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陆 注册 搜索 自选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我能做什么

>> 人们使用过的和未使用过的各种武器
战争研究论坛讨论区[军事装备] → [转帖]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3822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转帖]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保存该页为文件  报告本帖给版主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贴打包邮递  把本贴加入论坛收藏夹  发送本页面给朋友  把本贴加入IE收藏夹 
 rewq 男,离线
  
  
  头衔:Member
  等级:少尉
  文章:51
  金钱:2528
  注册:2003-2-17
给rewq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ewq加入好友 查看rewq的个人资料 搜索rewq在[军事装备]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rewq 访问rewq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楼主
[转帖]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摘要 回顾了汽车的起源,论述了军用汽车的功用、分类及性能要求,对国内外军用汽车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主要车型作了系统介绍,对军用汽车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1 汽车的起源

马车和蒸汽机车以及19世纪的三轮汽车都可算作现代汽车的始祖。在铁路诞生以前,陆上道路通常是未铺路面的,因此,中世纪欧洲的骡马商队很普遍。后来,随着道路的改善,出现了宽轮子的四轮货车和公共马车。那时候的陆上运输成本高,而且客货运输安全系数低,陆上交通除受气候条件限制之外,还受水陆交叉、盗劫和战争等问题的影响。到17世纪,这种格局随着公路的改进而开始被打破。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一种自己运动的车辆。利用风力作动力的车是人类向车辆自动行驶方面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00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制造出双桅风车,借助风力最高车速可达24 km/h。然而,汽车的由来是由发动机的制造而产生的。

1711年,苏格兰一名叫做托马斯·纽科门(Thomas Newcomen)的铁匠发明了大气蒸汽机;1765年,英国格拉斯戈大学的工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节省燃料75%,热效率提高到3%,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实用的蒸汽发动机,实现了作业机和动力机的结合;到1784年,蒸汽机就进入大规模生产,并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机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古拉·居纽(Nicolas Cugnot)利用蒸汽机制造出世界上第1辆无需人畜推拉、使用蒸汽机作动力驱动车辆的三轮车,它是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虽然这辆蒸汽机汽车的速度只有4 km/h,而且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都不完善,但法国和英国的汽车俱乐部都一致认为这是世界上第1辆汽车。

石油是存在于地球的烃类化合物。1859年,美国人多利克发现了石油并加以开采,石油在近代才被用作照明燃料。 1874年,美国人扬格发现了利用蒸馏法提取易燃烧的汽油,其热值比煤气要高1倍。 1859年,比利时工程师埃特尼·勒努瓦(Etienne Lenoir)发明了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的内燃机,因为造价贵而没能商业化推广。

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斯提出了四冲程内燃机原理。1878年才由德国人尼古拉·奥托(Nikolaus August Otto)和尤金·兰根(Eugen Langen)依据四冲程工作原理,首创四冲程活塞循环,共同设计并制造出较为经济的四冲程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热效率达到13%,它与现代内燃机的原理很接近,是第1台能代替蒸汽机的实用内燃机。

1885年,德国人威尔霍姆·迈巴赫(Wilhelm Maybach)获得第1个发动机专利。由于轻便和操作简单的内燃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汽车的动力状况。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 Benz)和戈特里布·戴姆勒(Geottlieb Daimler)相继发明了汽车。卡尔·本茨采用木料制造的三轮汽车是世界上公认的第1辆真正投入使用的汽车,他把自制的内燃机安置在一辆三轮马车前后轮之间的车体上,从而研制出第1辆商业的无马车辆——三轮汽车,它以18 km/h的速度走出了世界汽车史上的第1步。1886年1月29日,在德意志取得汽车专利证(No.37435),这一日期已被国际汽车界确定为汽车的诞生日。

1889年,法国工程师雷内·庞阿德(Rene Panherd)和埃米尔·莱瓦索(Emile Lovassor)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结识了戈特里布·戴姆勒,从此开始了他们对汽车技术的探索。1891年,莱瓦索将汽车重新设计,使装在底盘前部的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器,用链条驱动后轮,从而使汽车脱离马车的设计,奠定了现代汽车的设计雏形,从此揭开了汽车时代的序幕。后来庞阿德在驾驶室前方加装了挡风玻璃,并设计了后厢和车蓬。1895年,莱瓦索驾驶自己设计的汽车,以24 km/h的速度,从巴黎开到波尔多,全程1 160 km,沿途向人们展示了汽车的魅力,使汽车广为人知。

1895年,法国科学院正式把这种乘人的车辆定名为“汽车”(Automobile),该词源自希腊文的Auto(自己)和拉丁文的mobile(运动),即自己运动的车辆。虽然与马车的外形差不多,但汽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贡献则是观念的变化,那就是机动化或称自动化。

荷兰人斯巴依卡兄弟在1902年研制出第1辆真正投入使用的4×4型汽车,该车采用4缸水冷发动机。

汽车问世不久,即被军事家列为常备武器之一。1911~1912年,意土战争中,意大利人首次使用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2 军用汽车的功用、分类及性能要求

2.1 军用汽车的功用

军用汽车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汽车,它是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是“热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中机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平时训练任务、战时战斗及支援勤务的物质基础。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作战,是诸兵种的联合作战。它不仅是一场十分突出、空前激烈、瞬息万变、发展神速的战争,而且是一场气候、地理多变,战场环境恶劣,武器系统庞杂,物资消耗成倍增长,后勤补给难度极大的战争。赢得这样一场战争,没有大批量、多品种和高性能的军用汽车是不可想象的。

军用汽车不仅能及时地向战区输送兵员、军械、弹药、油料、医药和生活用品等,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战争,牵引各种火炮,运输、发射导弹和火箭,打击目标,并且机动灵活地转移。

2.2 军用汽车的分类

军用汽车的分类不单纯是一种学术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军队装备计划以及生产安排。军用汽车一般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大类,根据防护性可以分为装甲式和非装甲式。本文只涉及非装甲轮式汽车。非装甲轮式军用汽车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全轮驱动型和多轮驱动型,如4×4、6×6、8×8、4×2、6×4、8×4等。按车型可以分为小汽车、大客车、卡车、牵引车、自卸车、油罐车、厢式车、特种车等。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分类方法。

2.2.1 按载重量分类

按载重量可分为轻型汽车、中型汽车和重型汽车。

各国对载重吨位的划分有所差别。对于越野汽车,美国等国家一般这样划分:

a) 轻型越野汽车:越野载重≤3.5 t;

b) 中型越野汽车:3.5 t<越野载重<10 t;

c) 重型越野汽车:越野载重≥10 t。

我国划分越野汽车的标准为:

a) 轻型越野汽车:越野总质量≤5 t;

b) 中型越野汽车:5 t<越野总质量≤13 t;

c) 重型越野汽车:13 t<越野总质量≤24 t;

d) 超重型越野汽车:越野总质量>24 t。

2.2.2 按设计要求分类

按设计要求可以分为民用汽车、特别设计的军用汽车和军民通用汽车。

a) 民用汽车:由工业部门设计,大批量生产,供给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使用的汽车。军方使用时涂上橄榄绿。

b) 特别设计的军用汽车:为满足军队特种任务及要求而专门研制的军用汽车,其性能要求以武装部队的要求为根据。

c) 军民通用汽车:属于民用汽车系列,既可以民用,又可以为了适应军队的要求而进行若干改进和变型设计或增加一些附加装置后军用。

2.2.3 按机动性分类

机动性是指车辆从一个地域向另一地域移动的能力。根据军用要求,通常将机动性分为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

a) 战略机动性是指汽车能用飞机、轮船、火车等运输工具,方便、快速地实施战略转移的性能,它要求汽车的外形、质量、结构等都能适应各种运输方式的要求和限制,能够方便地上下运输工具、吊装和固定。这种性能也称为汽车的运送性能。

b) 战术机动性是指汽车能够在各种道路,特别是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通行的能力。

由于军用汽车在从一地域向另一地域机动的过程中,既有可能在公路上行驶,也有可能在坏路和无路地面行驶。为此,又提出了道路机动性和越野机动性的概念。根据行驶条件,军用汽车可以分为公路型汽车和越野型汽车。

a) 道路机动性是指汽车在铺装公路或急造道路上行驶的性能。良好的道路机动性,决定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续驶里程等,是个综合性的使用性能指标。

b) 越野机动性简称越野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载重或牵引重量下通过松软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根据机动性等级,军用汽车可分高机动性汽车、标准机动性汽车和低机动性汽车:

a) 高机动性汽车:装备师及师以下从事战斗及战术支援的部队,它应尽可能跟随在履带车辆之后,需要有极高的越野能力;

b) 标准机动性汽车:装备军及军以下部队,不在前沿战区使用,均为全轮驱动的越野汽车;

c) 低机动性汽车:装备军及军以上的汽车运输部队,不强调越野能力,主要在公路上行驶,主要是4×2、6×4、8×4型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分类方法不是独立的,一辆汽车的分类可以是以上多种分类方法的综合。

2.3 对军用汽车的性能要求

对军用汽车的要求是经过多年的生产、使用后逐步明确的。“机动、火力、防护、通讯”是现代军队战斗力的四大物质要素。战争表明,军队需要有特种结构的汽车,这种汽车必须采用大量民用车辆的通用化部件和机件。对这种汽车的基本要求是:可靠,能在野外条件下行驶,经济且动力特性好;在野外条件下的保养和修理必须简便,续驶里程要长,能牵引挂车和特种设备,并能安装各种车厢、专门设备和武器。对军用汽车最重要的性能要求是机动性要求和适应性要求。

2.3.1 机动性要求

军用汽车的机动水平是汽车通过性、动力性、平顺性、操纵性、可靠性、视野性等性能的综合反映。对军用汽车机动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 通过耕地、沙漠、雪地、沼泽等松软地面的能力;

b) 越过垂直障碍及沟渠的能力;

c) 爬坡及在侧坡上行驶的能力;

d) 通过崎岖不平地面的平均速度;

e) 操纵性能以及各方面的灵活性;

f) 通过水区障碍的能力;

g) 空运的可能性,以及用其他方法运输的方便性。

2.3.2 适应性要求

军用汽车要完成其编配使命,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现代军用汽车不仅要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环境的使用条件,而且也要适应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战场环境。

a)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环境的使用条件,对军用汽车有以下适应性要求:

1) 在炎热地区(干热及湿热两类地区),要求发动机冷却好,驾驶室具有温度控制装置,防止橡胶、塑料老化,要求油漆、镀层耐久、耐腐蚀等。

2) 在寒冷地区,要求发动机冷启动能力高、驾驶室保温,防止材料冷脆,油料、蓄电池具有适应性等。

3) 在沙漠地区,要求克服沙漠地区的尘沙影响等。

4) 在高原地区,要求克服空气稀薄及辐射的影响等。

b)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对军用汽车有以下适应性要求:

1) 具有防水、防火、防弹、防爆的能力。

2) 具有防目视和摄影侦破的隐蔽能力。可采用隐形设计、伪装涂料、全频谱伪装网、迷彩玻璃以及计算机宽范围迷彩技术等。

3) 具有反红外和雷达等电子侦破的防护功能。可采用降低噪声技术、热屏蔽、电磁屏蔽技术以及改变光谱的燃料添加剂等技术。

4) 具有抗核爆和抗生物、化学武器的三防能力,保护驾驶室人员安全。要做到在光辐射的作用下,不易起火燃烧,对生物、化学武器和放射性尘

埃不易沾染且便于洗消以及保证安全迅速撤离危险区等。

5) 具有适当的防护和自卫能力。现代战争的大纵深和非线性等特点,增加了与敌遭遇的机会。

6) 具有良好的联络控制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执行任务,随时需要互通战场信息、确定相互位置、选择行军路线、实施跟踪指挥。这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挥整体潜力的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设计一辆从技术状态来看是完美、在所有情况下又能经济地完成其重要任务的军用汽车,可以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因而,对军用性能的要求必须确定重点。在车辆设计选型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侧重某些方面。

战争需要强化军队的机动能力,战争加速了军用汽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相对静止的战争,机械化水平极低,当时美军的机械化水平不过0.2 kW/军人,德军也才0.26 kW/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称得上是一场运输战争,当时的机械化水平:德军为7.3kW/军人,美军已达9 kW/军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的装备水平发展很快。据1966年统计,德国40万军队,装备了12.5万辆汽车,仅此一项,机械化水平就有22 kW/军人。据1980年统计,美国陆军装备38万辆汽车,全军超过60万辆,200万军队,机械化水平已超过22.5 kW/军人。按照装备计划,美国陆军80年代初还花67亿美元购置了13万辆汽车,90年代前又购置了17.2万辆战术车。美国陆军一个机械化师的功率:一战时期还不足3 000 kW;二战时接近140 000 kW;而当今,仅越野汽车就2 577辆,总功率超过400 000 kW。

国外军用汽车的发展,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各有看法。本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将国外军用汽车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10年代末期称为军用汽车的萌芽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称为军用汽车的形成阶段;40年代末至60年代称为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第1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称为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第2阶段;90年代以后称为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第3阶段。

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同时各国军用汽车的研制、生产和装备存在交替和重合现象,因此在年代的划分上不是绝对的。

3.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10年代末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军队只有少量的运输车,且均为民用汽车,其越野能力、可靠性、牵引能力等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前线最初的几次战斗中显示了军用汽车的巨大作用,各国纷纷购买或征用民用汽车作军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到1918年,法军的汽车已有92 000辆,英军已有76 000辆,德军已有59 000辆。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军用汽车的萌芽阶段。

3.2 20年代至40年代

20年代至40年代,可以称为军用汽车的形成阶段,发生于1937~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地加快了各国军用汽车的发展速度。二战期间,汽车开始大量装备军队,当时的军用汽车大都利用民用汽车总成拼凑、改进而成。这方面的改进主要有:

a) 将4×2型和6×4型民用汽车改为4×4型和6×6型;

b) 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c) 加强了汽车的越野能力;

d) 改进了汽车的灯光;

e) 汽车喷涂橄榄绿。

除了结构上的改进,汽车的用途也扩大了,它除了用作军队后勤运输车使用外,还用作指挥、联络、通讯、牵引火炮、运载武器以及其他工程作业车辆。

但是当时对于汽车的军用要求不很明确,有些要求则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除了一些机动性能较高的4×4型轻型越野汽车外,大多数4×4型和6×6型汽车的后桥往往还是采用双胎,越野载重不超过5 t,越野性能也不很理想。

战时比较著名的4×4型轻型军用越野汽车有:德国的奔驰G-5和西比姆·瓦根T-166,美国的巴塔姆Jeep和威利斯MA。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a) 奔驰G-5。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正式装备的轻型越野汽车,1937~1941年共生产378辆。该车的方形前脸已初步形成了奔驰汽车的方、平独特造型。

b) 西比姆·瓦根T-166。

这是德军大量装备的轻型越野汽车,1941~1944年,共生产14 313辆。该车装有两缸风冷发动机(排量1.13 l,18.64 kW)。有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T-166型车车身底部呈中间平、两端上翘的船形,因而可在水中飘浮,形成早期的水陆两用汽车。

c) 巴塔姆吉普。

这是二战期间美国巴塔姆公司所属澳斯汀汽车厂生产的载重0.25 t的4×4轻型越野车,被命名为吉普。由于该车的大量使用,于是吉普变成为轻型越野车的代名词,并一直延续至今。巴塔姆吉普车自重920 kg,采用功率为29.83 kW的水冷汽油发动机。它被列为美军的正式装备。

d) 威利斯MA。

最早的威利斯MA型军用汽车是在1941年末试制的,该车自重1 142 kg,采用功率为44.74 kW的水冷汽油发动机,也是美军的重点装备车辆之一。威利斯MA型车具有机动灵活、操纵轻便、越野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很受军方关注,1941年8月一举售出16 000辆,到1945年8月累计生产361 349辆之多,创造了该类型汽车产量的最高纪录。

3.3 40年代末至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鉴于战时军用汽车的缺点,开始着手改进,并发展了新一代军用汽车。

这一时期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越野汽车成为发展的重点,越野汽车的越野性能和载重量有所提高,前后桥普遍采用单胎,开始采用低压轮胎和轮胎充放气系统,并发展了8×8型重型越野汽车。此外提高了军用汽车的地区适应性,在汽车的设计和材料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展。

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军用汽车的技术发展的第1个阶段。下面分别对美国、前西德、法国、前苏联等国家军用汽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车型作一简要介绍。

3.3.1美国

二战末期,美国的军用汽车从0.25 t到12 t,共有11个吨级,27种基本车型。这样繁杂的车型给美军的后勤保障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战时车辆的大量停驶,使机械化部队行动迟缓。侵朝战争后,美军对其军用汽车的体制进行了较大规模变革,制定了M系列军用汽车计划,发展了新一代军用汽车。

美国出于全球性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强调汽车的机动性和地区适应性,许多企业试制了很多军用汽车,其中固然不乏性能良好、最后为部队所采用的车型,但是也有一些宣传一时、终于昙花一现的产品,结果造成了不少浪费。

50~60年代,装备美军的军用汽车分为0.25,0.5,0.68(3/4),1.25,2.5,5,8,10 t等8个吨级,共11个车型系列。这一时期,美国的军用越野车普遍采用机械变速箱,发动机大多为汽油发动机,也有几种车型采用多燃料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比较强调越野能力,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均较高,有些车带有浮渡设备,发展了几种水陆两用车和铰接车,主要车型介绍如下。

a) 0.25 t级4×4型M38系列。

M38车于50年代初由威利斯汽车厂生产,有M38A1等变型车,60年代初,M38系列车被M151系列车取代。M38车采用44.74 kW的四缸水冷V型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和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8.5 km/h,最大爬坡度65%。该车具有很高的涉水能力,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938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879 m。

b) 0.25 t级4×4型M151系列。

M151原型车研制于50年代,1960年由福特汽车公司为军队提供首批产品,后由AMG公司生产,有M151A1和M151A2等变型车。M151车采用52.94 kW的四缸水冷V型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单速非常时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和螺旋弹簧独立悬挂。最高车速106 km/h,最大爬坡度75%。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533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524 m。

c) 0.5 t级4×4型M274系列。

1956年M274车首次被美国空军和海军采用,广泛使用于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车上可以安装106 mm无后座力炮。变型车有M274A1,M274A2,M274A3,M274A4和M274A5。M274也称机械螺,由一个安装在两根车轴上的平台构成,无悬挂装置,使用低压轮胎减振,采用12.68 kW的四缸风冷卧式对置汽油发动机、3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制动系统。最高车速40 km/h,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40%,涉水深度0.2 m。

d) 0.68(3/4) t级4×4型M37系列。

M37车于50年代初期由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制造,有M42,M43和M201等变型车。该系列于60年代末期停产,被M715系列代替。M37车采用58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8.5 km/h,最大爬坡度68%。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1.06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2.133 m。

e) 1.25 t级6×6型M561。

50年代后期,多家公司开始研制6×6型高机动性车,LTV航天公司的样车赢得了军方认可,1964年为军方提供12辆XM561原型车。通过竞标,CDE(Consolidated Diesel Electric)公司赢得M561车的生产合同,1968年开始生产,1973年停产,共生产14 275辆。M561车由牵引头和后车体组成,采用76.81 kW的三缸水冷直列二冲程柴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一桥和三桥轮转向)、液压制动系统,一、三桥采用螺旋弹簧独立悬挂,二桥采用单片钢板弹簧。最高车速88 km/h,最大爬坡度60%,越障高度0.457 m。可水陆两用,属于高机动性战术铰接式车辆。

f) 1.25 t级4×4型M715系列。

M715车于60年代初期由凯瑟吉普公司从其民用的4×4型Gladiated越野车发展而成,1966年至1969年间共生产30 510辆。变型车有M725,M726和M142。M715车采用98.81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循环球转向器)、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6.6 km/h,最大爬坡度58%。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914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524 m。

g) 2.5 t级6×6型M35系列。

该系列车是美军装备最多的车辆,被称为陆军的载重马,40年代末期由Reo开始生产,当时有两种车型:中后桥单胎型的M34和中后桥双胎M35,后产生多种变型车。该系列车采用104.39 kW的六缸直列多燃料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0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 m。

h) 5 t级8×8型M656系列。

福特汽车公司的特种军用汽车分部于1966年完成了原型车XM656的研制,1968~1969年间生产了500辆M656车,主要用作潘兴1A导弹系统的辅助车辆,有M757和M791等变型车。M656车采用149.14 kW的六缸液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自动变速箱、单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平衡式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0.46 km/h,最大爬坡度60%。水陆两用。

i) 5 t级6×6型M54系列。

M54车于1950年完成研制,由Kaiser jeep公司和Mack公司生产,开始时采用六缸汽油发动机,1962年改用六缸柴油发动机,1963年则改用六缸多燃料发动机,有多种变型车。M54采用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最高车速84 km/h,最大爬坡度7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2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1 m。

j) 8 t级4×4型M520系列。

M520车于1961年由Caterpillar tractor公司研制成功,由绞接式连接的前后两部分组成,属于水陆两用车辆。有M553和M559等变型车,1976年停止生产。M520车采用158.83 kW的六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无悬挂装置。公路最高车速48.28 km/h,水中最高车速5.3 km/h。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30%。

k) 10 t级6×6型M125卡车。

M125卡车于50年代初期由Mack公司研制,后由多家公司生产,主要用于载人、载物、武器弹药以及其他野战和后勤保障任务。该车采用21.47 kW的八缸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69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

1.981 m。

l) 10 t级6×6型M123系列。

M123属于牵引车,于50年代初期由Mack公司研制,最后由CDE(Consolidated Diesel Electric)公司生产,有M123C,M123D,M123A1等变型车。M123牵引车采用213.27 kW的八缸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制动系统、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67 km/h,最大爬坡度6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762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981 m。

3.3.2 前西德

前西德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条约组织,1956年开始组建军队。由于受到美军对军车要求具备高机动性思想的影响,根据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对军车供应的基本要求,第1代军用汽车的设计生产,是采取对民用车基本型和变型车进行改装、加强和改变外形而成的,约80%的车辆选用全轮驱动的越野车。为使车辆具有较高的通过性,还增添了一些特殊部件,如部分

车辆装有多燃料发动机和浮渡设备,但对部件维修保养、备件储备和购买都带来一定困难,费用不断增长。

第1代军用汽车共有0.25,0.75,1.5,3,5,7,10等7个等级。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备需要,60年代又增添了部分12 t和15 t牵引车。有如下几种代表车型:

a) 0.25 t级4×4型AutoUnion Lkw轻型越野车。

该车属军民两用车,1958~1968年间由AutoUnion公司生产,共生产55 000辆,有多种变型车。LkW车采用32.81 kW的三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横置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3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5 m。

b) 3 t级4×4型Ford G398SAM轻型越野车。

该车是德国Ford公司在一种商用车的基础上研制的,1957~1961年间生产。G398SAM车采用68.60 kW的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1 m。

c) 5 t级4×4型MAN 630系列。

该系列车有双后胎型的630LZA和单后胎型的630LZAE,是前西德军队标准5 t级越野车。采用96.94 kW的六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66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d) 5 t级4×4型MercedesBenz LG315/46卡车。

该车是MercedesBenz公司应军方要求在LG6600的基础上研制的,1958~1964年之间生产。采用108.13 kW的六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0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e) 7 t级6×6型MagirusDeuz 178D15A卡车。

该车是前西德军队标准7 t级越野车,采用132.73 kW的八缸风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液式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3.6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f) 10 t级6×6型Faun L912/45A卡车。

该车是应前西德军方要求设计的,1958年装备部队,变型车有L912/SA牵引车、L908/ATW油罐车和L912/5050A自卸车。L912/45A采用197.61 kW的12缸风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6 km/h,最大爬坡度40%,涉水深度0.9 m。

随着军费开支不断压缩,武器装备迅速发展,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在车种、质量、载重量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部队要求,车种配置也不合理,后方运输配备大量全轮驱动的越野车辆,而前沿战场车辆的越野性又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需要,一些车的防护性能和可靠性也不符合实战要求。因而军方迫切需要对第1代军车进行更新换代,研制和装备第2代军用轮式车辆。

3.3.3 法国

战后初期法军使用的汽车多为美军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用越野汽车。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期,法国发展了本国的第1代军用越野汽车,除少数车型由标准的民用车改进外,大都专为军用设计。这些汽车在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之间生产和装备部队。

1975年前后,法国装备的军用汽车总数达645 000辆(不包括载重1 t以下的轻型越野车和坦克运输牵引车),它们大都是越野汽车,非全轮驱动的一般民用车只占20%左右。

它们当中主要车型有:

a) 0.25 t级4×4型Hotchkiss(霍奇基斯)M201轻型越野车。

该车是按美国威力斯公司的专利生产的,从1953年开始生产到1969年生产完成时,共生产了4万多辆。该车采用45 kW的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3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100km/h,最大爬坡度65%,涉水深度0.533 m。

b) 1.5 t级4×4型SUMB(萨姆伯)MH600BS卡车。

该车于50年代后期研制,1964年批量生产。采用74 kW的八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螺旋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5 km/h,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30%。无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0.8 m,有准备条件下涉水深度为1.2 m。

c) 3 t级4×4型雪铁龙FOM卡车。

该车专供法国海外驻军在非洲使用,具有较高的机动性,研制于50年代,1964年到1968年间生产。采用104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100 km/h,涉水深度0.5 m。

d) 3 t级4×4型西姆卡·尤尼克F594卡车。

该车在民用车基础上改进后作为军用汽车,于50年代研制,生产持续到60年代。采用63 kW的八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40%,涉水深度0.8 m。

e) 4 t级6×6型贝利埃GBC8KT卡车。

该车于50年代研制,50年代末期作了一些改动,随后被法军选用,生产至60年代中期,总共生产18 000辆。采用93 kW的五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6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弹簧后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50%,涉水深度1.2 m。

f) 6 t级6×6型贝利埃GBU15卡车。

罗歇·施耐德公司于50年代开发了一种T-6型卡车,该公司后被贝利埃公司收并,T-6型随后更名为GBU15型,于1959年投产。采用159 kW的六缸水冷多燃料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5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 m。

3.3.4前苏联

1966年8月1日以前,前苏联车辆的命名方式比较简单和直观。命名的车辆代号通常由制造厂的缩写后跟2位数字或3位数字构成,头位数表示制造这种车的那家工厂代号,第2位数字和第3位数字代表该车出厂时的批次,见表1。

1966年8月1日以后,前苏联制定了新的车辆命名法。按新方法命名的数字可以反映出车辆的质量、类型、设计号、改进情况和出口状况。不过,在新命名中还保留了旧命名法中采用的缩写字母。新命名的特点是:在大写的缩写字符后面最多可以跟6位数字。这些数字的数量在4~6位之间变化,通常以4位数字用得最多。

表1 1966年以前命名和工厂的关系

车辆制造厂
英文缩写/

俄文缩写(中文)
数字串

高尔基汽车制造厂
GAZ/ГАЗ(嘎斯)
000~099

莫斯科李哈乔夫汽车制造厂
ZIL/ЗИЛ(吉尔)
100~199

雅洛斯拉夫汽车制造厂
YaAZ/ЯАЗ(雅斯)
200~299

克利蒙楚格汽车制造厂
KrAZ/КРАЗ(克拉斯)
200~299

乌拉尔汽车制造厂
Ural/УРАЛ(乌拉尔)
300~399

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
UAZ/УАЗ(乌阿斯)
400~499

明斯克汽车制造厂
MAZ/МАЗ(玛斯)
500~599

库台西汽车制造厂
KAZ/КАЗ(卡斯)
600~699

卢塔斯克汽车制造厂
LuAZ/ЛУАЗ(卢阿斯)
960~1000

察波罗茨汽车制造厂
ZAZ/ЗАЗ(察斯)
960~1000


数字中第1位数字表示车辆的总载重量,对于卡车系列共分7个吨位,1表示总重量小于1.2 t,2表示总重量在1.2~2 t之间,3表示总重量在2~8 t之间,4表示总重量在8~14 t之间,5表示总重量在14~20 t之间,6表示总重量在20~40 t之间,7表示总重量大于40 t。

第2位数字表示车辆的类型,1表示小汽车,2表示公共汽车,3表示带侧挡板卡车,4表示牵引车,5表示自卸车,6表示油罐车,7表示箱式车,8未分配,9表示特种车。

第3位和第4位数字表示车辆设计顺序批号。如果有第5位数字,则表示车辆经过改进设计。如果有第6位数字,则代表是出口型。

4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前苏联发展了战后第1代军用汽车。代表车型有:

5 t级4×4型GAZ-69的系列(1952~1972年生产);

2 t级4×2型GAZ-51系列(1946~1960年生产);

1.5 t级4×4型GAZ-63系列(GAZ-51的4×4型,1946~1963年生产);

3.5 t级4×2型ZIL-150系列(1946~1957年生产);

3.5 t级4×2型ZIL-164系列(ZIL-150的换型,1957~1961年生产);

5 t级6×6型ZIL-151系列(1947~1958年生产);

5 t级4×2型YaAZ-200系列(1947~1965年生产,后改名为MAZ-200);

7 t级6×6型YaAZ-214系列(1956~1967年生产);

10 t级6×4型YaAZ-210系列(1951~1959年在雅洛斯拉夫汽车制造厂生产)。

10 t级6×4型YaAZ-219系列(YaAZ-210的换型,1958~1959年在雅洛斯拉夫汽车制造厂生产,1960~1965年在克利蒙楚格汽车制造厂生产,改名为KrAZ-219)。

当时最大吨位的全轮驱动汽车是7 t级6×6型YaAZ-214(后称KrAZ-214),该车采用传统布置,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1956~1959年间由雅洛斯拉夫汽车制造厂生产,后转给克利蒙楚格汽车制造厂生产,改名为KrAZ-219。该车采用153 kW的六缸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气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55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 m。

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前苏联开始发展战后第2代军用汽车,大都按原来各厂的分工生产,车型之间通用性不大,但本厂的产品则大都考虑了继承性和军民通用性。这一时期大力发展了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和宽断面可调压越野轮胎。普遍采用机械变速箱(MAZ-537、MAZ-543、ZIL-135等重型越野车则采用液力机械变速箱),除KrAZ和MAZ系列采用柴油发动机外,其他车型均采用汽油发动机。驾驶室取暖器和发动机预热器为标准装备。在大吨位牵引车和高机动性重型越野车研制方面取得突破。

代表车型系列如下:

a) 0.4 t级4×4型LuAZ-967M两栖战场支援车。

该车于60年代初研制,60年代末首先用于驻东德苏军,70年代末停止生产。LuAZ-967M采用28 kW风冷汽油发动机、带分动箱的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机械转向装置、扭杆独立悬挂。最高车速75 km/h,最大爬坡度58%,水中最高车速5~6 km/h。

b) 0.8 t级4×4型UAZ-452系列。

UAZ-452于1966年由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开始用于民用目的,后来该车及其变型车大量用于军用目的,主要作为救护车、轻型工作车和指挥车。UAZ-452采用54 kW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5 km/h,最大爬坡度57%,涉水深度0.55 m。

c) 3 t级4×2型GAZ-53系列。

该系列是GAZ-51系列的换代产品,GAZ-53于1964年投产,1965年生产了GAZ-53A,后来出现多种变型车,主要装备华约部队承担二线任务。GAZ-53A公路载重4 t,泥路载重3 t,采用86 kW的V8水冷汽油发动机、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涉水深度0.6 m。

d) 2 t级4×4型GAZ-66系列。

该系列是GAZ-63系列的换代产品,1964年投产,有多种变型车,1968年后的产品均装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GAZ-66系列为苏军广泛采用,民用上也有不少用途。GAZ-66采用86 kW的八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5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 m。

e) 2.5 t级6×6型ZIL-157系列。

ZIL-157是ZIL-151的换型,1958年投产,1961年投产了改进型ZIL-157K,1966年又换型为功率更大的3.5 t级6×6型ZIL-131。ZIL-157的外形与ZIL-151很像,只是驾驶室有点区别,后轮改为单胎。ZIL-157采用81 kW的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

弹簧后悬挂。最高车速65 km/h,最大爬坡度53%,涉水深度0.85 m。

f) 4 t级4×2型ZIL-130系列。

ZIL-130于1964年投产,为ZIL-164的换型,同时也是ZIL-131和ZIL-133的基础型,有多种变型车。ZIL-130采用127 kW的V8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0 km/h,最大爬坡度36%,涉水深度0.7 m。

g) 3.5 t级6×6型ZIL-131系列。

ZIL-131于1966年投产,是ZIL-157的换型,与ZIL-133不少零件可通用。其主要改进是:提高了承载能力和发动机功率,轴距缩短,采用液压助力转向、防水点火系统和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挂一挡时前桥自动接合,挂二挡时还可以手动结合前桥。该车可载人、运货,并作122 mm火炮牵引车。该车属传统布置,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和4.5 t绞盘,标准设备还包括驾驶室加热器及发动机预热器。有多种变型车,除自卸车、牵引车、油罐车等外,还用作SA-6导弹补给车、SA-3导弹补给车、140 mmBM-14-16多管火箭发射车、122 mm BM-21多管火箭发射车等。ZIL-131采用112 kW的V8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弹簧后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4 m。

h) 8 t级6×4型ZIL-133系列。

该车为ZIL-130的6×4型,采用与ZIL-130相同的发动机,最高车速97.5 km/h。

i) 10 t级8×8型ZIL-135系列。

ZIL-135于60年代中期由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研制,后由布鲁安斯克汽车制造厂生产。该车上装有两台ZIL-375水冷汽油发动机,每台功率132 kW(134 kW)/3 200 rpm。每台发动机各自驱动每侧的4个车轮。第1和第4桥的负重轮用于转向。第1、第4桥采用扭杆悬架,第2、第3桥无悬架,是固定在车架上的。这些独特的结构在其它各种车上是极其罕见的。其发

动机有低温下启动预热装置。该车设有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由驾驶员根据地形特点来调节轮胎气压。采用液力机械变速箱、液压助力转向和气液制动系统。驾驶室的前面是封闭的,每侧有一扇门。作为导弹发射车使用时,它的驾驶室不同于其它几种形式,挡风玻璃加罩,以防发射导弹时形成的爆炸冲击波。有多种变型车,该系列车除装备本国外,还装备前华沙条约各成员国。既用于军用,也用于民用。在导弹武器系统方面有:“蛙-7”导弹发射车、“蛙-7”导弹补给车、SC-1A“沙道克”岸防导弹发射车、SSC-1B“萼片”岸防导弹的发射车;在火箭炮武器系统方面有:BM-27式220 mm16管火箭炮的发射车和弹药补给车。

最高车速65 km/h,最大爬坡度57%,垂直越障高度0.685 m,越壕宽度2.63 m,涉水深度0.58 m。

j) 7.5 t级6×6型KrAZ-255B系列。

1967年KrAZ-214换型为KrAZ-255B。KrAZ-255B对KrAZ-214的主要改进点是:增大发动机功率,装备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该车采用传统布置,标准设备包括:驾驶室取暖器、发动机预热器、12 t绞盘及悬挂锁止机构等。它有多种变型车。KrAZ-255B采用179 kW的V8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弹簧后悬挂。最高车速71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0.85 m。

k) 12 t级6×4型KrAZ-257系列。

1965年KrAZ-219换型为KrAZ-257。两种车外观几乎无区别,只是KrAZ-257采用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细节方面有不少改进。KrAZ-257采用131 kW的V8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气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弹簧后悬挂。

最高车速60 km/h,最大爬坡度32%。

l) 4 t级6×6型Ural-375系列。

Ural-375于1961年投产,采用传统布置,装备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有多种变型车。Ural-375采用134 kW的V8水冷汽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平衡式钢板弹簧后悬挂。最高车速75 km/h,最大爬坡度60%,垂直越障高度0.8 m,涉水深度1 m。

m) 7.5 t级6×4型Ural-377系列。

Ural-377是Ural-375的6×4变型,1965年投产,有多种变型车。

n) 4 t级4×4型MAZ-502系列。

MAZ-502于1956~1966年生产,原型为MAZ-501运材车,有多种变型车。MAZ-502采用101 kW的V型直列4缸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前悬挂、纵置椭圆钢板弹簧7副簧后悬挂。最高车速50 km/h,最大爬坡度20%,涉水深度0.8 m。

o) 7.5 t级4×2型MAZ-500系列。

MAZ-500于1965年投产,为MAZ-200的换代产品,主要民用,也作军用,有多种变型车。该车采用二门平头金属封闭式可前翻驾驶室、134 kW的V6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75 km/h,最大爬坡度30%。

p) 8×8型MAZ-535和MAZ-537系列。

这两种车型研制于50年代末,均采用液压助力双前桥轮转向,MAZ-535采用280 kW的V12水冷柴油发动机,而MAZ-537则采用391 kW的V12水冷柴油发动机。有如下变型车:MAZ-535A(卡车)、MAZ-537(半挂牵引车)、MAZ-537A(卡车)、MAZ-537K(卡车)、MAZ-537D(带发电设备的全挂牵引车)、MAZ-537E(带发电设备和绞盘的全挂牵引车)、MAZ-537G(带铰盘的半挂牵引车)。MAZ-535A最大载重量6 t,MAZ-537可牵引65 t重的半挂车(其中鞍座允许压载25 t)。

MAZ-535A采用3前进挡1倒挡液力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扭杆弹簧独立式前悬挂,扭杆弹簧独立式后悬挂。最高车速60 km/h,最大爬坡度58%,涉水深度1.3 m。

MAZ-537采用3前进挡1倒挡液力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扭杆弹簧独立式前悬挂,无弹性元件平衡式独立式后悬挂。最高车速60 km/h,最大爬坡度14%,涉水深度1.3 m。

q) 20 t级8×8型MAZ-543系列。

MAZ-543研制于60年代初,该车的发动机等许多部件与MAZ-537牵引车的相同。386 kW(391 kW)的D12A-525A的12V水冷柴油发动机布置在两个封闭式玻璃钢驾驶室之间,发动机之后是增速器和液力机械变速箱(由液力变扭器和3前进挡1倒挡行星变速箱组成)。驱动桥采用带自锁差速器的中央减速器和轮边减速器。采用轮胎中央充气系统。悬挂为扭杆式独立悬挂,一、二桥装有双作用筒式减振器。采用双回路气液制动系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驾驶室装有独立取暖器、发动机预热器和三防设备。

该车在前苏联军用汽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优良的越野性能,可用于载运各种设备和载荷在各种地形和路面上行驶,能在-40~5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最大载荷20 000 kg,最高车速65 km/h,最大爬坡度57%,垂直越障高度0.78 m,越壕宽度3.38 m,涉水深度1 m。

60年代中期,MAZ-543作为导弹发射车底盘被用于前苏联的SS-1C(飞毛腿B)地地战术导弹系统。60年代末,MAZ-543底盘还被用作SS-12A(薄板)地地战术导弹系统的9P76发射车。

在MAZ-543基型车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军用变型车(如MAZ-543A、MAZ-543M)和民用变型车。

MAZ-543A最大载荷为19 400 kg。与基型车的主要改变在于: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油箱和取力器的设计不同;没有辅助油箱;个别组件的布置与设计有所不同。SS-12B导弹曾采用MAZ-543A作发射车底盘,后改用MAZ-7910。

MAZ-543M最大载荷为22 200 kg,轴荷提高了11 300 kg。与基型车的主要改变在于:发动机布置更往前;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不同;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油箱和取力器的设计不同;电器系统接线图的改动;没有右侧驾驶室和辅助油箱;个别组件的布置与设计有所不同。

3.4国外军用汽车发展的第4阶段:70~80年代

70~80年代可以称为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第2个阶段。各国均发展了新一代军用汽车。

这一时期军用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可靠性、可维修性及机动性均有较大提高;发动机功率有所增加,除1 t以下车型外普遍采用柴油发动机;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得到进一步 发展;载重量普遍增加。下面对美国、前西德、法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军用汽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车型作一简要回顾。

3.4.1美国

70年代美国发展了如下几种军用汽车: 5 t级6×6型M809系列(1970~1980年生产,替代M5 4)、10 t级M915系列(1978年开始生产)及8×8型M746牵引车(1975~1977年生产)和6×6型M9 11牵引车(1976年70年代末期间生产)。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美国国防费用的不断增加,美军盼望已久的“军用汽车现代化计划 ”开始实施。新一代美国军用汽车将是一个完全新型的军用汽车,进一步简化车型系列,发 展了1.25 t级M998系列、0.75~1.25 t级CUCV(民用通用车)系列、5 t级M939系列、10 t级M K48系列、10 t级977系列。

美国新一代军用汽车有如下特点:

a)符合“军用汽车现代化”的标准。美军于80年代初开始的“军用汽车现代化计划” 逐步将当时除M915以外的车辆淘汰掉。其军用汽车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机动性有所提高, 发动机功率有所增加。

b)军用汽车的标准化达到新的高度。美军进一步简化吨级划分,大量采用成熟的标准零部件和民用车标准件,普遍采用柴油发动机。

c)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自动变速箱,大部分车辆能进行故障诊断/检测,有的车型安装了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d)进一步增加军车中的民用车比例。随着美国民用车质量的提高,在满足部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美军大量采购民用车。1973年美军民用车只占全部军用汽车的15%,到1978年 增加到25%,进入80年代民用车进一步增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采购费用,而且货源充足,零件易于购买,有利于维修和管理。

下面对主要车型作简要介绍。

3.4.1.1 M998系列

1980年,美军提出新的轻型越野车设计要求,并在美国61家厂商中征求设计方案、试制样车。在对3种样车进行了5个月的试验、分析、对比和评价后,AMG公司的车型中标。1983年 初,军方与AMG公司签定了一项生产54 973辆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HMMWV)的合同,该车被正式命名为M998,1985年开始服役。

M998车的特点是:

a) 功率大(111 kW柴油发动机),坚固耐用,越野机动性好,对驾驶员和乘员有一定的防护 能力;

b) 外形很低,布局合理,乘员进出车门非常方便;

c) 具有加速性能高(0~48 km/h,加速时间为8 ms),轮胎泄气后仍能行驶,装有故障诊断/检测装置接口,防爆油箱,以及大量使用成熟部件等优点。

M998车用途极广,可用于武器运载、通信指挥、交通控制、作战、侦察、战斗支援、伤员运送以及作战勤务支援等。M998有10多种变型车。

3.4.1.2 CUCV(民用通用车)系列

1982年,美军向通用汽车公司订购了53 248辆民用通用车,平均每辆售价12 939 美 元,比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便宜40%。美军采购民用通用车是对军用车辆的重要补 充,它用于替代20%的M151和全部M880,主要用于环境不十分恶劣的地区,从事人员和物资运输以及勤务支援,而价格较贵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则主要用于师以下作战部队。

民用通用车共有5种车型:0.75 t级4×4型M1009、1.25 t级4×4型M1008、1.25 t级4×4型M 1010、1.25 t级4×4型M1031和1.25 t级4×4型M1028。

3.4.1.3 M939系列

1970年,美军装备M809系列5 t车时,已发现其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有缺陷。经大力改进后,产生了一种全新的5 t车,称M939。1981年,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司令部向AMG公司 定购了11 394辆,平均每辆售价52 659美元。此车于1982年开始服役。

与M809系列相比,M939系列车的主要特点是:

a) 换用了自动变速箱。

b) 用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替代气压-液压制动系统。

c) 发动机罩和翼子板呈整体型,可向前翻转,利于维修。

d) 宽敞的长头三座驾驶室符合“联邦室内噪声标准”,乘员不易疲劳。

e)其他改进点有:改进了冷却系统;变动了蓄电池位置,便于保养;安装了液压盘;提高了分动箱的性能。此外它还能安装发动机简易检测设备(STE/ICE),进行发动机故障检 测;可选装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

该车用途广泛,是美军师以下部队运输、牵引和执行其他战术支援任务的主力车型,有近40种变型车,1992年停止生产。

3.4.1.4MK48系列

MK48(8×8)系列铰接车在1981~1982年间开始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有4个车型:MK48/1 4后勤卡车;MK48/15维修车,货箱后部配有一台4 082 kg液压随车吊和27 212 kg液压绞盘;MK48/16牵引车(最大鞍载20 866 kg,牵引销直径88.9 mm);MK48/17货车,货箱尾部装有一台4 082 kg液压随车吊。MK48系列铰接车由一个铰接装置将独立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随着前桥的液压助力转 向,分装在铰接装置两边的两个液压缸能使前、后两部分产生64 °的转角。这种结构使 得该系列车比同轴距车的转弯半径减少30%(除牵引车转弯半径为10.4 m外,其它3种车转弯 半径均为11.7 m)。铰接装置还能使前、后部分产生6 °的侧倾角。这种侧倾能力和特殊的 悬架结构(配以钢板弹簧的六连杆悬架行程356 mm)大大提高了越野行驶时轮胎的接地性。全 封闭的双门两座驾驶室(可选装带顶窗的驾驶室)后面装有与M977系列车相同的柴油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分动箱。标准设备有电压表、专用测试设备的诊断插头连接、防空灯、悬浮式 座椅、绞盘、随车吊、拖挂设备用的气和电接头、牵引力控制的桥差速器、Jacobs发动机制动装置、备胎、探照灯、越野装备、越野时驾驶室和玻璃保护成套附件。选用设备有24.00 ×21子午线沙漠轮胎(标准装备轮胎为10.00×21轮胎)、频闪信标器和其它特种军用设备。

3.4.1.5977系列

奥斯科斯公司在1982年开始正式投产10 t级M977(8×8)系列重型高机动战术汽车(HEMTT) ,有5种车型:M977货车为基型车,尾部有一个轻型随车吊,带货箱;M984A1救援车,带救 援设备;M978油罐车,不锈钢油罐容积9 500 L;M983牵引车,带随车吊和牵引座;M985货 车,尾部有一个重型随车吊,带货箱。

该系列车主要用于多管火箭炮系统的直接重新供弹,抢救被破坏的车辆,给坦克和其它车辆加油,牵引爱国者和潘兴Ⅱ导弹起竖发射车,野战炮弹补给,装甲部队及步兵 前沿阵地弹药运输等。

奥斯科斯公司在设计此系列车时,考虑的基本点是:利用经验证的民用车的部件(如驾驶室 、发动机、变速箱);车辆易于保养;各车型之间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换。该系列车在执行越 野任务时,最大载重可达11 t,车辆额定总质量为28 123~36 287 kg。该系列车均可空运 。

该系列车上装有Detroit 8V-92TA型8缸2冲程12.06 L柴油发动机,功率为329 kW,转速2 100r/m,配以Allison HT740D型带变扭器的自动变速箱(4个前进挡,一个倒挡)和奥斯科斯55000型2挡分动箱(带气动的断开前桥驱动装置)。采用的奥斯科斯46K型并装转向双前 桥和Eaton DS-480型并装双后桥(M984A1采用Eaton DS-650型)均为单级减速桥,由驾驶员 控制桥间的各个差速器。采用整体式液压助力转向。除M985双后桥采用Hendrickson RT380 型平衡式钢板弹簧悬架外,其余车型前、后双桥均采用Hendrickson RT340型平衡式钢板弹 簧悬架。行车制动为双管路压缩空气制动,驻车制动为断气弹簧制动(作用在双后桥)。轮胎 为16.00R20型子午线轮胎。车架采用屈服强度为758 MPa的锰碳合金钢制造。双门两座驾驶 室采用极其耐用的钢焊接结构,耐腐蚀蒙皮。驾驶室后装有备胎架,有吊柱将备胎放到地面 。可选装带顶窗的驾驶室。

这里介绍一下侏儒导弹轮式机动发射车底盘。该车由波音宇航公司、古德伊尔宇航公司和帕卡防御系统公司合作研制,由四轴(8×8)牵引车和三轴(6×6)挂车组成,长30.48 m、 宽3.7 m、高2.7 m,满载总重约90 t。装有两台功率为552 kW的康明斯KTA-1150型水冷柴 油发动机,一台在牵引车上,一台在挂车上。采用直径为1.37 m、宽0.61 m的钢丝子午线轮 胎。在专用公路上车速为48 km/h,在高等级公路上最高车速为80 km/h。

该车装有轮胎中央充放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空气通过驱动桥中间吸入,并从轮毂罩组件通过空气管路进入轮胎,整个管路系统包封在车桥里,不需要防护装置。而前苏联和东欧的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管路大部分暴露在外部,容易遭受外部损伤或敌人破坏损伤。为了防止核爆炸冲击波损害导弹,导弹待发射时,挂车先降至离地面约0.38 m的位置, 然后控制让其自由下落到地面,挂车下部边缘的尖棱插入地下,然后靠近尖棱的折叠式围裙 下翻,以加强密封,此时车轮必须回收上去。据报道,该发射车可经受0.13~0.34 MPa的超压。

侏儒导弹轮式机动发射车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耗资巨大。随着美国及前苏联的核裁军,这项工程没有继续下去。

3.4.2前西德

从60年代初期,前西德联邦军就开始进行第2代轮式车辆发展的论证、规划工作,在吸取前两个时期军车使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第2代军车发展系列作了原则规定。依据其 战术技术要求和节约军费开支两项基本原则,对其车辆用途、本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经过长期反复的方案论证和修改,以及样车试验和考核 ,于1978年10月正式公布并展出了第2代轮式车辆的全部车型。

3.4.2.1 第2代轮式车辆装备方案和系列制定的主要依据

a) 本土防御:基于战略思想是本土防御,因此必须考虑本土防御范围、地形条件、现有和将来扩建的公路网和道路条件、战时可能遭到的破坏程度及道路的承载能力等;

b) 提高战场机动性:未来战争的特点对人员和物资运输时间、数量、距离以及武器装备与车辆配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 提高联邦军整个防务能力;

d) 节约经费开支:根据车辆使用范围和用途的不同,确定装备车辆的吨级和性能要求,力求以一定数量的军费,装备更多、更好的军用车辆。

3.4.2.2第2代轮式车辆装备的使用原则

a) 高机动越野车,主要用于前线指挥和战斗支援,作为前线兵员运输、武器弹药运输以及改装为武器发射车辆;

b) 非越野载重车,主要用于后方运输和各种勤务保障;

c)采用方舱取代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各种封闭车厢,方舱分别装于2 t和5 t载重车上运 载,方舱内根据其用途安装各种设备,不固定占用车辆底盘。

d) 装备数量,以保证战时联邦军得以顺利实施全民防御体系,完成现行训练任务和其他各项勤务而确定;

e)具备充分利用地方企业部门的备件和进行车辆维修的可能性。

前西德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完成了第2代军用汽车的更新。第2代军用汽车共分为6类:Ⅰ类,专门研制的军用越野车;Ⅱ类,专门研制的军用非越野车;Ⅲ类,军民通用越 野车;Ⅳ类,军民通用非越野车;Ⅴ类,民用越野车;Ⅵ类,民用非越野车。

这些军用汽车由VW、MercedesBenz、IVECOMAGIRUS(MAGIRUS公司于1975年并入FIAT 集团的IVECO公司)、MAN、FAUN、KRUPP等公司提供。

前西德第2代军车大量采用民用车辆,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在军车的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而专门研制和采用先进民用越野车改装的第2代军用越野车,虽然只占军车装备数量 的20%左右,由于其较高的性能,在军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介绍属于第2代军用汽车Ⅰ类和Ⅲ类的主要车型。

3.4.2.3 0.5 t级4×4型VW(伊尔蒂斯)轻型越野车

由于德、意、法三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吉普”造价过高,1976年前西德决定放弃该车。 转而选用大众汽车公司的民用车型Iitis,根据军方要求进行适当改装,主要用作军队通讯、指挥及改装成医疗救护车、野战电缆架设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该车采用55 kW直 列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带分动箱的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130 km/h,最大爬坡度70%,涉水深度0.6 m。

3.4.2.4 0.75 t级4×4型Kraka(克拉卡)640轻型越野车

该车是一种多用途越野车,FAUN公司受前西德联邦军技术与供应局的委托于1962年开始 研制,1975年5月正式装备部队,共装备640型车8 500辆,主要装备空降兵部队,用作通讯联络、人员输送、运载20 mm机关炮、120 mm臼炮、106 mm自行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如眼睛蛇 、米兰、陶式等)、工兵器材和布雷设备等,用途非常广泛。该车采用积木式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可折叠成原占地面积的2/3,便于空运和空投。采用19 kW风冷汽油发动 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最高车速55 km/h,最大爬坡度55%,涉水深度0.5 m。

3.4.2.5 2 t级4×4型Unimog U1300L高机动越野车

Unimog系列是弗莱德里希于1946年设计的,1948年首次亮相,1949年MercedesBenz公司开始批量投产。当时主要用于工业和农业,后来在其它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也广泛应用, 该系列车以越野性高、用途广泛而享有盛誉,有多种型号。1977年U1300L被前西德军方选定为2 t级的标准车。为了适合军用,U1300L作了以下改进:改进电气系统,采用带贮物箱、中排座安装架、蓬杆插口及厢式车身系挂机构的无扭货台,驾驶室内加设放置军品(如武器) 的安放架,并设有顶窗。该车采用71 kW的6缸水冷柴油发动机、8前进挡4倒挡机械变速箱、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制动系统、螺旋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70%,涉水深度1.2 m。

3.4.2.6MAN系列高机动性车

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西德装备和采购技术局拟定了用于军队的第2代军车的战术技术要求。该系列包括4 t级4×4型、7 t级6×6型、10 t级8×8型卡车,4×4型、6×6型两装甲 运送车,以及8×8型两栖侦察车。1964年军方召集MAN等5家公司承担研制仟务。由于这些车的研制是60年代开始的,军方条件后来有所改变。1972年,对两栖装甲运送车不再要求 使用多燃料发动机。1975年将4 t级扩增为5 t级,同时加长货厢,将轴距由4.3 m增加到4.5 m。

1975年12月,MAN公司获得一项总值14亿马克的合同,生产8 385辆4×4型、6×6型、8 ×8型汽车,1981年完成交付。到1983年,共有8 617辆各型汽车交付到前西德军队。1986年 底,交付给澳大利亚军队411辆、给匈牙利军队82辆。在MAN公司华登斯台德厂生产的这个系列(称为KatⅠ)属于第1类车,是专为军用越野设计的,该系列车可随机械化部队越野行进。 该系列车的不少总成(如车桥、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采用标准的民用车总成,而驾驶室、抗扭曲车架和变刚度螺旋弹簧悬挂则专为军用。5 t级车采用道依茨F8L413F型风冷柴油发动机(1 88 kW),7 t和10 t级则采用BF8L413F型涡轮增压风冷柴油发动机(235 kW)。该系列车具有 如下特点:

a) 结构简单可靠,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高;

b) 机动性能好,适应性强,适用于高温、严寒、沙漠和高原地区,可在-35~+45 ℃温 度下使用;

c)维修方便,易于拆装,适用于野战维修。 在美国军方的要求和合作下,MAN公司生产出第2类车(简称Kat Ⅱ),1986年底提供美国 军队534 辆、法国军队157 辆、加拿大军队42 辆。

几乎同时发展了第3类车(简称Kat Ⅲ),该系列装有与第1类汽车相同的车架、底盘,配 以MAN水冷发动机、价格低廉的民用车驾驶室、货箱以及少量价格稍贵的军用附件的汽车, 主要用于出口,其中安哥拉280 辆、爱尔兰和阿曼各95 辆、秘鲁165 辆、新加坡104 辆、 委内瑞拉405 辆。

1985年4月,MAN公司向联邦德国军事技术和采购局提供了第1辆全新的第1类A1型样车,并向试验中心提供41 辆第1类Al各型车包括35 辆试验车(包括8×8加宽型)和其它6辆用于爱 国者导弹、罗兰特导弹、多管火箭、架桥修路、LUER对空监测雷达的底盘。该系列车于1987 年正式投产。

第1类A1型车由第1类车发展而来,通过改进车架、驾驶室结构以及采用大功率发动机等措施提高其公路行驶和越野行驶能力。具体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a) 采用液压助力手动右前翻双门三座驾驶室,30 min内可以更换,而以前的则需10 h ;

b) 对个别总成部件作了重新布置,以便日常维护时不需要前翻驾驶室;

c) 采用特殊的防护措施,以适应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其使用寿命超过20 年;

d) 其涂层完全满足比如伪装、防红外反射和三防消毒等多种军事需要;

e) 大量采用民用部件以降低费用,除驾驶室、车架和悬架为专门军用外,其它总成部件与民用的基本通用; f) 采用大功率水冷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407 kW);

f) 选装16.00×20子午线轮胎;

g) 驾驶室顶可移动,便于铁路运输和空运。

第1类A1型有以下几种车型:

a)第1类A1型(4×4)卡车,最大装载7.5 t;

b)第1类A1型(6×6)卡车,最大装载13 t;

c) 第1类A1型(8×8)卡车,最大装载16 t,如果采用13 t桥,装载能力提高到25 t。

第1类A1型(8×8)2.9 m宽车。该车宽度从普通型的2.5 m加宽到2.9 m用于运载高重心、 易损坏的载荷。由于采用高抗扭车架和尽量宽间距的螺旋弹簧并配以筒式减振器,使得该车 具有良好的横向稳定性。该底盘用于运载导弹和其它武器装备时,可以安装4个液压支腿、加装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选用战斗轮胎、螺旋弹簧加装止锁机构、加装防电磁脉冲和车载 伪装系统。该底盘已成功用于罗兰特Ⅱ机动式防守武器系统和爱国者的(MIM-104)战术防空系统。该车采用407 kW中冷涡轮增压水冷柴油发动机、ZF WSK400变扭换挡离合器 、ZF机械变速箱(分动箱一体)、8096双回路转向器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前液压后气压制动系统、变刚度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0 km/h,涉水深度1.2 m。

3.4.2.7 8×8型FAUN SLT 50-2半挂牵引车

该车于1964年开始研制,1972年批量生产,1976年开始装备部队,1980年停止生产。研制SLT 50-2的目的是组成重装备运输车(HET)用于前线运输大型装置,如豹式主战坦克、自 行高炮、架桥坦克和工程车辆,它具有功率大、机动性强、使用简单的特点。该车采用540 kW的增压水冷柴油发动机、ZF 4PW 200H2型4挡液力机械变速箱(带2速分动箱)、液压 助力转向系统、气压制动系统。牵引座允许载重18.3 t,列车允许总重92 t(其中牵引车允 许总重43 t,半挂车允许总重68.8 t);不带半挂车时最高车速65 km/h,半挂车满载时最 高车速40 km/h;最大爬坡度30%;涉水深度0.8 m。

属于第1类汽车的车型还有机场消防车,有FAUN公司生产的3种车型:3 000 L4 ×4型LF16.30/45V、3500 L 6×6型LF22.30/45V和8 000 L 8×8型LF 40.30×/48 V。其中,LF40.30×/48V采用两台333 kW的风冷柴油发动机,在1 min内可以从静止 起步加 速到100 km/h的车速。

3.4.3法国

70年代初期,法国开始考虑发展第2代军车和更新第1代军车的问题。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法国各汽车制造厂相继推出许多新车型,以供法军选择和向国外出口。法军经过试验 对比之后,在1981年前陆续选定了各个吨级的车型。

法军装备的汽车主要来自法国的两大汽车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雷诺工业汽车公司 (雷诺公司的子公司,1976年由萨维姆公司和贝利埃公司合并组成)。前者提供轻型越野车, 主要产品有0.4 t级4×4型雪铁龙AFAF轻型越野车、1.1 t级4×4型标致504 Dangel轻型越野车。后者提供越野载货车和牵引车,其产品有TRM(法文全驱动的缩写)系列越野汽车,包括0 .5级4×4型TRM500轻型越野车、1.2 t级4×4型TRM1200卡车、2 t级 4×4型TRM2000卡车、4 t级4×4型TRM4000卡车、6 t级4×4型TRM6000、9 t级6×6型TRM90 00卡车、10 t级6×6型TRM1000卡车、12 t级6×6型TRM12000卡车以及6×4型R360.33T牵 引车和6×6型TBH280牵引车。

以上各型车或是民用越野车的变型,都是以民用部件为基础设计。在结构上这些汽车向民用车靠近,除0.4 t级车外均采用柴油发动机,驾驶室大都采用平头前翻式。在性能上普 遍减轻自重、提高功率、增大离地间隙,越野性能比第1代有所提高。

除了两大汽车集团外,还有一些小厂也提供军用汽车,如大西洋机械结构厂(ACMAT)生 产一种性能很好的VLRA(联络、侦察和支援汽车)系列,包括1.5 t级4×4型、2.5 t级4×4型 、4.5 t级6×6型和5.5 t级6×6型,这些车被法军和中东地区许多国家采用,在民用上也有 不少用途。

下面对法军第2代军用越野车各吨级主要车型作简要介绍。

3.4.3.1 0.4 t级4×4型雪铁龙A FAF轻型越野车

该车基本上是民用车,作最低限度的改进以供军用。为了便于维修和取得备件,所有零部件均与雪铁龙A型汽车通用。该车适于执行载货、指挥和侦察等任务,可用降落伞空投。 采用25 kW 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最高车速100 km/h,最大爬坡度50%。

3.4.3.2 0.75 t级4×4型标致P4轻型越野车

1981年该车被法军选中作为M201的换代车辆,1983年开始批量生产,1992年停产。该车通常称为VLTT,即越野联络车之意,有多种变型车,用途广泛。采用52 kW的4缸柴油 水冷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机械转向系统、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 前盘后鼓)、螺旋弹簧悬挂。最高车速108 km/h,最大爬坡度55%,涉水深度0.5 m。 3.4.3.3 1.2 t级4×4型雷诺TBM1200卡车

该车采用标准的民用车总成,可载12名全副武装人员或1 200 kg货物,从1969年开始生 产到1981年停产,共生产了9 200 辆。变型车有救护车、指挥车、自卸车、消防车和轻型抢救车。TRM1200采用53 kW 4缸水冷柴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 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制动系统、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5.5 km/h,最大爬坡度58.9%, 涉水深度0.5m。

3.4.3.4 2t级4×4型雷诺TRM2000卡车

法军在对5种欧洲汽车进行试验后,于1981年选中该车的高机动性车型。首批2 000辆车 交付通讯部队使用。变型车有救护车、指挥车、油罐车、导弹运输车、牵引车、抢救车、工 程车等。80年代末停止生产。该车采用85 kW涡轮增压4缸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 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半椭圆钢板弹簧 悬挂。最高车速89 km/h,最大爬坡度50%,涉水深度0.9 m。

3.4.3.5 4 t级4×4型雷诺TRM4000卡车

70年代初,法军选用TRM4000作为4 t级的标准车型。该车是在民用车基础上研制的,采用不少民用车总成,如发动机、桥、变速箱、驾驶室等。从1973年投产到1987年停产,共向 法军提供7 500辆。该车采用98 kW 6缸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87 km/h,最大爬坡度50%,最大侧坡30%,涉水深度0.9 m。

3.4.3.6 10 t级6×6型雷诺TRM10000卡车

法军选中该车作为这1 t级的标准汽车,1985年开始生产。基型车装双门帆布顶平头前 翻驾驶室,也可选装四门全封闭驾驶室、双门硬顶驾驶室、四门四座驾驶室、双门卧铺驾驶 室。货箱可装设供24名武装入员乘坐的活动长椅,拆去可装载(6.2 m) 装箱。变型 车有火炮牵引车、自卸车、加油车、导弹运输车、导弹补给车、抢修车、牵引车等。

3.4.4 英国

英国于70年代初开始发展战后第2代军用汽车,其方针是尽量采用民用汽车总成,汽车的性能较大提高,重型汽车的载重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当时服役汽车的2倍左右。代表车型有LandRover公司生产的0.75 t级和1 t级4×4型Range Rover轻型越野车;Stonefield( 斯通菲尔德)公司生产的1.7 t级4×4型P5000全地形汽车(作为英军105 m轻型加农炮的牵引 车);Bedford(贝德福特)公司生产的4 t级4×4型MK、8 t级4×4型TM4-4和14 t级6×6型T M6-6标准机动性汽车;Foden(福登)公司生产的20 t级8×4型、16 t级6×4型低机动件汽车,9 t级6×6型标准机动性汽车,以及6×4型Superhaulmaster牵引车;Scammell(斯凯默尔) 公司生产的6×4型Contractor和Commander牵引车。

这里应当提到Boughton(鲍顿)公司于70年代初提出的托盘化装载系统。该系统由汽车底盘、液压升降机构和载货托盘3部分组成,驾驶员一人在驾驶室内操作,就可在1 min内将20 ~30 t军用物资装上或卸下车。当时鲍顿公司认识到这种自动化装卸系统在军事上的巨大应用潜力,集中力量研制了Ampliroll自动装卸系统。1975年鲍顿公司正式向英军推销这种系 统。1979年底,经军方与鲍顿公司的共同努力,在Ampliroll系统基础上又研制成功DROPS( 机动货架装卸系统)。经过激烈竞争,英军于1986年订购了1 522套多种设备包括DROPS, 采用Leyland(利兰)公司生产的15 t级8×6型底盘。

3.4.5前苏联

60年代末前苏联各汽车厂开始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1970年筹建了KAMA(卡马) 汽车制造厂,投资50亿美元,集中了西方技术的精华。从70年代初开始,各厂对现有军用汽 车改型并发展了一些新的车型。开始大量采用柴油发动机,整车性能较上一代车有所提高,研制出半自动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各生产厂之间的合作加强,在多轴超重型车方面取得更 大的进展。

下面对这—时期各个生产厂军用汽车的生产情况及主要车型作简要介绍。

3.4.5.1GAZ系列

70年代和80年代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继续生产GAZ-66系列和GAZ-53系列军用汽车。

1989年开始生产采用柴油发动机的4×2型GAZ-3307卡车。1991年,GAZ-3307取代GAZ-53-12。GAZ-3307与GAZ-53-12相比,换装了新驾驶室,大大改善了司机的工 作条件;采用了双管路液压助力制动系统,使得行驶安全性更高;车辆保养和维修工作量减轻,增加了行驶里程。

80年代末期推出GAZ-66变型车GAZ-66-40(2 t级4×4型),该车采用91 kW的GAZ-5441型4 缸风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带取力器的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 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最高车速90 km/h,最大爬坡度67% ,最大行驶侧坡20°,涉水深度1.2 m。

3.4.5.2 ZIL系列

70~80年代,李哈乔夫汽车制造厂通过不断改进,继续生产ZIL-130系列和ZIL-131 系列变型车。

80年代中期,该厂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第5次技术改造,以便生产柴油车,并推出了采用柴油发动机的ZIL-6450型卡车、ZIL-4421型半挂牵引车等。

3.4.5.3 KrAZ系列

1979年,克得蒙楚格汽车制造厂推出9 t级6×6型KrAZ-260,以替代60年代开始生产的KrAZ -255B。该车可作为多军事装备的底盘,载重量有较大提高,有多种变型车。KrAZ-260采 用244 kW的YaMZ-238L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8前进挡2倒挡机械变速箱、带取力器的 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1300×530-53 3轮胎,装备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最高车速80 km/h,最大爬坡度58%,最大行驶侧坡36 %,涉水深度1.2 m。

3.4.5.4 Ural系列

1973年,乌拉尔汽车制造厂在Ural-375D车上首次试用水冷柴油发动机。1978年,在Ural- 375D基础上推出了4.5 t级6×6型Ural-4320-10。该车对燃油系、冷却系、排气系、电气 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对车架、离合器、前悬挂、制动系进行了改进设计。除Ural-432-10 外,还有3种变型车:Ural-4420-10型牵引车、Ural-43202-10型卡车和Ural-44202-1 0牵引车,两种牵引车采用小直径轮胎,且不带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Ural-43202-10采用 155 kW的YaMZ-740型V8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液压助力 转向装置、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14.00-20轮胎,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最高车速72 km/h,最大爬坡度58%,涉水深度1.5 m。

70年代,在Ural-4320-10卡车基础上还开发出主要用于出口的4 t级4×4型Ural-4325卡 车。该车采用133 kW的KAMAZ-740型水冷柴油发动机、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 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12.00-500 -508轮胎,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最高车速85 km/h,最大爬坡度60%,涉水深度1.2 m。 

3.4.5.5 UAZ系列

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于1972年研制出0.6 t级4×4型UAZ-469B(也称为UAZ-31512)轻 型越野汽车,次年该车进入军队服役。UAZ-469B作为UAZ-452的换代产品,采用后者许多部件,如驱动桥、制动系、发动机、变速箱等。UAZ-469B有多种变型车,1990年推出UAZ- 315136,该车的主要变动在于:采用螺旋弹簧独立前悬挂;功率更大的63 kW的UAZ 4缸汽 油或柴油发动机;改进了座椅和暖风装置;自重减少到1.35 t,载重量提高到0.8 t,牵引 重量提高到0.8 t。UAZ-469B采用55 kW的ZMZ-451 MI型4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 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悬挂 ,8.40×15轮胎。最高车速100 km/h,最大爬坡度62%,垂直越障高度0.45 m,涉 水深度0.7 m。

3.4.5.6 MAZ系列

明斯克汽车制造厂在这一时期研制出多种军用特种车。

1973年,在MAZ-543基础上研制出8×8型MAZ-7910/7911特种车,70年代后期该车在多种军事用途中替代MAZ-543,如最后一种SS-12B导弹发射车采用了MAZ-7910。

70年代为了运载和发射更大吨位的导弹,研制出两种载重量更大的特种车。为SS-20(军刀) 地地中程弹道导弹系统研制出12×12型MAZ-547V,为SS-25(白杨)地地洲际战略导弹系统 研制出14×12型MAZ-7912,后来12×12型MAZ-7916替代MAZ-547V作为SS-20导弹发射车底盘,14×14型MAZ-7917替代MAZ-7912作为SS-25导弹发射车底盘。与MAZ-7910相比,M AZ-7916和MAZ-7917承载能力大大提高(MAZ-7916载重50 t,MAZ-7917载重65 t),它们 采用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承载能力更大的驱动桥和轮胎,更大输入输出扭矩的全自动的液力 机械变速箱,而且悬挂由传统的扭杆弹簧元件换成油气弹簧弹性元件。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为了试验起飞质量为104 t的SS-24导弹的公路机动发射方案,研制出24×24型样车,由于机动及上装布置、起竖、调平等方面的问题,SS-24最终采用铁路机 动方式。

80年代中后期,在MAZ-7917基础上研制出16×16型MAZ-79221,用作SS-27(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底盘。 这一时期,还研制出多种MAZ-7910的变型车,如1979年开始投产的MAZ-7516自卸车,1985 年开始投产的MAZ-7313和MAZ-73131卡车,1988年投产的MAZ-7414牵引车。

3.4.5.7 LuAZ系列

1972年,卢塔斯克汽车制造厂开始投产0.4 t级4×4型LuAZ-969轻型越野车,该车首先用于民用,后来开始用于军事用途和准军事用途。LuAZ-969采用20 kW的MeMZ-946型风 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2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扭杆弹簧悬挂,5.90×13轮胎。最高车速75 km/h,最大爬坡度58%,涉水深度0.45 m。

LuAZ-969有多种变型车。80年代后期,推出LuAZ-969M,该车采用30 kW发动机,最高车速 提高到85 km/h,空载重量由0.82 t提高到0.97 t,长度由3.2 m增加到3.37 m,宽度由1. 6 m增加到1.63 m。

3.4.5.8 BAZ系列

70年代,布鲁安斯克汽车制造厂研制出3种特种车:7 t级6×6型BAZ-5937、7 t级6×6型 BAZ-5939和14 t级8×8型BAZ-6944。BAZ-5937主要用作SA-8a和SA-8b地空导弹发射车 、雷达车、导弹运输转载车;BAZ-593主要用作SS-21地地战术导弹发射车和导弹运输转载车;BAZ-6944主要用作SS-23地地战术导弹发射车。这3种车均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其中 BAZ-5937和BAZ-5939可水陆两用。

80年代中期,该厂在BAZ-6944基础上研制出14 t级8×8型BAZ-6950。BAZ-6950系列于80年代末期在前苏联陆军服役,主要作为牵引车、指挥车和地空导弹支援车使用。

3.4.5.9 KAMAZ系列

卡马汽车制造厂于1976年开始生产KAMAZ系列车。首先投产的是8 t级6×4型KAMAZ-5320 卡车,该车首先用于民用目的,后来在华约军队中作为后勤运输车大量采用。有多种变型车 ,如18 t级6×4型KAMAZ-53202卡车,6×4型KAMAZ-5410和KAMAZ-54102牵引车,6 t级6 ×6型KAMAZ-4310卡车。这些车均采用YAMZ系列水冷柴油发动机,全金属可前翻平头驾驶室 。KAMAZ-4310采用155 kW的YaMZ-740型8水冷柴油发动机,装备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最高车速85 km/h。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3-3-18 7:23:19

本主题贴数1,分页: [1]

管理选项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Powered by:Dvbbs Version 6.0.0 (战争研究修改版)
Copyright ©2000 - 2002 AspSky.Net , 页面执行时间:186.5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