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宿崖战斗共军参加战斗的是两个团的主力4个营,外加一个配属的团,即便基层连排全部满员,充其量也只有两千人吧,怎么会有六千人…… 把日军12月18日向第2旅团的步兵1大队和旅团炮兵补充的219人说成“上述补充数应该基本等于雁宿崖战斗日军官兵的死亡数”这个结论非常之不妥: 按雁宿崖战斗中,日军参战的一个大队部+两个中队+一个炮兵小队番号,扣除留守人员,参与讨伐队的本来就只有200人出头,如果战死+未带出重伤员有200人左右,等于这支讨伐队就被全歼了,又何来突围一说…… 作者习惯于把补充兵员当作单次战斗的战死数,这个想法很有问题。一是按治安战/游击战的性质,小规模零星战斗占据大多数,这些零星战斗积累的战损累积起来不可忽视;二是日军自身的补给和医疗水平都还在19世纪,又远在不发达国家的敌国领土长期战斗,疾病/营养不良/水土不服等情况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往往不亚于战损;三是补充兵员的送达一般按照动员征兵计划,具有周期性,送达师/旅一级再根据基层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分配,而不会由于某次战斗某支营连单位的损失情况特地送来补充。所以基层营连获得的补充兵员数量虽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是并不能用来等同于单次战斗的战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