罗夫就由于不谨慎在一次会议上发表意见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国人"养好了自己的伤口,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应该给予他们足够重视"。他立刻遭到逮捕,被判处25年徒刑。 

我们还要补充的是,在1943年时,苏联的坦克生产量并没有苏联文献中所说的那么高。在战争前夕,黑色金属轧材的储量十分缺乏,甚至不能保证工业生产前6个月的需求--而这是动员储量所必需的。但是,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1943年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生产了大约53,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包括30,000多辆T-34坦克。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范围。在1943年下半年,苏联平均每月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多辆-这是德国情报机关提供的数据,也是曼施泰因在回忆录中所列举的。我们认为,这是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此外,在苏联本身的生产量中还应该再加上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数额。 

库尔斯克会战使得战争双方伤亡人数的对比对德军一方有利,这一结果使苏联人民非常失望。德军在军事艺术方面的优势让人毋庸置疑。如果苏联把向奥廖尔和哈尔科夫开始进攻的日期提前到5月进行的话,要比实际上在7月和8月开始进攻的成功几率要大一些。第一,5月时,德国人还没有新式坦克和飞机,所以他们那时就不具有武器装备上的质量优势。第二,红军在7月和8月实施的打击主要是针对方面军所在的地区,而这一地区与德军打击集群事先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的地区相邻,所以,当德国人的进攻已经停止后,法西斯德国可以沿内部战役路线很快把大量兵力调集到方面军比较薄弱的扇形区。苏军尽管在人员和武器上占有优势,他们的数量是德军的2到3倍,但实际上他们屈从于德军的意志,同时被迫在那些从德国人的作战部署来说很容易防守的方面军扇形区域发动进攻。 

如果苏军在5月份提前发动进攻的话,当然,双方的损失对比关系还是不会对红军有利。苏军损失惨重的原因是由于制度本身的内部缺陷造成的。但是,如果在5月发动进攻,苏联方面的损失情况会比他们实际上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所遭受的损失要小一些。苏联军队就可以在1943年的夏秋战役结束前向西大举进攻,那样,就可以早些结束战争。 

德军最高统帅部所选择的军事行动的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是最为适宜的。法西斯德国在战术上、同时也在某种程度的战役上都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但是,红军在人员和物质资源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以至于德国不可能在战役上,尤其在战略上完全赢得库尔斯克战役。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7:28
 rhlee 男,离线
  
  
  等级:上尉
  文章:557
  金钱:2431
  注册:2005-1-11
给rhle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hlee加入好友 查看rhlee的个人资料 搜索rhlee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hle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0

第十章 


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34 

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还在冷战开始前,苏联的历史文献传统上就喜欢贬低卫国战争期间西方援助的作用。例如,在Н.А.沃兹涅先斯基写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就对西方盟国的租借法案只字未提(只是谈到西方的全部援助占到苏联生产的4%),而把不久前的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国称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靠吸人民的血汗发展起来的美国的资本主义",而且美国"现在站在帝国主义和反民主阵营的前列,同时成为了在世界各地实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倡导者"。

20世纪80年代,租借法案的作用虽然被承认了,但苏联的历史学家们仍然千方百计地贬低它的作用。在关于卫国战争的《短史》一书中指出,"苏联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某些武器,还获得了一些对人民生产来说比较重要的汽车、装备和材料,其中包括蒸汽机车、燃料、无线电通信设备、各种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学制品。其中最重要的援助是,美国和英国提供的401,400辆汽车。但是,从整体上说,这些援助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起决定性影响。"接着,作者们证实说,国外援助在苏联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大炮产量占总产量的1.9%,坦克占7%,作战飞机不到13%,而1943年红军的汽车总量中进口汽车占5.4%,而在1944年占不到19%。盟国援助的总量约占到苏联军事生产的4%。 

在下面我们将可以看到,为了抬高苏联某些种类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的生产总量,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援助在苏联军事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可能被压低了。 

之所以贬低西方援助在苏联战时条件下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证实卫国战争中"社会主义经济的胜利"这一神话,同时还要证明苏联的军事经济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不仅包括德国,也包括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只有到了1985年以后,在苏联的公开刊物上才开始对盟国援助有另外的评价。例如,朱可夫元帅在后来同作家К.М.西蒙诺夫的谈话中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同时,朱可夫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德国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К.М.西蒙诺夫于1965年到1966年与朱可夫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朱可夫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63年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的朱可夫谈话的内容:"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已经很充足了。"35 

与苏联人不同,美国编年史家把租借法案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苏联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罗伯特·约翰逊在1969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美国援助对于苏联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苏联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美国和英国提供的援助在苏联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租借法案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1985年英国学者马克·哈里森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租借法案所提供物资对于苏联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罗伯特·约翰逊要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这一理论是由В.列昂季耶夫提出的,该理论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M.哈里森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同时像一般人所做的那样,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有关于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轧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局面对苏联经济比较有利,比它实际上的情况要显得好得多。本书中我们试图计算一下西方的援助在苏联某些战略物资的生产中所占的份额。同时,我们不仅利用一些不久前公开的资料,而且要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料。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7-5-30 15:47:58

本主题贴数79,分页: [1] [2] [3] [4]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344.2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