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43218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找到篇东西,读起来很有味道

闲谈苏德战争
  (Miltary/军事天地)
  napolen
  

   苏德战争开始阶段,红军就在边境交战中严重失利,三个方面军中一个被合围,两个被重创,原因何在?
   各家众说纷纭,如肃反误杀了不少将领,对战争时间判断失误,部队缺乏实战经验,坦克部队较弱等等。但缺乏对战役,战术上的研究,这里在这方面谈一谈。
   红军的失败很重要的是没有弄清要进攻还是要防御。
   红军军事理论一直强调进攻。条令中写明“红军的主要战斗形式是进攻”,在演习中也总是进攻,很少防御。然而,苏德战争前,红军却完全是战略防御。生怕惹恼了德国,不敢进行动员,占领边境筑垒地域。而从战役,战术上,红军仍是进攻型。主力前出至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尤其西方面军主力两个集团军进驻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战争一开始,苏联主力全在边境筑垒地域与旧边境防线之间,处于无依托境地。边境筑垒地域由于兵力不足,很快被突破。而部队过于前出,又靠不上旧防线,一下就被合围。西方面军就是这样一周就被合围的。
   战争开始后相当一段时间,红军仍搞不清自己在干什么。战争第二天,统帅部下令全线总攻,把战争引到德国去。结果红军不停的把纵深的战役预备队调来,投入反冲击。部队又是在没有准备,没有依托,没有掩护的情况下进入交战。虽然可以阻住德军一段时间,但预备队一旦消耗完,立刻空门大开,德军长驱直人。西南方面军就是这样。一开始就把机械化第8,9,15,19,22军,共5个机械化军投入反冲击,在杜布诺--罗夫诺地域与德克莱斯特坦克集群爆发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交战,但10天以后,5个机械化军消耗殆尽。方面军甚至没有部队去控制旧边境防线。结果德军在撤退的红军之前进抵旧边境防线,一直冲到基辅才被从东部赶来的战略预备队阻止。等于新旧两条边境筑垒地域都没有派上用场,尽管是防御,红军却尽享了防御缺点的同时,一点防御的优势也没用着。
   可以说,没摆正防御与进攻的关系,是红军在边境交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被德国人称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的基辅会战历来有不少争议。德国历史学家多认为是基辅会战耽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导致战争失败,有人说基辅会战是最大的战术胜利和最大的战略失败。真的是这样吗?
   不妨假设德军不攻基辅径取莫斯科。那么,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由谁来防守呢?红军的西南方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100多万军队会坐着看热闹吗?如果派兵防守岂不又分散了进攻莫斯科的兵力?而且要多少部队才能挡得住百万红军的侧翼突击呢?即便挡住了突击,谁又能阻止西南方向红军增援莫斯科方向呢?100万红军增援到了莫斯科,恐怕古德里安连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也看不到了吧!那时只怕德国人又要后悔没有发起基辅战役了。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乌克兰巨大的资源又会为苏联提供多少力量呢?而且,基辅会战中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并不是逆莫斯科而行的,而是改变了攻击角度,并没有多走多少路。而攻击角度的改变起了出奇的作用,使红军判断不清德军突击重点,才使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初期的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大获全胜,合围红军7个集团军。否则正面进攻,德军要打到莫斯科还不知要多少时间。
   可见,所谓基辅会战使德国输掉了战争,完全是德国人不承认失败,把罪责全推给希特勒的又一种表现罢了。
   再看看红军的表现。西南方面军的突出是极为危险的,在红军早有共识,只是对危险的大小判断不同。斯大林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布良斯克方面军来保障西南方面军侧翼,而朱可夫认为布良斯克方面军挡不住古德里安,必须将西南方面军撤过第 舨 河,双方吵了一架。斯大林免去了朱可夫总参谋长。其实,如果布良斯克方面军真能得到较大的加强,能有好的指挥的话,顶住古德里安不是不可能的。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司令 读让 科说好听的是很有信心,说不好听的是喜欢吹牛皮。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他对斯大林说不但要顶住古德里安这个流氓,还要干掉这个流氓。结果他非但没有顶住“这个流氓”,反而让“这个流氓”把他给干掉了。西南方面军侧翼遭到古德里安,克莱斯特两个坦克集群迂回,这时,应该说只能撤退了,但斯大林仍坚持已经是错误的看法,结果导致西南方面军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二战的转折点,在这次会战中红军共歼灭轴心国军5个集团军,150万人。同样,在西方的历史学家笔下,这也成了希特勒的罪过,都是因为他不让第6集团军突围,才有这样的后果,否则的话。。。。。。哼!哼!
   真的是这样吗?不妨假设一下,真如他们所愿,保罗斯突围了,会怎么样。
   A.保罗斯能与曼施坦因会合吗?
   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进攻时,斯大林当即决定暂停围歼保罗斯的指环作战,将总预备队的近卫第2集团军调往曼施坦因进攻地带。只用了先头的1。2个军就阻止了曼施坦因的攻势,而后西南方面军攻击顿河集团军群侧翼,形成对其包围之势? 曼施坦因只得匆匆撤走。
   西方历史学家所谓绝好的机会只持续了几十小时,已耗尽燃料与弹药的第六集团军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突出重围,击破还有相当实力的近卫第2集团军和可能赶来的红军预备队,与曼施坦因会合吗?值得怀疑。
   B.与曼施坦因会合的保罗斯能突出重围吗?
   苏联元帅,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崔可夫回忆红军曾有放曼施坦因进来,然后将其与保罗斯一并合围的计划,但因为斯大林怕不保险而取消了。而如果保罗斯与曼施坦因会合,就不存在保不保险的问题了,红军就会撒一张更大的网。而这是完全可行的。红军当时在斯大林格勒地域不论兵力,武器还是战略形势均占相当优势。尤其是西南方面军突向顿河集团军群侧后,已成包围之势。曼施坦因就是害怕这个才急忙撤退的。而如果他再前进,与保罗斯会合,置西南方面军威胁于不顾,则西南方面军迂回其后,顿河方面军攻其侧,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击其头。千里来援,疲惫不堪的顿河集团军群恐怕就要和苦战数月,消耗殆尽第六集团军一起陷入红军的合围之中了。
   C.即使保罗斯与曼施坦因会合并冲出合围,他们能安然撤退吗?
   再退一步说,假设曼施坦因成功的与保罗斯会合,又成功的突出重围,在他们的撤退路上仍然充满了死亡的危险。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12月的隆冬,30-40万饥饿的,疲惫不堪的,因为衣衫单薄而在呼啸的北风中颤抖的人们,在冰封的卡尔穆克大草原上艰难的行进。一路上满是丢弃的坦克,火炮,汽车,因为没有油,也没有马。数百公里以内没有任何补给与休息的地方,直到罗斯托夫。更可怕的是,在后面,侧面,甚至侧前方,上百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敌人正向他们冲杀过来,天上黑色死神在飞舞,地上在T34在奔驰,上千公里以内不会有增援,因为他们已经是德军在这一范围内唯一的精锐。
   这样的处境绝不比拿破仑更好,而他们的敌人却比库图佐夫厉害得多!在撤退的lu路上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在工事里,为了一点求生的希望,他们还能进行一些抵抗,而此时,他们只知道逃跑,逃,逃,。也许,他们中有一些人能逃出去。但,对红军而言,总的歼敌 将会更多,而代价更少。。
   D。就算保罗斯成功的逃了出来,又会怎样?
   退一万步说,假设上帝特别喜欢保罗斯,出现了奇迹,保罗斯成功的逃回去了,又会怎样呢?
   不要忘了,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陷入合围危险的不只保罗斯,还有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正是靠了保罗斯拖住红军6个身经百战的精锐集团军,A集团军群才得以从高加索逃出来,如果保罗斯跑了,那么红军只需向南推进不长的一段距离,就可以把A集团军群合围在高加索,或是干脆大军向西直冲乌克兰。把A集团军群想要撤到的地方占领,看你往哪撤。保罗斯跑了,A集团军群却完了,这个买卖不合算。希特勒很清楚,所以他要把第6集团军变成要塞守备部队,拖住红军,保障其它部队的撤退,以 本硗林?来。这个算盘其实挺精的,只是卷土重来之时在库尔斯克又打了个大败仗,所以那些历史学家们不认就是了。莫斯科会战时也是这样,要没有希特勒下令死守,德军早在撤退中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了。
   说到底,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命运早在11月底,12月初就决定了,任何人也无法挽救,西方历史学家们的说法只不过又是对失败难以接受,因而创造出的神话而已。其实,法西斯德国失败的命运早在1941年6月22日就决定了。
   柏林战役在外界并没有多大争议,人们多认为是红军胜利的巅峰而已,但在红军内部却有过不小争论。
   1965年,苏联元帅,柏林战役中主攻的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发表文章说,柏林本可在1945年2月就攻下,从而提早结束战争。他认为,在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扫尾阶段,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前锋距柏林不过60公里,而此时柏林防御尚不完善,如能抽出5-6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直攻柏林,是可能攻克的,这样就可以提前3个月结束战争。
   2年之后,当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著文驳斥了崔可夫的观点。他说,当时红军前锋离柏林虽近,但经过20多天,近千公里的持续进攻,已成强弩之末。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平均各师只有5500人,两个坦克集团军仅有740辆坦克(一般一个坦克集团军应有800辆左右的坦克〕,而且后勤也跟不上。尤其是,德军正准备以拥有40余个师的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对红军实施侧翼突击,一旦红军过于前出,就可能被切断退路,造成极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首先发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消灭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然后才能攻击柏林。事实上,红军也是这样做的。用了1个月来进行东波美拉尼亚战役。4月16日才开始柏林战役。
   他们俩谁对呢?
   其实,这是一次要不要冒险的争论。应该说,崔可夫的打法是有可能成功的,但要冒后路被切断的危险。但战争能不冒险吗?问题是值不值。
   如果这是1941年,或是作出选择的是德军,他们肯定选冒险,因庋拍芑竦檬だ?但1945年的红军已是必胜之局。这时的朱可夫就宁求稳,不求快了。要知道,冒险成功不能给朱可夫多带来多少荣誉,但冒险一旦失败,就是名誉扫地,而且增加多少伤亡!朱可夫说过:“谁愿意在胜利的1945年阵亡呢?’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战役中的失败不可能不对红军的统帅们产生影响。因此,朱可夫选择了稳妥的打法。同样,在1944年末到1945年的许多战役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红军统帅们的这种倾向。
   在苏德战争中华沙起义也许是最有争议的一点。
   事情是这样的。
   1944年8月2日,在红军白俄罗斯战役收尾阶段,苏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前锋突入波兰,到达华沙远接近地。在原波兰流亡政府指挥下,华沙波“国民军”发起起义。华沙市民纷纷响应。德军迅速调重兵镇压。盟军与波兰流亡政府要求红军支援。红军虽以国民军起义未与红军联系,时机不当为名,表示不赞成华沙起义,但还是制定了华沙战役计划。并空投支援起义,但不允许盟军利用红军机场为华沙空投。
   9月15日,苏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攻至华沙近郊普加拉,但德军炸毁了维斯瓦河大桥,并以数个精锐坦克师严守河防。此时,国民军仍不同红军联系,红军空投的联络员因无人接应被德军捕获。红军派波兰第一集团军(左翼〕一个师强渡维斯瓦河,在华沙河岸街登陆,建立登陆场。国民军不予配合。几天激战之后,在德军坦克部队突击下,波军只得撤回东岸。
   10月中,华沙起义失败。红军表示接纳华沙起义人员,但国民军领导不允许起义者,向红军阵地突围。起义军全军覆没,仅有少数人民近卫军(左翼〕,撤到维斯瓦河东岸。
   1945年初,红军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7日,华沙解放。
   华沙起义的悲剧,东西方有截然不同的说法。苏联认为是波兰地主政府为了争夺战后波兰的领导权,要抢在红军前面占领华沙,不顾一切的进行冒险,才导致了失败。西方则认为是斯大林为了控制波兰,故意不支援华沙起义者,才有悲剧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从各种史料来看,有几点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a.国民军发起华沙起义是为了跟苏联争地盘。
   从华沙起义中国民军坚决不与红军合作,华沙起义的时机,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b.苏联对援助华沙起义缺乏积极性。
   红军虽然进行了一些支援华沙起义的尝试,但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不大情愿的。从红军不断批驳华沙起义的别有用心和不允许盟军使用红军机场为华沙空投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c.红军是进行了对华沙起义的支援的。
   虽然很不情愿,但红军还是进行了一些支援起义的尝试的。由于德军的坚强防御才没有奏效。当然,如果领导华沙起义的是波兰左翼,红军也许会更不惜代价一些,但支援还是有的。这并不象西方所说的那样。
   事实就是这3条,谁对谁错呢?
   应该说,这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没有一个对错的问题。
   波兰原政府是以反苏反共著称的,十月革命时,它曾是最积极的干涉者之一,迫使苏联割让了大片领土。二战前,宁可被德国占领,也决不让红军通过领土去与德军战斗这时它当然害怕红军单独解放波兰,让它回不去了。所以一定要在红军到达之前占领华沙,至于时机合不合适,力量够不够都不顾了。
   而苏联早受“波兰地主政府”之苦。十月革命最困难的时候,波兰从红色政权背后插了一刀,甚至占领了基辅。红军好不容易才扭转战局,在华沙战役中又遭惨败。被迫割让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二战红军诸将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军的,许多曾参加苏波战争对这段历史想必记忆犹新。1939年,红军出兵波兰,占据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就是这段历史的继续。而我们在研究二战中苏波关系时也切不可忘记这段历史。否则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
   而且,波兰的战略位置对苏联极度重要。不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是以波兰为跳板进攻俄罗斯的。试想,红军将领们怎么会愿意让红军付出了60万人的牺牲才解放的波兰落入那样一个政府手中呢?正好,你起义根本不和我配合。德军防御又那么牢固,我攻了几次都没攻下来。我为什么要不顾牺牲,为你火中取栗?
   在双方这种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华沙的悲剧发生了。我们很难说苏波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华沙的悲剧中最大的赢家是德国,最大的输家是华沙市民。
   红军在苏德战争中能取得那么巨大的胜利,与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是离不开的,红军军事思想中的精髓就是集中兵力于决定性方向,一举成功。因此在作战中一旦判明主要方向就集中一切兵力,造成局部的极大优势。这就是红军经常在总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进攻,并取得胜利的秘密。(如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也是中国共产党军队能在总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在各次战役中反而可用人海战术制胜的原因。为了不在次要方向上浪费兵力,红军的许多部队都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集中使用。西方对此总是难以理解,因此攻击红军指挥不灵活,不重视生命(就是说不给次要方向的部队以支援〕其实,正是盟军的灵活指挥,重视生命才使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生命。如果西线盟军不占绝对优势的话,恐怕胜利是不会属于他们。
   比方说进攻。红军总是把一切预备队都支援给攻击得手的部队,而其他部队不管处境如何艰难,伤亡如何惨重,是不用想得到什么支援的,甚至他们原有的兵力也会被调走这与盟军正好相反。然而,正是这样使红军得以突破德军一道又一道防线。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1943年,近卫第2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16军在库尔斯克实施的战役?进攻中,有9个营担任先头部队,但是只有一个营突破了德军防御阵地。马上,这个营所属团团长就把他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这个正面只有一公里宽的突破口上。他的师长随即也将所有兵力投入这个地段。突破口渐渐变大了。半小时内,军长的预备队开始赶来。3小时内,军下属36个营已有27个营在这个正面7公里宽的狭窄地段投入战斗。军下辖1176门火炮中的1087门和全部坦克在这里使用。当然此时其他仍在苦战的部队不仅得不到增援自己的部队也被调用了。
   随着突破口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部队集中到这里来。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一得知达成了突破,就往那里派去一整个集团军,并用一个空军集团军提供支援。几天后最高统帅也把他的预备队--坦克第4集团军投入到这里。德军当然无法抵挡如此大规模的进攻,防线被突破了,同时几百公里的整个战线也全部瓦解。德军彻底输调了战役,也输掉了战争。--
   卫国战争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许就是坦克的大量使用,这使得整个陆战的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这也是整个欧洲战场的最重要特点。红军之所以能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与红军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坦克战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红军认为坦克是运动,攻击和防御的最佳搭配,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将坦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们看来,整个陆战的中心就是坦克战,其它兵种都是配合坦克部队的。全军要以坦克部队的利益为利益,以坦克部队的胜利为胜利。
   红军的防御第一位的就是对敌坦克的防御,而进攻就是以其它军兵种来保障,掩护坦克部队到达突破。
   与希特勒专门注重坦克的防御能力,以至造出了像虎王,鼠式坦克不同,红军注重的是坦克各种性能的综合,包括经济性在内。
   因此,红军的坦克部队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配合诸兵种合成部队作战的部队,主要是各独立坦克军,旅,团,以及配属合成部队的其它坦克;另一种则是单独的坦克部队,主要是6个坦克集团军,和其它被编入快速集群的独立坦克部队。
   乍一看这些坦克部队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其实他们的作用大相径庭。举个例子,战后红军的编制中一个合成集团军有83000人,1541辆坦克,832辆步兵战车,1100辆装甲车,而一个坦克集团军有54000人,1416辆坦克,993辆步兵战车。令人惊异的是,一个合成集团军的坦克比一个坦克集团军的还多。但其实这正是红军坦克战思想的体现,合成部队是由其它军兵种和配属的坦克部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进攻撕开突破口,掩护坦克部队进入,防御时削弱敌军的力量,尤其是坦克力量,为坦克部队的反击作准备。配属合成部队的坦克往往更注重火力与防御力,实际上红军的重型坦克如KB和NC式主要就是编成独立重型坦克旅,团,营,配属合成部队作战。合成集团军虽然有大规模的坦克部队,但也有很多其它突击力,运动力较弱的部队,如步兵(装甲车〕和牵引火炮,这些都是坦克集团军所没有的。
   而坦克集团军则担负着主突的任务。坦克集团军和其它一些坦克部队与加强部队一起,被编为方面军快速集群。当合成集团军撕开突破口后,快速集群就从突破口进入敌军纵深,向敌军后方快速挺进,直到他所能到达的最大纵深。一路上,快速集群应该绕过敌人的抵抗据点,直扑战役目标。因此快速集群应当有较强的突击力和机动力,一般由中型坦克,自行火炮与重型机械化步兵为主。
   我们可以总结出红军一般的进攻模式是这样的:首先是猛烈的炮兵与航空兵火力准备,摧毁敌军的防御阵地:然后是诸兵种合成部队在配属的坦克部队掩护下向敌军防线发起突击:当指挥员判断突破口已经打开(可能只有1,2公里,甚至几百米〕,就会出动快速集群,向敌纵深猛扑:而合成集团军则跟在后面,扩大突破口,肃清残敌与抵抗据点:当战役突破完成后,合成集团军一般将配属的坦克部队和其它一些机械化部队一起编成其自己的快速纵队,随方面军快速集群之后挺进。
   打个比方说:合成集团军就象高涨的水位,将堤坝压出一道缝隙:坦克集团军就象一股汹涌的洪水,从这道缝隙中奔腾而下,所到之处冲毁一切:合成集团军则随后象一片平静的大水,慢慢上涨,直到淹没整个地区,浸透房屋,使它们坍塌。
   当然红军这种战法也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1941年,莫斯科反攻的时候,由于坦克不足,红军的快速集群主要是由骑兵与滑雪部队再加上少数空降兵组成,这种部队虽然有一定的机动力,但火力与防御力均不足,面对敌军的反冲击和坚强抵抗往往无能为力,甚至会遭受损失。在突向维亚兹马的战斗中,组成快速集群的红军第33集团军,近卫骑兵第一军,空降4军就由于德军防御严密,无法攻克维亚兹马,合围德军,反而被德军合围,损失惨重。
   1942年,红军组建了将坦克军与步兵师混编而成的坦克集团军。并投入斯大林格勒反攻
   但是,这种编制的效果也不好。主要是步兵师无法跟上坦克部队。导致在战斗中,坦克部队往往孤军深入,得不到其它兵种的配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阶段,西南方面军突击德顿河集团军群侧翼时,巴达诺夫将军指挥的坦克24军就由于突入敌军纵深过远,没有其它支援,在塔秦斯卡娅地域被德军合围。这甚至惊动了斯大林本人,他亲自打电话给朱可夫,说“千万不要忘了巴达诺夫,要救他出来”,并指出“今后如果要突入比较远,最好不要让一个坦克军单独去”于是在此后不久,红军改编了坦克集团军,改为辖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一些其它支援部队。这样,红军的快速集群就有了一定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在敌军纵深如入无人之境了。
   卫国战争后期,红军的这种战术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1945年初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作为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快速集群的近卫坦克第一2,3,4集团军,大胆突入敌军纵深,超越了后退的德军,抢先占领德军的一系列防御地带,在遭遇战中歼灭了德军的战役战术预备队,3周之内横扫整个波兰。快速集群的进攻速度达到每昼夜70公里以上,脱离各合成集团军达100公里。由于红军坦克部队的迅猛突击,除了在第一道防线和如波兹南等少数几个要塞城市外,德军基本上没能作出有效的抵抗。而在远东战局中,红军的坦克部队更是大显神威。后贝加尔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
  6集团军的进攻速度甚至达到了每昼夜150公里,这相当于一周从北京打到武汉。日本关东军根本无力反抗。
   当然,红军这种战术也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有让坦克集团军去突破德军防线(如柏林战役中,朱可夫元帅就让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在近卫第8集团军的地域内投入战斗,突击赛洛高地),甚至让坦克集团军去打防御(如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坦克第6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各加强了一个步兵军之后就受命组成合围正面,阻击德军)。但一般来说,在坦克部队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是不提倡这样做的。
   红军的战法不仅在苏德战场上大显神威,在其它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争论红军与美军的战斗力强弱,其实他们较量过,那就是在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使用着苏式装备,驾驶着T34坦克突破38线。他们采取了红军的战术: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7个步兵师以坦克为先导突破敌军防线。而后坦克部队向纵深猛插。面对T34坦克,南朝鲜军无计可施,一旦T34突破防线,深入敌后,南朝鲜军的防御就会崩溃。开战第一天,人民军占领开城;第二天占领议政府;第三天占领汉城。这时美国人就已经宣布,南朝鲜军不复存在了。
   在大批M26坦克和其它增援部队到来之前,美军面对人民军的坦克战法也无可奈何。7月5日,美24师的史密斯特遣队与人民军交火,几乎立即被全歼。7月20日,人民军攻占大田重创美24师。师长威廉.迪安在拿着一支火箭筒准备打坦克时被人民军俘虏。只是在后来美军不断增援,人民军消耗殆尽的情况下,由于麦克阿瑟的任川登陆,才改变了朝鲜战局。
   应当指出的是,朝鲜战争中,人民军的坦克战法并没能完全按照红军的来。主要是因为坦克与机械化部队数量不足。战争爆发时,人民军只有150辆T34坦克和几十辆CY-76自行火炮。相当于半个坦克军。由于数量不足,加上没有其它机械化部队支援,人民军的坦克部队无法象红军那样长驱直入。只能作战术性的突破。实际上,人民军的坦克部队除了编成一个独立坦克旅外,其它都被用来支援步兵。突破敌军防线而去的人民军坦克其实只具备红军的形,而不具备神。因此,在美军参加战斗后,人民军的进攻速度就大大降低了,使得美军得以“以空间换时间”,将大批部队运抵。最终导致战局的改变。如果人民军能有一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再加上几个自行火炮团和一些工兵与运输兵,将?之组成一个快速集群,一突破38线就让他们直扑釜山.那么完全可能在7月中旬美军主力到达之前结束朝鲜战争.而这大概需要再增加300辆T34和100辆自行火炮。
   如果这仗让红军来打的话,恐怕美军早就给赶下日本海了。
   相比之下,志愿军坦克部队的表现则令人失望。虽然在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也有相当数量的坦克部队入朝参战,但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果。
   从我军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志愿军的坦克基本上是分散使用。主要是打打埋伏或是抽个空子朝敌人阵地打两炮。很少见到营以上规模的集中使用,甚至连象人民军那样支援步兵进行战术突破也几乎没有。总的来说是在把坦克当自行火炮用。
   当然,这与当时阵地战的特殊情况有关,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军坦克战术不行。
   其实没认清坦克作用的军队有很多。在二战中真正可以说打了坦克战的也只有苏德美英而已。这四国中,英军的战术相当拙劣,经常被远少于己方的德军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军则基本上没有遇到很强的对手。因此真正谈得上坦克战能手的也就只有苏德两家。
   德军是坦克战的发起者,在这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但在后期,德军的坦克战思想发生了重大偏差。过于强调防护力,造出了一群诸如虎式坦克之类的铁甲怪物。机动力极差,火力也一般。基本上无法进行机动作战,也是在当自行火炮使。这样的坦克就相当于可移动装甲炮塔,只能用于半固定的反坦克作战,根本无法象红军那样突入敌军纵深。丧失了机动力,再厉害的火力也只能打到那一片,再坚固的装甲也会被敌军击穿。T34火力,防护力均不如虎式坦克,但它机动力强,可以绕开敌军的坚固防御--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虎式坦克虽然厉害,但面对红军的坚强防御也无可奈何,库尔斯克就是一个证明。
   此外还有一点是包括德国在内的其它大多数国家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坦克的经济性。T34坦克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都不是最佳,综合效应虽然很好,但与豹式坦克相比也不过是在伯仲之间。但T34的经济性极好,据说随便在哪个院子里搭上架子就可以生产,而且非常节省材料,非常简便,便于大规模生产。在西部大片工业区沦丧的情况下在4年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生产了近10万辆T34,而与此同时德国的虎式与豹式坦克加起来也只有几千辆。一辆虎式再厉害,打得过5辆T34吗?而你生产一辆虎式的时候,已经有10辆T34生产出来了。德军焉得不败。当然战时经济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将来再专题讨论吧。
  
  看了前面的一些文章,深感西方某些所谓历史学家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的害人不浅,特驳之如下:
  一。基辅会战红军有多少部队被合围?
   有的资料说西南方面军的五个集团军被合围,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被合围的集团军只有4个,即第21,6,37,26集团军,38集团军只有部分部队在合围圈内。(因为克莱斯特集群是在38集团军阵地渡过第聂伯河的,集团军主力在合围圈外〕而除37集团军几乎全部损失外,其它3个集团军均有相当部队突围。(以21集团军为例,司令部与3个以上的师成建制的突出重围〕故被德军围歼红军不多于4个集团军。而且,当时红军各集团军均已受重创,如40集团军只有5000名能打仗的步兵,100门火炮,10辆坦克.方面军多数部队是由预备役组成,尤其坦克部队在边境交战中已基本损失。(基辅会战防御阶段时,第5集团军所辖机械化第9,19,22军总共只有140辆坦克,其中T34与KB30辆,而按编制应有3000辆坦克,一半是T34与KB〕此时西南方面军一个集团军人数我估计不超过5万人。(之后的叶列茨反攻中一个加强的集团军也只有不足2万人。〕因此基辅战役红军的损失,毙伤俘,民兵,歼击营,非正规军,文职人员。。。统统加起来最多大概能有30-40万。
  二。红军将领是否在危急时刻抛弃了部队?
   不知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说法:红军的高级将领在危急时刻抛弃部队,坐飞机从基辅飞走了。这是地地道道的诬蔑!
   西南方面军包括西南方向没有一个高级将领临阵脱逃,离开部队的。方面军副参谋长巴格拉米扬少将甚至从合围圈外飞回部队,强行在已布雷的机场着陆,而后随部队一同突围。至于铁木辛哥元帅,他的司令部一直就在合围圈外。
   方面军司令部和各集团军司令部也没有单独脱逃。冲出来的人都是经过苦战,如21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中将,指挥部队从德军一个坦克师的战斗队形中硬冲出去;26集团军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率司令部与集团军骑兵集群强渡奥尔日察河突围。(他后来在哈尔科夫战役中英勇牺牲〕而方面军司令部与第5集团军司令部更遭到惨重损失,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师政委级(中将〕雷科夫,布尔米斯坚科均阵亡,第五集团军司令员波塔波夫少将被俘。
   这怎么能说他们扔下部队逃之夭夭呢?
  
  

    日月精华文集· 学术技术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0:09:11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可是有谁会那么有钱,做那么多坦克大炮啊,真是除了苏联,舍我其谁啊,恩美国也算一个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5:10:03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其实主贴是一篇典型的拼凑文章,而且在拼凑中错误百出。

比如“基辅会战防御阶段时,第5集团军所辖机械化第9,19,22军总共只有140辆坦克,其中T34与KB30辆,而按编制应有3000辆坦克,一半是T34与KB”——苏军的机械化军和坦克军都是师编制,虽然没有准确的记忆,但是一个装甲师的典型编制是300辆坦克(法军战术思想落后些,才200辆左右),印象里面苏军的机械化军的坦克数量还要少些,所以3000辆很不可靠。

苏军战前装备了大量坦克,但是很多坦克被作为队属坦克配属给步兵部队了。所以尽管独立的机械化军数量不多,但是编制坦克数量没有那么吓人。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6:04:36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基辅会战的意义原来的贴子基本上是照抄战争与回忆的分析,但是略去了魏克托亨利的按。

一般的看法是,德军当时把古德里安的集团军用在那个方向,就可以在哪个方向取得胜利。

而古德里安坚持莫斯科的理由也很充分:莫斯科是欧洲铁路的中心,拿下了那里,就等于分割了苏军的战线。德军就完全掌握了战争的进程。

至于引自战争与回忆的理由当初俺看着就不顺眼:功莫斯科的时候100万部队的侧击怎么办,废话,那合围基辅的时候莫斯科的苏军集团南下该怎么办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6:16:14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是吧,阿朱的回忆里说15机械化军?只有200T-26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6:16:31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另外,关于斯大林格勒的说法尽管很流行,俺也是看不顺眼:因为他坚持,一支在包围圈内的部队可以比再包围圈外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可太超出俺的认知范围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6:18:51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不过应该承认,原文作者还是收集了很多东西,俺说的值得一看,就是指那些可以做资料的部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16:21:23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呵呵,作者想说苏联万岁就结了吗,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我想也不会犯这么多错误。
他怪波兰不和苏联合作,说波兰对苏联有敌意。想想看吧,是谁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波兰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套用某些人的话^^)就一定要想法设法自己拿下华沙。而且不光是苏联了,打沙皇俄国开始。就对波兰虎视耽耽,这是地缘政治的问题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8 21:46:02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犯错误的理由可多了

比如听风便雨,僵化在一些教条上...

举个例子:那段关于坦克使用的——作者要么不知道朝鲜是个多山的国家,要么不知道坦克在山地的使用方法,所以从苏军在大平原上的进攻速度来推出一些古怪东西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要提一点,当年美军可是按照作者的想法去用集群坦克进攻(坦克劈入战),结果碰的头破血流,后来不得不放弃了这种战法。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9 10:13:47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zt 闲谈苏德战争[转帖]
关于文中提到的苏军进攻思想、防御态势问题的讨论,论述不合理,还是曼施坦因的说法比较合乎逻辑:苏军的部署是可以较快的由防御态势转成进攻态势。就是说苏军主力摆在靠近国境的位置,如果被攻击的可能增加,可以迅速进入筑垒地域;如果要进攻,也可以只经过较少的调整就转入进攻。但是进攻需要提前准备,防御也需要预警时间,以当时军队的情况,只得到一两个小时的预警时间不足以完成防御部署,所以在无准备的状态受到了攻击。如果说应该早就进入边境筑垒地域也是不合理的,苏德不侵犯条约当时仍然有效,一方把大量部队进驻边境,摆出严阵以待的样子显然会极大的激怒另一方,这正是斯大林所不愿看到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9 12:07:52
 江左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级上将
  威望:5
  文章:9679
  金钱:5012
  工作量:8404 points
  注册:2002-4-3
给江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江左加入好友 查看江左的个人资料 搜索江左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江左 访问江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以下是引用阿修比在2002-2-8 21:46:02的发言:
呵呵,作者想说苏联万岁就结了吗,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我想也不会犯这么多错误。
 他怪波兰不和苏联合作,说波兰对苏联有敌意。想想看吧,是谁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波兰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套用某些人的话^^)就一定要想法设法自己拿下华沙。而且不光是苏联了,打沙皇俄国开始。就对波兰虎视耽耽,这是地缘政治的问题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42,是地缘政治
1918年以前,波兰一直不是独立的,是沙俄的一部分。18年,列宁爷爷坐着火车去革命,沙俄消亡,成立了苏联,波兰也就独立了。

因此,18年的时候,波兰和苏联是两个新的国家,本来很多事情都可以从长计议的。然而波兰立刻加入反苏阵营,其目的是借机收回老祖宗在乌克兰的领土。对于苏联来讲,正在内忧外患之际,邻居又拔刀相向,两个新当家的邻居自然成新仇旧恨,不可开交。但究其原委,波兰这次是肇事者,不论其理由是意识形态,还是领土要求。

这样看,39年瓜分波兰,是他自己20年反苏的后果,苏联背后捅刀子不过是报复而已。

于是到了44年,双方总体上是扯平的,这是政治。当然,国破家亡,百姓如何想另说。那么对于波兰人有四个选择:
1 独立反德复国,好比南斯拉夫的铁托;可惜波兰没山,不可能
2 选择西方阵营,复国后继续反苏;我们的敌人还是那个家伙
3 选择苏联阵营,将来亲苏;这是对民族感情的巨大考验
4 耍手段,夹缝求存;在战争打到红眼的程度,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和忍耐,领导人要有非常高的号召力

4个选择中,2是表面上看最容易的,然而也是苏联最反感的。换一个角度,苏联可以认为这是波兰又一次主动破坏邻里关系,至少是前奏。

事实情况是,要组织大规模暴动,一定要有外力协助,然而苏联事先并不知情。因此苏联必然认为波兰人的答案是2。实际上,波兰和欧洲从来也没否认答案是2。

其他都是技术细节,44年的情形,总体就是这样的。



如果听到爆炸的声音,就证明没有被炸死,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19 14:06:11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波兰和俄国的关系要历史的看,俗话说俄国每隔50年就把波兰吞下去再吐出来。

1772年、1793年、1795年、1815年,俄国都是瓜分波兰的首要参与者。

斯大林1939年伙同希特勒一起再来一次瓜分波兰,只是回到俄国传统扩张政策(这次他还一口气吞掉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嘴巴比沙皇们大多了,以前都是一次咬一小口)。

斯大林并不是因为毕苏斯基反苏才瓜分波兰的,他只不过按照俄国传统,把能够得着的领土都吞进去,芬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都一样,尽管后面三个国家斯拉夫人口比重很大,有相当的亲俄传统,结果都是相同的。

苏联二战后通过驻军和干涉选举,把波兰主权降到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可以算再吞一次。

所以说威尔斯有关波兰是住在十字路口经常被来往的卡车撞倒的可怜人的说法是不对的:波兰其实是被同一辆压路机来回的碾,或者说同一只熊来回的踩。恨熊且怕熊也是人之常情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19 17:22:58
 绒毛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军士长
  文章:79
  金钱:523
  门派:火星kuso兄弟会
  注册:2003-7-2
给绒毛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绒毛狐加入好友 查看绒毛狐的个人资料 搜索绒毛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绒毛狐 访问绒毛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卡廷森林VS德国集中营粉够味道滴呦~~~
卡廷埋4k军官~~总共毙了2W来战俘和平民~~~
集中营里干掉6百万波兰人~~一半4犹太人~~~
大元帅还4比元首差了1丢丢~~~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19 18:00:55
 江左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级上将
  威望:5
  文章:9679
  金钱:5012
  工作量:8404 points
  注册:2002-4-3
给江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江左加入好友 查看江左的个人资料 搜索江左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江左 访问江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卡廷森林是事实
俺不是说了么,其他都是技术细节,如果这么算的话,20年的白匪入侵,找谁说去?

1772年、1793年、1795年、1815年,俄国都是瓜分波兰的首要参与者。也是事实
所以俺讲了,要波兰亲苏,有违民族感情。
但是沙俄不也是不停的被人打的?不过人家大,没有被瓜分而已。
所以政治上讲,‘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是波兰在18年复国以后立刻和俄国作对就是活该了;89年,波兰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后,又立即开始反苏。给人印象,波兰的策略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但有永远的敌人’
这就是不智。



如果听到爆炸的声音,就证明没有被炸死,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0 0:24:39
 glight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宪兵
  威望:6
  文章:139
  金钱:132
  工作量:8762 points
  注册:2003-1-22
给gligh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light加入好友 查看glight的个人资料 搜索glight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light 访问glight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十字路口其实是不错的,古波兰王国极盛之时横跨两海,也曾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国,可终究是四战之地,蒙古人、俄国人从东面来,日耳曼人从西边来,瑞典人从北边来,土耳其人从南边来,一来二去到底亡了国。

至于一战以后的反苏,意识形态加民族矛盾,新仇旧恨,不反才是怪事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2 10:31:32
 江左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级上将
  威望:5
  文章:9679
  金钱:5012
  工作量:8404 points
  注册:2002-4-3
给江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江左加入好友 查看江左的个人资料 搜索江左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江左 访问江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波兰曾经拥有这个世界上最高标准的民主-绝对民主体制:
几百个贵族译员中间,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就别想通过什么决议。

这是他们衰落的飞快的唯一原因。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波兰从来也没真正作为一个大国统一过,波兰人也没有什么政治智慧。

楼上说的对,不反俄国才怪。但是波兰人对于德国却从来不反的,这不也很怪?毕竟苏联人还没有从波兰的大街上把人抓走杀掉啊。另外,反也有个方法啊,波兰那种反法,和愤青啥区别?



如果听到爆炸的声音,就证明没有被炸死,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2 20:06:47
 glight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宪兵
  威望:6
  文章:139
  金钱:132
  工作量:8762 points
  注册:2003-1-22
给gligh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light加入好友 查看glight的个人资料 搜索glight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light 访问glight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怎么会不反呢?早在东面的表兄弟组成一个帝国,开始找麻烦之前,波兰人就和向东扩张的日耳曼王公和条顿骑士团连番恶战,一战以后,他们也抓紧时机,狠狠地从德国剜下一块相当大的领土。想想二战的爆发,捷克人最后忍气吞声地割让了苏台德,波兰人却在孤立无援的情形下为了小小的但泽决然投入战争,由此也可见他们对德国人的观感。

至于说愤青么,呵呵,变成个愤青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容易得多,更何况,两次大战间正是愤青最流行的年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3 16:56:54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说波兰人没反对德国人并不确切,至少有参加了不列颠空战的波兰志愿飞行员,参加了市场花园的波兰空降师,还有悲剧性的华沙起义…… 可以去这里看看:http://www.kasprzyk.demon.co.uk/www/WW2.html
虽说其中颇多自我吹捧,但有些很多少见的资料和数据对我们客观看待波兰在二战中的作用还是很有帮助的。其中一些资料很有意思,不知是否有人知道更详细的情况?

1、受皇家空军指挥的“波兰联队”到底有多少飞行员,有轰炸机部队吗?那里的数字说他们在二战中出动了 86,527架次,损失了 1669 人,击落了 500架德国飞机和 190 V1火箭。(手头的“王牌列表”中波兰王牌就有41位,其中战绩最高的是Stanislaw Skalski,22架)

2、波兰海军投奔英国时带走了5艘潜艇,文中注说其中之一是“famous "Orzel"”,它为什么而出名?

3、里面说1943年红军也组建了一个波兰师,还参加了“柏林战役”,这个师的情况有人清楚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3 21:05:01编辑过]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3 19:19:38
 江左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一级上将
  威望:5
  文章:9679
  金钱:5012
  工作量:8404 points
  注册:2002-4-3
给江左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江左加入好友 查看江左的个人资料 搜索江左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江左 访问江左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对不起,俺没说清楚

波兰人不反德国人,不是战争中间,而是战争结束以后

其实不是俺的错啊,一直都在说战后的选择的



如果听到爆炸的声音,就证明没有被炸死,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4 0:34:50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由波兰逃出的应该是三艘新式的驱逐舰和两艘潜艇“威尔克”号和“奥泽尔”号。

[潜艇“奥泽尔”号的逃亡真是一首史诗。它在德国侵入波兰时由格丁尼亚港出发,最初在波罗的海驶行,9月15日进入中立港口塔林,把患病的艇长送到岸上。爱沙尼亚当局决定把潜艇扣留,派了一个卫兵守在艇上,并拿走了它的航海图和大炮的尾栓。但它的指挥官毫不沮丧,在制服了看守的卫兵以后,把潜艇驶出港口。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这条潜艇继续受着海面和空中巡逻队的追捕,但是即便没有航海图的帮助,最后仍由波罗的海逃入北海。在北海中,它以微弱的无线电讯,将其假定的位置通知了英国的电台,在10月14日,它被一艘英国驱逐舰找到,并护送到达安全地带。]

后来“奥泽尔”号在挪威南部沿海击沉德国运输舰“里约热内卢”号,是挪威战役最早的战斗行动之一。
1941年6月6日,挪威战役期间沉没,原因不详。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4 10:04:53
 ronin21 男,离线
  
  
  头衔:一干人等拿下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310
  金钱:4167
  工作量:3326 points
  门派:欠债者权益保护协会
  注册:2002-11-29
给ronin21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onin21加入好友 查看ronin21的个人资料 搜索ronin21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onin21  访问ronin21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谢谢了,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关于波兰海军舰艇数目,查到:http://www.polish-navy.org/,确实其中大部分舰艇是后来英国以租借方式提供的。

另外上面关于orzel的沉没时间好像有问题,网站上的文字是:

on may 23rd orzel left for her last patrol, the tragedy probably occur on 25th may at position latitude 57 degr.north and longitude 3 degr.40 minutes east.she and her crew were lost without trace, probable a mine, aircraft or another mishap.……it was a painful loss for the polish navy like thegrom in norway - both very fine and modern ships with excellent crews. 

btw:这个网站排版很乱(底下只有一个html文件),可内容还真是丰富——光文字内容就有200多k,建议保存下来备查 ^^

另外找到一点对“不列颠之战”中波兰人的资料,其有两个联队:302&303,分别成立于1940年的7·13和7·22 ,配备战机为hurricane mk.1,其队徽相当有趣,随手放上来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4 11:59:04编辑过]



死技青冷笑话之三 @
在诸多灵长类种群中动物园猴群远比公司程序猿高等,他们有:更好的空气、更大的活动空间、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仁慈的管理猿、以及全免费的食物住房和医疗,还在对PPMM这个族群的喜爱度争夺战中大幅领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4 11:54:13
 glight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宪兵
  威望:6
  文章:139
  金钱:132
  工作量:8762 points
  注册:2003-1-22
给gligh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light加入好友 查看glight的个人资料 搜索glight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light 访问glight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二战以后的话,我猜想和波兰西部边界向西大大延伸有关,波兰人可以说是把十四世纪以后的老本儿都捞回来了,应该比较心满意足了。相对的,德国人后来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领土收复主义。

假设中国在二战后不但收复台湾、东北,而且兼并了冲绳和北海道,大概对日本人的感觉和现在也会有所不同吧。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12-24 17:12:20
 zzz 女,离线天蝎座1983-10-31
  
  
  等级:中校
  文章:1171
  金钱:5328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4-1-16
给zzz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zz加入好友 查看zzz的个人资料 搜索zzz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zz 访问zzz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3

希特勒不让第六集团军突围是有些小道理的:
        1。当时保卢斯的部队还有多少坦克?
        2。顿河大草原有没有天然障碍以资防守?
        3。众所周知,撤退是最困难的军事行动。中国人常说;穷寇末追。但这是在中国的复杂地形上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而在大草原上,穷追千里的战例屡见不鲜。只要主力一溃,局面简直无法挽回。
 
        设想一下:第六集团军几十万人马乱成一团,苏联人的每发炸弹和炮弹都能炸死一堆人。某师反坦克营接到任务,去支援另一个师的一个步兵营。但等这个营赶到时,步兵兄弟死的也差不多了,T-34的履带上沾满了血.....



象老虎一样威武,象狐狸一样狡猾,象狗一样忠诚,象猫一样谄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1-18 18:52:51
 坦能堡 男,离线
  
  
  头衔:飞奔的灌汤包
  等级:中校
  文章:1189
  金钱:4159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3-9-19
给坦能堡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坦能堡加入好友 查看坦能堡的个人资料 搜索坦能堡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4

以当时的情况要撤退的确是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及时的果断突围与曼施坦因会合,完全有可能保存相当数量的有生力量。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为了政治考虑犯了灾难性的战略错误,结果随之在政治上也陷入困境。而导致希特勒做出这一决定的死守原则,在日后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和灾难。希特勒固执的坚持死守而不是机动防御,应该算是苏德战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具体的战略分析和部队情况,在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有长篇的论述,梅林津的《坦克战》中也有相当的篇幅。战略方面的分析,除了这些在现场的军事家们的回忆录,推荐西顿的《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造成的政治影响方面,建议参阅汤因比主编的《希特勒的欧洲》和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失去的胜利: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lost_victory/index.xml

坦克战: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s/index.xml

苏德战争: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ussr_de_war/index.xml

希特勒的欧洲: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ww2_entire_history/04/index.xml



铁口直断!!神~算~包~~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1-20 12:38:31
 老近卫军 男,离线
  
  
  等级:二等兵
  文章:4
  金钱:111
  注册:2003-11-20
给老近卫军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老近卫军加入好友 查看老近卫军的个人资料 搜索老近卫军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老近卫军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5

以下是引用叶子在2002-2-8 16:04:36的发言:
其实主贴是一篇典型的拼凑文章,而且在拼凑中错误百出。

 比如“基辅会战防御阶段时,第5集团军所辖机械化第9,19,22军总共只有140辆坦克,其中T34与KB30辆,而按编制应有3000辆坦克,一半是T34与KB”——苏军的机械化军和坦克军都是师编制,虽然没有准确的记忆,但是一个装甲师的典型编制是300辆坦克(法军战术思想落后些,才200辆左右),印象里面苏军的机械化军的坦克数量还要少些,所以3000辆很不可靠。

 苏军战前装备了大量坦克,但是很多坦克被作为队属坦克配属给步兵部队了。所以尽管独立的机械化军数量不多,但是编制坦克数量没有那么吓人。



苏联40年机械化军和42年机械化军、43年机械化军的编制是完全不一样的。
40年机械化军编制坦克1031辆,辖2个坦克师(375辆坦克)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275辆轻型坦克,一个团)。其时苏联轻型坦克营54辆,中型坦克营(T-34)52辆,重型坦克营31辆,喷火坦克营42辆(其中喷火坦克30辆)。一个坦克师属坦克团有约180辆坦克(2个中型、1个重型、一个喷火)。一个摩托化师属坦克团有275辆坦克,5个轻型坦克营。

42年机械化军规模相当于师,175辆坦克。编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每个机械化旅辖一个混合坦克团。此时苏联一个混合坦克团只有一个中型坦克营21辆,1个T-60轻型坦克连17辆,加团部共39辆。坦克旅只有一个中型坦克营21辆,1个T-70/T-34混合坦克营31辆(T-34一个连10辆),加旅部共53辆。一个军175辆。坦克军是3个坦克旅、1个摩托化旅(就是不辖坦克团的机械化旅),共168辆。

43年机械化军规模稍有扩充,200辆坦克左右。仍编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每个机械化旅辖一个坦克团。此时苏联一个坦克团只有两个中型坦克营各21辆,共43辆。坦克旅有三个中型坦克营21辆,共65辆。坦克军是3个坦克旅、1个摩托化旅(就是不辖坦克团的机械化旅),也是200辆左右。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还增加了40-50门自行火炮。

战前机械化军坦克数量不多主要是缺编,作者编制没有搞错。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4-3-11 15:09:42

本主题贴数38,分页: [1] [2]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282.2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