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非常规兵器 日军的非常规兵器 木俁滋郎 历史与人物1997年8月 斜射机枪 二次大战时飞机上的机枪一般有两种:战斗机一般固定安装在机翼前部,轰炸机则有安装在机身前后上下的回转机枪。1944年起,拉包尔的第251航空队却将这两种方法折中,在飞机上安装“斜射机枪”,据说在不到一个月内就击落了夜间来轰炸的B-17有15架之多。 这种机枪固定在机身后部,向上斜架,形成45度斜角,当战斗机在B-17机身下平行飞行时就可以向上射击,这是在飞机爬高有困难的高度上作战的办法。射击的机会比普通机枪多。以后得以推广,1945年为防卫本土装备的双座战斗机“月光”(海军飞机,装备20毫米斜射机枪)、“屠龙”(陆军飞机,也称20毫米斜射飞机)在夜间对于被探照灯捕捉到的B-29,据说有很好的战绩。 “孑孓”潜艇 潜水艇有时要在敌方水域保持潜航数小时。虽然说潜水艇一般忌讳浅水,但在这时如果是在浅水区倒可以坐底。但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水域,就不能采用这个办法。日本海军为此在潜水艇上安装了小型自动水泵,通过自动抽排压水舱的海水,以保持潜艇的浮力与重力平衡。从而可以使潜水艇在海里关闭螺旋桨停留在一定的深度,还能够节省电力,让乘员减少疲劳,降低噪音,使敌方被动式声纳难以探听。 这种潜水艇自动悬停装置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后被安装到全部日本海军潜水艇上,使之获得如同孑孓般的机动能力。 “肩射高炮” 第一线步兵遭到敌人战斗机扫射时,只有躲避一个办法。而日军的高射机枪既没有自行能力,而且装备量也少得可怜。为此日军设计了一种步兵便携式射高武器,称之为“70毫米阻塞弹发射器”。 日本陆军的主力高射炮“八八式野战高射炮”是75毫米口径的,所以这种武器就沿用这一规格。炮身长1.2米,和步枪长度相当。这种特别武器的原理就和烟火一样,炮弹靠喷射上升的,到达一定高度后就爆开,放射出7个挂在纸做的降落伞下的小炸弹,分布在敌机前,阻挡其飞行路线。当敌机的机翼触及到降落伞的细胜,就会引爆。 这种特别武器在南方军首先装备使用,据说有一定战果。于是又接着研发80毫米的阻塞弹。可是由于那些小炸弹往往会掉在己方阵地上,以后的战果又不明显,于是就被废止了。 “哼哼”雷达 常有人说日本是因为没有雷达,所以才打败了。实际上这是个错觉。早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已经装备了称之为“电波警戒机甲型”的对空观测雷达。不过这种机器的原理和发射脉冲电磁波的普通雷达不同,它是利用物理学上多普勒效应,设置发射台将电波发射到接收台,当敌机穿越其间时,接收机就会发出“哼哼”的声音。 这种被戏称为“哼哼”雷达实际和民间拉上挂有铃铛的细绳来防盗的原理一样,应用两点之间反射波的干涉,使用波长较长的电波。当时在上海到台湾400公里的距离上设置了电波警戒机甲型,预警中国对日本的空袭。但是这种机器无法发现从其他方向飞来的敌机,又需要大型的设备,不久就被普通的雷达(称之为电波警戒机乙型)代替。 松根燃油 战争末期,日本国内燃料紧缺,只得拼命寻找替代品。于是提出由神奈川追滨的海军第一飞机厂研发从松树的树根中提炼燃油。陆军也承担相当的研发任务。虽然从理论上计算,通过将松树的树根干馏,可以得到19%的松根油,可是实际上直到战争结束,从松树树根提炼出的燃油不过才3000桶。将这种油按比例掺和汽油,灌入教练机油箱,进行过几次试验飞行。实在是太粗糙,飞行员的评价是“用这玩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使引擎关车”。 动员了当地从警察到学生的全部劳动力,只得到这样的结果,试验只得以徒劳告终。 不过海军当时研发了ネ-20型喷气发动机,打算安装在“橘花”和“樱花”四三型这两种特攻机上。这种引擎能够使用粗劣的燃油,松根油就派上了用场。不过直到战争结束仍然没有实用化。 气球炸弹 整个冬季,在1万米的高空一直刮着从日本到美国的偏西强风。于是设想利用这股风把气球送到美国去,气球上装上燃烧弹,就能够烧毁森林。日本的陆海军就联手研发了气球炸弹,还设置了一体化的作战单位——陆军气球大队。1943年8月完成细节研发,1944年11月开始放飞。因为橡胶缺乏,改用日本纸来做气球,代用粘合剂是鬼草根茎的淀粉。动员了当地的高中女生“女子挺身队”来装配,一共制作了1万多个直径5米的气球,下挂12公斤的燃烧弹,或92式15公斤炸弹。气球能够自动保持高度,在高度下降时会自动投放3公斤重的配重物,高度过高时会释放部分氢气。 这种特别武器放飞后,1945年1月到4月间,据说美国西海岸发生不少原因不明的火灾。美国当局为防止民心动摇,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封锁。 遥控坦克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陆军的假想敌一直是苏联。在苏满边境,苏军建筑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碉堡。为了能够突破,陆军研发了系列遥控小坦克,也称之为“装甲作业机”。 其中最有名的是1937年完成的乙型遥控战车。这种无人驾驶坦克长1.9米,以4马力的马达驱动,在后方的操纵者通过导线发出“右转”、“前进”、“停止”等指令。它可以将炸药放置在敌方碉堡上再平安返回。 尽管这种小坦克生产了300辆,可是在战争中几乎没有使用过。因为开战初期在南方作战势如破竹,无须攻坚;而到了战争末期,日军则是处在了防守的位置上,也用不上。 火箭助推 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主力鱼雷攻击机是1937年装备的九七型舰上攻击机。这种飞机由于速度太慢,成为F4F战斗机的饵食。1943年起被新锐的“天山”取代。但是高速飞机天山比九七舰载攻击机重了1.3倍,难以从短短的飞行甲板上起飞。 于是在天山的机身下左右各安装了一枚火箭筒,依靠这一火箭助推器才得以成功起飞。火箭虽然只燃烧3秒钟,但却缩短了30%的滑跑距离。火箭所装的以60%火绵为主的FDT6火药和后来装在“樱花”特攻机上的火药是一样的成分。依靠这种“四式一号”助推装置,在菲律宾海战中,轻型航空母舰“千岁”和“瑞凤”也能够各带6架天山投入战斗。 无弹大炮 大炮的“炮弹”向后固定在地面上,而相当于普通大炮炮身的部分朝敌方飞出去,这种奇怪的大炮就是由日本陆军首次研发的。正式的名称为“九八式臼炮”,1938年投入实战。一般通称“无弹炮”。 发射出去的部分弹壁很薄,呈榴弹形,口径达330毫米,比普通的150野战重炮的口径粗一倍多。装填的炸药有40公斤,相当于75毫米野战炮40发的装填量。整个结构分为3个部分:榴弹形的作战部,基座,发射器,搬运很方便。作为核心部分的发射器呈杆状,将中间有圆孔的作战部套装在发射器上,使用电点火击发发射器装填的发射药,就将比自己块头大得多的作战部分发射出去。当然这种武器是没有什么精确性可言的,只是大致的朝向敌方阵地方向,射程也只有几百米。主要用于阵地战。当时以8门矮胖的九八式臼炮编为一个大队。据说在进攻新加坡以及后来的冲绳防卫战中,吓破了英美军的胆。制造厂家和大多数火炮一样,是大阪兵工厂。 |