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古代弓弩的性能,搜到了这个论坛。这贴我也9页全部认真看了,想提几个问题,虽然最迟回复是去年9月,但学术类的东西应该不作挖坟论吧? 9页之前的拌嘴不想过多考究。不过对其中几个问题抱有疑惑,望得指教: 1、关于“古代数据可无视”论。可能部分史书确实有夸大或笔误之嫌,但也有部分文献出于其立场,按逻辑判断,其准确性理应极高。例如居延汉简、李卫公兵法等客观记录或手册指南性质的文献。它们是否也不可信呢? 关于此问题,我在隔壁发了一贴: http://bbs.warstudy.com/bbs/dvbbs/dispbbs.asp?boardID=105&ID=10457 2、关于神臂弓拉力。对于拉力单位转换。就《梦溪笔谈》而言,沈括在卷三原句是: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其中提到两种换算:1石=120斤,1石=92.5斤(砝码)。楼主用的是前一种;但假如用后一种的话,4宋石出头约240公斤,相对来说比较小。究竟哪个标准具体指什么,我不能肯定。《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宋代度量衡一节也未对石斤转换做明确定论 3、关于“人类极限”“数盲症”论。坦能堡同学多次提到200公斤远超人类极限,能拉200以上的都是熊,并以他多年的健身器材经验为证。但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市面上美国进口坐式蹬腿器的最大配重,接近200kg(美国必确 C602 蹬腿器 ),400多磅,这是否可以证明人类(至少欧美人类)双腿蹬力极限理论上可达到这个程度?之所以以蹬腿器为例,是因为蹶张法其中一种就是坐式,其姿势、出力肌肉群几乎可以认为是等同于蹬腿器(见《武备志》/《程氏心法》图例,网上有影印本下载)。 我再查了一下其他佐证的资料: “国家男子举重队副总教练,两届奥运冠军占旭刚的主教练王国新……介绍,目前有运动员举起过260公斤的重量,而他预测人类举重的极限在270公斤。”<---所谓举起,还要多承担上身的重量。 “有研究表示,跳远运动员在踏板的瞬间,其蹬力可以达到700多公斤。”<---所谓跳远,是单腿, 其来源都网上,是否可信就不清楚了,如果有相关专业的人士来解答最好。 那么,假如坐式蹶张法光腿蹬力已达200kg,那么,再配上双臂臂力、腰力、上半身后倾时的重力分力,的腰开法,是否可达240kg?或者,至少在开弩的最后最用力的一小段,经过自少年开始的开弩训练(此版块的另一帖提到如果早年开始训练,会比现代人以爱好为目的达到更好的拉弓成绩),达到240kg? 再看所谓的“四宋石”。事实上,据我所知,未有“神臂弓拉力为4石”的说法。宋史中记载,4石以上,基本是用于考核军中极少数精锐,实战中不会以此作为常规兵器神臂弓的标杆(明代的神臂弓遗物最多也就150明斤)。就好比我们不会以运动会的纪录去要求普通人一个道理: (庆历)六年,诏诸军夏三月毋教弓弩,止习短兵。又诏:“以春秋大教弓射一石四斗、弩彍三石八斗、枪刀手胜三人者,立为武艺出众格。中者,本营阙阶级即以次补。” 韩琦又言:“奉诏,军士弩彍四石二斗并弓箭、枪手应旧规选中者,即给挺补守阙押官,然则排连旧制为虚文矣。请三路兵遇春秋大教,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免本营他役,候阶级阙,如旧制选补。”奏可。 乾道中,诏弓箭手元射一石四斗力升加三斗,元射一石力升加五斗,弩手元射四石力升加五斗,元射两石七斗力升加八斗,进秩推赏有差。 诏中垛帘弓箭手一石二斗力十箭,弩手四石力八箭,依格进两秩,各赐钱百缗;弓箭手一石力十箭以上,弩手三石力八箭,各进两秩。 (绍熙)二年,枢密院言:“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 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 那么,最后我想问的就是,以上的一些资料、推断是否合理?作为军中精锐考核、奖赏标准,腰开法240公斤拉力是否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7 18:16: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