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析“一鼓作气”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428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析“一鼓作气”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析“一鼓作气”
下面这篇文章也是吴如嵩的,载于《历史教学》1981年第8期。我初看之下觉得很有新意,也有道理,所以就让tracy帮忙O了出来,但是后来再看又觉得不太说得通,大家帮我看看有没有必要做成xml?
 :020: 
————————————————————
析“一鼓作气”

    齐鲁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一个典型战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经指出,长勺之战“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这个战例载于《左传·庄公十年》,文字不多,却写得肝胆俱全,现抄录录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在这次战役中,鲁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其次是军事上采取了后发制人、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正确地选择了开始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曹刿在总结获胜的原因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为什么,齐军三鼓,士气就衰竭,鲁军一鼓,士气就旺盛?
    一些论著把“齐人三鼓”释为“三次冲击”,似乎不妥。所谓“三次冲击”,就是在近距离内三次向敌猛扑。但是,春秋初期,用兵车作战,乃是在平原旷野,双方排列成密集的方阵进行白刃格斗。鲁军岂能在齐军三次冲击之时都不抵抗?如果确乎如此,恐怕齐军一次冲击就把鲁军冲垮了,何须三次?
    有的同志甚至把“齐人三鼓”仅仅释为擂击三通鼓,更是不妥。因为它不能说明为什么多擂了两次鼓,就会“再衰、三竭”。实际情况表明:古代作战,必须擂鼓助威,以振士气。例如《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载齐晋鞍之战,晋军“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他的御手解张“左并辔,右援枹而鼓”,即用左手执缰,腾出右手来代郤克击鼓,以保持鼓音不断。
    我认为,要说明“齐人三鼓”,必须首先弄清当时的战术。《周礼·夏官·司马》记载了当时军事演习,并且一再指出这种演习是“如战之阵”,即所规定的阵势和作战时的阵势是一致的。现在,我把它关于仲冬的总演习意译如下,以便说明。
    仲冬,举行总演习。演习之前,各级军官告诫自己的部属,公布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并由虞人铲除演习场地的野草。在演习场立表,每表相距一百步(约当今一百四十公尺),二百步设三表,然后再于五十步设一表。演习开始时.司马竖立旌旗在最后一表之内。各支部队陆续进入预定位置。黎明,撤去竖立的旌旗,杀掉迟到的人。这时兵车及其附属的徒兵完全按作战的阵势进行编队。士兵全部坐好(两膝着地,近于跪)。军官们在阵前听读誓戒。宰杀牛羊遍示全军,宣布:谁不服从命令,就杀掉谁。
    这时,中军主帅用鼙鼓发令,司鼓者击鼓三通(按:应把它称为第一击次鼓)。司马摇动铎铃,军官们举起旗帜,车兵和徒兵起立。擂鼓、鸣镯指挥部队前进。部队以行进速度前进到第二表,停止前进。司鼓者击鼓三通,司铎者掩铎而摇。军官们放下旗帜,车兵和徒兵原地坐下。
    又击鼓三通(按:这是第二次击鼓)摇动铎铃,举旗,起立,击鼓、鸣镯,兵车和徒兵向前急进,到第三表时停止前进,坐下。
    又击鼓(按:这是第三次击鼓),这时兵车和徒兵跑步急进,到最后一表时停止前进。
    这时司鼓者擂动三通急鼓,车上的弓箭手射出三箭,徒兵们进行三次拼刺。
    以上就是演习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化的战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每击鼓一次都要停下来调整一次队伍。例如,商周牧野之战,周军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乃止齐焉”(《书·牧誓》),也是这个道理。二是三次击鼓,兵车和徒兵经过了“车徒皆行”、“车骤徒趋”和“车驰徒走”(即“跑”)三个阶段,前进了大约2785米,消耗了体力,降低了士气。
    当然,实战的情说不一定完全等同于演习所限制的距离。但是,它这种击鼓三次而后发起冲击的程序是刻板的、固定的。
    我们说,在长勺之战中曹刿显示出他卓越的战术思想,正在于他看到了三次击鼓之后,增加了紧张情绪,消耗了体力,从而影响了士气。不仅如此,他还看到在三次击鼓之后还有一个间隙进行队形的调整,然后才是“鼓三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这样,曹刿在“齐人三鼓”之后发起攻击,就抓住了齐军的可乘之隙,并能出敌不意,既有主动性,又有突然性。
    曹刿的建议所以能够实现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他与鲁庄公是同车赴战场(“公与之乘”)。所以他才能够建议庄公改变三次击鼓而后冲击的常法,采取一次击鼓就发起冲击的变法。
    这种一反常规的新战法不预先告诉全军,岂不会乱套吗?不会。《荀子·议兵篇》介绍当时作战的规定:“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军鼓又有各种类别。《礼书通故·名物》说,有路鼓、晋鼓、鼖鼓等等。鼓音不同,所发的信号也不一样,即《孙膑兵法·[积疏]》所谓“疾徐相为变”。所以,对于士兵们来说,你发出什么信号,我就按什么信号动作就是了。
    三次击鼓,不仅限于春秋车战时代,后来的战争也还沿习。《通典》卷149记载:“步战令曰:严鼓一通,步骤悉装;再通,骑上马,步结屯;三通,以次出之。”西晋时,司马景王、邓艾讨伐毋邱俭、文颖的战役,便是一例。
    问题在此并未完结。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难道齐军一定要按照模式化的战术作战吗?春秋初期的作战,人们的战术思想还未得到解放,讲究周礼的教条并不少见。《司马法·仁本》说:“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所以明其信也。”晚于长勺之战的宋楚泓之战(前638年),宋襄公“不鼓不成列”是大家熟知的例子。其实,何止宋襄公一人!前615年的河曲之战,晋军不因秦军处于危地而进攻;前597年的晋楚邲之战,楚军也不因晋军处境不利而凌逼等等,都是例证。 
    从“一鼓作气”的辨析中,我们可以说,曹刿正是那个时代战术思想解放的先驱。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0 16:45:51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析“一鼓作气”
不对劲,其主要推断依据除了附会老毛语录外,主要是:
“所谓“三次冲击”,就是在近距离内三次向敌猛扑。但是,春秋初期,用兵车作战,乃是在平原旷野,双方排列成密集的方阵进行白刃格斗。鲁军岂能在齐军三次冲击之时都不抵抗?如果确乎如此,恐怕齐军一次冲击就把鲁军冲垮了,何须三次?”

问题是从类似的希腊方阵作战来看,当一方决定坚守的时候,常常有攻击方多次冲击而无效的情况,一次冲击就将对手冲垮的战例并不多见。就文章总体来看,将“鼓”理解为进击的信号,一鼓即为一次进击没什么不妥的。

其实就“一鼓”的意义,文中先后引用的《周礼·夏官·司马》和《荀子·议兵篇》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把不同时期的资料往一块掺和恐怕也有问题。

至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古代方阵灵活性不足,对战时实际参加交战的只是前面的少数几列士兵,而且其实还是利于防御而非进攻的(尤其是当防御方可以依托斜坡之类地方的时候)。作为防御方,后方阵列的大多数士兵体力并未损耗,而进攻方每次进攻后都得重新后退整队,时间稍长双方士兵的体力消耗不同,战斗力自然不一样。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0 22:11:56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析“一鼓作气”
我也是觉得关于“鼓”的解释有问题,如果象吴说的那样的话,可以解释为什么一鼓作气比较好,是因为战术上的突然性。但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么会“再而衰、三而竭”。按吴的解释,三鼓是正常的战术命令次序,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士气衰竭的情况才对 :019: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0 22:37:13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析“一鼓作气”
好象还是没弄懂“鼓”的意思,那时是职业兵还是农民兵?是车阵进攻还是步兵格斗?远程投射武器效能如何?第一次冲击之后,退后整队时敌方反扑不就大乱了?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2 9:23:26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析“一鼓作气”
唉,中国古书讲求简略,语焉不详很害人呵。那个时候(春秋时期)应该都是农民兵没错,至于所用武器和战术(尤其是战车和投射类武器的效用和使用方法)好像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至于后退整队的办法,记得以前看西方资料(记不清出处了)说希腊方阵是这样的:队列后半部分或第二方阵在交战线80-100步内列成密集的防守方阵,而后交战士兵向侧后方脱离战斗,从两侧绕过自己的方阵,在方阵后方集合,这样对方要追击的话也是有相当风险的。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2 12:06:34
 正版松鼠妖 男,离线
  
  
  头衔:乌龙茶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637
  金钱:10003
  工作量:12758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2-4-23
给正版松鼠妖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正版松鼠妖加入好友 查看正版松鼠妖的个人资料 搜索正版松鼠妖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正版松鼠妖  访问正版松鼠妖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析“一鼓作气”
春秋还是职业/半职业兵吧,大规模征发农民还是战国的事。

那个希腊/罗马的经验好象不能引用的说,那是职业步兵而且在后方本队不动或者第二次行进进攻的话,也就没什么一鼓二鼓的说法啊。



需要再多一点运气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2 12:22:42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析“一鼓作气”
[这个贴子最后由ronin21在 2003/03/12 05:19pm 第 1 次编辑]

根据现存资料(很少,而且真伪难辨),春秋(至少是春秋早期)的军制应该是沿袭周,那个事实上是原始的封建制,打仗时是按照地域征召相当比例(并不大)的农民作为士兵,战斗训练则依赖平时的“田猎”和“乐舞”(据孔子的叙述,应该是一年组织两次田猎,乐舞大约在三次左右)。不过这种描述过于理想化,很难说是否符合事实,但一般还是认为春秋没有成熟的职业化士兵体系。

引用希腊/罗马资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个时期中国方阵作战战术的可靠文字资料基本为0,也缺乏写实的绘画,只能以其他方阵的情况作参考了 :)

另外我在上面说的情况如果在中国发生过,那信号应该是“鸣金”(鸣金而退),跟“一鼓”的解释没有大的关系。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2 17:15:49
 声声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二等兵
  文章:5
  金钱:61
  注册:2003-2-19
给声声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声声加入好友 查看声声的个人资料 搜索声声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声声 访问声声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析“一鼓作气”
这东西是有问题.

首先鼓只是进攻信号,而进攻信号需要鼓舞士气的声音,所以选鼓作为进攻信号. 演习时为什么三鼓? 那时的演习主要为了进.退.止的整齐划一,和对命令的熟悉. 文中也说了那时比较死板,这个演习演练了通常模式的战争, 一鼓,冲击和交战. 敌人稍退. 二鼓,再次冲击和交战, 敌人再稍退, 三鼓, 继续冲击.( 这是一种高级械斗:) )

而齐鲁的作战,不同于这种模式, 首先齐一鼓,准备冲击,正常情况下鲁也应一鼓,但他没动静,齐就停了下来, 再鼓,还没动静,又停下来, 三鼓.......几次欲冲而停,当然气沮. 而现在鲁一鼓,齐也鼓,他当然败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4-4 18:49:20
 billboy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新兵
  文章:1
  金钱:15
  注册:2003-3-27
给billbo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illboy加入好友 查看billboy的个人资料 搜索billboy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billboy 访问billboy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析“一鼓作气”
古代的人并不十分死板的照章办事。《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段就从来没有人严格执行的。所以,《周书》的记载可能只是说明初年的时候想作出这样的规定,但是否有人严格执行就……(不知道)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4-9 9:15:42

本主题贴数9,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56.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