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军事体制[转帖] 西汉的军事体制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国学班 张小稳 -------------------------------------------------------------------------------- 西汉的军队分中央军和郡国兵两部分。 中央的武装力量,按其任务,可分为皇宫禁卫军和首都卫戍军两部分。 皇宫禁卫军,分属两个系统。 1.郎卫 其长官为郎中令(后改称光禄勋)。郎卫是皇帝的近卫亲军,负责皇帝宫内部警卫侍从,兼充仪仗,皇帝出巡或亲征,侍卫左右。 郎中令统领系统 郎中令 五官中郎将 主五官郎。左中郎将,主左暑郎。右中郎将,主右暑郎。 郎中 有车、户、骑三将。 期门 后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有左、右仆射,左右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 后更名羽林骑。 羽林左监,主羽林左骑。主羽林九百人。 羽林右监,主羽林右骑。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骑都尉监羽林骑。大夫掌议论,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议大夫。谒者,有仆射一人,天子出,奉引。常侍谒者五人,主殿上时节威仪。谒者30人。其灌谒者郎中,掌宾赞受事及上章顾问。七十人。 2.卫士 其长官为卫尉。卫士是皇室禁卫军,负责警卫皇帝、皇后、太后、太子所居宫殿及离宫别苑、帝王陵寝、宗庙、中央政府各官署。其中警卫皇宫的部队最为重要,设若干屯驻扎,各设司马、侯统领;昼夜巡察,警卫宫城诸门,盘查出入人员,由公车司马令、卫士令管理;精选一部分精锐战士,作为机动,应付各种意外事故,由旅贲令统领。 首都卫戍军 (1)南北军 负责长安城内的安全保卫,并作为中央直辖的机动部队,应付突发事件。南北军与郎卫、卫士互为表里,强化首都的防卫力量,构成"内重外轻",中央"居重驭轻"。维护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南北军与郎卫、卫士相互制约,以防不测。 南军由卫尉统领。其统领系统为 公车司马令 掌宫南阙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丞尉各一人。 南宫卫士令 掌南宫卫士。丞一人。员吏95人,卫士537人。 北宫卫士令 掌北宫卫士。丞一人。员吏72人,卫士471人。 左右都侯 各一人。其中右都侯员吏22人,卫士416人。左都侯员吏28人,卫士383人。 宫掖门 每门司马一人,七门共员吏41人,卫士539人。 西汉前期南军卫士有两万多人,武帝时缩减至一万人。 北军由中尉统领。其统领系统为 中垒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每部1000人左右。此外还有缇骑和城门校尉,缇骑200人,持戟500人。 北军具备骑、射、步、车各类兵种,因其兵力强盛、训练装备精良,很有战斗力,担负警卫京城、离宫、御苑及机动战斗任务。常奉谴出征。 (2)京畿兵 即首都所在政区及邻近政区的地方部队。因调动方便,规定由负责首都治安的中尉直接领导以加强防务。 当时西北边境常有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劫掠,南方又有各少数民族的对立和骚乱,山东强宗豪族势大人众,时时想作乱颠覆。郡国兵又散在四方,遇非常事,难以迅速集结。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一支精强的常备军,强化京城武备,以保证京城中央政权的安全和随时征调以对付非常战事具十分必要的。 地方部队 西汉的地方部队主要屯驻在郡(国)治及都尉治所。各县驻有少量部队,兵员多少取决于郡(国)辖区的规模、人口的多少及经济条件。兵种有材官(步兵)、车骑(骑士)和楼船(水军)各郡(国)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训练不同的军种 主管地方部队的,在郡是郡守和郡尉,在王国是中尉。 地方部队是国家的基本武装力量。承担着训练役龄男子、储备后备兵员、向首都和边防部队输送合格士兵、维护地方治安、防范和镇压叛乱、听从中央征调、出境参加作战等任务。 西汉军队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征伐时,都是临时征调中央军或地方军某部,临时有皇帝委任将军指挥作战,事毕即归还原部。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