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历史上的战斗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战史资料] →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9621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

我有逛旧书市场的嗜好,往往能找到几本不错的书,就象这本《苏军内幕》(inside the soviet army,我手头的这本是1984年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翻译出版的,用来翻译的原文是1982年版本),就是本不错的书。近日看到有关动员的帖子,想起这本书,回家一翻,果然有这方面的章节,就抄给大家看看吧。


***********************
看不到的师
1
德军统帅部于1940-12-31拟订好德国国防军进行战略展开的指示,以便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这项指示有一个绝密的附录,它是根据德军情报部门提供的材料搞的。内容是对红军的战斗力的估计。德军将领们认为,苏联陆军有182个师,其中141个师可以用来对德作战。由于苏联亚洲边界的局势紧张,最低限度必须保持41个师,竭尽全力防守边界。因此,在多长时间内能将苏联的141个师消灭,就是对苏作战的整个作战计划的依据。
德军在6月22日发动了进攻,苏联的任何人,包括斯大林,事先均未料到。对德军来说,战争的发展态势是再好不过了。在最初的几小时内,数以千计的德国飞机轰炸了苏联机场;苏军的数以千计的坦克和火炮来不及自仓库里开出即遭摧毁。在战争的开头几天,大量的苏军师被德军保卫,他们弹尽粮绝,屈膝投降。德军的装甲先头部队出色的实施了合围,被合围的不仅是师和军,整个整个集团军也被合围。战争开始后的第3天,苏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在比亚韦斯脱克附近投降。在那以后,德军还在明斯克,位切不四可,奥而沙以及斯摩棱斯克附近登第展开了同样大规模的合围战。在乌曼被合围的两个集团军以及在畿辅附近形成的大口袋内的5个集团军均被消灭。
然而,即使胜利的钟声已经敲响,头脑清醒的德军将领们俯首观看地图的时候也感到一筹莫展,苏军师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哈尔德将军在8月中旬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们过低的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360个!”然而,哈尔德谈到的只是当时在前方地域作战的(即第一梯队)苏军师。第二梯队还有多少个师呢?第3梯队还有多少个师呢?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队中还有多少个师呢?内地各军区还有多少呢?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有多少师呢?内务人民委员部有多少个师呢?总而言之,这些部门一共有多少师呢?
他们在计算方面犯了很大的错误。德军153个师再加上德国盟国的37个师,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也无法消灭整个苏联红军。
德军将领在计算方面有两个错误,第一,红军有303个师,而不是182个,内务人民委员部,空降兵,海军陆战队,边防军,筑垒地域部队和其他部门所辖的师还没计算在内。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德军将领对苏军的“第二军队”的制度一无所知。这个制度使一个师在一夜之间就能变成两个师。这个制度使苏军总参谋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师的树目恰好翻了一倍。

2
苏联红军在30年代初就开始采用“看不见”的师的制度,这个制度挽救了苏联,使其在2战中免遭失败,他们在今天仍然实行这种制度
苏联领导人迅速扩大苏联武装力量的方法是简单可靠的,并且几乎用不到什么物质资源。
在平时,每个师长手下有2名副师长,而不是只有1个。这2个副师长中有一个履行日常职责,而另一个只是偶尔干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他还担负另一些职责。这位副师长有一个秘密的头衔,即“第二军队的师长”。
师参谋长为1名上校,他手下也有两名军衔为中校的副职,其中1名也有秘密的头衔,即“第二军队的师参谋长”。
每个团的情况也是如此。
每个营有一个营长(中校)和1名副营长。副营长有秘密头衔,即“第二军队的营长”。
假定苏中边界上发生了武装冲突,1个师街道作好战备的命令,并立刻开赴作战地域。此时,这个师只有一个副师长,也就是那位履行日常职责的副师长,他担负这个师的副师长在平时的全部工作。这时,各营都没有副营长了,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营内有1名连长立刻升副营长,连长留下的空缺由一名排长接替。
军官的这种调动是不会影响师的作战效能的。
因此,这个师的全部人员连同武器装备便离开了他们的营房。如果这个师的士兵和下级军官缺遍,他们将在开赴作战地域的途中得到补充。将预备役人员补充进去是一个办法,这在平时已有详细的计划。
******
注:在另外一章中,作者解释了和平时期苏军的员额:
A类师:满员的80%
b类师:满员的30-50%
B类师:满员的5-10%

理由:教狗熊骑自行车是可能的,而且能很快教会它们。为什么要在平时维持一支拥有大量士兵的军队,而他们战时任务又是如此简单呢?1个只有2门榴弹炮而有30人的排,用5个人(排长,2名炮长,2名装填手)来代替,并将炮和牵引拖拉机封存起来,这不是很容易吗?如果爆发了战争,其他人很快可以训练好。目前还是让这些人干其他的活吧。
******
然而,在这个师开走后,营房并没有闲置,那位平时担任副师长的上校依然在那里,同时,还有6位平时担任副团长的中校和若干名副营长和1/3的排长(现已经升为连长)等均留在那里。
因此,整个一个指挥机构依然留在那所营房内。他们的秘密头衔现在公开了。这个新成立的师与24小时内就可以得到10000名预备役士兵;一个师刚开走的留下来的这所营房,现已被另一个新成立的师占上了。这个新成立的师在战斗力方面当然不如刚开赴前线的哪个师,这是毫无疑问的。预备役人员当然把多年前他们服役时学到的东西忘掉了。各个排,连和营的士兵对新环境还未完全适应,所以还不能及时而准确的听从他们军官的命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个师啊。这位新师长是一位训练有素,富有经验的军官,而且多年来一直充当一位真正的作战师长的替代角色,同时他还经常旅行师长的职责。那些担任团长,营长和连长的军官也都是现役作战军官,而并非预备役人员。这些军官经常与现役士兵和新式武器打交道,他们参加过战斗演习,而且始终对其个人和部属的行为负重大责任。此外,这个新成立的师的全部军官,从师长到连长,彼此都很熟悉,而且共事多年。
装备这么多新成立的师的武器装备是从那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些“看不见的”师使用老式武器装备。例如,2战结束后,当时苏军步兵装备的是波波沙自动枪,后来有改装成AK47。每个师均获得所需数量的新式武器,替换下来的老式武器先封存,然后放在师的仓库内,供“看不见的”师使用。后来,AKM又取代了AK47,则AK47进入师仓库,原来更老的波波沙自动枪(仍能使用)就转入政府的仓库,或移交给“民族解放运动”成员。RPG-1,RPG-2,RPG-7以及后来的RPG-16反坦克火箭筒等也按上述方法处理。师接到新武器后,就将上一代武器封存在师仓库,一直到全师都有了完全新式的武器为止。然后,仓库的东西又换了。
坦克,火炮,通信装备也按上述办法处理。我就亲眼看到,在师的仓库里封存着IS-3坦克(该坦克首次装备部队是在2战结束时候),当时全师部队装备的是在当时全新的T-64坦克。当苏军炮兵开始改装自行火炮的时候,替换下来的老式牵引火炮肯定不会那曲当废钢铁熔掉,他们会被封存起来,供“看不见的”师使用。
因此,如果你们认为,这些“看不见的”师不仅是由原来无所事事的预备役人员补充起来的,而且装备的都是过时的武器装备,完全正确。苏军的将领会有理由问,为什么应该用最新式的武器来装备这些平日无所事事的预备役人员呢?他们能学会新式武器的使用吗?如果爆发战争,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会他们来使用这些武器呢?让预备役人员使用老式(换言之就是更加简单可靠的武器)的,他们熟悉的武器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使用他们8年或10年前在部队学会使用的武器呢?封存一辆旧坦克所花的钱只是制造一辆新坦克所需成本的千分之一。封存1万辆旧坦克不比制造10辆新坦克更好吗?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29 10:30:20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我在战争的艺术以前有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

看不见的师
——德军败给苏联的致命原因

作者不详

  1941年12月31日,德国总参谋部完成了对苏联突然袭击的战略计划。其中一份高度机密的备忘录根据德国情报部提供的数据,对苏军的战斗力作出了评估。德国将军们相信,苏联陆军总共有182个师,其中只有141个师能用于对德军作战。因为远东的紧张局势,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少有41个师留在那里。德国的整个对苏作战计划的基础就是以最快速度消灭苏军141个师。

  6月22日,德军的进攻令包括斯大林在内的每一个苏联人感到震惊。德军的战争进程几乎到了完美的程度。在头几个小时中,近千架苏联飞机被摧毁在地面上,数以千计的坦克和火炮在离开营地之前就被摧毁。在最初几天内,几十个苏联师在缺乏弹药和燃料的情况下被合围。德军的装甲矛头展开闪电般的突击,合围了苏军的师、军、甚至整个集团军。在战争的第三天,苏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在比亚列斯托克被合围。同样的合围战随后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附近完成。两个苏联集团军军在乌曼被消灭,五个集团军在基辅附近被装入了巨大的口袋。

  然而,即使在那时,在胜利光环笼罩下的德国将军们已经开始不解地看着地图,疑惑地计算苏军的兵力。苏军师的数目并没有减少。相反,它们还在不断增加。在八月中,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低估了他们。现在已经发现并确认了360个俄国师!”但是哈尔德所谈到的只是已投入战斗的苏军第一梯队的数量。那么第二,第三梯队呢?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队呢?内地各军区呢?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内务部队?他们总共到底有多少军队?

  德军的错误判断的结果是致命的。153个德国师和37个仆从国师是无法消灭整个红军的,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

  德军的错误有两个方面。

  首先,红军有303个师而不是182个。这还没包括内务部队,空降军,海军步兵,边防军,筑垒地域部队及其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德军将领们对苏联的独特的“第二力量”制度一无所知。这种制度能在一夜之间把一个苏联师变成两个,从而使苏军总参谋部能在极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兵力增加一倍。

  “看不见的师”这一体制于三十年代初在红军中实行。它在二战中成功地挽救了苏联。直到今天这一体制仍然被采用。这一能使苏联迅速扩大其兵力的体制,其过程非常简单可靠,并且不消耗任何物资资源。在和平时期,每一位师长都有两名副职。其中一人是常规的副师长,另一人则只有部分职责。他另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师的师长。师参谋长(军衔为上校)也有两名副职,都是中校。其中一人也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师参谋长。每个团的情况也一样。每个营有一个营长(中校)和一个副营长。副营长有一项秘密职务:第二力量的营长。

  让我们假设在中苏边境爆发冲突(注:此文写于八十年代初)。某师接到了立即开往前线的命令。此时,师长只带一名副职,即那个“常规”的副师长。师参谋长和团长也各只带一名副职。营长没有副职。但其下属的某一位连长将立即成为副营长,而此连下属某一位排长自动接替其连长职务。这样的变化对师的指挥效率没有任何影响。于是,这个师带着它的所有兵员装备离开了营地。如果还缺少兵员或下级军管,它们在途中得到补充。但是,当这个师开走后,其营地并没有空下来。那个和平时期任第二副师长的上校留了下来。同样还有六名中校,即各团级第二副职,也留了下来。还有各副营长和三分之一的排长;后者很快将成为连长。于是,一套完整的师指挥系统留在了营地。

  原先的秘密职务变成了公开。在二十四小时内,这个新的师将接收10000名预备役士兵。一个新的师就这样出现了。

  毫无疑问,这个新的师战斗力不如刚开走的那个师,预备役人员可能已忘记了他们多年前学到的战斗技能。各排连营长们还不能立即胜任其新职务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师。其主要指挥员已在其岗位上经过多年实践。那些新的团,营,连长们都是现役军官而非预备役。更重要的是,这个新的师的指挥员们彼此熟悉,并已在一起工作了多年。

  但是,武器装备从哪来呢?答案很简单:“看不见的师”使用旧武器。例如,二战结束后,苏联步兵装备了PPSh自动枪。当AK-47突击步枪服役后,每个师都领到了所需的新装备,而那些被替换下来的旧装备则被封存在师仓库,以供“看不见的师”使用。当AKM出现后,AK-47被封存,而原先仓库内的PPSh则被转送到有关政府部们,或是送给国外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他武器如火炮,坦克等也是如此处理。

  于是你说:“看不见的师”不就是由发胖的预备役人员加上过时的旧武器所组成的吗?一点不错。但是苏联将军们会问:为什么要给发胖的预备役用最新式的武器呢?难道他们不需要花时间去学如何使用这些新装备吗?战争时期有足够的时间来教他们吗?让他们使用熟悉的旧装备不是更好吗?封存一辆旧坦克比造一辆新的要便宜一千倍,保存一万辆旧坦克不比造十辆新的更好吗?

  的确,“看不见的师”是老式装备的,但是在关键时刻有150个这样的师出现在战场上,将对战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是1941年发生的事。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35:57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3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可是在战争前将对方的动员潜力事先加以考虑不正是参谋官的职责吗,这不是理由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8:55:07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4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战争的艺术那篇是这一章的摘要。很多地方都有这本书的摘要(甚至在杂志上)。比如那个苏联人为什么喜欢迫击炮——记得就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位老兄用这个来骗稿费。

这本书是一个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军官写的,曾在参谋部工作过,所以内容很精彩——从历史到现在,从训练到作战,从装备到后勤,美不胜收阿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9:59:06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5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下面引用由zx哥哥在 2002/01/31 08:55am 发表的内容:
可是在战争前将对方的动员潜力事先加以考虑不正是参谋官的职责吗,这不是理由把?


参谋估计了,不过估计错了:
德军将领们认为,苏联陆军有182个师,其中141个师可以用来对德作战。由于苏联亚洲边界的局势紧张,最低限度必须保持41个师,竭尽全力防守边界。因此,在多长时间内能将苏联的141个师消灭,就是对苏作战的整个作战计划的依据。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0:00:35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6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这只是您引怔的资料的说法,而且关键在于那182个是现役的吧,后备役呢?人力资源计算呢?最大动员水平呢?这些是基本的吧?所以我很迷惑,就德军参谋水平不至于啊?比如西方计算中国威胁是400万现役和1500万后备一起算的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0:09:29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7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或者这个就是答案:

from 致命的失误
 
   
第四章 迂回作战 —— 入侵苏联的前奏

对希特勒准备或已经开始入侵俄国的无数有记载的文字中,有一种看法极为普遍棗不可思议!就连希特勒圈内的人,当然还包括他手下的司令官们,都感到震惊。他居然冒失去新近取得的战果之险,入侵一个地域如此辽阔的国家。一个双边友好条约签订还不到一年的国家。英国尚未击败,希特勒居然就考虑实施如此庞大的计划,因而一手造成兵家力求避免的局面棗两线作战。同样,令希特勒的对手感到有趣的是,英国之战开始以后的几个月中,便逐步有迹象表明俄国很可能是德国的下一个目标。但是,只有那些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人们才有必要去研读一下,希特勃从1918年开始向俄国共产主义在德国的代理人展开斗争以来的有关俄国共产主义威胁的谈话和文章,对持中间和偏右政治观点的德国人来说,共产主义极端令人厌恶,它使国家陷入血腥内战,破坏了社会秩序,摧毁了经济。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以及绝大部分军官来说,共产主义是一种必须解除的威胁。

尽管在此特定时节使用武力实现上述目标是否英明则的确值得怀疑。姑且不论1940年4月中旬对他最亲近同事所发表的声明中希特勒有何政治和心理意图,值得研究的是,希特勒和他的司令官们是如何得出他们可以击败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也是所谓最强大的军事大国。当然,在内心深处他们深信自己的战争机器是不可战胜的,有充分理出毫不动摇地信赖德国官兵的勇武和忠诚,以及在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证明占绝对优势而只因英吉利海峡的存在才没能粉碎英国的军事组织。尽管俄国看上去非常庞大,尽管过去十年中俄国的军备投资十分可观,但是在波兰战役后期两军相会时,德国人并没看到俄国人应有的表现。就德国人而言,1940年初俄国对芬兰的进攻也没有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动。俄国军官看上去是由一帮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士兵根本谈不上训练有素,而装备则是十分陈旧。从日本人那里他们又搜罗到一些关于满洲里边境冲突中俄国军队表现平平的消息。但德国人却忽视了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这一事实,以及对芬作战后期俄国人的表现令人相当信服。

德国人明显地缺乏有关俄国作战序列。部署、新装备、通讯和经济形势等关键情报。如同对英国注意不够一样,德国人对收集俄国情报也没有投入多少力量,而俄国内在的神密性和严厉的安全管制又使得情报收集不可思议地艰难。更有甚者,在陆军总司令部负责苏军情报的步兵出身的总部参谋还同时担负了其它许多任务。他既不是苏联问题专家,也不是红军问题专家,而且不懂俄语。这种任命实在不太聪明。因此,毫不奇怪德国只有通过地面巡逻队和飞机经常跨过边界进行偷偷摸摸、完全非法的侦察,得到一些关于边境地区的详细情报,而情报评估往往平庸无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有人还相信情况通报,而且,不管预测是否正确,反应常常是敷衍了事地应付一下。这些都是过于自信的结果。德国陆军一头冲进俄国,以为对方只有200个师,两个月之后却发现这个数字已增加到300,而到1941年12月,俄国兵力已超过400个师。尽管知道俄国的铁道轨距与德国不同,道路状况也差,但根本没有在行政和后勤计划方面采取足够的补救措施。面对这些关键问题,几乎所有部门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英国和俄国通过众多的渠道,对德国的意图和实力都有详尽的了解,尽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者稍微差一些,但由于受制于多疑的本性,他们都不愿意接受反复呈现的证据。尽管怀疑德国准备进攻俄国,早在法国沦陷之前就已开始怀疑,但直到9月才第一次出现确切的迹象。这时德国开始增强东线兵力,并减少对苏出口。随后这方面的迹象越来越多,但也一次次地被相反的情报所推翻,其中许多情报是德国有意编造的,暗示入侵英国仍然是其首要目标。英国一贯坚持不懈地在苏德之间播种相互不满的种子,以使俄国脱离与德国的结盟。为此,英国把许多情报从伦敦转到莫斯科,但斯大林并不相信,认为这不过是英国玩的一个把戏。当然英自不敢把其所知的全部告诉斯大林(且有时还有意引诱其产生错误的判断),因为从“超级”破译“埃尼格玛”通讯中获得了十分有价值的情报,而这一情报来源的存在,本身便是国家的无价之宝,绝对不能让一个公开与德国结盟的国家知道。

把这段非常复杂的历史归纳一下便是,到1941年4月,俄国人已有大量确切的证据表明,德国正在计划入侵苏联。但是,最高统帅斯大林拒绝相信,只采取了最低限度的防范措施。对此,人们普遍的看法是,斯大林不愿相信,也许是因为他自己认为德国人计谋多端,绝不会愚蠢到把虚张声势当真变成入侵。但有趣的是维克多·苏沃洛夫有根有据地指出,斯大林本人当时正在计划入侵德国,时间是7月10日。而且6日俄国西线兵团在进攻面前毫无防备就是因为苏军的兵力部署呈进攻态势,而不是守势(参见BUSI杂志1985年6月以来的文章)。如果苏沃洛夫的观点正确,那么斯大林直到6月21日深夜之前都顽固地拒绝了所有专家请求部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的意见,便是犯了双重错误。而且更糟的是在最后时刻,一个叛逃过来的德国上士的供词才终于使斯大林相信第二天即将发生的入侵。

6月22日星期天凌晨,当德国飞机开始预热马达,陆军纵队开始向边境推进时,莫斯科红军总部的参谋正手忙脚乱地试图向受到威胁的机场和边境部队发出警告。但俄国的通讯系统主要依赖电话电报并辅助以落后的无线电台,其通讯能力之低劣早已是名声在外了。总而言之,这是个凌晨,许多人,包括一些很有责任心的军官,在周六晚上的欢纵之后,刚美美地睡了一个或几个小时。当炸弹开始落在排满飞机的俄国机场上的时候,当炮弹震撼着前沿阵地,德国坦克和士兵铺天盖地地扫向刚被枪炮惊醒、睡眼惺松的俄国步兵的时候,只有少数的警告转到了预定目的地。

如果德国在进攻俄国时没有在保持对英压力之外更多地分散兵力,最初称作“奥托计划”(最后被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也许完全有可能成功——尽管这点也值得商榷。因为它完全可能惨败。然而,正如当时的情况,德国多向出兵,分散了可资使用的时间和兵力,而其中不少正是由于没有征服英伦三岛而造成的。

来自英国的威胁,把德国别无选择地拖进了自己无力承受的战斗中,而所需甚巨的大规模分散兵力的“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又迫在眉睫。在该计划还未制定出来之前,德国南部防线需要比希特勒原来所预计的多得多的兵力。他原来计划在西班牙的默许下,控制地中海西端的直布罗陀,从而把英国挡在该地区之外)。但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将军拒绝合作,他已经不愿再打仗了,战争使他的国家满目疮痍。与此同时,希特勒还得应付自己的“战友”——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在战争行情看好的明媚6月加入德国行列,这对德国看上去并没什么坏处。但是到秋风凛冽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仅仅维持意大利参战,将会进一步减少德国本来就不是十分充足的武器和原材料储备,更不用说在意大利未经宣战(也未经批准)就入侵希腊并遇到顽强抵抗,结果不光彩地撤退到阿尔巴尼亚之后,给其打气鼓劲的开销。这种颓势在12月发展成英军在北非大败意大利(以后还会进一步讨论此事),接着意军从埃及边境一路溃退到班加西,而以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更槽的事情。意大利的战争热情随着其北非领地的失陷而荡然无存,这一点德国也不敢忽视。

尽管不情愿,希特勒还是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确保“巴巴罗萨计划”的南线。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迫于强权外交,一开始就被拉入了轴心国集团,成为德国人入侵俄国和保卫罗马尼亚境内至关重要的油田的基地。现在这些国家又成了德国通过外交手段接管南斯拉夫和入侵希腊的跳板。与此同时德国的两个机械化师,即隆美尔中将统率的非洲兵团,被派往的黎波里去拯救北非惊恐失措的意大利军队。结果这些意军还是在2月5日被英军在贝达富姆战役中歼灭,德国每次在南线的扩展不仅减少了用于“巴巴罗萨计划”的兵力,而且也推后了该计划的实施。英国通过外交手腕成功地在南斯拉夫煽动起了一次武装政变,并推翻了当地政府;从而使轴心国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控制该国的各种努力化为泡影。这时德国不断削减“巴巴罗萨计划”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当种种迹象表明,英国的轰炸机及其部队不久便可抵达罗马尼亚和“巴巴罗萨计划”的供给线,德国不得不在匆忙之中发动了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大规模入侵。

这是令那位刚愎自用的元首感到欢欣鼓舞的日子。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野蛮入侵,在几周内便征服了这两个国家。这进一步刺激了那位不可一世的元首对自己军队勇武精神的奇想。当隆美尔将军出入意料地,因为显然他没有按命令在北非组织防御,向英军发起攻击时,给对手造成惨重损失并迫使其退回到埃及边界。这真可谓是越战越勇。此时的希特勒已被德军看上去不可战胜的气势冲昏了头脑,陆军的战略计划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批准了进攻克里特岛的计划,并且投入了两个空降师。

克里特岛之战是使戈林又一次名声大振的战斗,是德国雄心勃勃的第11空降军军长施图登特中将为了所谓荣誉而构想出来的。施图登特向戈林建议进攻克里特岛。尽管此前因为其并不构成多少威胁已决定不进攻该岛,但戈林还是在4月中旬设法得到了希特勒的准许,准备在 5月发起进攻,条件是速战速决。德国空军以极快的速度在希腊准备好了出发机场并集结了1,200架飞机和滑翔机。但这种神速却被没有足够的时间收集情报所抵消。德国在不到一个月内所收集到的少得可怜的情报基本上全是航空侦察所能发现的情况,而这些侦察活动基本上完全没有搞清楚实际上不容轻视的守岛部队之实力和部署情况。守岛兵力与进攻部队的比例被错误地估计为3:5。英军则完全知道德国的葫芦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药,因而形势对德军变得更加不利。

“超级”提供了关于德军空降地域的准确细节,但英军过高地估计了敌军的参战兵力。由于1940年缴获了德军的训练纲要,英国对德军空降部队的着陆战术也非常熟悉,英国守军不仅可以非常有把握地集中兵力攻击已知的敌人选定的目标,而且他们还拥有一些坦克,可以对着陆后尚未站稳脚跟的敌人立即组织反击。尽管英军与德国投入的部队相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英军几乎没有飞机,火炮极端缺乏,无线电台也很少,旅以下的单位往往全靠仅有的一部工作不稳定的无线电台保持联络。虽然有如上的不利因素,但许多有见地的权威人士仍然认为德军的进攻应该被击败,特别是因为英军拥有高质量的情报。这些情报应该使守军有可能有效地集中兵力打击已知的三个敌军岛内空阵地域。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岛上英军指挥官伯纳德·弗赖伯格少将断定主要威胁将来自德国海军对海岸的攻击。而德国飞机是否会在滩头着陆?正如罗纳德·卢因所评论的,弗赖伯格只是一名“战将”。中东战区总司令韦弗尔将军出人意料地把所有克里特岛的防御问题都交给弗赖伯格处理,对弗赖伯格来说是有点力不从心 。这意味着韦弗尔在选拔指挥官时已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弗赖伯格根本就没搞懂空降部队的特点和局限性。他绝对无法使自己相信德国把此次作战的成败全押在空降部队的表现上。由于低估了机场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马莱迈机场的重要性,弗赖伯格也就没有对部下强调加强这些机场的防御工作。由第五新西兰旅的22营,外加两辆重型“马蒂尔达”坦克防守的马莱迈机场,并没有被当作防御要地来守卫。当德国空降兵和滑翔机运载的部队发动猛烈进攻时,英国守军没有得到增援。安德鲁营长(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与各连失去了联络,与旅部的通讯全靠仅有的一部信号微弱的电台维持。一次失败的反击损失掉了两台仅有的坦克,并且也得不到任何控制机场的连队的报告。安德鲁营长得出结论,机场阵地必失无疑。

实际上当时敌人的进攻受到了遏制,阵地还可以坚守,尽管最终能否守得住值得怀疑。英国守军既没有得到第五旅的增援,也没有接到“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的命令。安德鲁于是命令控制着机场的连队放弃阵地。曾与第23新西兰营一起参加马莱迈战斗的新西兰旅的官方历史学家认为, 他(安德鲁)下令撤离107高地和机场,给敌人提供了巩固扩大其初期占领区的唯一机会。 在当时充满惊险的情况下,这种处置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个错误,一个被德军充分利用了的错误。德国人在其它方向的地面进攻都面临着失败,而其船载部队当天晚上就被拦截并且几乎全部被歼。

马莱迈的空降阵地成为施图登特增兵的基地和胜利占领克里特岛的跳板。但这是一个代价昂贵的胜利。德国损失了大约52艘运兵船和4,000名精锐部队的士兵(死亡或失踪)。这些装备和兵力如果一个月后能投入俄国战场,那么将会像后面讨论的那样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克里特之战对德国战略将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惨重的损失使希特勒坚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缺乏可行性,因而不再敢使用空降部队实施主要进攻。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1:48:40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8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看起来象是俄国人吹嘘自己的动员能力吧?开战前西方的估计是苏军有450万,按苏军师编制较小,一个满员步兵师8000-9000人计算,怎么也不止200个师呀。

日军极为缺乏装甲和反装甲能力,在蒙古碰上朱可夫吃了大亏,不愿撕毁和约与苏军作战,斯大林才得以抽空远东部队补充莫斯科附近。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3:00:02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9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那不是答案,问提是如此的动员能力就德军参谋水平不至于算不出啊?这和两线作战是两回事。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3:39:37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0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至于“开战前西方的估计是苏军有450万,按苏军师编制较小,一个满员步兵师8000-9000人计算,怎么也不止200个师呀。”,我觉得,1:450万准确吗?2:考虑空军海军了吗?反正这个数字一查就查到了:比方说回忆与思考之类的书,作者在这个地方吹嘘,不太站的住脚

我说的答案是指的这一段:

德国人明显地缺乏有关俄国作战序列。部署、新装备、通讯和经济形势等关键情报。如同对英国注意不够一样,德国人对收集俄国情报也没有投入多少力量,而俄国内在的神密性和严厉的安全管制又使得情报收集不可思议地艰难。更有甚者,在陆军总司令部负责苏军情报的步兵出身的总部参谋还同时担负了其它许多任务。他既不是苏联问题专家,也不是红军问题专家,而且不懂俄语。这种任命实在不太聪明。因此,毫不奇怪德国只有通过地面巡逻队和飞机经常跨过边界进行偷偷摸摸、完全非法的侦察,得到一些关于边境地区的详细情报,而情报评估往往平庸无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少有人还相信情况通报,而且,不管预测是否正确,反应常常是敷衍了事地应付一下。这些都是过于自信的结果。德国陆军一头冲进俄国,以为对方只有200个师,两个月之后却发现这个数字已增加到300,而到1941年12月,俄国兵力已超过400个师。尽管知道俄国的铁道轨距与德国不同,道路状况也差,但根本没有在行政和后勤计划方面采取足够的补救措施。面对这些关键问题,几乎所有部门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3:55:07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1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不能吧?批的。来特的“抓间谍者”说德国的东方情报处很牛啊,战后西方全指着他们的资料呢。
我觉的不是输在计算失误上,德国有点低估苏军,可一开始也打的很好啊,“失去的世界帝国”里的分析不错。
后来,哎哑哑,德国对冬天作战的后勤准备是不够啊,他们没打算在冬天作战,据说德国在1940/41年只定了20万羊皮大衣,苏芳的隔离克服居此认为德国不会进功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5:44:46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2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1941年牛和1945年牛可不一样啊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6:32:43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3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来特说他们30年代就开始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1-31 17:34:19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4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下面引用由投笔从戎在 2002/01/31 01:00pm 发表的内容:
看起来象是俄国人吹嘘自己的动员能力吧?开战前西方的估计是苏军有450万,按苏军师编制较小,一个满员步兵师8000-9000人计算,怎么也不止200个师呀。
日军极为缺乏装甲和反装甲能力,在蒙古碰上朱可夫吃了大亏, ...


昨天查了下书,苏军满员步兵师的编制是1万4千多(尽管多数缺编,一般9000到12000左右),另外,开战前,苏军员额已经接近500万。边境军区大约260万。
不过就象昨天说的,还要考虑空海军,独立部队,后勤部队,特种兵(比如炮兵)...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1 8:52:03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5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关于1941年6月苏军是进攻势态还是防御势态,曼施坦因是这样说的:

    “我认为最接近真象的说法,是应该说苏俄的部署的目的,
是为了能够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况——为了占领波兰东部,贝沙
拉比亚,和波罗三小国,苏俄早已用了相当强大的兵力。毫无
疑问的,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苏俄的兵力还是散布在
这样纵深的地区中,所以还只可能用于防御性的任务。不过假
使德国的政治或军事情况若发生任何的变化,则这种部署的典
型也是可以立即改变的。不需要任何的延迟,苏俄部队即可以
马上转移攻胜。所以虽然直到六月二十二日为止,他们在形式
上还是采取守势的,但苏俄的部署对于第三帝国而言,事实上
却的确是一个隐忧(隐在的威胁)。只要一有有利的机会——军
事的或政治的——则苏俄就可能会向德国直接发动攻势。”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1 9:42:55
 zx哥哥 男,离线
  
  
  等级:下士
  文章:41
  金钱:44
  注册:2003-9-6
给zx哥哥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x哥哥加入好友 查看zx哥哥的个人资料 搜索zx哥哥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zx哥哥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6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实际上德国也只差一点点啊,当时在基辅包了西南方面的饺子,司令几啥啥上将战死,再掉头打莫斯科,都能看见克宫了,斯大林问啊朱“同志,请你以党员的心思告诉俺,莫斯科守的住吗?”啊朱说“能,但还要2个集团军200坦克”。(当时已取消了军建制,2个集团军有8-9师,也就60000人)
都这会了,才弄出60000人,远东来的,坦克还没有,苏军还吹动员能力,也太那个了把。
只要日本那些土人,背后插一小刀,苏联就完了,幸亏日本傻。可惜西特勒也傻,日本打美国,他宣战干吗?中立算了,丘吉尔也只能干瞪眼,看着美国去太平洋。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1 12:05:41
 ALBERT 男,离线巨蟹座1980/07/20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42
  注册:2001-12-2
给ALBER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LBERT加入好友 查看ALBERT的个人资料 搜索ALBERT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LBERT 访问ALBERT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7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下面引用由叶子在 2002/01/31 01:55pm 发表的内容:
至于“开战前西方的估计是苏军有450万,按苏军师编制较小,一个满员步兵师8000-9000人计算,怎么也不止200个师呀。”,我觉得,1:450万准确吗?2:考虑空军海军了吗?反正这个数字一查就查到了:比方说回忆与思 ...

毫无疑问,苏德双方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已不重要。对于后世来说,他们在战争初期都犯了低估对手以及忽视情报作战的错误,单就这一点的教训就很值得我们吸取。
还有就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战争中的个人因素起了太大的作用,两人在国内都是集权专制,所以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图以及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些对于国家而言都是有害的。这让我想起来《开国大典》中蒋介石败退台湾前问美国顾问为什么自己会失败,美国人回答:“我想是因为毛泽东没有您这样的飞行司令部吧。”(暗指蒋介石过分干涉军务,对前线指挥官指手画脚)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2-28 22:46:25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8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当个人是对的时候就有益无害

战争中战机稍纵即逝,所以2战前朱可夫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推行单一首长制。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3-1 8:56:21
 投笔从戎 男,离线
  
  
  头衔:SCJP+SCJD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18
  金钱:10142
  工作量:58745 points
  门派:毛皮动物联合工会
  注册:2001-10-29
给投笔从戎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投笔从戎加入好友 查看投笔从戎的个人资料 搜索投笔从戎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投笔从戎 访问投笔从戎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19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下面引用由叶子在 2002/03/01 08:56am 发表的内容:
当个人是对的时候就有益无害
战争中战机稍纵即逝,所以2战前朱可夫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推行单一首长制。

感觉和ALBERT说的不是一回事,ALBERT说的是政治领导人或战略指挥不应干涉战役指挥和战术实施;朱可夫所推行的单一首长制是去掉政委,消除战术指挥上的双头领导。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3-1 10:16:42
 叶子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上士
  文章:86
  金钱:443
  注册:2002-1-28
给叶子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叶子加入好友 查看叶子的个人资料 搜索叶子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叶子 访问叶子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0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1 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战时可不仅仅是政治领导人,记得《坦克战》中就明确提到过:...胜利依赖的条件...对坦克战精通的军人,阿道夫希特勒无疑也在其中
2 战略指挥不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战役组织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大规模的战役。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3-1 16:45:37
 ALBERT 男,离线巨蟹座1980/07/20
  
  
  头衔:Member
  等级:一等兵
  文章:13
  金钱:142
  注册:2001-12-2
给ALBERT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ALBERT加入好友 查看ALBERT的个人资料 搜索ALBERT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ALBERT 访问ALBERT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1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下面引用由投笔从戎在 2002/03/01 10:16am 发表的内容:
感觉和ALBERT说的不是一回事,ALBERT说的是政治领导人或战略指挥不应干涉战役指挥和战术实施;朱可夫所推行的单一首长制是去掉政委,消除战术指挥上的双头领导。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始终对于部队两长制持批判态度,更反对政治领导人(国家元首)过分干涉军务(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就这一层面上说二战的各国元首中最棒的就是罗斯福,美国的三权分立使得总统不能一家独大,军方也有更广泛的自由发挥权,最后的结果是美国成了二战的最大胜利者,虽然其中原因很多但起领导制度绝对占了相当比例。说到底国家元首不是军事职务!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3-2 1:10:58
 阿修比 男,离线天蝎座1976-10-26
  
  
  头衔:游手好闲的骷髅
  等级:宪兵总监
  威望:8
  文章:1446
  金钱:10864
  工作量:17080 points
  门派:不死怪物大联盟
  注册:2001-10-24
给阿修比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阿修比加入好友 查看阿修比的个人资料 搜索阿修比在[战史资料]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阿修比  访问阿修比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22
战争动员——摘抄自《苏军内幕》的有趣章节[原创]
这几天在看艾伯特·西顿的《苏德战争》,接近800多页,应该说写的还不错
里面第3章“一知半解”就是说的开战前德国对苏联情报德缺乏程度完全达不到发动一场战争的要求,具体的例子就不说了,敲一句里面比较有结论性的话吧:
“战争爆发后刚刚两个月希特勒就痛斥德国情报部门无能。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情报是不足称道。这也无可辩驳。但是这应归咎于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既无广泛而可靠的情报,又无充分的战争准备,就投入这样一场战争,这是愚不可及的做法”
——————————————————————————————————
这本书超星有,也就是说投笔从戎有啦^^那么转成文本的任务自然也……^^
我觉得全书太厚了,弄起来太累,但是后面的几个附录“西方对苏联的援助”“德军在东线的集团军群指挥官任命日期与变化表”“西线苏军各参战方面军的番号”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反正篇幅也不大的说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2-3-10 13:38:50

本主题贴数22,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264.6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