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一辆好坦克是很不容易的: A.强大的火力,最好能在对方射程外将对手轰个稀巴烂,同时也应该能对付汽车掩体之类的软目标.当时的T34/57虽然拥有强大的反坦克能力,但对付软目标就很差劲了,这也是没有大量装备部队的原因之一. B.良好的防护性.现代已用生存力来描述这个问题了.借用现在的话来说,生存力除了传统的加厚装甲、倾斜装甲、合金装甲等防护手段外,还包括以矮小的外形使对方难以发现,被发现后难以瞄准,瞄准后难被以击中,击中后难以被击毁,被击毁后人员尽可能生存,甚至还包括先敌开方击毁敌方来保存自己等。 C.机动性。一般认力,坦克机动性可分为战场机动性和战略机动性。战场机动性也就是在野战场地短距离加速能力,另外,豹子的双排负重轮使其行驶较舒适,并为乘员射击时提供稳定的平台。 所有这些,豹子都比T34优越得多。 除此以外就是战略机动性,也就是远距离机动能力,实质上就是坦克履带行军能力。由于东线辽阔的战线恶劣的地形,坦克履带行军一、二百公里是家常便饭,在这个过程中,豹子就和虎式一样大多数在半途就掉了队,在最需要其发挥其战斗力时连旁观者都算不上。 D.良好的生产性。要求能利用本国资源大量生产,豹子的生产性差多了,其关键环节还是在其行走装置。虽然小希同学早就下令停止生产4号坦克,虽然虎豹威名赫赫,但结构好性能可靠的4号坦克一直是德国主力。 E.其他。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到了战场上就有可能成为夺命杀手。早期德国重型坦克没有安装自卫机枪,结果无法抵挡抵近攻击的苏军步兵,不得已,只得在坦克外面搭载步兵来抗衡,结果步兵遭到惨重损失。豹子的双排负重轮轧上泥巴后,在严寒的冬天经常会冻结在一起而动弹不得,苏军摸到规律后趁此进攻经常得手。 总的来说,T34坦克是能够适应大规模战争的优秀产物。苏德战争一亮相就让对方大吃一惊,无论是火为防护机动性都比纳粹坦克高出一大截。随着战争的进展,虽然逐渐失去火力防护的领先地位,但依然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击毁对方坦克,其总体性能依然位居各国坦克前列,而其超强的机动性为其大纵深攻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T34粗犷的结构便于大规模生产,也便于乘员训练,甚至便于维护修理,在坦克经常被大量击毁、乘员大量伤亡的残酷战争中优势尤其突出。事实上,二战的一些闻名遐迩的经典武器装备,如德国本身的Mg42机枪,Bf109飞机,英国的司登冲锋枪,米国的吉普车,俄国的T34坦克,波波莎冲锋枪,无不是这种概念的产物。相比之下,其一些缺点也容易被人视而不见:没有液压助力驾驶,坦克驾驶员真要体壮如牛才能胜任;为了获得矮小的外形而要专门挑选五短身材的乘员,这在普遍人高马大的北极熊中可不容易;多数坦克没有安装电台,坦克间的协同作战相当困难;前机枪作用不大却要占用一名乘员又削弱了前装甲的防护力…… 豹子更象是为了局部战争而设,也许日耳曼人天生对机械的兴趣,德国人战车一向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企图利用各个优秀的子部件来研制总体性能先进的坦克。当初T34强悍的火为和防护给德国人留下的过于深刻的印象,所以豹子极力加强这两项。事实上它也确实做到了,只不过始终没有学到T34的铁脚板,也不能象T34那样大规模生产。如果它只参加波兰战役中东战争之类的中强度冲突,无疑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战车,但正由于它的明显短板,所以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豹子只学到了俄国人的表象,而没有学到它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