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太阳旗坠落——莱特湾海战 呵呵,说的莱特湾你贴中途岛干什么? 不过中途岛是一开始写的,比较认真一点,就是手头资料偏少,抄的就很多,主要是综合和评论的工作。后面写的莱特湾就更是大段抄袭了,都不好意思贴出来了。不过里面多少都有点自己写的部分,主要是评论性的,还是贴一下备份吧,反正也不打算放到未来的原创部分去,就在这落个脚吧。 ———————————————————————— 莱特湾大海战 作者:阿修比 (2000年7月) 序言 [页首] 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从作战地域来看,在菲律宾群岛附近海面展开,波及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从作战时间来讲,持续三天四夜。从作战方式来说,海战,空战,潜艇战,无所不及。从投入兵力来看,双方参战军舰多达五百余艘,飞机数千架。从损失来讲,战沉军舰32艘,排水量34.2万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堪称世界海战之最。而且由于二战后海战形式的巨大变化,它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大规模传统海战。莱特湾之战被称为“一次四场交锋的战役”,这是因为它是一场由相对分散的四场战斗所组成的极具复杂性的海战。 一、世界战局 [页首] 莱特湾大海战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10月。这时,轴心国的失败即使是小孩子也能看得出来。 欧洲方面,盟军通过诺曼底登陆和波兰战役已经对德国两面合围,柏林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回到太平洋方面,斯普鲁恩斯通过马里亚纳群岛的航母决战消灭了大多数仅存的日军一线飞行员并且拿下了塞班岛和关岛。此战意味着日本帝国的内线防御圈已经突破,日本本土已经位于美国陆基轰炸机的航程之内。大多数日本领导人都认为战争已经输定了,好战的东条英机也不得不宣布下台。现在日本作战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争取一个体面的和约,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将不惜牺牲全部舰队。 二、太平洋局势 [页首] 1、美国人的两个战略 长期以来,美国陆海军对太平洋战争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计划。 陆军主张从澳大利亚向西北推进,通过一系列的登陆作战逼近日本本土,这就是所谓的“南太平洋战略”。这个战略强调在陆上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要求先进攻新几内亚,再拿下菲律宾群岛,最后是日本本土。它主要依靠陆军实施地面进攻,海军只不过担任保护海上运输、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并掩护陆军近海侧翼的次要任务。 海军则主张横渡珍珠港到东京的浩瀚洋面,逐岛突击,即所谓“中太平洋战略”。这种做法强调空军对航道、港口和城市的轰炸以及大规模潜艇封锁。而其关键是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海军的航母编队将是绝对的主力,由于所需占领的岛屿面积较小,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陆军部队,海军才是主角。 2、争执和妥协 在拿下塞班岛之后,美国人现在面临的是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菲律宾群岛。但是,美国的陆海军就如何进行下一步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麦克阿瑟上将认为:只要拿下菲律宾群岛,就可以切断日本的石油、金属和粮食供应。所以他计划在莱特湾沿岸大规模登陆,拿下莱特岛以作为下一步进攻地处要冲的吕宋岛的据点。 相反海军主张索性丢开菲律宾群岛,转而在台湾或中国海岸登陆,以堵塞日本来自东印度群岛的补给。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罗斯福支持了麦克阿瑟,决定进行对菲律宾的进攻。但是海军不想在别人的计划中投入太多实力,尼米兹决定把最强大的兵力留在自己手中。他把托马斯·金凯德中将指挥的第7舰队交给麦克阿瑟节制,以支持他的两栖登陆作战。但是同时他紧紧控制着他由新式航母和快速战列舰组成的战斗主力,这只部队在斯普鲁恩斯上将统率时叫第5舰队,现在则由哈尔西上将指挥并改称第3舰队。 这样,金凯德指挥强大的第7舰队,受麦克阿瑟统制;哈尔西指挥更强大的第3舰队,受尼米兹节制。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美军在莱特湾战役中并没有一位最高统帅。我们下面可以看到,正是这一点带来的协调问题导致日本人有了可乘之机。 3、日本人的战略 日本人现在已经不指望获胜了,但是他们希望一个体面的和约。自从东条下台以来,日本人的总体战略计划就是这样的:先暂时退守,等美国人打到帝国的内防御圈,再给予他们一次毁灭性的反击。他们认为,一旦到了已经延长的补给线的尽头,靠近了日本内海的海空军基地,美国人将会处于暂时不利的地位。如果这时遭到一次惨重的损失,也许美国人会坐下来接受和谈的要求。 日本人的莱特湾计划正是在上述的战略指导下完成的。整个计划的目的不是摧毁美国海军主力,而是消灭麦克阿瑟的陆军登陆部队。日本人指望这种巨大的人命伤亡会让美国人重新考虑占领日本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创造出一个可以接受的媾和条件。 4、评价 美国人最后决定在菲律宾群岛登陆,好象最大的收获不过是满足了麦克阿瑟的虚荣心去实现他以前许诺的凯旋归来仪式而已。这次入侵不必要地把日本部署在菲律宾群岛的庞大的陆军部队卷入了战斗,而实际上美国无限制的潜艇战早已把这些部队陷入了坐以待毙的困境。麦克阿瑟的战略不过是徒劳的带来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罢了。 占领莱特岛,名义上是为了建立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但是莱特岛上山峦重叠,唯一的平坦谷地又全是积水稻田,根本无法建立足够的补给仓库和大飞机场。事实上,美军占领莱特岛后一直就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作战基地。事情就是这么可笑,日美双方进行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只不过是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战利品——莱特岛。 和美陆军毫无战略意义的计划相比,金和斯普鲁恩斯想出了好得多的计谋。两人都建议绕过菲律宾群岛,让岛上守军自生自灭。金计划占领台湾,而斯普鲁恩斯更大胆的要求渡海直捣硫磺岛和冲绳岛。他相信利用这两个可以控制的小小出击点进行空战和潜艇战,就可以致日本于死地。无论金还是斯普鲁恩斯的计划,都可以避免陆军直接交火带来的大量伤亡并同时给日本帝国带来更大的威胁。事实上美海军的计划更充分的凸显了美国人的海空优势,要比陆军的计划更接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 日本人的计划是一个无奈的计划,他们更好的做法是投降。但是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的熏陶使他们绝对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耻辱,日本人只有拼死一搏,别无他法。就具体的计划而言,这个计划称得上是大胆和果敢。但是由于现实条件根本无法支持,事实上这是一个冒着巨大风险而希望渺茫的计划。 三、战役准备 [页首] 1、地理条件 莱特湾的地形十分独特。它的东面敞开地面对菲律宾海,这样美军的舰只可以直接驶入海湾。与之相反,整片的陆地和小岛封锁了西面的航道,岛屿间大部分的水路都太浅,不能让舰队通过。为了接近燃料基地,日本主力舰队在新加坡附近活动。这样当日军东进的时候,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取道圣贝纳里诺海峡南下或者从苏里高海峡北上。应该说,麦克阿瑟选择了一个很有利于美国人的战场。 2、前哨战 10月10日,哈尔西率第3舰队长驱北上,开始打击冲绳、吕宋以及台湾等地的日陆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到10月18日,丰田副武指挥的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美军损失飞机约100架。大胜的哈尔西率军回到菲律宾以东海域准备掩护麦克阿瑟的登陆。 此战中,几乎没有有经验飞行员的日军损失惨重。不但陆基航空兵力基本丧失了打击力量,而且中间参战的舰载机也基本全灭。所以在随后的莱特湾战役中,日航母机动舰队上搭乘的飞机不到120架,而且这些飞机还是临时东拼西凑起来的杂牌货。实际上,日机动舰队在战役打响之前就已经丧失了任何打击力量,从而只能担负起诱敌的工作。此外,陆基的重大损失也使日军出击的舰队完全不能得到空中支援而不得不独自面对美军的空中优势。 3、日本人的部署 日本军力和敌人相比十分薄弱,大约只到美军的1/3,而且训练、补给和通讯也十分糟糕。无论是和第7舰队或者第3舰队正面对抗,日本人几乎都没有获胜的希望。所以小泽治三郎临时提出改变计划,用自己虚弱的航母诱敌并得到同意。这样,日本人的“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全部要领就是使用诈术。这一改变比丰田副武原先硬拼的三路合围要好得多,也带来了成功的希望。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丰田副武大将集中了手头的全部部队,然后把他们分成3股。 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航母机动舰队,设法引诱哈尔西远离他要保护的滩头堡,投入一场航空母舰决战。 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第一游击舰队作为打击主力。他的任务是趁哈尔西离开的空隙没有被金凯德弥补之前,从圣贝纳里诺海峡突入麦克阿瑟的登陆海域,击沉美军运兵船和摧毁其登陆阵地。 西村祥治中将的和志摩清英中将各率领一支舰队从苏里高海峡进行夹击,吸引金凯德的注意力。 在菲律宾的第4航空军和驻台湾的第2航空队被哈尔西重创后总共只剩下400多架飞机,他们也将投入战斗。 4、美国人的部署 美军战斗主力是两个舰队:第3舰队和第7舰队。第3舰队以新式战列舰和攻击空母为核心,负责镇守圣贝纳里诺海峡并以歼灭敌舰队主力为首要目标;第7舰队包括从珍珠港打捞起来的那些老式战列舰和护航空母,负责镇守苏里高海峡并直接支援陆军的登陆作战。 这里要指出,美军的护航空母为支援登陆作战而生产的,其主要任务是:小规模空袭敌人阵地、进行空中巡逻、反潜搜索、轰炸卡车运输队、空投补给等等。这些舰只通常是由商船改装而成的低速小船,一般吨位很小而且基本不配装甲,几乎没有对海作战能力。 5、战斗序列 日军: 第一游击舰队主力: 共有5艘战列舰、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指挥官是栗田健男中将,以爱宕号重巡洋舰为旗舰。 第一游击舰队的第三分舰队: 包括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指挥官是西村祥治中将,旗舰是山城号战列舰。 第二游击舰队(含增援舰队): 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指挥官是志摩清英中将,旗舰是那智号重巡洋舰。 航母机动舰队: 1艘大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航空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共搭载舰载机116架。指挥官是小泽治三郎中将,旗舰是瑞鹤号航空母舰。 第4航空军: 共200架,指挥官是大西泷治郎中将。 第2航空队: 共230架,指挥官是福留繁中将。 合计: 1艘大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航空战列舰、7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3艘驱逐舰,116架舰载机和430架陆基飞机。 美军: 第3舰队: 8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指挥官是“公牛”哈尔西上将,旗舰是新泽 西号战列舰。 第7舰队(含登陆部队): 6艘战列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1艘巡洋舰和111艘驱逐舰(含护卫舰和鱼雷艇)。指挥官是金凯德中将,旗舰是瓦塞茨号战列舰。 合计: 8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和169艘驱逐舰,舰载机约1800架。 6、日本人的局面 日本人喜欢喊“玉碎”的口号,这一次他们的计划实际上就是一次“玉碎”的举动。在他们的计划中,完全没有讨论部队撤退的事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正面和实力3倍于自己的敌人冲突几乎是没有获胜希望的。就计划而言,“捷一号”计划对时间要求十分严格。栗田必须在25日清晨抵达莱特湾,而西村和志摩的舰队也要同时赶到;此外小泽必须在此前就把哈尔西引到北面去。而无论是这三个要求中的任何一个要实现,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使计划如愿运行,消灭了美登陆部队的栗田舰队也必然会在随后赶到的哈尔西和金凯德的夹击下全军覆没。除了纯粹的数量劣势,日本人还必须面对许多问题。他们的飞行员几乎全部都是新手,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久经战阵。日本人的燃料和其他补给已经十分紧张,这把栗田的出击地牢牢定死在新加坡和婆罗洲一带;如果他可以从本土南下的话,其进攻路线会增加许多选择。日本人优秀的技术人员在此前的战斗中几乎已经全部葬身海底,现在联合舰队根本无法保证这个庞大计划所要求的密切通信联系,更谈不上协调和配合了。更不用说从指挥官到士兵知道败局已定所带来的低沉士气了。这次作战,实际上是一次规模巨大的神风式攻击。因为他们面临的局面实在过于力量悬殊,几乎毫无取胜的希望。但是日本人不得不战。如果丢失菲律宾的话,石油供应必然被切断,而战舰即使保留下来也无法发挥任何作用。面对陆军对这个计划“自我毁灭”的指责,日海军作战部长中泽少将含泪说:“请给联合舰队一次机会开出死亡之花。”这就是日本海军的心态,他们想在这场规模巨大的战役中“死得其所”。 7、美国人的局面 美国人在这次战役里拥有强大的兵力、充足的补给和完善的通讯等优势,胜利好象是唾手可得。但是由于两个原因,日本人几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指挥系统的不统一加上哈尔西指挥失误,使得登陆部队一度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前面已经说明过指挥权分散的状况,现在我们来看看哈尔西。 哈尔西是当时美国海军中名气最大的将领。只有一些职业军官和高级将领知道谁是斯普鲁恩斯,同样也只有少数人知道谁是尼米兹和金。但是从刚入伍的水兵到后方的妇女,都知道“公牛”哈尔西战场上的威名。但是这种巨大的威望更多的来自他直率的性格、英勇的气概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所组成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赫赫战功。实际上,哈尔西的战绩和他的声望是很不相称的。在以好勇斗狠的精神挽救了瓜岛战局后,他始终不曾参加过一场真正的决战。他错过了所有的表现机会,而他的下级和好友斯普鲁恩斯却多次在战场上赢得辉煌的胜利。哈尔西很希望用同样甚至更辉煌的胜利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自己的声名。斯普鲁恩斯在中途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打赢了航空母舰决战,而哈尔西并不想让斯普鲁恩斯一人专美于前。正是哈尔西这种或多或少的“斯普鲁恩斯情结”使得他在莱特湾战场上格外重视小泽的航母舰队并轻易的中了日本人的诱敌之计。再加上他勇猛而莽撞的个性使他带走了全部第3舰队而没有和尼米兹以及金凯德很好的沟通,终于导致了圣贝纳里诺海峡无人防守的局面。 第3舰队航母集群的司令官是马克.米切尔中将,他是美海军中最懂海军航空兵的将军。斯普鲁恩斯通常让米切尔指挥作战,只到要拿大主意时才亲自出马。但是哈尔西是一个喜欢大权独揽的人,他直接向手下的航母发号施令。这样在莱特湾战役初期,米切尔成了企业号上的一名旁观者。当米切尔的手下在半夜叫醒他,并希望他阻止哈尔西的卤莽行为时,米切尔的回答是“如果他要听我的主意,他会来问我的”。 四、一次四场交锋的战役 [页首] 1、开局不利的栗田 10月22日,栗田舰队离开文莱,驶向菲律宾,安稳的行程不过持续了一天。 10月23日凌晨,他撞上美海军的鲦鱼号和飞鱼号两艘潜艇。美军第一次齐射就有4枚鱼雷命中栗田的旗舰爱宕号,中将阁下不得不在温暖的海水中泅水逃生。当他被一艘驱逐舰打捞起来时,他看到摩耶号已经爆炸沉没,而高雄号也起火燃烧。出征还不到20个小时,栗田的10艘重巡洋舰就已经2沉1伤,只有7艘还有作战能力;而他离莱特湾还有2天航程。 23的白天,栗田舰队一直被发现潜望镜的报告所困扰,虽然他们并没有撞上其他的美国潜艇。傍晚,栗田转移到大和号上,这艘世界上最强大的炮舰无疑有助于他稳定情绪,他掌握了局势。总的来说,他庞大的舰队并没有多大损失,大和和武藏两艘超级战列舰依然完好。而且夜幕将临,美军的飞机也暂时无法攻击他。但是东京来的消息表明小泽还没有和哈尔西接触。这意味着只要天一亮,他已经被发现的舰队一定会面对铺天盖地的飞机。即使能够度过这一难关,他重伤的舰队后天就要和据守圣贝纳里诺海峡的哈尔西正面交火。他只能寄希望于大和号和武藏号了,它们比美军的新泽西号和衣阿华号等战列舰拥有更大的吨位,更强的装甲和更有威力的巨炮。 2、哈尔西轻敌 10月20日的时候,美国人手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日本人要干预这次登陆。他们更倾向于日本人会等到麦克阿瑟在吕宋登陆。那里日本人拥有更强大的陆军和更多的空军支援,而且也不象莱特湾这样有着这么苛刻的地理条件。哈尔西不希望把他的兵力捆在陆军的登陆计划中,他一再要求让金凯德完全负责登陆部队的保护。他希望率军一举杀进中国海,因为这样看起来更有歼灭日海军舰队的可能。尼米兹严厉地驳回了这个提案,但是他没有注意到这个提案表现出的哈尔西的倾向:哈尔西更希望进行主力舰队会战而轻视圣贝纳里诺海峡的防卫工作。 哈尔西的这种倾向也使得他更看重日后的战役,而不是目前的登陆作战。第3舰队有四个分舰队,分别是由麦坎恩中将、博根少将、谢尔曼少将和戴维森少将指挥。在开战不久的22日,他就把拥有5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的麦坎恩分舰队调离战场,到800英里以外的乌利西基地进行补给和整休。这样直接削弱了第3舰队的实力,也使得在即将到来的锡布延海海战中栗田没有受到更致命的打击。 3、锡布延海海战 10月24日天一亮,美军就开始对栗田舰队进行空中打击,全天出动飞机269架次。栗田不断的请求空中支援,但是均遭拒绝。这样,锡布延海海战就成为了一场纯粹的战舰对飞机的搏斗。 到15点,栗田指挥得还算不错,他的舰队损失惨重但并不致命。武藏号的沉没,让日海军无比心痛。另外还有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受伤,其中2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不得不返航回国。现在栗田舰队只剩下4艘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而面前就是圣贝纳里诺海峡。一旦进入狭窄的海峡,这只无从躲避又没有空中支援的舰队面对10多艘航母没有生存的希望。栗田决定撤退,等己方能提供空中支援再发起攻击。即使没有空中支援,等到天黑美军飞机无法起飞后再前进,局面也要好得多。他同时向西村和志摩发报,要求他们暂缓进攻,但是这份电报没有被收到。 统一指挥陆基航空兵的福留繁拒绝给栗田提供空中支援有他的考虑。他认为日军无论战斗机的数量还是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都比不过美军。与其派出飞机在远距离空战中送死,还不如围魏救赵全力攻击美军舰队。他在24日早上让他的飞机攻击谢尔曼少将的舰队,让普林斯顿号航母(后来自沉)和伯明翰号巡洋舰丧失作战能力。同时他的攻击完全牵制了谢尔曼分舰队,使其无法投入对栗田的空袭。不过,缺乏训练的日军飞行员也付出惨重代价,出击的100多架飞机能够返航的不到1/3。 同时担任诱敌的小泽也是想尽办法吸引哈尔西的注意。他派出76架飞机攻击谢尔曼分舰队,但是这次攻击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只有3架返航,结果哈尔西认为这一次零落散乱的空袭大概来自吕宋而没有加以留意。无奈之下,小泽一边南下一边发出大量的无线电信号试图吸引敌军侦察。此举在16:35分取得成果,哈尔西终于注意到他期盼以久的日本航母舰队,他不知道现在上面只有不到40架飞机。 4、哈尔西的失误 栗田在24日白天顶着轰炸的前进,带来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想逼美军卷入日军更习惯的夜战。哈尔西在15:00决定了相应对策。他想把包括旗舰新泽西号在内的4艘战列舰集中起来,加上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组成第34特混舰队,由威利斯·李中将指挥。勇猛的哈尔西决定率领这只战列舰队亲自和栗田交火。但是很快侦察机报告表明栗田开始撤退,同时谢尔曼也发现了小泽的航母。现在哈尔西面前有两个相距很远的敌人,而且有一个在撤退中;此外他还有防守海峡和掩护登陆的任务。哪一个为重呢?哈尔西面临选择。他可以把整个舰队留在海峡,这样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就绝对安全,但是有可能让敌人逃走。他也可以让航母北上追击小泽,而把战列舰队留下来保护海峡,这样他会有机会全歼所有日军进犯部队,但是北上的的航母舰队没有足够护航而略显薄弱。他也可以带领整个舰队北上,而把海峡交给金凯德和正从乌利西赶回来的麦坎恩分舰队防守。哈尔西决定采用最后的方案。在他看来,金凯德的兵力完全足够完成掩护任务,而且他自己也就有机会打赢一场航母决战了。 哈尔西发电给尼米兹和金凯德,“我已重创中央舰队。现在正率3个分舰队北上,拂晓攻击敌航母编队”。这份措辞含糊的报告把所有人都搞糊涂了。金凯德的解释是,这表明哈尔西率领他的3个航母集群北上,把第34特混舰队留下保护海峡。和他一样,尼米兹也是这样解释这份报告的。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斯普鲁恩斯对尼米兹小声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要把我的舰队留在海峡”。这里斯普鲁恩斯指的也是航母舰队;他完全没有想到,哈尔西会把战列舰也调走。实际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哈尔西会全军北上,完全听任圣贝纳里诺海峡洞开。 但是在哈尔西看来完全不是这样。他认为:既然他还没有下令执行战列舰夜战计划,那么当然就不存在什么第34特混舰队。他的报告说得很清楚,他把手头的3个分舰队全部带走了,现在圣贝纳里诺海峡也就当然没有任何兵力。这份电报已经及时的通知了金凯德,他自然会自己想办法分兵保护圣贝纳里诺海峡。 就这样,当栗田掉头扑向圣贝纳里诺海峡时,他面前没有任何美国人的船只来妨碍他执行任务。 5、苏里高海峡夜战 从苏里高海峡进行牵制的日军包括两个舰队:西村祥治中将的第一游击舰队第三分舰队和志摩清英中将第二游击舰队,计划由资格较老的志摩统一指挥。但是由于糟糕的通信状况,他们不但不知道计划已经改变,也不知道栗田要求他们暂缓进攻,而且实际上这两个舰队也是分散行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于是,两支日军舰队相距仅40海里,却在完全不知道同伴计划的情况下一前一后地向莱特湾冲去。 24日23:00,西村祥治舰队首先抵达苏里高海峡。他马上发现自己陷入了埋伏——金凯德在这里几乎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炮舰。双方的大型舰只比是42:7,其中战列舰是6:2。而且美国人还预先摆好了阵势,另外在第一线集中了39艘鱼雷快艇进行两面夹击。西村的舰队很快开始燃烧和爆炸。到25日4:09分,只有事先掉队而落后的时雨号驱逐舰和重伤的最上号重巡洋舰得以逃脱,其余全部葬身海底。 25日2:35分,完全不知道同僚悲剧的志摩舰队开始进入海峡。以单纵队前进的舰队马上遇到一艘鱼雷快艇的伏击,阿武隈号巡洋舰中弹退出战斗。4:10分,志摩抵达战场附近。在了解到局势后,他决定马上撤退。 25日日出后,美第7舰队舰载机开始追击,先后击沉了最上号和阿武隈号、鬼怒号巡洋舰以及不知火号和浦波号驱逐舰。 此战中,日军有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被击沉,还有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包括西村祥治中将在内5000多官兵阵亡。美军只有1艘鱼雷艇被击沉,1艘驱逐舰被击伤,阵亡官兵仅41人。 6、吕宋外海海战 小泽十分成功地把哈尔西吸引了出来,这也意味着他将面临第3舰队的全力打击。 由于日海军飞行员损失过大无法弥补,现在这些飞行员只接受过最低程度训练,连起飞降落有时都不能保证。每天小泽仅派出9架飞机侦察搜索,就至少有3架因操作失误或迷航而无法归来。加上在前一天为吸引注意力进行的空战中损失了73架(40架被击落,30架迷航),现在只有不到40架飞机。相反哈尔西拥有11艘航母,数百架舰载机。 25日8:05,战斗在小泽舰队上空打响。美军第一波攻击为60架战斗机,65架轰炸机,55架鱼雷机,而小泽只有15架战斗机起飞应战。战斗很快就变成美军飞机一边倒的轰炸。整个上午,美军出动216架次,击沉1艘航母,1艘驱逐舰,击伤3艘航母,1艘巡洋舰。11:00,哈尔西率全部战列舰和博根少将的航母编队南下救援金凯德。对小泽的攻击改由米切尔负责。米切尔在下午的攻击中出动311架次,击沉了受伤的瑞鹤号和瑞凤号航母,击伤了伊势号航空战列舰。 同时米切尔命令杜博斯少将率4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继续追击,以进行夜战并消灭被舰载机击伤而掉队的日舰。此举相当冒险。小泽还拥有2艘航空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的优势兵力,而且日军战舰的训练依然充足而且夜战经验要比美军丰富。小泽抓住了这一机会,在21:30分调头寻找杜博斯舰队。杜博斯先追上并击沉了失去动力的千代田号航母,然后又撞上堕后正在拯救落水士兵的3艘日舰。初月号以1艘驱逐舰对抗美军的4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一个多小时,掩护了五十铃号巡洋舰和若月号驱逐舰逃脱。如果杜博斯继续前进,将会面对占有兵力优势而且怀着复仇渴望的小泽舰队。好在杜博斯没有深追,而是在击沉初月号后就马上撤退了。23时,小泽失去了“多摩”号巡洋舰,受伤落后的它被美潜艇击沉。23:45分,小泽掉头撤退。 这场海空战,日军损失4艘航母、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而美军损失只有几架飞机。但是小泽成功的完成了作战任务,而且损失要比预计的少得多。如果不计算由于飞行员损失实际上已经是废物的航母的话,小泽把这只“自杀舰队”中的大部分舰只都带了回来。 7、慌乱的美国人 美国人知道栗田掉头是在24日22:10,并不晚。但是由于上述的误会,这个消息没有得到重视,圣贝纳里诺海峡还是无人防守。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25日的慌乱,这种慌乱我们可以在美军25日的电报中看到。 “6:50。金凯德致哈尔西。正在与苏里高海峡敌水面舰队激战中。问:第34特混舰队现是否防卫圣贝纳里诺海峡。” “7:30。哈尔西致金凯德。否,现率我航空母舰进击敌航空母舰。”这个回答让金凯德和尼米兹大吃一惊: “8:37。金凯德致哈尔西。据报告。敌战列舰与巡洋舰正距舰后15海里炮击第77.4.3特混小队。”此电是明码发出,足以说明金凯德的慌张和愤怒。 “8:40。金凯德致哈尔西。急需快速战列舰,立即驶往莱特湾。”可是这时哈尔西离莱特湾足足还有225海里,9个多小时的航程。 “8:55。哈尔西致麦坎恩。以最大速度进发,出击北纬11-20度、东经127度附近之敌。”正在轰炸小泽的哈尔西看来指望从乌利西方向赶回的麦坎恩分舰队。但是麦坎恩离莱特湾也有300多海里,即使他马上调动,派出飞机,也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飞到战场。同时哈尔西没有给金凯德任何答复。 金凯德不断求援。 “9:10。金凯德致哈尔西。我护航航空母舰现遭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及其他舰艇攻击。请令李以全速驶赴莱特湾掩护。并请派快速航空母舰立即进行反击” “9:14。金凯德致哈尔西。急需重型战舰救援。” “9:25。金凯德致哈尔西。情况危急,需战列舰、快速航空母舰,防止敌舰突入莱特湾。” “9:30。金凯德致哈尔西。第77.4.3特混小队7时遭巡洋舰、战列舰攻击。请立即派空军出击。并遣重型战舰前往支援。我陈旧战列舰弹药不足。” 9:30分的电报终于获得答复。 “9:40。哈尔西致金凯德。我仍与敌航空母舰激战中。已命麦坎恩率5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立即支援你军。”在这份电报中,哈尔西第一次说明了自己的经纬度。金凯德终于了解了全部局面:战列舰队离他还有10个小时,而且还在全速北上。 “10:05。金凯德致哈尔西。李在何处?派李前来。” 金凯德再一次以明码发报,任凭日本人偷听。他的绝望心情已经十分明显。 远在珍珠港的尼米兹终于忍不住了。 “10:00。尼米兹致哈尔西。火鸡在水边跳舞。GG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现在何处?RR全世界都想知道。”在GG和RR之外的都是为了防止破译的混码,但是由于后一句的意思很象正文,所以译码军官就把它加入正文一起上报。所以哈尔西看到的就是 “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现在何处?全世界都想知道!”这种尖锐的谴责终于让哈尔西下决心南下了,但是他的行动却出奇的缓慢。直到11:15分,他才下了“180度转向”的命令。而且由于长程航行后驱逐舰必须加油,哈尔西的“兼程赴援”变成了每小时10海里的悠闲漫游。他完全没有想到应该丢下驱逐舰,率领战列舰和航母以26海里的时速南下增援。直到下午4:00,他才加完油然后全速扑向圣贝纳里诺海峡。 8、萨马岛海战 如果让美国人在莱特湾海战的四次交锋中选一场来描写,他们一定会把笔墨集中在萨马岛海战。因为这是一场美国人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全凭勇武精神、以寡敌众的战斗。而且这次战斗从哈尔西莽撞的失误中挽救了莱特湾战局。 25日1:00,栗田又惊又喜穿过了无人防守的圣贝纳里诺海峡。当他在6:30抵达萨马岛附近的时候,他遇上的是第7舰队的6艘护航航空母舰。金凯德把他的护航航空母舰分成3组:塔菲1、2、3号,每组6艘。现在直接面对栗田就是斯普拉格少将的塔菲3号,也就是在电报中提到的第77.4.3特混小队。在他南边40海里和80海里处,是塔菲1号和2号。 斯普拉格少将拥有6艘护航航空母舰和7艘小型驱逐舰。但是这些航母都是由油轮和商船改装,几乎没有装甲,时速只有18海里。由于本来就不承担对舰作战任务,每艘航母搭载量不到28架而且飞机只装备了小型炸弹和深水炸弹而没有装备对战舰用的鱼雷和穿甲弹。至于舰炮方面,整个第77.4.3特混小队只拥有29门130毫米口径的火炮。人员方面,大部分官兵都是预备役和刚入伍的,没有象样地训练过。栗田健男中将则拥有4艘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装甲强大,训练精良。200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达90门,射程都在15海里以上,更不用说大和号上460毫米口径的主炮了。 这是日本人的大好机会。哈尔西的舰队远在200海里以外,鞭长莫及;金凯德的舰队也因为追击苏里高海峡的日军难以掉头而且需要重新补给;最重要的是塔菲1、2号上的飞机也追了出去。栗田可以轻松的歼灭这些护航航母,然后突入莱特湾消灭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 但是栗田并不了解他面对的局势。由于技术人员的失误,他没有收到小泽发出的电报,也不知道哈尔西已经被调走;他糟糕的侦察机飞行员也是一去不复返没有给他任何帮助。他首先必须假想最坏的情况,来的是哈尔西的第3舰队,这些是哈尔西的航母。在惊慌中,他没有列成战斗阵形而是下令“全面进攻”。航母进攻时是需要时间调整位置的,也许他想趁敌机起飞之前尽量给予打击。结果日本人就一拥而上,分头瞄准射击,完全纷乱和无序。 这种混乱的进攻效率很低,而且斯普拉格的指挥也十分得当,他设法先让飞机起飞并同时放出烟幕,然后一边向塔菲2号靠近一边利用海上的暴风雨区域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舰队。美军约翰斯顿号、赫尔号、黑尔曼号3艘驱逐舰,顶着日军巨炮的轰击,从烟幕和雨幕中勇敢地向栗田的战列舰和巡洋舰迎头突击。这一英勇的自我牺牲举动也为美国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等到美军的飞机终于赶到,日军就不得不一边规避一边追击。 美国人的反击没有给栗田带来太大伤害,只有几艘巡洋舰轻伤,而且栗田也逐渐在混战中建立了对斯普拉格的包围态势。开战2个半小时后,斯普拉格舰队全灭的命运看来就要到来。但是栗田在9:30下令退出战斗,重整阵形。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追击这些护航航空母舰没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突入莱特湾。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舰队重编。现在莱特湾敞开在栗田面前。塔菲3号也逃得很远,没有办法来妨碍他的突进。虽然经过许多挫折,但是“捷一号”计划终于就要成功了,麦克阿瑟的11万登陆部队(还有许多装在船里)就要面对天皇最大舰炮的打击了。 12:30,栗田健男中将一经重新遍列好他的舰队,就自做主张,决定不再进入莱特湾。他不去请示东京,也不通知任何人,径自向北转航,离开莱特湾。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令后世的军事著作家瞠目结舌、众说纷纭。 随着栗田的撤退,萨马岛海战就到此结束。此战中,栗田击沉美1艘护航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击伤4艘护航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但是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下,日本人的高射炮虽然击落了近百架由预备役飞行员驾驶的敌机但也有1艘巡洋舰被击沉,3艘巡洋舰被击伤。此外大西的空军也赶来助战,付出了100多架的损失后取得击沉美1艘护航航母、击伤3艘护航航母的战果。 在胜利成果面前掉头逃走的栗田并不能躲过打击。在随后赶到的麦坎恩和博根两个航母分舰队的不断打击下,又损失了4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 9、总结 整个战役中,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3艘,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3000。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飞机288架,人员伤亡超过10000。这个损失达到开战以来日海军总损失的1/4以上。日海军从此之后基本丧失了发起大规模战役的能力,不再能够对美军以后的作战行动构成威胁。 就具体战役而言,美军兵力和训练远远凌驾日军之上而且牢牢把握住了制空权,通讯和补给以及情报侦察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指挥权不统一的漏洞又正好被哈尔西的卤莽举动暴露得淋漓尽致,这也就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由于运气和牺牲精神,日本人几乎抓住了这个机会。虽然他们兵力要少得多,还被补给能力限制了出击路线,而且通讯系统无法保证各部队的协调行动,此外低效率的侦察也让指挥官不能掌握现在的战局。但是栗田出人意料的退却将所有的计划和牺牲变得毫无意义。只能说,这也许就是日本人所能做到的极限吧!实力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美国人的确应该获得完全的胜利。 五、人物评论 [页首] 1、哈尔西 哈尔西的个性被形容为一个海上的乔治.巴顿,一个会出风头和狂热的好战者,这个评价基本不错。但是在他的军功里,完全没有一件事可以和媲美巴顿的那些战绩:在西西里的进军、急行军解巴斯托尼之围、势如破竹地横扫德境。哈尔西更多的是一位报纸上的虎将。在莱特湾战役中,他差点让绝对优势的美国海军败给了弱得多的日本人。在这场战役后,不少人要求他引退。但是由于尼米兹的保护,他留任了下来并让他的舰队遇到两次台风,导致的舰艇和人员损失不下于打了一次大败仗。 对于此战哈尔西过失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中了小泽的诱敌之计和听凭圣贝纳里诺海峡无人防守。 在他的回忆录中,哈尔西做出辩解。对于第一个指责,哈尔西坚持认为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认为,这些航母上的飞机会通过菲律宾机场和航母甲板构成穿梭轰炸,这样会给他的舰队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他决定摧毁小泽而不是在原地挨炸。至于小泽在战后有关诱敌的证言,他认为是受审时撒谎。对于第二个指责,他归咎于金凯德。他认为他已经通知了金凯德整个登陆掩护交给第7舰队,是金凯德的玩忽职守导致圣贝纳里诺海峡无人防守。 他的辩解是很难说得通的。 首先,有关穿梭轰炸这次战役从来就没有出现。有关日军飞机的威胁倒是的确存在,也击沉了普林斯顿号航母。哈尔西的考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以怕挨炸为借口离开他应该防守的圣贝纳里诺海峡和他勇猛的性格完全不合。当初他就是以日空军力量已经十分薄弱为理由要求提前进行莱特湾战役,现在又改口强调起日空军的威力了。更何况经过台湾空战后,他完全了解日军空中力量的现状。以他几百架舰载战斗机的实力,日军能炸沉普林斯顿号已经是侥幸了。实际上,哈尔西中了诱敌之计并不是因为他过高的估计了日军轰炸的威力,而要更多的归咎于他的“斯普鲁恩斯情结”以及他过于热衷于速战而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性格。 其次,他把责任推给金凯德实在是太没有风度了。保卫圣贝纳里诺海峡本来是他的责任,他又是第一线将领中级别最高的。如果他真的要把这个责任交给金凯德,他至少应该把事情说清楚,如果向尼米兹请示一下就更好。当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用来说明,可是哈尔西自始自终只发了一封措辞含糊的电报。 最后,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哈尔西把部队分成两路,分别迎战小泽和栗田的话会怎么样。南边,一个航母编队加上4艘战列舰绝对可以拿下栗田,更何况还可以指望赶回来的麦坎恩分舰队的帮助;北边,米切尔指挥的两个航母编队共8艘航母可以不受影响而毫无后顾之忧的持续追击小泽舰队而不是三心二意的只打了一天,这样小泽将受到更严重的打击而不会大部安全返航。但是哈尔西的卤莽冲动让他的许多舰只在莱特湾战役的唯一作为就是全速向北疾驶300海里,加上油再向相反方向狂奔300海里,未发一枪一炮。这种对兵力的完全浪费使得小泽和栗田两只日军舰队都有很大一部分逃出生天,按上述分析美军本来是可以全歼他们的。仅此一点,哈尔西上将就难辞其咎。更何况战局明显后如果他反应迅速、兼程赴援的话,他本来是有可能抓住逃走的栗田舰队的。 2、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是日海军的老将,中途岛战役时他就负责指挥登陆部队,那一次由于海战失利他不得不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撤退了。这一次他同样的在发挥真正的作用之前就撤退了,但是这一次的责任在于他自己。 关于栗田奇特的临阵撤退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主要包括: 其一、状态不佳。他有患有登革热一直没好,中途落水又加重病情,加上3天3夜没有好好休息,无法作出清晰判断。 其二、情报和通信太差。他没有得到小泽诱敌成功的报告,也不知道南方部队的全灭。他完全不了解具体的战场局面,所以对敌人的空中打击有着过多的担心。 其三、日军的虚报战果。在和斯普拉格的战斗中,日军报告的战果是击沉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一方面这让栗田确定他攻击的是第3舰队,这意味着哈尔西就在附近,他进入莱特湾意味着失去退路。另一方面让他觉得不虚此行,战果已经足够。 其四、对补给部队的轻视。他认为时间过晚,麦克阿瑟的登陆基本结束,滩头阵地已经稳固,炮击威胁不大。这是一个军人常见的倾向,他们重视和敌实战部队的交战而轻视对补给部队的攻击。 其五、误报。在栗田准备进入莱特湾时,他得到一个报告,这个报告表示在北方100海里有敌人航母舰队活动。栗田于是被吸引过去了,结果这个消息完全是误报。 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栗田健男中将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捷一号”计划的真谛:一次自杀性计划,而计划的全部目的就是摧毁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栗田舰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来到莱特湾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来确认麦克阿瑟滩头阵地是否稳固!他应该突入莱特湾去攻击麦克阿瑟的运输船,必要时不惜同归于尽。这就是整个计划赋予栗田的使命,也是栗田、小泽、西村和志摩舰队乃至整个日本联合舰队付出重大牺牲所要达到的目的。栗田完全无视整个日本海军以重大牺牲换来的机遇,而是自己作出判断:“牺牲整个第一游击舰队去攻击几艘可能卸完货的运输船是没有意义的”。栗田完全没有想过,如果他摧毁了莱特湾里的船只和美军沿岸临时搭建的机场,即使麦克阿瑟已经完成了登陆,美军庞大的登陆部队也会暂时陷入失去补给、增援以及空中掩护的被动局面。从而岛上的守军将有可能全歼美登陆部队,至少会给予美国人重大伤亡。 不过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栗田当时进入了莱特湾并且按计划重创了登陆部队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在随后赶到的哈尔西和金凯德的飞机和大炮的打击之下,栗田舰队所有的舰只一定都会在莱特湾被击沉,再加上美军登陆部队的损失,那么整个战役的伤亡人数至少将会增加5倍以上。但是这样大量的人员伤亡又会对战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兵力而言,美国人可以轻易弥补这些损失,而日本人却将丧失全部的海战能力。就心态而言,美国人将会在硫磺岛战役前就认识到占领日本所需要付出的重大伤亡,但是这并不会使他们放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最多也只能让美国对苏联作出更大的让步以换取其对日作战,这样日本也许将会失去比北方四岛更多的领土。所以从整个战争的角度看的话,栗田的撤退大大减少了这场战役的伤亡,避免了许多完全不必要的牺牲。这种结果要比那些计划这场巨大的神风攻击的军国主义者所希望的要好得多。但是就军人而言,栗田中将自做主张地放弃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他应该做的就是执行命令。 3、其他将领 尼米兹 美军指挥权不统一的局面多多少少要归咎于尼米兹以及美陆海军对立的传统,尼米兹也多多少少要为哈尔西的错误负上一些责任。这也许就是他事后袒护哈尔西的原因吧。当然如果不是哈尔西愚蠢地带走了整个第3舰队的话,尼米兹的安排本来也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作为整个太平洋战区海军的最高统帅,负责任总比推卸要来得正确。 丰田副武 山本五十六生前就提到过,最好不要让丰田副武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但是日海军现在已经将星凋零了,起用丰田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莱特湾战役开始前,哈尔西北上攻击台湾一带的日陆基机场。结果丰田误以为美军是想攻占台湾,结果投入了手头全部空战兵力并损失惨重。这使得日航母舰队几乎完全丧失攻击能力,而且陆基航空兵的战力也损伤大半。他要为莱特湾战役中日军完全丧失制空权的争夺能力负责。如果能把有限的海空战力集中投入莱特湾战场,日军想必不会完全被动挨打而会有更多选择和机会吧。 金凯德 金凯德成功的完成了他的作战任务。他不但守住了苏里高海峡,而且让入侵的敌军受到惨重损失。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的,金凯德至少做到了这一点。 小泽治三郎 整个战役中,小泽的表现最为抢眼。他成功的完成了诱敌任务,让栗田有机会安然通过圣贝纳里诺海峡。他的舰队本来就是准备牺牲掉的,但是小泽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不计算目标巨大又很脆弱的航母的话,出击的小泽在美军空中、海上和海下三面打击中带着2/3以上的舰只安然返回。何况如果不是杜博斯的谨慎,小泽有可能会在劣势中抓住重创美军的唯一机会。 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 虽然日军的通讯状况只能用可悲来形容,这也不构成这两位中将之间毫无联系的理由。他们毕竟相距不到40海里呀!为了人事上的矛盾而不顾及整个作战计划以及自己和下属的生命,完全是自暴自弃的愚蠢行为。就具体战局而言,如果这两位中将不是主动求战而是担起牵制和吸引的工作或者能把自杀进攻的时间稍稍拖后,栗田就有可能会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这样栗田将有希望轻松的消灭斯普拉格并进入莱特湾。比较一下小泽的诱敌成果,西村和志摩的作战只能用“失败”两个字来总结。当然如果他们的确没有接到改变计划的通信,那他们的失败就更多的要归咎于丰田副武愚蠢的硬拼计划。 福留繁和大西泷治郎 日本的陆基航空兵战力早就被丰田的愚蠢断送了,福留繁手头实在没有多少棋子可用。他拒绝为栗田护航而是直接攻击哈尔西是明智的决定,这个举动不但牵制了谢尔曼空袭栗田而且为日军取得了本次战役最大战果——普林斯顿号航母。大西是首先使用神风战术的日本将领,他用这种战法也有所斩获——圣洛号护航航母,而且他也牵制了第7舰队舰载机对栗田的攻击。总的说,他们在劣势条件下尽可能的为栗田的突进制造了条件,基本完成了任务。 斯普拉格 挽救了哈尔西名誉的就是这位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少将。栗田最后放弃了突进莱特湾的原因有许多说法,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斯普拉格的重大功劳。他牵制了栗田6个小时——追击2个半小时、整队3个半小时,这是决定整个战局的6个小时。栗田担心美陆军登陆滩头已经牢固、担心哈尔西和金凯德掉头的反击、担心没有时间通过圣贝纳里诺海峡逃走......这些担心都是因为时间的紧张而导致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斯普拉格不是缠斗而是转身分散逃走的话,他的舰队一定会全灭而且栗田一定会进入莱特湾面对正在登陆的美军。美国人在整个战场都处于优势,在萨马岛海面却是绝对的劣势,但是攻守莱特湾的决战正是在此展开的。而正是斯普拉格在劣势中的奋勇作战,挽救了整体战局。 六、参考书目 [页首] (美)赫尔曼.沃克 《战争与回忆》 (美)约翰.托兰 《日本帝国的衰亡》 (美)鲍德温 《莱特岛海战》 (中)周明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中)施友群 《世界海军知识》 [返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