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8038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李璮之乱 


   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争战。在这期间发生了一场威胁新政权的兵变,这就是山东李璮之乱。 

   当初在蒙古进攻金国时,金国那些拒地自雄的大地主军阀纷纷纠集地主武装,参加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其中许多地主武装首领投靠了蒙古,称霸一方。他们之间互相吞并,逐渐形成了真定(今河北正定)史氏,顺天(今河北保定)张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严氏,益都(今山东青州市)李氏等几股较大的割据势力。蒙古统治者为了笼络他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授予行省领省、大元帅之类的头衔,让他们世袭管辖原来的地盘,军民兼管。这些大地主割据一方,势力强大,李璮就是其中一个。他父亲李全原为山东农名起义军“红袄军”的首领。1218年李全投靠宋朝,一面大量收刮民财一面在南宋与金国之间要挟,取得了高官厚禄。当强大的蒙古军队进入山东之后,李全又在1226年投降了蒙古,以“岁献金币”的条件换取了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的官职。1231年李全死后,他的妻子杨妙真袭职。不久杨妙真也死了,养子李璮代领其众,为益都行省长官,拥军自重,割据一方。他拥有精兵五万,又娶了宗王塔察儿之妹为妻,朝廷里又有身为中书平章政事的岳丈王文统,势力强大。 

   李璮为了达到割据山东的目的,坚决不放自己手中的兵权。1259年蒙哥去世,李璮一面进犯南宋,夺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四城;一面则加固城防,储存粮草,加紧练兵,准备反叛蒙古。1260年(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李璮认为时机已到,他趁忽必烈全力抵御阿里不哥南犯之机,在1262年二月初三正式发兵反叛。反叛前两天李璮匆忙向南宋奉献涟、海(今江苏涟水、海州)等城,以求援助。同时进攻蒙古戎兵,从海州泛海还攻益都,进据济南。南宋对李璮不完全信任只封李璮为齐郡王,并未在派兵支援。 

   忽必烈得知李璮反叛的急报,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作战,并于1263年二月处死了王文统父子。他命水军万户解成、张荣实、大名万户王文干、万户严忠范会师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济南万户张宏,归德万户邸浃、武卫军炮手元帅薛军胜会师滨(今山东滨州市北)、棣(今山东惠民县),由宗王合必赤总督诸军。3月史枢、韩世安、阿术等败李璮军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以坚城守御。4月蒙古诸军进围济南,树栏掘壕,把城池团团围住,轮番进攻。但是由于李璮凭借城镐池深,又决定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破。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五月史天泽与合必赤商议对策,史天泽认为不可强攻,只要严加围困,可不攻自破。于是诸军加紧围困,断绝了济南与外界的联系。李璮多次突围不成,城中已无粮草,人心涣散。7月济南城全军解体,李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企图投大明湖自杀,因为水浅未死,被蒙古军擒获。史天泽等人怕李璮泄漏自己密谋起兵之事,以安定人心为由不待请示忽必烈便将其斩于军前,一场兵变很快得到了平息。 

   忽必烈迅速平定李璮之乱,这对于忽必烈政权的巩固和避免再次出现分裂的局面都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各地方军阀们受此事的警告,更加死心踏地地为忽必烈效命。而且李璮事件牵连了许多地方军阀,忽必烈借此机会削弱了他们的兵权,以史天泽为首的各的军阀纷纷交出他们的兵权。这样忽必烈解除了内患。与此同时忽必烈又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抑制诸侯的势力,主要措施有:废除诸侯世袭制度,改变军阀割据一方的状况。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以后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取消汉人诸侯的封邑,归还朝廷。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连同枢密院设立和中书省的加强,使集权统治加强了。 


采石之战 


   关键词:采石之战 完颜亮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 

   金统治者一直想灭亡宋朝。1148年,金兀术死后,海陵王完颜亮担任右丞相之职。第二年,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膨胀的欲望使他想一举灭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四月,金派使臣到宋朝,进行挑衅。五月,金朝使臣抵达临安,并当面辱骂宋高宗,要求割淮汉流域土地给金,并以大江为界。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坚决反对,主张抗金。高宗遂下令备战,分四路迎敌。命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守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完颜亮率大军南下攻宋,淮西宋将王权不战而遁统制姚兴力战阵亡。抗击金军的淮东刘锜军也败退至江南扬州。金军自杨林渡渡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示“亲征”,继续抵抗。文臣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市南)渡江。叶义问到了建康,派李显忠接替王权,此时,王权残军在采石,王权已经被罢免,李显忠还没到任宋军无帅。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允文不听,进至采石,见王权残军一万余人,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虞氏召集统制时俊、王琪、张振等聚议,激励诸军,迎击金军。遂立即沿江布阵。宋军皆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备,及近南岸,见宋军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能,只得前进。宋水军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冲击,金兵大败。次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弩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 

   宋水师进迫杨林河口,射退敌人的骑兵,焚烧了剩下的船只。同时山东、河南义军纷起袭击金军的后方。金军不得不渡江,不久发生内讧,完颜亮被杀,南宋转危为安。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铁木真与蔑儿乞之战 


   元太祖铁木真在小的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而正是这种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加上母亲的教育,使他丰富了应付复杂环境的谋略,坚定了恢复祖业的决心。 

   公元1185年(宋淳熙十二年)正当铁木真积聚力量,准备重振家业时,三姓篾儿乞人突然来袭击铁木真的住地,抢走了他的妻子孛儿帖和家人。铁木真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时候,亲自到他父亲的“安答”——克烈部首领脱里罕营地参拜,希望得到其支持与帮助。脱里罕答应了 他出兵援助。同时他还邀请了另一个蒙古首领与他们合作,他是昔日铁木真的“安答”——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当时的札木合统治着蒙古强部。他同情铁木真的遭遇,答应出兵二万,与脱里罕的二万军队联合进攻篾儿乞。 

   脱里罕、札木合和铁木真兄弟在斡难河畔会师。分路出击,大败蔑儿乞人。蔑儿乞首领脱脱仓皇逃走,部众溃散,至少有三百人被杀死。铁木真在逃散的人群中夺回了妻子和家人。 

   这是铁木真初出茅庐的一战,一战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在战争中获得了大批牲畜、财物和战利品。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铁木真的统一大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铁木真依靠脱里罕和札木合打败了劲敌篾儿乞,这不仅仅是个军事上的胜利,而且也是政治上的胜利。这次战役之后使铁木真在蒙古诸部中威望提高了,各部首领尤其是铁木真家庭的上层人物,把统一蒙古、复兴蒙古的希望均寄托在铁木真的身上,铁木真也逐渐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01:44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胜者不胜败者不败的十三翼之战 


   公元1189年(宋淳熙十六年)铁木真称汗之后,力量日益壮大,引起了札只剌部札木合等人的警惕。他们不能容忍一个强大的势力与其争夺蒙古部众,所以决定尽早将其翦除,以绝后患。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拙赤答尔马剌杀死了绐察儿。事件经过是:札木合的弟弟绐察儿,带领人马到成吉思汗斡耳朵抢劫,盗走了成吉思汗的属部札剌亦儿人拙赤答儿马剌的马群。拙赤答儿马剌跟踪并射死了绐察儿,将马群夺回。札木合得知这一消息后,将仇恨归于铁木真,组织泰亦乌、亦乞烈思、豁罗剌思兀鲁兀惕,那牙勒等十三部三万人马,向铁木真大举进攻。可是札木合的行动计划被亦乞烈思部人捏群派遣巴鲁剌思部人木勒客与脱塔黑密报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得知以后,即使准备,也集合部众三万人,组成十三翼(左列延,或译圈子)迎敌。十三翼中第一翼为铁木真之母月伦夫人的部属,第二翼是铁木真的部属,其余各翼则由其他乞颜贵族的部属和来驸的部众组成,因此铁木真所能直接支配的兵力,实际上不多。两军在斡难河附近的答阑版朱思展开激战,史称“十三翼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铁木真战败,被迫退到斡难河以南的哲列捏狭地拒守。 

   但是由于札木合残杀和虐待俘虏,泰赤乌部也对属部实行掠夺,引起部属的强烈不满。所以札木合与泰赤乌贵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道义上和政治上却遭到了失败。铁木真比他们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笼络,甚至能够把敌人吸引到自己一方。兀鲁兀部的术赤台、忙兀部的畏答儿、晃豁坛部的蒙力克等纷纷率族人归附铁木真,铁木真虽然在军事上遭到了一时的挫败,但结果是使他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势力更加壮大了。 

   十三翼之战以后,蒙古草原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以札木合为首的反成吉思汗联盟。在这个联盟的形成过程中,合答斤、撒勒只兀惕二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二部属尼伦蒙古,在铁木真与札木合斗争中持中立态度,史称"持强中立"。 

成吉思汗一石二鸟的斡里扎河之战 


   1195年(金章宗明昌六年),蒙古部山只昆、合答斤、弘吉剌等部侵扰金朝边境,金兵进讨,在哈拉哈河、呼伦湖一带攻取敌人的营寨,夺获了牲畜,胜利旋师。塔塔儿部在金兵回师时,趁机又将许多抢了回去,金朝命其归还,塔塔儿部不从,于是双方反目成仇。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金朝丞相完颜襄率师征讨,在克鲁伦河将塔塔儿击败。塔塔儿部残余部队沿斡离扎河(今内蒙古乌勒吉河),完颜襄派兵追击。 

   昔日的仇敌塔塔儿被金朝击败了,这个消息传到铁木真那里他立刻感觉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到了眼前。他派人向脱里罕请求协同作战:“去攻打那杀害我们祖父的仇人塔塔儿吧!”塔塔儿曾经毒害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而脱里罕的祖父马儿忽思是被塔塔儿俘获,送到金朝处死的。“为祖父报仇”是铁木真与脱里罕的夙愿。脱里罕立即赞同,便集合起军马与铁木真会合。 

   他们从斡难河上游东进至斡里扎河。被金朝击溃的塔塔儿人正在修筑堡寨,铁木真和脱里罕率军寨子,捉住了塔塔儿首领蔑古真薛古勒图并将其处死,还掳获了大量的车马粮草和珠宝。这一仗虽然没有能彻底消灭塔塔儿部,但是使塔塔儿部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金朝丞相完颜襄得到铁木真和脱里罕的协助,惩治了反叛的塔塔儿部,他十分高兴,以皇帝的名义授予铁木真“察兀忽鲁”(部长)之职,封脱里罕为“王”。脱里罕在汗号上又冠以王的头衔,从此以“王汗”一名著称于大漠南北。铁木真得到的官职虽不及王汗,但这件事对他仍有重要的作用,他借此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可以用朝廷命官的身份发号施令了。 

   成吉思汗利用金军之势,击溃世仇塔塔儿部人,从此以后塔塔儿部人失去了蒙古诸部中的优势地位,成吉思汗出兵帮助金朝夹攻塔塔儿部,又受到了金朝的册封,从而缓和了蒙古与金朝的矛盾,防止了来自金朝的军事压力。塔塔儿部人为金朝驻守兴安岭防线,在金朝的挑动下经常进攻蒙古。塔塔儿部的叛变及其失败,使金朝在蒙古已经没有了势力。这一切对于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两大联盟的决战——阔亦田战役 


   公元1201年(金章宗承安六年)札只剌部的札木合在额尔古纳河的支流刊河(今根河)附近的忽兰也儿吉称“古儿汗(普众之汗)”,并决定同时讨伐成吉思汗与脱里罕,两大联盟的决战由此开始。 

   札木合的联军逆克鲁伦河向成吉思汗进发,企图趁成吉思汗不备一举将其歼灭。但此意图被联军中的豁罗剌思人火力台速告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知道之后,立刻派人约请脱里罕共同迎敌。昔日脱里罕与札木合素有交情,但此次札木合却联合脱里罕的仇敌乃蛮部、塔塔儿、篾儿乞举兵来犯,把矛头指向了脱里罕本身。所以脱里罕不能置之不理,遂率兵自土拉河黑森林出发,到成吉思汗的大营——肯特山以南的古连勒古会合,两军顺鲁伦河迎战札木合联军。当成吉思汗和脱里罕军到达克鲁伦河的下游盆地——赤忽儿忽时,与札木合联军遭遇。第二天,成吉思汗见敌军人多势众,未必能胜,决定退到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双方在阔亦田交战,札木合军大败部众纷纷逃溃,乃蛮部向西回军,蔑儿乞部逃向色楞格河,斡亦剌部奔向丛林。脱里罕军追击札木合一直到额尔古纳河,札木合因无力抵抗,举兵投降。 

   泰亦乌部首领阿兀出把阿秃儿率兵渡斡难河后,与成吉思汗与连战数次,不分胜负。蒙古军因成吉思汗颈部中箭,被迫停战,泰亦乌军也连夜离开。第二天,成吉思汗率军追赶,俘获了阿兀出把阿秃儿及其家属,并全部处死,泰亦乌部众百姓全部投降。哲别、纳牙阿、锁儿罕失剌也相继归附,塔儿忽台投奔了乃蛮部的太阳汗。 

   阔亦田战役之后,以札木合为首的联军解体,蒙古内部的汗位之争也宣告结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道路更进了一步。 

合兰真沙陀之战 


   自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首领以来,一直与克烈部王汗结盟。他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依靠王汗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自从札木合势力衰败之后,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铁木真、王汗、太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更引起了王汗的不安,认为铁木真势力不断壮大,会危及自己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而投奔王汗的札木合等人又在一旁煽动,企图借王汗之手消灭铁木真。 

   于是公元1203年(宋嘉泰三年)春,王汗父子以答应铁木真儿子的婚约为名,邀请铁木真前来赴宴,企图趁此机会将铁木真杀死。铁木真信以为真,带领十名随从动身赴宴,但在途中受到他父亲的好友、晃豁坛部的蒙力克的劝阻,于是铁木真只派两名随从赴宴,王汉知道计谋已经败露,决定第二天清晨出兵突袭铁木真。但这个计谋被阿勒坦的弟弟也克扯连的两个牧马人巴高、乞失里黑探知,连夜赶往铁木真那里去报告,他因此得以做好准备迎战,避免了全军覆没。 

   铁木真立即招集部下,抛掉笨重的东西,匆忙奔往卯温都儿山后从这里又来到合兰真沙陀(约在今东乌珠穆沁旗北境)。在这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怯薛长博尔术被敌人射中战马败回,铁木真的三儿子窝阔台中箭负伤,铁木真也在突围中失掉了马匹。终因双方力量悬殊,铁木真的队伍遭到了重创,只好向东转移到哈拉哈河附近,然后向贝尔湖附近的弘吉剌部驻地进发,同时收降了弘吉剌部。 

   1203年夏,铁木真将营帐从统格黎河附近迁往巴勒诸纳河的巴勒吉布拉格,准备与王汗进行再次较量。他与随从那可儿共饮巴勒诸纳河(今克鲁伦河下游)水,仰天盟誓:“如果我建立大业,定与大家同甘共苦,有违此言,如同河水!”这一举动在蒙古族历史上被传为佳话,史称“巴勒诸纳同盟”。 

   合兰真沙陀之战以后,王汗与追随他的蒙古贵族发生了分裂,札木合等人策划谋害王汗,王汗发觉后,首先进攻,札木合等人率部投奔了乃蛮部。这时骄傲的王汗又去攻打金朝,遭到惨败退回漠北,铁木真抓住这一个有利的时机,于1203年秋消灭了克烈部,是铁木真在草原部落争战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04:23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蒙古抄掠性的第一次出征西夏 


   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在宋辽、宋金相继南北对峙的形势下,维持着西北一隅的割据局面。 

   成吉思汗当时经常与金国来往,而且早在蒙古统一之前,就有投奔他麾下的金国叛臣,因此他对南边金夏两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建国以后,他马上就想进攻金国,但不敢妄动。因为他怕西夏与金国联合对抗,或从西面出一偏师北进,就可能对蒙古造成极大的威胁。成吉思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决定采取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这也符合了他一贯的逐个击破的做法。 

   公元1204年(天庆十一年),成吉思汗在纳忽昆山灭乃蛮部后,征服境外各部落的战争已开始。1205年(天庆十二年)三月,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纳王汗之子桑昆为借口率军第一次出征西夏,显示了当时蒙古的强盛。从额尔齐斯河(前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地区)出兵,沿霍博河流往南,再转向东,经过了罕泊、鄂洛克泊南下到达西夏居延海(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50余里处,并以大军攻破了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掉了它的城墙。然后又派兵从瓜州、沙洲等地以北大规模的进攻,以达到引诱西夏军离开城堡野战、探明其国虚实的目的。但是西夏援兵并没有到来,蒙古军不得不分兵向东攻西夏定州(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定远营)的乞邻古古撒城。经过60天的围攻,终于攻陷此二城。随后大军东行,到达西夏的龙州(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四月退兵,攻破了落思城,并占领周围诸地,掠夺大量的牲畜人口。蒙古军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和无数骆驼、羊、马返回了漠北,这只是一次抄掠性的战争。西夏在后来修复了被损坏的各个城堡,他们庆幸蒙古军没有深入,所以大赦境内,将都城兴庆府改为中兴府。蒙古的这次进攻并没有引起西夏统治者对北方强大蒙古的警惕,内部的派系争权斗争却又一次爆发。1206年,长期把持国政的镇夷郡王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其堂兄桓宗纯佑,自立为帝,史称襄宗。 


帖卜腾格里之变 


   帖卜腾格里之变 

   关键词:帖卜腾格里之变 帖卜腾格里 成吉思汗 萨满教 腾格里 晃豁坛部 阔阔出 哈撒儿 斡耳朵 蒙力克 诃额伦 

   成吉思汗统治时期,曾经发生了一起图谋推翻其统治的贴卜腾格里政变。 

   蒙古族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萨满教巫师(萨满)自称能够与腾格里(上天)交接,向世间转达上天的意志,具有很大的权威。晃豁坛部的阔阔出便是这样一个萨满,他是成吉思汗义父蒙力克的四子,在蒙古人中颇具影响。 

   成吉思汗即位前,阔阔出非常推崇他,并且以贴卜腾格里(接近上天)的名义预言铁木真必然能统治大地,在铁木真称汗时又为其定尊号“成吉思汗”。可是阔阔出是个善于搞骗术和善于伪装的人,未曾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公元1206年(天庆十三年)成吉思汗赏赐开国功臣时,阔阔出毫无所得,因而他对成吉思汗怀恨于心。他利用宗教威望,迷惑民众,拉拢信徒,试图暗害成吉思汗。他当时权利日渐提高,他甚至认为自己应当与成吉思汗平起平坐,地位平等。阔阔出还有六个凶狠的弟弟相助,信仰和惧怕他们的部众都投靠了他,成吉思汗的属下也有不少跑到了他那里。阔阔出的父亲在成吉思汗的斡耳朵里的崇高地位也成了阔阔出蛊惑人心的资本。基于上述原因,阔阔出决定发动政变,以推翻成吉思汗的统治。 

   阔阔出为了政变能成功,首先挑拨成吉思汗与其弟哈撒儿的关系。阔阔出依仗自己的权势,接口殴打了哈撒儿,合撒儿向成吉思汗哭诉,成吉思汗却指责合撒儿说:“你平日不是说天下无敌吗?如何却被他打呢!”合撒儿流泪而去,为此三日不见成吉思汗。阔阔出认为时机已到,边对成吉思汗说:“长生天已有指示,一次令铁木真执掌国政,一次教合撒儿执掌国政。如果不除合撒儿,后患无穷!”成吉思汗受到阔阔出的蛊惑,连夜将合撒儿逮捕。此事被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知道后,连夜奔赴合撒儿的斡耳朵,满面怒容责问成吉思汗说:“如今敌人打完了,容不下合撒儿了吗?”成吉思汗孝顺母亲,急忙认罪:“是我的错,我很后悔以后不再这样了。”于是放了合撒儿,背后却背着母亲夺去了一部分属于合撒儿的百姓,使他的百姓从四千户成为了一千户。 

   合撒儿是成吉思汗的同胞兄弟,有名的射手,在建立汗国的事业中功绩卓著。阔阔出欲借成吉思汗之手,消灭合撒儿的势力,进而谋害成吉思汗。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阔阔出自认为时机已成熟,于是兄弟七人与其父蒙力克闯进成吉思汗的斡耳朵。成吉思汗对此早有察觉,并做好了准备。待阔阔出等人闯入时,斡赤斤即刻将阔阔出拉出斡耳朵外,命三个大力士将其杀死。这时蒙力克的六个儿子堵住门口,妄图杀害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急忙中出门外,得到了箭筒卫士们的左右护卫,使政变没有成功。 

   在这次事变中,只有阔阔出被杀,蒙力克与其六子均得到宽恕。从此以后,蒙力克的儿子们老实了,消灭了威胁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的阔阔出势力之后,成吉思汗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蒙古巧用猫与燕子第二次出征西夏 


   经过了第一次征伐西夏,成吉思汗才知道攻城不易,他考虑以后攻打金国会遇到更多、更大、更坚固的城池。如果不找到妥善的攻城办法,就难以胜利。与此同时,第一次征伐西夏并未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 

   于是成吉思汗于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二年)秋,以西夏不肯进贡称臣为由,亲率大军南下,并派先锋深入西夏内地侦察。大军经黑水城直奔兀剌海城(斡罗孩城),兀剌海城位于东、西两厢的结合部分,是西夏重要的交通要城。蒙古军在围攻此城之前采取了常用的攻心战术,散布传言“如有据城不降者,破城之日必将屠尽城中之人。”想以此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可是兀剌海城军民依持城坚兵众,坚持抵抗不降,由于蒙古军经验缺乏,以致久攻不下,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成吉思汗决定用火攻,并向城内统帅提出如想解围必须先交出千只猫与万只燕子。对此离奇的条件,城内统帅感到很惊奇,但为了退敌不得不将城里的猫与燕子捉起来送予蒙古军,而后闭门严守。成吉思汗则命士兵将这些猫与燕子的尾巴上拴上浇油的麻絮,然后点火放回,猫与燕子由于惊吓必然会到城内。顿时城里火光四起。蒙古军趁此机会,发动了总攻。很快蒙古军便攻破了这个城池。 

   蒙古军进驻此城后,四出掳掠,西夏主李安全集右厢诸路军抵抗,相持达5月有余,蒙古军难以继续深入。次年春季,成吉思汗撤回蒙古草原的斡难河营地。 


使西夏成为蒙古属国的第三次出征西夏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四年),由于第二次征讨西夏没有成功,可是成吉思汗已经摸清了西夏的虚实,决定第三次出兵,征讨西夏。 

   蒙古大军此次出征,首先南下抵达了兀剌海(斡罗孩)西关口,而当时西夏皇帝是襄宗李安全,他命皇子承祯为统帅,大都督府主高逸为副帅,率大军五万抵抗,可是抵挡不住蒙古军猛烈的攻势,西夏军大败,蒙古军擒获了副统帅高逸并将其处死。蒙古军乘胜再次攻打兀剌海城,守将不战而降,而太傅讹答率兵坚决抵抗与蒙古军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不支被俘。 

   蒙古军至此长驱直入,进逼西夏都城中兴府的外围要塞克夷门(贺兰山关口),克夷门位于阿剌筛山南端,中兴府西北约四十公里处,地势险要,两山对峙,崖壁峭立,悬绝难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西夏原来在克夷门有驻兵七万余人,获蒙古军东进的消息后,急忙命嵬名令公率五万精锐部队进驻阿剌筛山,以增援克夷门守军准备顽强抵抗,企图在此挫败蒙古军。而嵬名令公在此不过坚持了两个月,最后因中蒙古军的埋伏,兵败被擒。作为要塞克夷门已在蒙古军手中,蒙古军直抵西夏都城中兴府。 

   李安全忙遣使向金朝求援并以唇亡齿寒晓以利害,可是金国皇帝却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竟然置之不理。李安全只好依靠都城的坚固防御,抵抗蒙古军的进攻。由于久攻不下,蒙古军引黄河水入城里,无数西夏居民死于水中。在城池即将被攻破时,没想到外堤决口,河水反向蒙古军冲来,成吉思汗不得不率军撤退。随后成吉思汗派俘虏讹答太傅到中兴府与李安全谈判,李安全自知难与蒙古军为敌,遂将女儿察和公主献于成吉思汗,表示愿意投降蒙古,并每年进贡,联蒙抗金。至此,成吉思汗实现了他的战略目标,使西夏成为了蒙古国的属国,他得以全力进攻金国。 

   屈辱的求和,使西夏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不断,不久李安全被废而死,他的堂侄遵顼被立为帝,史称神宗。但是西夏仍然不能与蒙古军抗衡,在成吉思汗四海扬威之际,终至亡国。  

 成吉思汗伐金的乌沙堡——会河堡之战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四月,成吉思汗率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出兵伐金。这次成吉思汗共集兵力十万余人,浩浩荡荡南下,由达里泊进入金境。 

   金闻知成吉思汗率兵而至,,其主卫绍王方知事态严重。立即派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议和,成吉思汗不许。遂派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千家奴)、参知政事完颜承裕(胡沙)出屯抚州(今河北省张北县),独吉思忠率兵修筑乌沙堡(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并集结兵力于乌沙堡后的乌月营。乌沙堡易守难攻,并附有暗道相通。乌月营则是支援乌沙堡的基地。蒙古军进攻乌沙堡,可是久攻不下,于是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迂回于乌沙堡之后,直取乌月营。不久乌月营被哲别攻破。因乌月营失守,乌沙堡失去了防御的作用,金统帅独吉思忠只好率兵向东撤走。蒙古军占领乌沙堡之后,将其摧毁。 

   独吉思忠因乌沙堡与乌月营失守,被解职,由完颜承裕来主持军事。完颜承裕见蒙古强盛,从抚州退往宣平(今河北张家口西南),于是昌州(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抚州三城之地尽失。 

   乌沙堡之战的胜利,蒙古军士气大振,而金军则是不战而逃,一退再退。 


义州之战 


   关键词:义州之战 木华黎 义州 

   公元1215年(元太祖十年),当时的河朔地区情势混乱,人心惶惶,地主军阀各自拥兵占地,辽西人王珣激愤地说:“大丈夫应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不应受人控制。”于是他召集各地民众,并告诉他们想保护自己与家人必须团结起来。大家纷纷响应,并推荐王珣为首领,不到一个月,他就召集了十万多人。此时,正逢太师木华黎率兵攻打奚霫,王珣带着部下前来支援,木华黎以成吉思汗的名义任命他为元帅,并管理义、川两州的有关事宜。 

   公元1216年(元太祖十一年)在锦州称帝的张致暗中勾结开义人杨伯傑等人来抢掠义州,王珣率兵迎战,杨伯傑不敌败走。这时张致的侄儿带一千名骑兵前来支援,王珣挑选了十八名勇士突击正前面,又命左右两翼成犄角之势进攻,结果王珣大败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当时的兴中也发生了叛乱,木华黎领兵包围了兴中,王珣奉命率全部队伍前来支援。张致觉得此时有机可乘,便在深夜偷袭了义州,并将王珣的家人全部杀害。等兴中平定后,王珣此时已经无法回到义州,木华黎将其留在了兴中。成吉思汗得知此事后让他好好地安抚军队,等待时机铲除逆党,还免了王珣的五年徭役,让他们父子世代为官。 

   王珣后来率木华黎的军队收复了开义,擒获了杨伯傑等人的并将他们处死。他不久又攻下了锦州,张致的部将高益将张致及其家人与两千多名党羽押解献于木华黎,木华黎全部交给了王珣,王珣之诛杀了张致的一家人,其余人全部释放。这时他才又回到了义州。  


成吉思汗西征前的第四次出征西夏 


   成吉思汗西征前的第四次出征西夏 

   从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十一年)起,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开始了第一次的西征。与此同时,蒙古在进攻西辽和金国以及西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西夏征兵、收贡。次年,蒙古的征调西夏兵从西夏进攻金国,西夏军战败,损失严重。自投降蒙古以来,西夏虽然借蒙古的势力屡屡抢劫金国各州县,金兵虽然抵挡不住蒙古军,但是能打败西夏军,所以西夏获利并不多。而附属蒙古以后,蒙古征兵次数日益增多,使西夏疲于奔命,于是西夏内部对这种政策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与蒙古的关系逐渐疏远。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决定进兵西域,又向西夏征兵,被西夏拒绝。于是蒙古军又一次出兵攻打西夏。12月蒙古军渡过黄河,突然而至的蒙古军令西夏毫无准备,诸城均不能防御,西夏主李遵顼十分害怕,将太子李德任留在中兴府防守,自己逃到灵州避战,面对蒙古军的强大压力,西夏军无力抵抗,,遂派使臣求降。成吉思汗决定暂时放下西夏,专心西征,蒙古军不久便撤离了。 

   此后木华黎统领蒙古军专征金国,不断派兵经过夏境,并从西夏征兵。李遵顼以为金国大势已去,便又一次的帮助蒙古攻掠金国城寨。 

人间天堂的战争——撒麻耳干之战 


   关键词:撒麻耳干之战 撒麻耳干 西辽 花剌子模 察合台 窝阔台 术赤 成吉思汗 玉龙杰赤 

   西辽灭亡之后,蒙古的领域和花剌 子模的疆土连接起来。就在这时,发生了花剌子模方面杀害蒙古商队和蒙古使臣的事件。成吉思汗探知花剌子模内部矛盾重重,民怨极深,可以进攻。于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十四年)亲率大军二十万出发西征。 

   蒙古军兵分四路:察合台、窝阔台率军围攻讹答剌(今西洱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术赤进攻毡的(今锡尔河北岸);阿剌黑等攻打别纳客忒、忽毡(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等地;成吉思汗与拖雷率中军直趋不花剌(今中亚布哈拉),至公元1220年春,先后攻克诸城及沿途各处,并会师于撒麻耳干城下。 

   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麻耳干)为河中首府,花剌子模算端占领河中后,将首都从玉龙杰赤迁到此处。撒麻耳干风景秀丽,土地肥沃,被誉为人间天堂。这里的防守十分坚固,驻扎着十一万军队,城墙高大,护城壕堑深掘到地下水层,并注满了水,另外还有二十头身披铁甲的战象。成吉思汗早就闻之撒麻耳干是牢不可破的城市,要想攻下它需花费好多年的时间。可是算端摩诃末听说蒙古军攻无不克,已经失去了信心,撒麻耳干的高墙和壕堑也不能令他振奋起精神。有一天他从城壕走过竟然说:“前来进攻的军队只要每个人扔下自己的鞭子,这条壕沟一下子就被填平了!”这极大地影响了守城士兵与百姓的士气。随后摩诃末逃离撒麻耳干,退到阿姆河以南,一路上还散布:“你们自谋活命吧,蒙古军是无法抵抗的。”因此在撒麻耳干之战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摩诃末必定败亡的命运。 

   攻城的最初两天,成吉思汗亲自巡视城池,观察地形,在第三天早上,他挥师发起了总攻。城内守军冲出城与蒙古军交战,互有死伤,当太阳落山时,各自收兵。 

   第四天一早,更激烈的战斗开始了,投石器和弓弩齐发,箭石横飞。蒙古军占据城门前面的位置,守军无法冲出。于是利用战象在前部并在后的阵形。可是蒙古军并未后退,他们用箭射伤战象,打乱了敌人的阵形,负伤逃回的战象踏死踏伤了不少自己的士兵。直到天黑,撒麻耳干人才关上城门休战。 

   当天的战斗使撒麻耳干人彻底失去信心,决定不再抵抗,向成吉思汗投降。在第五天,法官与传教士晋见成吉思汗得到投降不杀的许诺之后,返回城里打开了城门。蒙古军立即拆毁城墙赶居民出城,但允许法官、教士及其属民留在城内,不受伤害。当时有五万人遭到保护,而藏匿的居民,一经发现立即处死。 

   天亮后蒙古军集中力量进攻内堡,激战了一天夺下了城门。一千多平民与战士退入大清真寺,他们用石油与箭抗敌,至死不降。蒙古军将清真寺焚毁,然后内堡中人全被赶至城外。 

   在城外,蒙古人将投降的康里将卒和其他人分作两处,夜里康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死。次日余下的人,三万多工匠赐予成吉思汗诸子与亲属,又挑三万青壮年加入军队,其余在交纳赎金后回城,契丹人耶律阿海被任命为镇守撒麻耳干的长官。 

   几天的战祸,让撒麻耳干这座名城遭受了空前的洗劫。蒙古军也在此役胜利后,继续推进。 


蒙古军与乔治亚女王十字军的乔治亚之战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十五年)冬,正值成吉思汗西征扫荡高加索山南北之际,哲别、速不台奉命率军进抵乔治亚(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 

   乔治亚女王鲁速丹(著名王后塔马儿之女,继兄阔儿吉剌沙之位)认为蒙古军因为天气寒冷必不敢动,可能在木罕(里海西南)平原过冬,所以遣使至亚塞尔拜然国和者疾烈国,约定次年春天联合抗击蒙古军。不料蒙古军突然而至。乔治亚的突厥蛮、曲儿忒两部人平时受基督教欺压,怨恨及深。当他们看到蒙古军进攻乔治亚,便企图企图报复,于是加入蒙古军。这些人熟悉地形。并担任了侦察任务。蒙古军派二部人为先锋,大举进攻乔治亚。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2月,蒙古军挺进乔治亚首都第比利斯城(苏联第比利斯),乔治亚女王忙从里海海岸调回了由罗马教皇组成的,等待运往巴勒斯坦参加欧洲十字军作战的三万十字军来保卫第比利斯。两军相遇在第比利斯东面,蒙古军采用了传统的“诱敌深入”的战略,由哲别率5000士兵埋伏,速不台出战,不久佯败退回,三万乔治亚军不知是计追击进入了埋伏圈,哲别率兵歼敌大半。统兵大将军伊万涅不敢恋战,退扎那率领回第比利斯。哲别乘势分两路进攻,一路由马日古斯指挥,进攻敌左翼,一路由扎那率领,进攻敌人右翼。两路军大败乔治亚军,速不台指挥主力部队,包围了乔治亚的精锐骑兵一举歼灭,从而征服了乔治亚。 

   蒙古军企图连续进攻首都第比利斯,但是由于乔治亚境内树林茂密,地势险要,不能进军,从而作罢。这次战役史称乔治亚之战(或谷儿只之战),最后以乔治亚军战败而告终。 

标志着成吉思汗西征结束的申河之战 


   八鲁湾之战的失败,令成吉思汗决定亲率大军去征讨札兰丁。 

   在途中经过古儿疾汪(今阿富汗境内)、范延时,遭到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在攻占范延的战斗中,察合台的长子篾忒干中箭身亡。篾忒干是察合台最喜欢的儿子,也深得祖父成吉思汗的喜爱。为了报仇,成吉思汗在攻克城堡之后,下令不赦一人,将此地毁为荒漠,并把该城取名为“卯危八里”(波斯语意为“歹城”),百年之后这里尚无任何生命生存。 

   当成吉思汗率军来到哥疾宁城时,札兰丁军内部因抢夺战利品发生了分裂,所以不得不提早撤出哥疾宁,退往申河(今印度河)。札兰丁企图过河到北印度建立据点,继续抵抗蒙古军,以收复失地。成吉思汗得知这一情报后,命窝阔台镇守哥疾宁,自己率大军追击札兰丁。于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10月,两军在申河北岸相遇,当时札兰丁正在渡河,成吉思汗挥军从四面将其包围。 

   成吉思汗企图生擒札兰丁,所以下令不许向他射箭。札兰丁背水作战,左右两翼军都被歼灭,他率中军与蒙古军血战,战斗一直从清晨到了中午,札兰丁仍然无法突围。情急之中,他拍马向蒙古军奋力冲击,蒙古军被迫后退,乘此机会他掉转马头,背负盾牌,手握战旗,从悬崖跳入印度河,游向对岸。成吉思汗见此情景非常惊讶,对他的儿子们说:“生儿当如此人,他既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中死里逃生,日后定能成就许多事业,惹出无数的乱子!” 

   札兰丁的六七万大军在此战全部覆灭,札兰丁为使他们的妻妾子女免遭俘虏之辱,在渡河之前将他们全部投入河中,随同沉入河底的还有无数金银珠宝。 

   为了彻底消灭札兰丁,成吉思汗遣将渡过申河,深入印度寻找札兰丁的下落,但没有结果。札兰丁确实在印度各地活动,后因不容于德里的算端,只好离开印度去波斯,在那里他领导了他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一度很有成效,但在公元1231年败于蒙古军的再次西征。 

   申河之战标志着成吉思汗西征的结束。他于公元1225年春抵达他在蒙古地区的大营。 

蒙古军西征的玉龙杰赤之战 


   在西征花剌子模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的军队曾在玉龙杰赤遭受到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 

   玉龙杰赤是花剌子模的旧城,横跨阿姆河,中有桥梁相连,志费尼说它是“世界众算端的宝座所在,人类诸名人的驻地......。”当成吉思汗的军队于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兵临城下时,众人推举秃儿可敦的族人忽马儿为统帅。 

   成吉思汗把攻取玉龙杰赤的任务交给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个儿子。蒙古军在城周围安营扎寨,一面遣使召谕城内居民投降,一面忙于作攻城准备。由忽马儿统帅的十一万守军拒绝投降,日夜坚守。十天后蒙古军攻城准备工作就绪。双方攻守战就此开始,由于蒙古军的猛力攻击,统帅忽马儿束手无策,离开指挥位置,以至蒙古军当日破城。由于面临屠城的压迫,城民们自动奋起反抗,在所有的巷道角落里与蒙古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蒙古军不得不转入巷战。蒙古军发现玉龙杰赤的生活用水完全靠阿姆河,于是派三千勇士去夺取横跨河流的桥梁。城民也深知桥与河水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争先恐后涌上桥头,将三千蒙古兵包围,并全部杀死。这个胜利极大提高了城民的斗志,使他们抵抗的更加顽强。 

   七个月过去了,玉龙杰赤依然耸立在阿姆河畔,蒙古军却死亡惨重。未能攻取城市的原因,除了城民的英勇抵抗之外,就是术赤与察合台不和,号令不一。后来成吉思汗得知此事非常恼火,下令窝阔台担任全军统帅。窝阔台受命重整队伍,当天就攻入城内,再次与城民展开巷战。蒙古军每次占领一个地方就将其拆毁,城民节节防御,小孩与妇女也投入了战斗,经过了七天的艰苦斗争,蒙古军终于占领了整个城市。玉龙杰赤的十一万守军全部阵亡,城民被赶至城外,蒙古军将其中十余万工匠押往东方,青年妇女、儿童当作奴婢,剩下的人全部杀死。 

   最后蒙古军决阿姆河大堤,引水灌城。以往城市陷落,总有一些人因藏匿免遭屠杀,只有玉龙杰赤的城民免于屠杀者,尽数溺死于阿姆河水中,从此玉龙杰赤彻底毁灭。 

   玉龙杰赤的失守,使河中地区全部被蒙古均占领。 


蒙古第五次出征反复无常的西夏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正值蒙古大将木华黎攻打金朝凤翔府之际,西夏主李遵顼派步兵、骑兵共十万支援蒙古军。可是由于凤翔府的金兵誓死抵抗,蒙古军不能攻下该城,西夏统帅见士卒厌战,私自离开了战场。事后蒙古向西夏问罪,李遵顼畏惧,急忙将王位让于次子李德旺(夏献宗),自称上皇。 

   李德旺即位后,一改其父的政策,决定与金朝议和,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十八年)夏金和谈成功。李德旺见成吉思汗统兵西征长期未回,以为有机可乘,遣使去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各个部落,共同抗击蒙古。但是这些似乎已经为时已晚了。 

   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奉命继续统军进攻中原各地。孛鲁去西域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就以西夏蓄谋叛乱,自己不能回军征讨,令其伺机征讨。 

   9月,当得知李德旺有所行动后孛鲁亲率蒙古大军从金国进攻西夏,攻破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歼灭了西夏十万大军,并俘虏了金朝大将塔海,掳掠牛羊马驼数十万。西夏主李德旺不得不再次向蒙古投降,并向蒙古派遣人质,西夏局势稳定后,蒙古军重返金国战场。 


为蒙古的再次西征打下基础的迦勒迦河战役 


   关键词:迦勒迦河战役 成吉思汗 花剌子模 哲别 速不台 摩诃末 

   在成吉思汗毁灭花剌子模的同时,另有一只蒙古军队在向钦察方向行进,这就是哲别、速不台的远征军。他们奉命追击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然后通过钦察之地回蒙古会合。 

   哲别、速不台打算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入钦察草原。在攻取太和领隘口出的打耳班(今俄罗斯达格斯坦捷尔本特)后,与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十七年)到达了阿兰人居住的贴雷河流域,遭到了阿兰人与钦察人的联合抵抗。哲别为削弱对方的实力,以金钱收买了钦察人,使钦察人离开了阿兰人,结果被蒙古军一一击破,钦察人逃往罗斯,蒙古军占领了北高加索一带。 

   钦察人逃奔斡罗斯(俄罗斯),向其求援。如果斡罗斯坐视不理,钦察人就要遭到屠杀,蒙古铁骑就要践踏斡罗斯。当时斡罗斯处于诸侯分立状态,伽里赤王密赤里老约诸侯在乞瓦(今基辅)集议,一部分诸侯与会,决定为了自身安全,联合钦察人抵抗蒙古军。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斡罗斯各公国出兵向第聂伯河下游集中。速不台派十多名使者到斡罗斯,劝说不要出兵援救钦察人。斡罗斯大公不仅拒绝劝说还杀死了使者,而且命军队渡第聂伯河东进。斡罗斯军人数很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因此不能集中力量作战。他们先出击歼灭了蒙古先锋一千多人,战斗的胜利,冲昏了斡罗斯军队的头脑,决定继续追击。速不台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策略,将军队退出近二十天的路程,把斡罗斯和钦察人的八万大军引到了迦勒迦河东岸,由于斡罗斯军队内部行动不协调,穆斯提斯拉夫未通知其他大公便带着几个年轻的诸侯和钦察军,与蒙古军交锋。蒙古军首先冲向钦察军,钦察军战败而逃,引起了斡罗斯的一片混乱。蒙古军乘机冲垮了其诸侯的阵地,诸侯六人阵亡。基辅大公及诸侯的军队就驻扎在附近的山岗上,他们目睹着钦察军的惨败却按兵不动。 

   经过七天的激战,斡罗斯和钦察军全部被消灭。紧接着蒙古军又包围了基辅大公的军队,经过三天的激战,基辅大公投降。5月,迦勒迦河战役结束。六名斡罗斯公爵和七十个贵族成员被杀,蒙古军在迦勒迦河之战胜利后,进兵斡罗的南部,直至克里米亚半岛。 

   1223年底哲别、速不台渡迦勒迦河,经里海,威海北部东归,与成吉思汗会师。哲别、速不台的钦察远征,起到了先行侦察、扩大蒙古影响的作用,为此后蒙古的再次西征打下了基础。 


蒙古灭亡西夏的第六次出征西夏 


   公元1275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蒙古,在他远征的七年中日夜不忘西夏多年来的变化无常与欺骗,他决定重新计划攻金灭夏的问题,他觉得是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次年春,成吉思汗亲率十万大军,对西夏进行第六次征讨,察合台奉命支援,随大军跟进。此时的西夏抗蒙势力掌权,宣布准备迎战。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3月,蒙古军兵分两路进攻西夏。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主力出东路,为了牵制西夏军主力机动地增援各地,他首先占领了西夏重镇黑水城,然后顺式推进到阿剌筛山,西夏大将阿沙敢卜前来迎战,被蒙古军击败,大将阿沙敢卜被俘。随后成吉思汗率军西行,驻扎于西夏的察速秃山(浑垂山,今甘肃省酒泉山),等待与西路军会合。 

   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军与畏兀儿亦都护等部出西路,目的为了切断西夏各州郡、左右两厢之间的联系,以达到逐个歼灭的目的。蒙古军首先合兵攻打沙洲(今甘肃敦煌西),西夏守军籍辣思义诈降,并用牛羊美酒犒赏蒙古军,一面暗中设伏兵企图一举歼灭蒙古军。蒙将忽都铁木儿果然中计,阿答赤险些被俘虏,幸亏亦都护援军及时赶到击退了西夏军。随后蒙古军重新包围了沙州城,可是久攻不下,最后挖地道入城,里外夹击,攻破了沙州城,并全歼了西夏军。接着西路军由攻陷了肃州(今甘肃酒泉),最后到达了察速秃山,与成吉思汗会合。 

   西路军继续东进,攻取了要城兀剌海,随后占领了甘州(今甘肃张掖)。7月蒙古军攻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西夏守将斡扎箦力屈投降,蒙古军遂进至河曲,取应里(今宁夏中卫县)等县。此时夏献宗德旺忧惧而死,西夏立其侄南平王晛。十一月,蒙古军沿黄河北上进攻灵州(朵儿篾该)城。由于成吉思汗已率军包围了西夏腹地重城,西夏军不得不救援。西夏主李晛令大江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到灵州城救援。蒙古军未等西夏军到城下,便渡河攻击,在哈剌木伦——黄河平原消灭了西夏军,西夏军死伤无数,逃回中兴府的仅有少部分。蒙古军回师进攻灵州城,李德任虽率兵固守,但最终被蒙古军破城。灵州失陷,李德任被俘,因不肯投降被杀。至此成吉思汗知道除了中兴府的部分兵力以外,西夏已经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了。因此成吉思汗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府,并派察罕入城招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军渡过黄河,攻取西夏其他未降之城,并进兵金国。他首先攻陷盐州川、积石州(今青海贵德西),随后南下入金境,攻克了临洮府(今甘肃临洮)、和洮(今甘肃临潭)、河(今甘肃抱罕)、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德顺(今甘肃静宁)等州,另遣一军入宋境掳掠。4月成吉思汗进驻六盘山,6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7月成吉思汗病死,临死前吩咐:密不发丧,待西夏主和居民投降出城时将他们杀死。 

   蒙古军包围了中兴府半年,虽中兴府军民拒守,但因城中粮绝,军民病者大半,李晛被迫投降。蒙古大将脱栾扯儿必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将李晛等人杀死,居民也遭到了屠杀,后来因为察罕力谏,才终止了杀掠。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就此丧主忘国。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06:26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宋辽金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蒙古军再次出征金国的禹山之战 


   窝阔台即位之后,决定再次出征金国。这次由他亲率大军走中路,南下渡河,由洛阳进军。斡惕赤金那颜统左路军,由济南进军。拖雷统右路军自凤翔渡渭水,由宝鸡南下,过宋境,沿汉水而下,到唐、邓二州以成包抄之势。 

   拖雷所率的右路军出宝鸡,派搠不罕出使宋朝,请求借道并出兵援助,使者被宋边将所杀。拖雷大怒破散关,攻入冲中,破凤州、西和(今甘肃西和)、沔州(今陕西略阳)、阶州(今甘肃武都)、兴元(今四川汉中),大掠而回。蒙古军进而从金州(今陕西安康)东下,取房州,渡汉水,于公元1231年(窝阔台汗三年)末进入邓州境内。 在前一个月金朝已经得到蒙古军由金州向东而来的消息,急忙调金大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军守邓州,合答以二十万大军设伏于邓州禹山。在蒙古军渡江之前,金提控步军、临淄郡王张忠提议攻其不备,移剌蒲阿没有采纳。拖雷军四万渡汉江至禹山,完颜合达在两山隘中埋伏,企图夹击蒙古军,且金军居高临下,早已将步、骑兵分别部署于山前山后。拖雷得到进军设伏的消息后,决定不从正面攻击,避开金军的主力,派轻骑迂回至山后,向金军发动了进攻。完颜合达指挥金军迎战,派都尉高英率兵与蒙古军交战,蒙古军因为兵少不敌而退。接下来蒙古军又突袭了都尉樊泽所率金兵,交战中完颜合达杀死了蒙古军一名千夫长,蒙古军只好又退。拖雷见金兵屯重兵于此,不再与金兵正面交锋,退出禹山约三十里处。又留一部分兵力牵制金军,将其主力分散开,从不同的方向沿邓州至汴京方向进攻,这样避开金军的主力,沿途各州县皆为蒙古军所破,蒙古军烧掉了给金军补给的粮草,断绝了金军与后方的运输线。这样金军想与蒙古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完颜合达见后方空虚,害怕蒙古军乘虚占领汴京,于是从邓州率兵尾追蒙古军,路上与杨沃衍、武仙军会合,继续北进,入援汴京。 

蒙古军尽毁金兵精锐的三峰山战役 


   1231年夏天,窝阔台在居庸关北的官山大会诸王,决定分三路向金国进攻。窝阔台率中军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趋洛阳;拖雷统右军绕过金国的军事重镇潼关,由宝鸡南下,假道宋境,沿汉水而下,由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北趋汴京(今河南开封);斡陈那颜主左军,由济南进军,形成对汴京三面围攻之势。 

   拖雷出宝鸡,派搠不罕出使南宋,要求借道并出兵。南宋杀死了使者,引起了蒙、宋的战争。拖雷分兵进攻宋朝各城,入汉中,进袭四川返回。蒙古军进而由金州(今陕西安康)取房州,前锋三千余人在武当山破金兵十余万,取均州,渡汉水,于1231年末进入邓州境内,金大将合达以二十万大军埋伏于邓州西南的禹山,占据险要地势以待蒙古军。而拖雷兵不足四万,12月以轻骑与金兵战于禹山,蒙古佯败诱敌,金兵按兵不动。托雷又举火夜行,直奔邓州城,合达急忙回兵保邓州,使拖雷攻城三日不克,只好又向北攻打汴京。合达统十五万大军尾追不舍。蒙古军照拖雷的“毋令彼得休息,宜夜鼓噪以扰之”的计策,沿途不断地袭击金兵。 

   1231年正月,金兵到达钧州(今河南禹县),拖雷派抄思率精锐部队阻击金兵,金兵到了钧州西北的三峰山,被抄思索率的蒙古军阻截。当时恰逢天降大雪,金兵个个冻得已无人色,这时窝阔台又派来一万部队前来支援。面对如此有利的形势,拖雷下令发起总攻。金兵大败,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金朝精锐尽毁于这场战役。完颜合达败走钧州,大将移剌蒲阿被杀。不久蒙古军攻下了钧州。 

   三峰山战役后,金朝元气大伤,蒙古军势如破竹,终于在1234年正月,蒙、宋军队攻进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灭亡。 

蒙宋联军灭金的蔡州之战 


   窝阔台为了继承成吉思汗灭金的遗志,在他统治期间进行了又一次的灭金战争。 

   这次灭金经过三峰山战役大败金兵后,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蒙古军在攻下了汴京以后,金主哀宗逃到了归德,蒙古军紧随而至,夜里哀宗派兵袭击蒙古大营,蒙古将领撒吉思卜战死,蒙古军大败。哀宗认为归德不宜久留,决定退往蔡州。 

   哀宗到了蔡州之后,由于蒙古军距蔡州尚远。哀宗下令修建防御工事。九月两路援军到达蔡州,金兵准备拒守蔡州,可是蔡州无险可守,蒙古军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彻底灭亡金国,窝阔台遵循了成吉思汗“联宋灭金”的战略计划,遣使臣到宋朝商议夹攻金国。宋朝早就对金国有报复之心,同意出兵联合灭金。公元1233年(窝阔台汗五年)8月,蒙古军由塔察儿率领,宋军由孟珙率领,两军夹击蔡州。9月蒙古军到达蔡州。哀宗命金军分兵拒守,蒙古军修筑堡垒,准备久困蔡州。10月徐州金军守将郭思与部将野驴归降蒙古。11月宋军孟珙率兵万人抵达蔡州,并运来30万石粮草,以此支援蒙古军。 

   蒙宋两军会师后,由宋军攻城南,蒙古军攻城东西北三面。经过一番激战蒙古军攻破外城,金守将高腊哥战死。不久蒙古军攻破了西城,金都尉王实战死。因为忽斜虎死守,蒙古军难以入城。 

   1234年1月1日,被围困了3个月的蔡州已经粮尽,士兵们终日饥渴。9日蒙古军从西城攻入,转入巷战,又因为忽斜虎率兵以死相搏,蒙古军不得不再次退回。 

   哀宗见大势已去,决定传位于元帅承麟。10日清晨,承麟即位,正在举行仪式之际,宋军已在城南进攻,金兵急忙应战。不久宋军攻下城南,御史大夫乌古论镐被俘,乌林答胡士战死。与此同时蒙古军攻破了西城,再一次遇到了忽斜虎所率精兵的抵抗,战斗非常的激烈,最终忽斜虎战败,他与随从将领及500名士兵一同自尽。此时蒙宋联军全部攻入城内,承麟退到保子城,被乱军杀死。从此,金朝灭亡。 

震撼欧洲大陆的长子出征 


   关键词:长子出征 窝阔台 和林 忽里勒台 察合台 那颜 术赤 拔都 贵由 拖雷 蒙哥 成吉思汗 阔列坚 速不台 斡耳朵 

   公元1235年(窝阔台汗七年)窝阔台汗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决定出兵征讨里海以北未服诸国。按照察合台的提议,诸王、万户、千户、百户、那颜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参加出征的有术赤的儿子拔都、斡儿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孙子不里,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合丹,拖雷的儿子蒙哥、拔绰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等。史称“长子出征”。全军有十五万人,统帅为拔都,副统帅为速不台。 

   1236年秋,在不里阿耳境内蒙古诸王与速不台统率的军队与拔都会合。蒙古大军进入欧洲以后,首先攻占的是不里阿耳城,它位于伏尔加河的下游。1237年冬蒙古军进军斡罗思,而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里亚占公国。由于里亚占公国无力抵抗强大的蒙古军,所以向其他公国求援,但是诸国均不出兵随后里亚占公国苦战三日,最终为蒙古军所占领。阔列坚在攻占科洛姆纳的时候阵亡。 

   1238年初,蒙古军挺进莫斯科。他们到达后,从四面八方修筑了宽度可容纳三四辆马车并排而行的道路。然后架起投石器,经过五天的激战,攻陷了该城。蒙古军在胜利后又向东北进军,占领了斡罗思首都弗拉基米尔等十四座城市。 

   1238年3月,拔都统帅的蒙古军向基辅王朝的古都诺夫格罗德进发,但因多为沼泽地,无法行军,故向南挺进,沿途攻占了斯莫棱斯克切尔尼科夫公国。1239年蒙古军在钦察草原修养兵马。同年秋,拔都又进攻南斡罗思和西南斡罗思,于年末占领了基辅、加里奇、布列斯特等公国。至此,蒙古军已经占领了斡罗思的领土。 

   拔都借口匈牙利人收留斡罗思于钦察部残部。统十二万大军进攻匈牙利同时留三万均镇守南俄。1241年初入侵欧洲腹地。拜答儿率领察合台的三万部队进攻波兰,以此来截断匈牙利的外援。此时的波兰有五个公国,不实统一领导。3月蒙古军渡过维思秃剌河,破桑多米尔城,围攻克剌科夫城。克剌克夫和桑多米尔的驻军封锁了通向克剌克夫城的道路,以此来截住蒙古军的进攻,但是没有成功。公爵鲍拉斯拉夫~斯蒂德里维伊不得不逃离克剌克夫城,逃向匈牙利。随后蒙古军占领了克剌克夫城,洗劫一番后,进入了西里西亚,渡奥得河,直逼其首都伏罗斯拉夫。西里西亚公亨利集结波兰军以及日耳曼、法国、捷克的十字军共三万人,准备迎击蒙古军。但蒙古军没有进攻 

   伏罗斯拉夫,而是摧毁了该城的四郊,进至里格尼查附近。4月9日亨利出城,被蒙古军打败,亨利也在战斗中阵亡。蒙古军获胜后拜答儿便率军向匈牙利前进,与拔都部队会合。 

   1241年3月10日拔都、速不台所率蒙古军突袭了匈牙利在喀尔巴阡山中要塞,并由此进入了匈牙利。4月初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六万大军从佩斯出发,迎击蒙古军。蒙古军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敌人到了奥河畔。夜里突然将其包围,并四面冲击,只留西面一路,使匈牙利士兵在逃命中相互践踏死伤无数。结果,许多大主教阵亡,只有少数士兵退回佩斯。贝拉四世逃往奥地利,随后又逃到了亚德里亚海的一个岛上。蒙古军顺势进攻佩斯城,但是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蒙古军经过三天的激战才占领了该城。蒙古军在佩斯城修养后,待12月多瑙河冰封之后,主力军发动了对匈牙利故都、日耳曼的商业中心格兰城的攻势。 

   1241年4月,拜答儿率蒙古军从莫拉维亚出发,劫掠了匈亚利统治下的斯洛伐克,一直打到了西斯洛伐克。于12月过多瑙河与拔都会合。 

   1241年11月窝阔台逝世,1242年春消息传到了前方,拔都下令班师,于1243年初到达了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至此此次远征结束。 

   蒙古军的这次远征,在欧洲大地引起了一片惊慌。在一段时间内,英国人不敢出海,中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活动,可见此次远征的影响有多大。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宋战争重要战役之一。阳平关之战后,四川大部分州县残破,无法抵挡蒙古军进攻。公元1242年(淳祐三年),余玠至蜀后采纳冉琎、冉璞建议,于钓鱼山钓鱼城(今重庆合州东北),迁徙合州州治于此,其他地区亦依山筑城,守御始固。 

   1258年(宝祐六年)蒙古主蒙哥汗以宋扣留其使臣为借口,发兵攻宋,并吸取以往因水军不足受挫的教训,制定了先控全蜀,东下荆襄,再定江南的作战计划。7月,亲率大军四万自六盘山兵分三路入川,很快攻占川西大部州县,十二月进至合州境。合州治所在钓鱼山上钓鱼城,该城三面环水,峭壁悬江,依山势筑有长十二三里、高二三丈的石墙,石墙南、北两端入江,名一字城。城内兵精粮足,由宋将王坚率 10万军民防守。1259年(开庆元年)正月,蒙哥派人入城招降被杀,遂不听劝阻,依仗兵强马壮,切断了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决心攻取钓鱼城。2月,,蒙哥率军进驻钓鱼城东 5里的石子山扎营,经几天强攻,占领一字城,后屡攻镇西门,均被守军击退。3月,连续进攻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及小堡等处,亦遭守军顽强抵抗而失败。4月,连下 20天大雨,蒙哥乘二十二日初晴偷袭护国门,未得逞。6月初,宋水师救援合州被阻。这时,天气酷热,疫病流行,王坚又乘夜偷袭蒙营,使其惊恐,夜不得安,战斗力大为减弱。初五晨,蒙军先锋元帅汪德臣率军攻破外城马家寨,单骑进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守军发射飞石击中,不久死去。蒙哥激怒,下令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用以侦察城中虚实,准备决战。7月21日,蒙哥亲临现场指挥,城上守军发炮,蒙哥27日卒于军中(一说攻城中飞石受伤死)。蒙军遂解围北去。 

蒙古打开南宋的大门襄樊之战 


   北方政局稳定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宋朝拘囚郝经为借口,举兵南下灭宋。他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集中力量攻取南宋汉水中游南北岸两大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市区)、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北市区)。襄阳与樊城相对成犄角之势,是扼守长江的屏障。南宋在这里设重兵防守,江面上铁链封锁,架浮桥相通,易守难攻。 

   公元1268年(元世祖至元五年),忽必烈命阿术、列整督师采取长期围困、先困后取得作战方针,在襄阳城东建筑城堡,切断它与汉东地区的联系,并在此造舰船、练水军,绝援襄阳粮道的方法,以此造成守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但是由于襄阳广大军民士气高涨,该城始终没有攻下。 

   到公元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襄、樊已经被包围了五年了。在这期间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造轻舟百艘,装载粮草,募民兵三千,由民兵不辖张顺、张贵率领,支援襄阳。张顺率兵转战一百二十里,到达襄阳城,可是中箭身亡。张贵约定范文虎夹击元军,可是由于范文虎拒不发兵,最后张贵战败,被元军擒获,由于不肯投降而被处死。 

   为了更有效的作战,忽必烈派人到西域征调炮匠制造了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久炮匠来到京师,忽必烈亲自监督制炮,初次试炮即告成功,于是将炮运到襄樊前线。公元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正月元军切断了襄樊水上联系,首先向樊城发起了总攻。数门回回炮齐发,炮石重达五十斤,“声震天地,所及无不摧毁”,同时步兵与水兵跟上,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宋军守将范天顺、牛富率兵百余人巷战,兵败,投火自尽,樊城被攻陷。二月元军移师襄阳,守将吕文焕由于害怕元军的威势,不战而降。于是历时五年之久的襄樊之战宣告结束,南宋的中路防线被突破了。 

   元军占领襄阳后,等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宋王朝的崩溃已经是无力挽回了。 


蒙古歼灭南宋水陆两军主力的丁家洲会战 


   蒙古军以伯颜为统帅,在攻下襄、樊二城后,分两路南下进攻南宋。南宋四岁的赵显登基,而朝政却掌握在丞相贾似道手中,贾似道准备议和,被伯颜拒绝,所以关系到南宋命运一场决战便不可避免... ... 

   蒙古歼灭南宋水陆两军主力的丁家洲会战 

   元军在攻下了襄、樊二城之后,忽必烈命令元军乘胜前进。 

   公元127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为统帅,统二十万大军分两路南下,左军由合答统帅,以刘整为先锋,进攻淮西淮东,指向扬州。右军由薄言自己和阿术统领,九月由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顺江东进。 

   伯颜以吕文焕为先锋,南宋守 将闻风而逃,十二日元军进入长江,宋汉汉鄂舟师统帅夏贵仓皇逃遁,汉阳、鄂州(今均在武汉市)相继投降。1275年初,伯颜命阿里海牙镇守鄂州,并进攻湖南,自己率军沿江东下。沿江诸郡守将多是吕文焕旧部,在吕文焕的劝诱下,不战而降。但是许多州郡的人民,仍奋起反抗,如池州通判赵卯发坚守城池,最终不敌战死。 

   1274年七月,宋度宗卒,其四岁幼子赵显继位,史称恭宗。而朝政大权控制在丞相贾似道手中。十二月,鄂州失守后,贾似道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出兵迎战。1275年二月,贾似道集诸路精兵十三万,战舰二千五百艘驻军芜湖,与夏贵会合。一方面又遣使与伯颜议和,内容与1260年签订的密约相同,企图以奉币称臣休战,被伯颜拒绝。贾似道无奈,命孙虎臣率兵七万进至池州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市北),夏贵指挥战船二千五百艘横于江中,自己率后军驻守鲁港(今安徽芜湖市南)。元军方面伯颜分步骑夹岸并进,战船相逼,用大炮轰击守军中坚,孙虎臣军立即溃散,逃到鲁港。夏归原为逃将,再次不战而逃。贾似道自鲁港逃窜到了扬州。这次战役宋军因内部不和一触即溃。 

   经此一役,南宋水陆两军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元君可以长驱直入,三月进据建康(今南京市),连取建康周围诸州府,建立了南下的基地。 


使成吉思汗西征遭到最大失败的八鲁湾之战 


   在成吉思汗西征大军攻打花剌子模诸城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位顽强抵抗蒙古军的人物,他就是花剌子模汗摩诃末的长子札兰丁,摩诃末临终前将王位继承权交给了他。札兰丁遵循父亲的旨意,在玉龙杰赤即位,但遭到部分大臣的排挤,并图谋加害于他。所以在蒙古军围攻玉龙杰赤之前,他已经逃往巴里黑、塔里寒一带,最后跑到哥疾宁(今阿富汗境内)。 

    当时成吉思汗和拖雷率军南下,先后攻占了黑沙(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长儿施)、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贴尔美兹)和巴里黑。托雷带领一支由一万人组成的精锐部队,由巴里黑出发,向呼罗珊诸州进军。成吉思汗转向塔里寒,凭借天险拒守的将士们顽强抵抗了七个月,直到拖雷率大军增援,塔里寒才被攻破。 

   当成吉思汗父子嫂当呼罗珊诸州时,札兰丁在他所在的哥疾宁收集军队企图反攻。他集聚了来自各方的军队共十万余人,势力大增,遂进猪八鲁湾(今阿富汗喀布尔之北),并歼灭了由贴格出统帅的千人先锋队,成吉思汗得知此消息后,在塔里寒派遣大断事官失吉忽都忽率三万骑兵去攻打札兰丁。 

   当双方列阵于八鲁湾战场,由于蒙古军的人数少,失吉忽都忽连夜让每个骑兵的马背上绑一个毡子做的假人。第二天札兰丁军士看到敌人突然增加了许多,以为援军已到,便想逃跑。札兰丁坚决制止了可能发生的溃乱,大声命令:“还使我们的军队人多,从左右两面包抄过去!”于是鼓声大作,札兰丁率军冲出,企图将蒙古军包围在中央。失吉忽都忽挥兵抵抗,眼看就要被包围,只好撤军。但是地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坑洞,蒙古军纷纷落马,死伤惨重。八鲁湾之战,是成吉思汗西征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失败。 

   成吉思汗知道这个消息十分痛心,但是他说:“失吉忽都忽从前总是攻无不克,现在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以后会聪明起来。”他没有处罚失败的将领,只是要求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将功补过。当他后来经过八鲁湾战场时问清了双方驻军的位置后说:“你们都不懂如何选择有利地形作战。”批评了失吉忽都忽等将领。随后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征讨札兰丁。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08:15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元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速不台立功的漷宁河之战 


   公元1241年(元太宗十三年)正值窝阔台征讨里海以北未服诸国之际,也就是史称的“长子出征”。蒙古军征讨道兀鲁思部主也烈班时,被打败,秃里思哥城也没有攻克。主帅拔都奏请窝阔台派勇将速不台前来助战,速不台挑选了哈必赤军怯怜口等五十余人赶赴战场,只一战就抓住了也烈班。岁后三天就攻破了秃里思哥城,并且掳掠了大量的战利品。大军接下来准备攻打乌札儿部驻怯怜。当时速不台为先锋,与诸王拔都、吁里兀、昔班、哈丹兵分五路进攻。 

   速不台用计将怯怜军队到漷宁河。由于诸王的军队在河上游,而河上游中间有桥梁,水又浅,战马可以涉水而过。下游的速不台,由于水深,又没有桥梁,所以只好准备木筏渡河。可是诸王的军队没等下游的速不台准备好木筏,就已经与敌人开战了。拔都的士兵们争着过桥,被怯怜乘乱袭击,大将八哈秃被敌军杀死。等速不台军队乘木筏渡河,绕到敌人身后时,诸王却认为敌人兵力太多,不敢进攻。可速不台率兵奋勇搏斗,敌人大败,速不台一直追赶到马茶城,诸王不得不随后赶到,最终破城返回。 

   战后拔都怪罪速不台救援来迟,速不台说:“诸王只知上游水浅,又有桥梁,就涉水过桥与敌人开战,不知我在下游,还未编好木筏,不知是谁的错误。”拔都这才明白过来,认为征讨怯怜的功劳都应该是速不台的。 

元军扫清南宋残余势力的厓山之战 


   关键词:厓山之战 忽必烈 厓山 

   南宋灭亡后,未降的南宋各势力仍在各地抗元,使元军损失不小。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起兵征讨,他任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李恒为副元帅,率水路两师二万南下。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正月初二,大军到达甲子门,俘获了宋朝斥候将列青、顾凯。十三日元军进抵厓山(今库新会县南海中)。张弘范命文天祥作书招降张世杰,遭到了拒绝,书写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流传至今。 

   这时宋军将一千多艘战船停于海上,并在上面驾起楼橹,就像城墙一样。张弘范率船队冲击过去。由于厓山东西两峰对峙,北面水浅,船不涨潮就很难行进。张弘范便从山东面转向大洋,逼近宋军,同时又遣兵切断宋军汲水的道路。二十三日元军将领李恒率广州战船前来会战,以哨船阻截于厓山北面。 

   双方交战之前,有人建议用火炮轰击宋军,张弘范认为用炮轰,敌船必然四处逃散,不如直接交战。 

   二月初六晨,元军发起总攻,共分兵四路分别从东南西北四面进攻,张弘范亲率一军从西面距离守军只有一里多远。他下令速战速决,以免敌军逃跑。他先指挥北面李恒军趁涨潮发动攻击,但出师不利,李恒只得顺潮而退。张弘范只好率各路战船一齐进攻,他们在船尾搭起战楼,用巨大布幔档着,并令士兵们靠在盾牌后伏于船上。宋军的箭如雨一般射来,元军士兵伏在船上一动不动。在双方战船就要靠上时,元军突然撤去布幔,用箭石发动了猛烈的反攻,顷刻之间击败了宋军,宋军将领瞿国秀、刘浚投降。张世杰、刘义、张达、苏景瞻等十九只船突围逃走。丞相陆秀夫与卫王赵昺投海自尽。宋朝印玺也落入了元军手中。 

   四月八日,张世杰等人在逃往交趾途中遭遇风浪袭击,在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坠水而死。至此南宋残余势力全部被元军消灭张弘范为了纪念这次南征胜利,在厓山南面刻石立碑。 

南坡之变 


   1320年(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病死,太后答吉随即命权臣帖木铁儿为中书右丞相。3月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即皇帝之位,是为英宗,蒙古号格坚汗,英宗时一位刚毅有为的人,答吉原以为他柔弱易制,所以立为太子。 

   铁木迭儿依靠太后的支持,大肆更换省官,杀害了当时弹劾过他的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中书右丞萧拜住等人。5月,答吉的幸臣失烈门等策谋废英宗即立之事被泄漏,遭英宗诛杀。英宗启用木华黎后裔安童孙拜住为中书右丞相,用他来牵制铁木迭儿。1322(至治二年)年2月,英宗令拜住总领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8月,铁木迭儿病死。10月,拜住升任右丞相。 

   英宗决意改革,并起用名将张弘范子张珪为中书平章政事,辅佐朝政。并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民力等。 

   铁木迭儿死后,拜住查处了铁木迭儿父子及义子御史大夫、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铁失等贪赃枉法之事,将铁木迭儿之子八思吉思处死,英宗诏令追夺铁木迭儿官爵封赠,并没收全部家产。1323(至治三年)年2月,太后答吉病死。 

   铁木迭儿的余党遭到沉重的打击,但并没有甘心失败,铁木迭儿党羽铁失与心怀不满的蒙古宗亲密谋,欲刺杀英宗,并与抚军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剌之子)联络,相约事成之后拥立也孙铁木儿为帝。8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右丞相拜住等从行,至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驻营,铁失等以阿速卫兵为外应,闯进皇帝行帐,杀拜住,弑英宗。铁失等当夜奔回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北晋王也孙铁木儿处。9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俗称这一历史事件为“南坡之变”。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09:50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元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两都之战 


   1328年(致和元年)7月,元泰定帝病死于上都。一场皇位争夺战爆发了。 

   留守大都的武宗亲信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床兀儿之子)和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凭借所掌怯薛发动政变,控制大都,遣使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上都方面辽王脱脱(斡赤斤后)、梁王王禅(甘麻剌孙,泰定帝侄,封地在云南)、右丞相塔失帖木儿、左丞相倒剌沙、御史大夫纽泽等看到这种情形,在9月也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即皇位,是为天顺帝。上都分诸道进兵。攻打大都。这时,图帖睦尔已经从藩所江陵北上,武宗藩邸旧臣、河南平章政事伯颜(蔑里乞氏)亲自带兵护送图帖睦尔至大都。伯颜还邀截途经河南解往两都的国赋,用以充军资。9月,图帖睦尔即位大都,改元天历,并宣布待长兄到来即让位。于是便形成了大都于上都两个皇帝并立的对峙局面。这时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内战。 

   上都军于大都军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展开激战。上都军虽然在大都城下屡次受挫,但仍然声势浩大。正当上都军全力南进时,在东北的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燕帖木儿的叔叔)与搠只哈撒儿后王齐王月鲁不花,在10月13日乘虚从辽东进攻上都,留守倒剌沙等出城投降。阿剌吉八被俘。上都的支持者失去首领,相继溃散瓦解。梁王王禅及倒剌沙、纽泽等被处死。 

   这一历史事件,俗称“两都之战”。 


元军与红巾军的於潜之战 


   关键词:於潜之战 元顺帝 

   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终于导致了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元末农民起义。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驻扎于徽州和饶州的义军首领徐寿辉从昱岭关进犯於潜。济宁路总管董抟霄奉命率兵征讨。 

   董抟霄率兵首先抵达了临安的新溪。因为这里是通向杭州的要道,所以他分兵驻守于此,自给率兵继续前进,在叫口和虎兰槛附近遭遇义军,经过激战义军大败。董抟霄一路追至於潜,沿途收复了许多县城。接着又收复了昌化县和昱岭关,招降了义军将领潘大奫及部众两千余人。 

   由于义军进攻千秋关,董抟霄只好撤军到於潜。这时大批义军赶到,烧了县城城墙附近的房子,董抟霄在城外埋伏了伏兵,并配以火炮,并按兵不动,等义军松懈之时挥动白旗,大军杀出,火炮齐发,打败了义军,收复了千秋关。 

   不久,义军又进攻独松、幽岭、百丈三关董抟霄首先派兵驻守通往三关的要道——多溪。同时兵分三路,救援三关。然后三路会合直奔义军基地,乘胜收复了安吉。 

   董抟霄由于多次与义军交战获胜,义军里不少的将领前来投降。董抟霄立即派偏将余思忠到义军营寨内晓谕招抚。义军也就此瓦解。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0:58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明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达延汗征服右翼蒙古的达兰特哩衮战役 


   达延汗在妻子满都海的协助下正朝着统一蒙古的最终目标一步一步的迈进。在征讨瓦剌特部和消灭亦思马因之后,接下来达延汗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征服右翼蒙古。 

   右翼蒙古的叛乱,直接影响到达延汗汗权能否巩固,他决心倾尽全力与反叛的右翼封建主决战。1510年,达延汗亲率大军出征右翼。达延汗下令除了左翼三万的军队全部出征以外,要科尔沁和瓦剌特也派军队前来援助。科尔沁部部长鄂尔多固海诺延带领其子布尔海率军队前来。瓦剌特派遣了以色古色为队长的一支骑兵前来参战。达延汗同诸将领集结后,确定了作战方案、具体战术等有关事宜之后,挥师出发。 

   达延汗大军从翁观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蜈蚣坝)的峡谷穿入,沿着图尔根河(今呼和浩特大黑河)扎营。夜间亦不剌等派人驱赶牛群,以牛蹄踏地的声音惊扰达延汗营地。达延汗军误以为蹄声为是兵器相撞之声,仓促撤退,阵脚大乱。右翼军随后追击,达延汗只好败回。 

   不久,达延汗重整队伍,再伐右翼。达延汗率军到达达兰特哩衮(意为七十个山头)时,双方在此展开激战。达延汗先派布尔海、巴嘎逊塔布囊和巴尔通三位将领率小股骑兵为先锋,冲入敌军阵营,诱敌出阵。布尔海在深入敌营中阵亡。右翼叛军将领亦不剌等人将三万军队部署为弓形,向达延汗军推进。达延汗采用瓦剌特军队队长的意见,将军队编为六十一组,以牤牛之角阵形,冲向敌人,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同时达延汗将一面纛立于左翼兀良哈万户军阵当中,迷惑敌军主力的主攻方向。叛军将领看到这面大纛,以为是达延汗军主力,冲向兀良哈万户的军队。经过激战,兀良哈军败退,但右翼军主力也有相当大的损伤。乘此机会,达延汗下令高举起自己的黑色大纛,指挥牛角阵型向右翼军发动总攻,一举歼灭其主力,获得了达兰特哩衮战役的胜利。右翼军或死或降,一败涂地亦不剌和勒古锡阿克拉忽兵败退走逃往青海一带。 

   达延汗取得了征服右翼的胜利,为以后统一蒙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迫使北元汗廷迁至漠北的应昌之役 


   以妥欢铁木耳(元惠宗)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然希望再次入主中原,夺回大都。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元惠宗命丞相也速率兵在白河驻扎,进攻通州。当时明军用兵秦晋,通州守备薄弱,不满千人。守将曹良臣料定元兵虽多,但士气不高,于是采用了虚张声势的战术,也速不明真情撤军,从而解除了元军压境的威胁。明军乘势进逼上都,北元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之后元军节节败退。 

   元惠宗迫于明朝大军的威胁退守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两岸)。明军乘势占领上都,建立开平卫。第二年,明军兵分两路:西路军由大将徐达率领,自潼关出西安,进兵定西;东路军由李文忠率领由北平经万金,过野狐岭,直逼应昌。当北元重要据点兴和(今河北张北)失守后,应昌危急。夏历四月,元惠宗妥欢铁木耳在应昌病率,终年五十一岁。汗储爱猷识理答腊即位,史称元昭宗,年号宣光。东路军李文忠途中抓获北元侦察兵,得知惠宗已死,于是率兵兼程赶路,五月围攻应昌。昭宗已先期与数十骑北撤至和林(今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李文忠率兵追击至北庆州,没有赶上返回。不久,明军攻克应昌,俘虏了惠宗嫡孙买的里八腊、后妃宫人、暨诸王、省院达官、士卒等,并缴获了宋朝玉玺,所得金银珠宝与驼马牛羊无数。沿途于兴州擒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37000人于红罗山又降杨思祖部队16000余人。 

   同年,转入定西(今甘肃定西县)方面的扩廓铁木耳,也遭明朝西路军的进攻,双方激战于峪口(今甘肃定西县以北),扩廓铁木耳兵败,经宁夏退往和林,与爱猷识理答腊会合。 

   自此以后,北元汗廷迁至漠北。  


 关系到北元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宣光二年保卫战 


   公元1372年(宣光二年,洪武五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为中路军;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由居庸关,出应昌,为东路军;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由金兰,趋甘肃,为西路军,各率兵五万,合骑兵十五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声势浩大,在当时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一场关系到北元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当时昭宗清醒地认识到明军威胁最大的是由魏国公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击溃中路军是最主要的。 

   中路军是以骁勇善战的大将蓝玉为先锋。二月蓝玉出雁门,与扩廓帖木儿的游骑兵在野马川遭遇,初战告捷,明军士气大振,二十天后已经挺进漠北腹地土拉河畔。这次扩廓帖木儿亲自率兵迎战,这位久经沙场的元朝名将竟然也败在了先锋蓝玉的手下,匆匆撤军。明军由于轻敌,冒然追敌,进入了扩廓帖木儿与贺宗哲联军的伏击圈中,伧促应战,犯了兵家的大忌,以至惨败,死伤无数。之后明军高垒深沟自保,从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坚持了一个多月,才率部返回。北元由于正确的作战方针实现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目的。 

   徐达刚刚败退,东路军又深入漠北。李文忠出应昌至口温,当地的各蒙古部落弃营而逃,明军获得了无数的战利品。东路军进抵哈剌莽来,所遇蒙古部落无一不溃逃。与对付中路军一样,北元采取的还是诱敌深入的策略。东路军顺利到达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以后,留部将韩政驻守,命士兵每人带二十日的粮草,日夜兼程,向西挺进。北元由蛮子、哈剌章迎战东路军。他们在土剌河西摆阵迎敌,开战不久便又撤退。明军进至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这才真正的遇到了蒙古军的第一道防线。双方都损失惨重,主将李文贵也中箭。明军继续挺进和林,至称海(和林偏北的鄂尔浑河),在这里蒙古军布置了第二道防线。这次李文忠无力再战,相持了三天后双方撤兵。这时已经是六月上中旬。 

   李文忠虽然没有象徐达的中路军那样的惨败,但是也损失严重,仅阵亡的高级将领就有宣宁侯曹良臣、骁骑左位指挥使周显、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神策卫指挥张耀等。这次战役两军可以说旗鼓相当。可是此次明军北征目的是破和林,取王保保,消灭北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中路军还是东路军都是彻底的失败了。 

   就具体战绩而言,冯胜的西路军还可以自慰。冯胜出金兰向河西走廊,在明方为策应主力中、东两路的偏师。北元则意在保卫首都和林,所以无暇顾及甘肃。所以冯胜的两路军挺进的很快,副将傅友德败失剌罕兵于西凉州(今甘肃武威),追至永昌(今甘肃永昌),又打败了故元太尉朵儿只巴,大获全胜。在扫林山,冯胜又破元兵,太尉纳儿加投降。元甘肃守将上都驴率所部吏民830户,在甘州(今甘肃张掖)投降。大军到达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全城投降。又在瓜、沙(瓜州,今甘肃安西;沙洲,近甘肃敦煌)两州大败元军。在连续打败元军后班师回京。 

   这次对蒙古的大举用兵,明朝俘获甚微而死伤过重,特别是主力徐达所率的中路军损失最为严重。 

   此次保卫战的胜利,在明代蒙古史上是一件大事,昭宗与扩廓帖木儿、蛮子、哈剌章等,挫败了明太祖朱元璋自北伐以来几乎每战必胜的兵锋,歼灭了明军的有生力量,保卫了首都,并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北元的政权,只是在这一仗获胜后,才初步稳定下来。而昭宗也又开始执行中兴计划,组织对明朝的全面反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2:16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明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震动整个蒙古捕鱼儿海之战 


   关键词:捕鱼儿海之战 脱古思帖木儿 北元 斡耳朵 和林 贝尔湖 捕鱼儿海 忽必烈 阿里不哥 

   公元1387年(天元九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明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兵二十万进攻纳哈出。明军经过通州迂回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打败了元守军,同时又让被俘的元将乃剌吾携书北还劝降。然后从庆州出发,分别驻兵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宽河(今河北宽城县)、会州(今河北平泉县南)、富裕(今河北平泉县北)四城与辽阳金州沿海一带,形成对纳哈出的包围之势。 

   六月冯胜逼近纳哈出,迫于明军的威胁,纳哈出归降明朝,自此蒙古相继失去了山西、陕西、辽东、云南等地的精锐部队。朱元璋乘胜追击,准备一举消灭蒙古实力。 

   公元1388年(天元十年,洪武二十一年)3月,蓝玉等率十五万明军,由大宁进庆州,得到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贝尔湖)的情报,即日夜兼程而进。4月12日凌晨明军到达了捕鱼儿海南,侦察得知元主营在海东北八十余里。蓝玉命王弼为先锋,直奔哈剌哈河(今同名)畔的大汗斡耳朵。当时大风飞扬,北元君臣毫无戒备。太尉蛮子仓促应战,兵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在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的护卫下北走和林,途中在土拉河遭到蒙古别部首领也速迭儿(元世祖忽必烈系阿里不哥后裔)的袭击。捏怯来等保护脱古思帖木儿脱身,正遇到丞相咬住与太尉马儿喻咱率军士三千人迎驾。但也速迭儿派兵再次袭击,终于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双双被杀害,捏怯来和失烈门投降明军。 

   明军在此战中俘虏吴五朵儿只等2994人,军士男女77037人,获得马驼牛羊15000匹头。北元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惨重。大汗直接拥有的财富,以及直接指挥军队的覆灭,不仅使北元和明朝之间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震动了整个蒙古,是明代蒙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蒙古前期战争史上少有的阵地战——忽兰忽失温之战 


   永乐年初,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而忙于平息内部战争,无暇顾及蒙古。随着永乐帝皇位的巩固和势力的增强,他对蒙古也恢复了洪武时期武力征讨的政策。同时还沿用了“以夷制夷”的手段,尽力维持蒙古内部的争斗局面。蒙古内部以瓦剌部和阿速特部为代表的各派势力,为了消灭对方,不得不借助明朝的力量。 

   明朝一面与阿速特部的阿鲁台保持信史来往,一方面又给瓦剌部的马哈木等赠送兵器。公元1411年(永乐九年)马哈木等弑本雅失里汗,拥立阿里不哥系德勒伯克为汗,并试图说服明朝彻底消灭瓦剌部,明成祖不以为然。可是明朝看到了马哈木占和林一带,屯兵克鲁伦河,其势力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明朝的隐患。因此明成祖决定对阿鲁台表示亲近。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封阿鲁台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师和宁王。同年马哈木率兵胪朐河(明成祖征阿鲁台时命名为饮马河),声言袭击阿鲁台,实际上是想入侵明朝边境。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二月,明成祖亲率五十万大军亲征漠北,征讨马哈木。命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领左哨,丰城侯李彬领右哨,成山侯王通领左掖,都督潭青领右掖,都督列江朱荣为前锋。六月初大军到达双泉海,既撒里怯之地。这里相传是当年元太祖的发祥地,曾建造萨里哈老徒行宫,约当今克鲁伦河上游右岸喀老台湖附近,前锋在此与马哈木军遭遇。第二天明军得知,马哈木、太平在百余里之外。六月初七明军挺进忽兰忽失温(今乌兰巴托东意为“红山嘴”)答里巴汗与马哈木、太平、把秃索罗三王,率骑兵分三路列阵距明军十余里的山头上,约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四匹。明军派兵向马哈木挑战,马哈木派蒙古骑兵冲下山坡迎战,被明军密集的“神机铳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顶。此后明军的东西两翼部队挺进,双方互有死伤。傍晚,明成祖指挥数百精骑为前锋,火铳随后齐发,骑兵乘势力战,瓦剌部大败王子等十余人阵亡,数千人被杀,答里巴、马哈木、太平和巴秃索罗脱身逃走,逃亡到了土剌河。 

   忽兰忽失温之战,是明代蒙古前期战争史上少有的阵地战。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土木之役 


   公元1439年(正统四年),瓦剌部脱欢卒,也先继父位,称太师淮王。他凭借其父扩充起来的政治势力,以及与明朝、中亚诸族的交往、贸易中积聚起来的经济实力,迅速地向四周发展起来。他先后控制了西北诸卫和明朝东北部“屏藩”的兀良哈之卫,至此也先统一了全蒙古,而且企图以兀良哈之卫和沙洲诸卫为左右翼,南下攻明,这样就和明朝发生了正面冲突。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也先借口明朝限制其贡使人数,回赏不足和明朝失信拒婚等,胁迫诸部分道大举进攻明朝。1449年七月十一日战幕拉开。根据也先部署,东路脱脱不花入辽东,中路瓦剌右翼领主阿剌知院攻宣府、围赤城。也先则亲率大军攻打大同。另派一将攻甘州,凭借也先多年战胜之威,兵锋甚盛,致使明朝北方诸镇告急。此时的明朝,朝政由宦官王振操纵,王振挟持昏庸的明英宗亲征,且下令二日即行,朝廷上下毫无准备,十七日王振领明军五十万仓促而行。 

   八月初一明英宗到达大同。也先采取了诱敌深入的办法。此时王振要继续北进,但当时独石、马营已陷,太监郭敬密告形势严峻,这才见形势不利,初三匆匆挟英宗返回。大同总兵郭登建议,应从南路入紫荆关。王振是蔚州人,为了向人炫耀,同意走南线。走了四十里,王振又怕大军经过的时候践踏家乡的田地,又掉头东去。初十大军入驻宣府,也先派骑兵追击,与明军后卫遭遇。十三日,明朝派兵抵御,一战即败。傍晚又派大将太保成国公朱勇等率四万骑兵应战,由于朱勇轻敌深入,遇到了也先在鹞儿领的伏兵,大败,死伤无数。十四日中午刚过,明朝大军撤到土木(又称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东)。土木距离怀来仅有二十里,是由居庸关通往宣府和大同等地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地势险要,周围峰峦耸立,群山合抱。 

   王振因为自己的千余辆粮草车未到,下令就地驻扎。因为土木距桑干河十五里,地势较高,掘地二丈不见泉水,明军终日饥渴。也先先锋此时已经迅速追到,占据了桑干河,包围土木。十五日,瓦剌大军赶到,也先派人敦促明英宗投降,明英宗当即令翰林院学士曹鼐拟就降书赴瓦剌和谈,然后一面急忙下令明军南移。明军这是军心涣散,各自逃亡,再加上两天没有饮水,阵营大乱。也先趁机聚集骑兵四面冲击,明军大败,死伤数十万。明英宗在亲兵的护卫下企图逃走但没有成功,他索性下马盘膝面南而坐,被蒙古兵俘获。王振与随从的大臣数百人都被乱军所杀,也先在这次战役中共缴获马骡二十万,衣甲兵器粮草无数。 

   对于也先来说,土木之捷是意外的大胜利。此役之初,也先所求无非是骚扰明朝边境,削弱明朝实力,可是没想到一战便抓到了明英宗。当时前锋知院伯颜铁木耳追踪明军到宣府,送来明朝皇帝在军中的情报,也先才全力出击,围攻土木的,而到前线的只有二万蒙古骑兵。由此可见土木之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经“土木之役”,明军元气大伤。明军在这次战争中的惨败并非偶然。首先,明朝内部矛盾重重,意见不一;其次明英宗等人在战略上的错误用兵,妄图以压倒多数的兵力一举击败蒙古军,结果适得其反;第三,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陷几十万大军于绝境;第四,明军士气不振,不堪一击。 

   反观蒙古军队的获胜,是因为也先和阿剌知院率领的主力军能密切配合,在大同、宣府一带连连获胜。蒙古军队在战术上运用得当,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待明军进入草原疲惫之时再行交战。也先抓住时机利用明军指挥失误率大军追击明军,迅速包围明军,将其一举消灭,从而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这次蒙古军队以二万余骑破明军五十万大军,除了蒙古士兵英勇善战之外,也先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脱脱不花汗和阿乐出将军所率蒙古军,东西出击,配合主力军作战,牵制明军对于战役的胜利,无疑也是及其重要的。 

   “土木之役”之后明朝大臣主张就此息兵议和。1450年(景泰元年)八月,也先送还明英宗,双方恢复了正常的通贡互市关系。  


只为互市贸易而起的庚戌之战 


   关键词:庚戌之战 土木之战 阿勒坦汗 博迪拉克汗 

   自达延汗以后,蒙古社会内部相对稳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部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财富,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使蒙古迫切地产生了希望同邻近地区进行和平和市的愿望。他们理所当然地选择南邻明朝为最理想的对象。但是在一个世纪前的“土木之战”中遭到惨败的明朝统治者仍心有余悸,对蒙古仍然采取闭关封锁、拒绝贸易的态度,从而导致了双方矛盾的升级,终以兵戎相见。 

   公元1541年和1542年蒙古两次派遣石天爵等人为使臣出使明朝,要求同明朝进行互市贸易。明朝不但拒绝了蒙古互市要求,而且杀害了全部的蒙古使臣。这一举动激起了蒙古人的愤怒,并对明朝采取了报复行为。此后蒙古不断的向明朝派遣使臣要求和谈、休战为和平互市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可是明朝却置之不理。 

   直到博迪拉克汗逝世后,阿勒坦汗于1549年派兵到宣府镇外将一封类似最后通牒的信射入明朝军营。信中威胁说,如果明朝仍然顽固拒绝互市,蒙古军就将挥师南下,兵临北京抢掠,明朝仍然对此不予理睬。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6月,蒙古派兵进攻大同境内,同时将精兵健马埋伏于沟壑之中,并且以百余骑老弱骑兵往来诱惑明军。大同总兵张达出城追击,蒙古伏兵四起,箭矢如雨,张达被击毙,副统兵林椿振为营救张达也被杀死。张达、林椿振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蒙古军首战即击毙二人,士气大振,自威宁海移驻断头山,调集十余万大军打算深入关南。 

   仇鸾接任张达为大同总兵。7月蒙古军再次来犯,仇鸾派心腹送重金给阿勒坦汗,与蒙古军队盟约不再进攻大同,于是蒙古军队向东挺进,仇鸾假装援助京城,明世宗对其大为赏识。 

   8月14日集合于滦河、以马吐河和以逊河流域的蒙古大军,顺潮河川南下,直逼古北口,进攻关城。明将蓟州巡抚王汝孝迎战,蒙古骑兵退却,诱敌军追击。趁此时机,阿勒坦汗率精骑从防御薄弱的黄榆沟破墙而入,从背后攻击王汝孝,明军大败。蒙古军队顺利南下,经怀柔(今北京怀柔)、顺义(今北京顺义区)长驱直入。17日抵达通州(今北京通州区)。 

   自1449年的“土木之变”以来,北京百年无警,现在三日之内蒙古大军突然兵临城下,明朝大乱。明世宗急忙调集各地驻兵保卫北京。18日,仇鸾率大同兵二万最先到达,摆阵于通州河西,保定巡抚杨守谦也到达,扎营于东直门之外。接着河间、宣府、山西、辽阳诸将也各率兵先后赶到,共七镇五万余人,人心方定。明世宗拜仇鸾为平虏大将军,总领各路兵马,分别把守北京各门。由于是便仓促,各路兵马都未及准备,粮草一时无从筹措,士兵只能以饼充饥。 

   20日,蒙古军队自通州渡河向西,前锋七百余骑到达安定门北面的教场,分别掳掠了北京近郊的西山、黄村、沙河、大小榆河等处。仇鸾则不敢正面出击,不断的与蒙古军联络,以求自保。 

   21日,蒙古兵放回了在湖渠马房内捉到的御厩内官杨增。阿勒坦汗让他进城向明朝递交一封信。信中要求明朝只要答应同蒙古进行互市贸易,就可撤兵拜师,蒙古军队咄咄逼人。但即使处于绝对主动的地位,没有攻城也没有提出“与我大都”的要求,表明他的目的,的确仅仅在于通贡互市。明世宗立即在西苑召集大学士严嵩、李本,礼部尚书徐阶,问到如今之事当如何应付,严嵩仍然反对同蒙古进行和平互市,但徐阶建言如被逼同意,有失明朝的颜面,可借口“其书皆为汉文”难信,要求蒙古军队先撤兵,“另遣使赍番文,回大同守臣为奏,事乃可从”。刚愎自用的明世宗至此一无所错,只有同意徐阶的主张。 

   23日阿勒坦汗向白羊口方面撤退。当时大雨弥日,千里之内,泥泞难行。蒙古军认为白羊道狭窄,怕明军设伏偷袭,中途掉头,一半由高岸口、镇边城等处,一般由古北口旧路全部出边。人马疲乏,皆不成军,这已经是28日。各州县报,被蒙古军队掠夺的人畜达二百多万。1550年是干支纪年法的庚戌年,历史上将这次蒙明战争称为“庚戌之战”。这次是继1449年也先太师在土木大胜明军近一个世纪后,蒙古对明朝又一次重大的胜利。 

使努尔哈赤与林丹汗关系决裂的铁岭之役 


   公元1604(明万历三十二年)少年林丹汗登上了风雨飘摇中的蒙古大汗汗位,在林丹汗继位的最初十年里,史料中很少见到他的行踪。事实上林丹汗在积蓄力量,卧薪尝胆,力图有朝一日重振汗权,恢复先人基业。 

   公元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林丹汗连续三次抄掠明边,自明朝边界广宁至锦州长达数百里战线上频繁出击,声势浩大。林丹汗在使明朝震骇之余,提醒了明朝,利用这支新崛起的力量,来对付如日中天的后金。 

   后金国主努尔哈赤早已清楚地看到,威协后金的真正对手,不是蒙古,而是强大的明朝。于是努尔哈赤决心攻打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各个重镇,以便控制辽东地区。他开始攻打抚顺、开原、铁岭、辽阳等地。林丹汗也趁机会,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王部,于公元1619年6月,攻打并占领了明朝的广宁城。当时,明朝为了不让蒙古与后金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遣人到察汉浩特,竭力讨好林丹汗,希望与其联合。林丹汗也考虑到,与明朝保持友好,进行贸易,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因此,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安然无恙。为了表示谢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一千两。 

   公元1619年夏,后金取得了辽东地区以萨尔浒之战为中心的总体战役的胜利,士气大振。七月,努尔哈赤准备乘胜攻打铁岭,驻守铁岭的明军势单国薄,难以抵挡后金精锐,于是明朝派人到察汉浩特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命内喀尔喀五部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札鲁特鄂托克巴克,色本以及科尔沁明安诺延之子察噶尔塞台吉等领兵万余,开赴铁岭支援明军,林丹汗所遣大军乘夜到达铁岭城下。此时,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已攻克了铁岭。他得知蒙古军一万余人已到城下,便指挥诺贝勒出城交战,齐赛诺延率领的蒙古军队,经不起兵国上优势斗志高昂的后金军队的强攻,几下阵来,奔辽河夺路而逃,后金军队紧追不舍,活捉了齐赛诺延、巴克、色本、桑噶尔寨等台吉。 

   公元1619年十月,林丹汗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书到努尔哈赤驻地,要求其无备件释放所获内喀尔喀台吉和科尔沁台吉,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林丹汗所攻取的广宁城。努尔哈赤释放了除内喀尔喀弘吉剌特的齐赛诺延以外的所有台吉,并写了一卦措词强硬的信,要求内喀尔喀王部以牲畜一万赎回齐赛诺延。林丹汗拒绝努尔哈赤,准备设法营救齐赛诺延,但始终没有成功,公元1621年八月,内喀尔喀王部送牲畜一万,赎回了弘吉剌特鄂托克齐赛诺延。 

   铁岭之役的惨败给蒙古各方面带来极大消极影响,十一月科尔沁和内喀尔喀王部与后金兴行了隆重的噶尔察漠冈干塞忒勒里会盟大会,订立了政治性、军事性的攻守同盟,于是喀尔喀有组织抵抗就此一朝解消,努尔哈赤已无后顾之忧。 

   铁岭之败的另一个后果是引起了林丹汗与努尔哈赤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努尔哈赤与林丹汗的关系由虚与委蛇变为彻底决裂,林丹汗则采取了退守的政策,尽量避免与后金发生正面冲突,转而支持明朝,希望通过明朝消灭努尔哈赤。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4:12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清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喀尔喀反抗清朝撤驿之变 


   18世纪50年代里,喀尔喀的局势动荡不安。清朝向喀尔喀征兵镇压阿睦尔撒纳,并且对喀尔喀王公贵族们采用了高压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于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年)爆发了“撤驿之变”。 

   喀尔喀对清朝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加上公元1755年(乾隆十九年)冬发生的雪灾和病疫,大量的牲畜因缺草死亡,病疫流行,不少人也患病尔死。这时乾隆皇帝因为阿睦尔撒纳的欺骗,惩治放跑阿睦尔撒纳的有关人员,处决了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后,又命哲布尊丹巴二世与土谢图汗入京,导致了喀尔喀王公们的不安。 

   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是土谢图汗的儿子,二世哲布尊丹巴的哥哥。公元1755年(乾隆十九年)他奉命随清北路大军征讨准噶尔。同年秋他以单亲王不宜办理双亲王案为由,未动手擒治阿睦尔撒纳,以至阿睦尔撒纳逃脱,额林沁多尔济拖延了一天才去追赶,结果没有追到。为此乾隆帝以故意延误战机,导致反贼逃脱的罪名。于1756年(乾隆二十年)4月在北京将其处决。哲布尊丹巴替他的兄长求情,但乾隆帝不许,凡令他和土谢图汗前来观刑。此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喀尔喀王公们的抗议,成为“撤驿之变”的 导火索。 

   “撤驿之变”是发生在外蒙古得以撤驿站、弃哨所为形式的反抗事件,青衮杂布为此次事件的发起人。 

   青衮杂布出身于喀尔喀名门贵族,是札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硕垒乌巴什洪台吉的后裔,著名的喀尔喀将军博贝的孙子。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博贝卒。公元1737年(乾隆元年)博贝嗣孙青衮杂布袭札萨克多罗贝勒之位,兼任所部副将军。由于他的出身与地位,在喀尔喀王公中很有影响。他屡受清廷处罚,又与阿睦尔撒纳结交,早有不满清朝之心。 

   公元1743年(乾隆七年)定边左副将军策凌参奏青衮杂布“凡事怠情”,“希图双俸”,但清廷没有追究。公元1751年(乾隆十五年)因青衮杂布派人与准噶尔回部贸易,遭到革职削爵的处分。公元1754年(乾隆十八年)秋青衮杂布和散秩大臣萨喇勒、车木楚克扎布等带兵整套阿尔泰乌梁海,擒获其寨桑赤伦及其所属,进而降服其部落,因招抚有功,乾隆皇帝于十一月将青衮杂布封为郡王,复授所部副将军。康努乌梁海及部分阿尔泰乌梁海人也归青衮杂布统管。十二月青衮杂布被任命为北路进剿大军的参赞大臣,随定边将军班第,由阿尔泰一路进剿准噶尔。在这次进剿过程中,青衮杂布与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相处多日,深受阿睦尔撒纳反清思想的影响。决心与准噶尔的抗清斗争紧密配合,在喀尔喀地区发动反清运动。公元1755年(乾隆十九年)夏5月班第等密奏阿睦尔撒纳有叛逆的迹象,青衮杂布知道后,偷偷告诉了阿睦尔撒纳,以致阿睦尔撒纳有了警惕。7月青衮杂布收复汗哈屯乌梁海,受命统辖乌梁海部。11月阿睦尔撒纳倒戈,青衮杂布派乌梁海人诺尔布丹津与阿睦尔撒纳暗中联系,交换彼此活动情况。阿睦尔撒纳也遣尼玛等人,通过阿尔泰乌梁海的宰桑果了卓辉与青衮杂布取得联系,介绍伊犁和博尔塔拉反清斗争的情况。在青衮杂布的配合和支持下,乌梁海人率领的明噶特鄂托克和古尔班和卓率领的乞儿吉斯鄂托克数千人,自阿尔泰前往博尔塔拉,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反清队伍。青衮杂布还利用自己在阿尔泰乌梁海和汗哈屯乌梁海的影响及威望,与阿尔泰乌梁海宰桑果勒卓辉和汗哈屯乌梁海辛桑鄂木布取得联系,命他们向阿睦尔撒纳提供人力与物力的支援。同时清廷命青衮杂布同哈达哈军征剿阿睦尔三阿,他反而向清廷要求派兵五万,并且于明年进剿,公然抗命。不久青衮杂布派诺尔布丹津与阿睦尔撒纳密谋的事情也被查出,清朝因此下令擒解青衮杂布,可是为了尽快解决阿睦尔撒纳,乾隆皇帝暂时收回擒解青衮杂布之命,命其继续效力。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年)4月,额林沁多尔被处决,令青衮杂布大为震惊,料到自己也将不保,便铤而走险,利用喀尔喀蒙古对清朝不满情绪,发动事变。 

   西北两路清军主力,开往哈萨克追剿阿睦尔撒纳,使郡王青衮杂布赢得了时间与机会。他不失时机到处派人送信给喀尔喀诸札萨克,策动反清,宣称清朝连年拖累喀尔喀,喀尔喀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向来不治罪,清廷却置之不理,无故枉杀亲王额林沁多尔,令人心不服;尤其清廷连年用兵准噶尔,强征喀尔喀兵丁,征用马驼牛羊,使诸札萨克平民生活困苦,无法维持。青衮杂布的宣传迎合了土谢图汗部为首的喀尔喀诸札萨克对清廷的不满情绪,得到了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延丕勒多尔济、旺沁多尔济、贝勒车不登、车登扎布、贝子朋楚克、公丹拜、达玛琳、班珠尔及阿雅喇等有影响的众多台吉、诺延的同情和支持。 

   在这种形势下,青衮杂布以官方的名义书写撤兵檄文,下令撤回了北路阿尔泰地区的所有卡伦,把尔库尔至伊勒伯尔和硕的台站以及阿尔泰通往伊犁的十六至二十九驿的所有喀尔喀兵丁。因而造成羽书中断,清军后勤不济,使乾隆皇帝无法了解阿尔泰防务及伊犁一带的情况。当时形势是喀尔喀境内自“十六驿二十九驿一时尽撤,羽书尽断”。青衮杂布利用喀尔喀举部反清的高涨情绪,分路攻打了乌里雅苏台军营、大库伦和恰克图等城镇,使反清火焰燃遍了喀尔喀各地。 

   撤驿之变在广大牧民中得到了迅速的响应。如马博尔、托济等驿站的差人们自行解散时遭到了管理台吉们的阻挠,他们就把管理人员们绑起来。同时牧民还利用撤驿后的有利形势,向各地的汉商发起了攻击。9月在达尔汗五旗境内有百余人袭击来自多伦的商队,抢夺了财物、家畜。像这种小股活动的牧民,攻打衙门的情形到处可见。这些行动本不是青衮杂布组织的,但是它却利用了撤驿之变的形势,目的是为了得到急需的生活物资,摆脱欠汉商的种种债务。事实上,由于当时喀尔喀人民处于穷困潦倒的处境,撤驿事件在生计艰难的广大牧民中得到了各种形式的广泛响应。于是由于青衮杂布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结果“撤驿之变”仅以撤驿弃哨和零星的反抗而告终。 

   “撤驿之变”在喀尔喀引起了一片混乱,青衮杂布又令阿尔泰乌梁海抢劫和破坏额尔齐斯一带的清军台站,以阻止送往北路清军哈达哈的军粮牲口,以此声援阿睦尔撒纳。他以和托辉特地区为反清的基地,降札萨克图汗部西北的伊克和托辉特、巴噶和托辉特、明噶特、哈柳沁、托斯、奢集努特六鄂托克及乌梁海托克集中于何辉特地区周围,准备长期斗争。 

   青衮杂布领导的反清斗争震动了朝廷。由于清军西、北两路主力进入哈萨克追剿阿睦尔撒纳,北路乌里雅苏台军营,兵力不足无法对付喀尔喀的反清斗争。于是清廷一方面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安抚喀尔喀,另一方面调军队镇压青衮杂布。迫于压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额尔坤塔密尔,召集诸札萨克王、贝勒、贝子、公、台吉会盟,迫使他们恢复驿站擒解青衮杂布。同时,清廷命亲王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率兵三千镇压青衮杂布,从归化城调派二千援兵,并令吉林将军和阿拉善亲王筹办马匹,以应军需,令锡林郭勒盟盟长集兵二千听候调遣。在清朝软硬兼施的攻势面前,青衮杂布的声势迅速减弱,驿站也逐渐恢复起来。9月,成衮扎布在乌里雅苏台集结三千精锐部队后,与西路达勒当阿所率领的清兵二千五百人,哈达哈所率领的三千人会师,总兵力为八千多人,于11月开进和托辉特地区。青衮杂布无法抵挡清军的猛攻,诸鄂托克纷纷被击溃。10月22日青衮杂布带五十余人向托济乌梁海方向出发,然后又由托济向齐斯吉特逃去,准备北入俄国。11月28日,青衮杂布在蒙古与俄罗斯交界的杭哈将噶斯被清军俘虏。不久其子策旺扎布和策斯伦扎布也被捉住,同他们的父亲一同押解北京。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一年)初,清廷在北京处决了青衮杂布及其两个儿子。对他们的追随者也给予严厉的打击,将他们15岁以下的子弟罚为奴仆,15岁以上者处以极刑,喇嘛强令还俗。将青衮杂布的和托辉特部所辖叶克和托辉特、巴罕和托辉特、明噶特、哈柳沁、托斯、著集努特等6鄂托克及乌梁海16鄂托克赏给成衮扎布等人,后来改隶多济策登等。对响应撤驿之变的全部王公台吉革职、降级、削爵等处分。对抢劫汉商的牧民则采取屠杀的政策,在恰克图、库伦各地处决了三百多人,并把他们的妻儿罚为奴仆。地方官吏以逼迫牧民偿还所抢汉商的货物为由,又一次的搜刮了穷苦的牧民。 

   “撤驿之变”是青衮杂布在没有事先准备和组织的情况下发动的,即使这样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积极响应。这说明了清王朝对广大牧民的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只要有人发动,他们就会揭竿而起。但是青衮杂布只寻求呼图克图王公和汗的支持,始终不依靠群众的力量,因而在清军的高压下以失败告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5:24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清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年少的噶尔丹策凌大败清军的和通脑儿大捷 


   噶尔丹策凌汗执政之后,为了准噶尔汗国的和平与稳定,希望不再与清朝兵戎相见,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可当时清朝皇帝雍正以噶尔丹策凌年少无治国经验,决定趁此机会讨伐准噶尔。 

   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3月雍正皇帝命领侍卫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将军,出师北路,川陕总督三等公岳钟琪为宁愿大将军,出师西路,征讨准噶尔。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春,噶尔丹策凌令库克辛祃木特和台基色布腾等以二千兵围困鲁克察克(今吐鲁番克沁)、哈喇和卓(今吐鲁番东),攻打和牵制两路清军,与此同时,令大小策凌敦多卜率兵三万,抓紧时间,准备攻打清军的主力——北路军。 

   大小策凌敦多卜及多尔济丹巴等率军,渡额尔齐斯河,陆续到达奇喇山阳。部队中包括了善于山地战的乌梁海人和乞儿吉思人,还有由瑞典军官列纳特亲自指挥的准噶尔的包沁(炮兵部队)。大小策凌敦多卜制定了将傅尔丹所率清军引诱至库里野图岭一带攻打的作战方案。 

   阿尔泰山阳之额尔斯河源有二:一为喀喇尔齐斯,二为华额尔齐斯。溯喀喇尔齐斯而行,便到了博克托岭,过博克托岭,过博克托岭往上走不久便可到了库里野图岭。岭下通往科布多的路上有和通脑儿。6月初大小策凌敦多卜按预先的计划,将大队人马三万余人埋伏于博克托岭下,另外派二千多名轻骑守在库里野图岭。然后,派遣一名叫塔苏尔海丹巴的人,故意让他被清军抓住。塔苏尔海丹巴供称,准噶尔的一半人马还没有到达达奇喇山。傅尔丹根据他的口供,以为准噶尔的大军还没有全部到齐,准备乘其立足未稳,火速进攻。6月9日,傅尔丹亲自率领一万余人出城,人马分为三队,直奔库里野图岭。当清军到达扎克赛河一带时,又有巴尔喀等二十三名准噶尔人故意被抓获。他们故意供出在博克托岭有准噶尔人二千,驼马万余,还没有立营设防。傅尔丹不知其中有诈,率兵继续前进。参赞苏图、前锋统领丁寿和副都统戴豪等率领四千人为先锋,傅尔丹率七千人压后。6月18日,在库里野图岭清军与准噶尔二千多人遭遇并展开了激战,准噶尔军且战且退,有意引诱清军深入。19日傅尔丹与先锋队伍会合一万多人越库里野图岭直夫博克托岭扎营。20日,黎明前,准噶尔军队以胡笳(准噶尔汗国乐器)为号令,大军共三万多人,居高临下包围了清军,炮火齐轰,万箭齐发,毫无准备的清军立即阵脚大乱,自相践踏,各自逃命,夺路逃回库里野图岭。准噶尔乘胜追击。过岭后,傅尔丹在岭下和通脑儿稳住了败退下来的清军,准备重整队伍。21日清军还没得到喘息的机会,准噶尔军队伍已经在和通脑儿包围了清军。清军不敢与准噶尔军正面对持,于是傅尔丹率余下的队伍,准备移营。可是此时准噶尔已经四面列阵冲锋,分割包围了清军左右两翼的丁寿、觉罗海兰,马尔岱、马尔齐两军。左翼前锋统领丁寿多次突围没有成功,将军傅尔丹从中军派兵支援右翼马尔岱,有令承保久远左翼丁寿之军。但是,到日落还没有突围,号称劲旅的索伦兵救援丁寿也被击溃清军将领丁寿、苏图、马尔齐河西弥赖等人都自尽身亡,常豫阵亡,清军死伤惨重。23日夜,准噶尔人再次攻击清军,此时的清军已经不堪一击,无心恋战,都各自逃命。呼和浩特土默特副都统衮布及其部下放下武器投降。次日,四千清兵仍抵抗准噶尔人的攻击,但无法突围。印务侍郎永国、觉罗海兰、截豪等人也自尽身亡。傅尔丹命塔尔岱为前锋统领,达福、舒楞额殿后,承保统右翼,马尔萨统左翼,傅尔丹与副将军巴赛、查弼纳居中,边战边退。25日和26日准噶尔军队又四面杀出,清军又一次遭到重创,被俘与死伤者不计其数。27日殿后的清军散秩大臣大福及其下属阵亡。28日傅尔丹领剩余的部队渡哈日哈纳河,后等山岭,分两队下山。在这期间,副将军巴赛、查弼纳、马尔萨相继阵亡。7月1日,傅尔丹逃回科布多。史称“辛亥败兵事”。 

   这次战役清军伤亡惨重,士兵生还科布多的只剩下二千人,有四千名官兵死亡,五千人被俘。准噶尔大获全胜“从容唱胡歌而还。”在和通脑儿战役后有一部分喀尔喀人归附了准噶尔。据记载“有六千蒙古人自愿归附了噶尔丹策凌......他们被迁到伊敏河附近”,可见这次胜利的影响不小。 


使准噶尔与清朝再次和平额尔德尼召战役 


   和通脑儿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噶尔丹策凌汗的信心,他决定挤走北路清军,收复喀尔喀。 

   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6月,小策凌敦多卜在喀喇额尔齐斯之北的奇喇山一带奉命集结三万士兵。7月初,分两路出兵开往土拉与克鲁伦,一路煽动喀尔喀反清,指望“全部蒙古人都归附于他们的保护之下”。可是以额驸策凌为首的喀尔喀军队在清军的配合下坚决抵抗准噶尔军。 

   两路军由归准噶尔的喀尔喀巴济公、贝子矛海和达锡达尔带路,挺进了喀尔喀,经察罕布尔噶苏(在科布多的南部),绕过杜尔根泊,到达察罕叟尔清军大营西北的乌孙珠尔,两路军就此安营扎寨。察罕叟尔大营的靖边大将军锡保,仅率兵三千出战。7月14日,准噶尔军击退了前来的三千清军。7月20日,准噶尔军队沿杭爱山之北继续东进,行抵察罕叟尔大营正北一百五十里出的克尔森齐老扎营。额驸策凌和将军马尔岱率不足一万人的清军,迎战准噶尔军于克尔森齐老。亲王丹津多尔济与锡保由于害怕准噶尔军队,不敢出兵相助,准噶尔军队与额驸策凌的军队在此激战了二日,最终额驸策凌不敌撤走。 

   于是准噶尔军乘势直奔喀尔喀腹地额尔德尼召,欲攻取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但是雍正皇帝早有准备。1731年9月他已经下令将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隐居于内蒙古的多伦诺尔。因此,准噶尔军队到达额尔德尼召后一无所获。当小策凌敦多卜探知额驸策凌与清军在本博图山岭备兵以阻截准噶尔军队的归路时,派兵潜袭他密尔河畔的额驸策凌的牧地,抢了额驸策凌的子女以及牛羊数万。驻守本博图的额驸策凌得知后,“断法及所乘马尾誓天”誓与准噶尔军队决一死战,并派兵寻找准噶尔军队的踪迹。由于小策凌敦多卜屡战屡胜放松了警惕,8月5日黎明前,额驸策凌率二万军队突袭了喀喇森济泊的准噶尔军营,同时急宝亲王丹津多尔济派兵支援。毫无准备的准噶尔军队,立刻大乱,仓促应战,自然无法与敌人对抗。准噶尔军队只好边战边退,最后退到了额尔德尼召,额驸策凌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额尔德尼召,与准噶尔军队又激战了二日。小策凌敦多卜由于担心丹津多尔济的增援部队,所以从杭爱山谷向鄂尔昆上游退却。此间额驸策凌组织的进攻连续了十余次,使准噶尔军队伤亡惨重,死伤近万人。小策凌敦多卜下令将所有器械辎重和牲畜塞满山谷,以此堵住清军追击之路。同时指挥二万人,自鄂尔昆河上游经推河,到达扎克拜达里克之南,放火烧掉了所过之处的草场,以此来阻截清军的追击。此时的丹津多尔济收到急报后仍按兵不动,不敢增援,驻守扎克拜达里克的清军将士登城观望准噶尔的军队,路过城南,缓慢西行,络绎不绝。此时守城清军有一万三千多人,但不敢出击,失去了很好的机会,放走了准噶尔军队。 

   经额尔德尼召战役后,准噶尔失去了与清朝抗衡的实力,也为雍正皇帝提供了与准噶尔讲和的台阶。公元1734年双方在准噶尔谈判划分准噶尔与喀尔喀的边界线。经过五年的反复谈判,终于在公元1739年(乾隆四年)冬正式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循布延图河,南以博尔济、昂吉勒图、乌克克岭、噶克察一线为界;北以孙多尔库奎、多尔辉库奎至哈尔奇喇、博木喀喇、巴尔楚克等处为界;瓦剌特人在山后游牧,不得越过阿尔泰岭;喀尔喀人只在扎卜堪(今扎布汗河)等处游牧。准噶尔与清廷之间的和平关系就此得到了恢复。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6:32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清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漠南蒙古反清的布尔尼之变 


   清廷通过怀柔为主、军事为辅的手段,征服蒙古,并用蒙古王公上层,大大加强了对蒙古人民的统治。但是,清廷漠南蒙古的征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碰到过漠南蒙古的一系列反抗。 

   林丹汗长子额哲因病去世以后,其第阿布奈袭为亲王。但是,由于阿布奈对先人的耻辱耿耿于怀,多年不朝见,所以清廷将其革职下狱,囚禁在盛京。阿布奈有二子,长子布尔尼,次子罗不藏。布尔尼袭为亲王,但是布尔尼的态度与其父相同,相反由于阿布奈被囚,布尔尼对清朝仇恨加深。他于公元1672年与1674年曾两次进京朝贺,表面上对清朝顺从,但心里仍然图谋报复。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南方爆发了“三藩之乱”三藩是指留镇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留镇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留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叛乱迅速蔓延南方,已经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康熙皇帝派京师大军南征“三藩”,一时京城空虚。 

   由于战乱察哈尔部民人心混乱,因此布尔尼认为脱离清朝的时机已到,在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举兵反清。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同阿杂里喇嘛、僧格浑津、噶尔马色冷、布达里、巴达里、巴呢、陈特塔尔、噶尔昭、噶尔马、薄托和等人密谋。三月,亲王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筹备兵器、整顿和训练察哈尔右翼四旗兵马。察哈尔都统晋津,附牧察哈尔的喀尔喀公垂扎布也积极支持亲王布尔尼和罗卜藏的反清计划。亲王布尔尼派人联系调驻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官兵的同时,又派人策动各旗蒙古王公参加反清起义。原察哈尔所属奈曼旗郡王札木禅积极响应了布尔尼的号召,布尔尼决定于三月二十五日起事。不料他的计划被从嫁的长史辛柱公主所发觉,她暗中派她的弟弟阿济根入京告密。清廷觉得事态发展严重,不能不采取对策。于是康熙帝与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商量后,派侍卫塞棱赴义州,以议事为名,召布尔尼、罗卜藏入京。布尔尼知道是计策,没有进京,监禁了侍卫塞棱。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亲王、罗卜藏、阿杂里喇嘛、僧额浑津喇嘛、喀尔喀公垂扎布、都统晋津、副都统布达里举事反清,率领数千人的队伍(其中也有奈曼旗郡王札木禅的队伍),直奔张家口,准备与调驻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四旗的散秩大臣禅尔济、一等侍卫阿达、参领舒什兰会师。但是,这三人不敢与清廷对抗。而察哈尔左翼四旗官兵,不顾散秩大臣禅尔济的阻拦,在宣府哗变,毁长城边墙去投布尔尼亲王的队伍。三月二十七,布尔尼亲王的起义队伍到达张家口以北的鄂西奚,夺取御马厂和清朝大臣马厂的马群挺进张家口。 

   此时由于京师八旗官兵尽数南征,无力讨伐布尔尼。康熙帝深忧之时太皇太后向康熙帝推荐了大学士图海。于是康熙帝命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讨伐布尔尼。图海召集了京师满州蒙古八旗所有家奴,共数万人,挥师讨伐布尔尼。因为听到布尔尼要进攻盛京救阿布奈的风声,朝廷命奉天将军与宁古塔将军严守盛京。与此同时,派理藩院郎中马喇等到漠南东部诸旗征调兵马,科尔沁、阿禄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喇沁、土默特、扎鲁特诸旗王公纷纷请求出兵。 

   四月,鄂札率兵出征,在开往张家口的途中,图海以金银珠宝诱惑士兵,每到州县村堡,即令家奴抢掠一番,快到察哈尔境内时,又以察哈尔数百年基业,珠宝不可胜数,若能获取终身富贵来鼓舞士气,清军人人士气高涨。四月二十一日,将军鄂札和图海率领的队伍到达歧尔达素后,探知布尔尼队伍在达禄驻扎。四月二十二日,图海队伍到达禄时,布尔尼埋伏于山间,列阵等待。图海指挥队伍猛烈攻击,布尔尼亲率大队摆列火器抗击。图海队伍最终冲破了布尔尼的阵地,布尔尼大怒,两次组织人马进行英勇抗击,但仍不能抵挡图海队伍的连续进攻。喀尔喀公垂札布逃跑,都统晋津率部投降。布尔尼兄弟无法再战,领三十余骑突围,逃往扎鲁特境内。此时,科尔沁和硕额附沙津奉命率领王旗兵马到达扎鲁特旗的贵勒苏特,包围了布尔尼。罗不藏台吉是额附沙津的妹夫,于是面见沙津称兄布尔尼已经逃走,自己前来乞命。沙津命他先招来布尔尼方可饶命。于是遣三十人与罗不藏同往,布尔尼与罗不藏相见后,两人又一同逃走。沙津追到两人,将两人一一射死。 

   布尔尼之变不足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清廷镇压布尔尼之后,采取种种措施,进一步削弱察哈尔的势力。首先,对布尔尼的父亲阿布奈处以死刑。其次对伙同布尔尼发动事变的察哈尔首脑,除已故死者外,都逮捕处刑;对追随布尔尼的察哈尔左翼四旗兵丁,令其驻防河南府,以赎其罪。再次调查户口,重编旗佐,改换游牧。 

   康熙帝对布尔尼时件的平定特别重视。闰五月。鄂扎与图海班师凯旋,康熙帝率众臣迎接,并赞扬他们:“远行征讨,灭察哈尔图,建立大功。”清朝先怀柔兵强马庄的科尔沁,后借故削弱俺答汗裔土默特势力,然后又绝察哈尔汗之后。至此可以说把漠南蒙古已经稳稳地控制在手中。通过这次事件的平定,清朝不仅消灭了察哈尔汗室,而且进一步铲除异己,使蒙古王公全部顺从了清朝。清朝在漠南蒙古的统治根本上确立,内蒙古的政治形势也最后稳定。 

噶尔丹大败清军的乌尔会之战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兴兵南进,于六月十四日进抵漠南的乌珠穆沁左旗东北索约尔济山,兵锋遥指满都北京,大大动摇了清朝对漠南蒙古的统治。康熙帝决定打退噶尔丹的进犯,率兵亲征。 

   与此同时,噶尔丹在索约尔山西麓之乌尔会河东岸的乌兰之地安营扎寨。噶尔丹派罕都率领两千余人的宣传队,分别为两队进入乌珠穆沁边境做宣传工作。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当地阿巴噶旗各台吉的支持。他们暗中与噶尔丹取得联系,并向他提供了尚书阿喇尼的军事情报,并提供了军队所需的马匹与骆驼。 

   清朝皇帝康熙传谕尚书阿喇尼,将噶尔丹的军事动态不断的奏报,并告诫他不可冒然进攻,要耐心等待。康熙帝同时派员外郎阿尔必特佑出使准噶尔,以及拖延时间,不让噶尔丹逃走,等待时机一举歼灭。 

   但是由于阿喇尼立功心切,不顾康熙帝的告诫,不等右路军和科尔沁兵自己率部抢先攻击。六月六日阿喇尼的左路军约两万人,从洮儿河上游出发,沿喀尔喀右岸,直奔贝尔湖。经博罗达布苏,到达他奔他什海。此时准噶尔军队已经渡过了乌尔逊河,沿贝尔湖和喀尔喀河东畔,绕到阿喇尼的南边。阿喇尼得知此情报之后立即由原路返回,直奔索约尔济山。六月二十日,天亮之前阿喇尼大军到达乌尔会河,准备攻击噶尔丹的驻地。身经百战的瓦剌特人,早已经布好弓形阵营,以防万一。阿喇尼选派了二百名勇士从正面突袭,又派喀尔喀兵五百人攻击敌人粮草和牲畜以及家眷,目的是打乱敌人的阵脚。用诸札萨克兵及喀尔喀兵,攻打瓦剌特驻地。瓦剌特军队以两翼攻击,打退了阿喇尼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又跟进,也被瓦剌特军队以鸟枪和刀戟击退。诸札萨克兵及喀尔喀兵的攻击也告失败,死伤惨重。在阿喇尼军队大乱之时,瓦剌特军主力从山上绕出,从左右两边进攻形成了夹击包围之势。阿喇尼军队当然经不起如此猛烈的攻击,又一次的惨败,阿喇尼率领剩下的士兵突围逃跑。 

   由于尚书阿喇尼的冒然轻进,导致惨败,被降四级调用。乌尔会战役之后,康熙一方面以阿喇尼违命,非本朝之意,派使臣安噶尔丹,以次拖延他的行动;另一方面迅速调动大军准备彻底消灭噶尔丹的有生力量,乌尔会战役就此结束。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7:49
 aiao 男,离线处女座1981/08/24
  
  
  头衔:Member
  等级:中士
  文章:51
  金钱:504
  注册:2002-9-26
给aiao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iao加入好友 查看aiao的个人资料 搜索aiao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iao  访问aiao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蒙古的主要战役与战争(清朝时期)-----转自内蒙在线    
 清军大败噶尔丹军的乌兰布通战役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经乌尔会之战,噶尔丹大败阿喇尼后,有持无恐,长驱直入,直到克什克腾旗境内乌兰布通(今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通,仅距京城七百里,当时京城戒严,引起了清朝的恐慌。 

   七月初二,康熙帝命皇兄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长子胤禔为副将军,组成一路大军出古北口;又命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硕简亲王雅布为副将军,组成另一路大军出喜峰口。内大臣佟国纲、佟国维、索额图、明珠等均为参赞军务。七月初六,两路大军共十万先后出发。七月十四,康熙帝也亲征北上。但后来由于身上有病,中途返回。清军分路而进,七月底到达了目的地巴林,并探得噶尔丹的集结地。噶尔丹发现清军到来,知道来者不善,于是遣使到京城,说到:“今虽临十万众,安何惧之有”,并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主张公开对抗朝廷。为了争取时间包围噶尔丹,并一举将其歼灭,清廷做出了可以谈判解决的姿态,故意拖延时间。噶尔丹发觉了清军的意图,做好了与清军开战的准备。七月二十九(1690年9月2日)清军集结完毕,队伍向乌兰布通的噶尔丹军逼近。八月初一(9月3日)黎明开始出击,两军决战于乌兰布通。 

   噶尔丹军共两万余人,占有险要的地势,隔河占据高岸“缚驼结阵以待”将大量的骆驼横卧在地上,上面盖着湿毡,背上加箱架,环列为营,名为“驼阵”,以 此来防御清军的炮火攻击。士兵依托箱垛从驼阵中放枪和箭,顽强抵抗清军的攻击。清军利用大量的火炮为前列,攻击中坚,猛烈轰击噶尔丹军的“驼阵”。双方激战了一下午,“驼阵”终被炮火攻破。噶尔丹军遂退入山林,利用地势拼命的抵抗,直到傍晚左翼军由山腰绕到噶尔丹军之后攻击,噶尔丹军溃退,左翼军因为被河崖、沼泽相阻,退回原地。噶尔丹见败局已定,乘夜渡拉木河向漠北撤退。十五日噶尔丹因害怕清军的追击,发出请罪誓书,顶佛象发誓,保证不再犯边,清军没有把握有利时机追击,致使噶尔丹有时间逃脱。 

   噶尔丹第一次遭受清军重创,沿路士兵们又染瘟疫,仅剩下几千人逃回科布多。乌兰布通战役,挫败了噶尔丹的锐气,歼灭了噶尔丹的有生力量,从而清朝边境得到安定。  


 清朝征服蒙古最后一大部落——漠西瓦剌特的昭木多战役 


   经过四年的休养生息,噶尔丹决定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科布多地区东进。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他命令属下停止耕种,集合起来向克鲁伦河方向移动。 

   噶尔丹深入克鲁伦河流域,为康熙皇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不再重演乌兰布通战役的失误,康熙帝决定御驾亲征,用大军消灭噶尔丹,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康熙帝与大臣们详细地研究了作战方针。定于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2月趁噶尔丹军队马匹疲瘦,不便远逃的机会,分三路出兵,将噶尔丹夹击于土拉河一带。 

   三路大军中以西路军最为重要,费扬古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负责西路军的行动,西路军共有三万余人,将由呼和浩特开赴土拉河,阻截噶尔丹的西逃之路。中路大军由康熙帝亲自率领,共三万人,分两支由京城出发,康熙帝领一直由独石口出关;大臣领一支由古北口出发,在预定的地点集结后,直逼喀而喀的克鲁伦河。东路大军有一万多人,由萨布素指挥,在克鲁伦河下游设防,阻挡噶尔丹东逃的路线。 

   噶尔丹已料到康熙帝的大军三路并进,目的是想对其军队在土拉河一带夹击包围。为了破坏康熙帝的计划,噶尔丹决定撤离土拉河。4月初噶尔丹下令烧掉了土拉河布尔察可以南十余站内的草原,以此来阻挡两路大军。同时全军转移,沿克鲁伦河至达尔罕敖拉一带驻扎。4月末,康熙帝亲率中路军抵达距离达尔罕敖拉不远的地方。噶尔丹率部撤离达尔罕敖拉,西走巴颜乌拉以此避免被清军夹击。然后与阿拉布坦会师攻打西路军。5月7日,噶尔丹溯河而行,经克勒和硕、拖诺山,至巴颜乌兰与阿布坦会师,在直奔土拉河。5月12日,到达土拉河附近的特勒尔济,同费扬古指挥的西路军遭遇,从而拉开了著名的昭木多之战的序幕。 

   向土拉河前进的西路大军,在沙漠中艰难而行,粮草不济,人疲马乏。5月3日,北渡土拉河时,仅有一万四千多人抵达昭木多扎营。昭木多位于肯特山南部,土拉河北面,汗山的东面,是明成祖破阿鲁台的旧战场。因三面临河,林木茂盛,故称之为昭木多。 

   费扬古利用昭木多的地理条件,令孙思克率绿旗官兵居中;京城、西安的满洲官兵,察哈尔及诸札萨蒙古兵居东侧;令右卫官兵大同绿旗兵沿河布阵;派前锋统领硕代、副统领阿南达、阿迪领兵四百吸引噶尔丹主力到昭木多。噶尔丹的先头部队由阿拉布坦、伊拉谷克三呼图克图和辉特部照日格图巴图尔率领。他们遇到清军先锋马上列阵战斗,阿南达等且战且退,将噶尔丹军成功地吸引到了昭木多阵地。噶尔丹本想一鼓作气突围出击,便可乘胜而进,给果却落入了清两路军的包围之中。噶尔丹到达昭木多时,发现清军早已埋伏在所有有利地点了。在此不利的情况下,噶尔丹与清军开始交锋,双方都下马列阵步斗。噶尔丹慌忙占领了一座小山,鸟枪齐发,企图夺回制高点。噶尔丹军蜂拥攻击清军所占的小山,人人勇猛。但清军以藤牌和拒马木阻其冲锋,并弩铳齐发,集中火器猛烈攻击,档距敌人仅20步左右时,弓箭齐射。阿努哈屯、戴巴图尔宰桑、博罗特和卓等中跑身亡。在清军猛攻之下,噶尔丹、丹济拉、丹津鄂木布等先后撤退。阿拉布坦虽几处受伤,但仍率分队英勇厮杀。噶尔丹整顿队伍之后,又冲杀进来与清军肉搏战到日暮,双方死伤二千多,但仍相持不退。 

   在山顶观战的费扬古见噶尔丹军队后队人马不动,于是令一支军队偷袭他们的老营和辎重,又命河岸埋伏的清军从侧面突袭噶尔丹。顿时噶尔丹阵后大乱,妇女和小孩喊声大起。影响了军队的士气,马上大乱阵脚,趁此机会清军立即围攻冲杀。噶尔丹军终于支持不住,趁夜色纷纷逃入山林。这一战清军共消灭噶尔丹军二千多人,俘虏三千多人,获得牛羊六万多头只。噶尔丹妻子阿奴哈敦以及许多大将阵亡。噶尔丹率少数人马突围成功。昭木多之战,噶尔丹主力尽被消灭,从此一蹶不振。 

   不久噶尔丹患病身亡。随着噶尔丹的败亡,准噶尔与清朝之间的第一次战争便告结束,清朝赢得了征服蒙古最后一大部落——漠西瓦剌特的第一回合胜利。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0-30 14:18:51

本主题贴数12,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468.7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